当前位置:首页 > 产品专题 > 化工 > 正文内容

高处坠落典型事故案例?

2023-09-30 06:59:07化工1
<h2>一、高处坠落典型事故案例?</h2><p>高处坠落是一个典型的事故案例。</p><p>1.高处坠落是一种非常常见的事故类型,往往会给人们的生命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p><p>2.高处坠落往往是由于人们在高空作业、攀爬楼房等过程中的疏忽或者操作不当而导致的。</p><p>3.高处坠落事故往往会导致轻重伤甚至死亡,对人们的生命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和影响。</p><p>高处坠落事故的预防措施非常重要,包括从源头上减少事故的发生、提高操作者的安全意识和技能、加强监督和管理等措施,都可以有效地保障人们在高处作业和攀爬等活动中的安全。</p><p>同时,各方面需要加大立法和惩罚力度,保证高处作业和攀爬等活动在更加安全的环境下进行。</p><h2>二、事故案例分析及防范措施?</h2><p>很关键。因为事故是不可避免的,但可以通过分析事故案例,找到事故发生的原因和漏洞,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从而减少和避免类似事故的发生。例如,近年来发生的高速公路车祸事件,通过对事故原因的分析,发现很多事故是由于驾驶员疲劳驾驶和超速行驶造成的。因此,可以从制定更加严格的驾驶员工时和速度限制规定入手,加强对驾驶员疲劳驾驶的监管,以及普及安全驾驶知识等方面来预防和减少事故的发生。因此,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提升整个社会对于安全问题的重视程度,促进社会安全的稳定发展。</p><h2>三、事故案例分析及防范措施意义?</h2><p>某公司检察院侦技楼工地,一架子工在搭设外墙脚手架时,违反操作规定擅自到北立面作业,从13米高处坠落,造成重伤;某建筑工程处福泰小区3#住宅楼工地,一抹灰工在东山墙四层顶位置安装石膏线时,不慎石膏线掉下,砸在脚手架上,将脚手板砸翻,工人顺墙坠落,造成重伤。</p><p> 在脚手架上发生高处坠落事故的主要原因分析</p><p>1、作业人员安全意识淡薄,自我保护能力差,冒险违章作业。一是架子工从事脚手架搭设与拆除时,未按规定正确佩带安全帽和安全带。许多作业人员自恃“艺高人胆大”,嫌麻烦,认为不戴安全帽或不系安全带,只要小心一些就不会出事,由此导致的高处坠落事故时有发生。二是作业人员危险意识差,对可能遇到或发生的危险估计不足,对施工现场存在的安全防护不到位等问题不能及时发现。</p><p>2、脚手架搭设不符合规范要求。建设部行业标准《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已经于2001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该规范属于强制性标准,在脚手架的设计计算、搭设与拆除、架体结构等方面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但在部分施工现场,脚手架搭设不规范的现象仍比较普遍,一是脚手架操作层防护不规范;二是密目网、水平兜网系结不牢固,未按规定设置随层兜网和层间网;三是脚手板设置不规范;四是悬挑架等设置不规范,由此导致了多起职工伤亡事故的发生。</p><h2>四、高处坠落的防范措施?</h2><p>1 凡在离地面2米及以上的地点进行的工作,应视作高处作业。</p><p>&nbsp; &nbsp; &nbsp; &nbsp;2 进入生产现场(办公室、控制室、值班室和检修班房除外),必须带安全帽,并扎紧系好下颚带。没有下颚带的安全帽不允许使用。</p><p>&nbsp; &nbsp; &nbsp; &nbsp;3 上杆前应先检查登杆工具,如脚扣、升降板、安全带、梯子等是否牢固、可靠、完整。上下杆时,应有具体防止坠落的安全措施,以防登高过程中坠时失去保护。</p><p>&nbsp; &nbsp; &nbsp; &nbsp;4 攀登杆塔脚钉时,应检查脚钉是否牢固。上横担时,应检查横担腐蚀情况,检查时安全带应先系在主杆上。</p><p>&nbsp; &nbsp; &nbsp; &nbsp;5 凡高处作业必须使用安全带和戴安全帽。系安全带后必须立即检查扣环是否扣牢扣好。</p><p>&nbsp; &nbsp; &nbsp; &nbsp;6 安全带应高挂低用,注意防止摆动碰撞,当使用3米以上长绳时,应加装缓冲器。</p><p>&nbsp; &nbsp; &nbsp; &nbsp;7 在杆塔或变电设备的构架等高处作业,必须使用带有后背绳的双保险安全带,安全带应系在电杆及牢固的构架上,防止安全带从杆顶脱出。在杆塔、构架上作业转移位置时,不得失去后背绳的保护。</p><p>&nbsp; &nbsp; &nbsp; &nbsp;8 在变电站、升压站设备上进行检修、装设接地线、清扫等工作,上下构架应使用工作梯,并有人扶持。禁止依靠不受力、不牢固的瓷柱等设备作为梯子支持物,防止瓷柱断裂及梯子倒伤人。</p><p>&nbsp; &nbsp; &nbsp; &nbsp;9 脚扣、升降板、梯子等登高工具应按《安规》规定的试验项目每半年试验一次,外表检查应每月进行一次,并做好试验、检查记录。凡试验、检查不合格的登高工具,应立即报废,严禁留作备用或降低要求使用。</p><p>&nbsp; &nbsp; &nbsp; &nbsp;10 安全带应全数作定期试验。外表检查每月一次。静负荷试验按2205N(25kg)拉力拉5分钟,每半年一次。试验后检查是否有变形、破裂等情况,并做好试验、检查记录。不合格的安全带应及时淘汰。安全带使用期限按《国标》规定为3至5年,发现异常应提前报废。</p><p>&nbsp; &nbsp; &nbsp; &nbsp;11 凡能在地面上预先做好的工作,都必须在地面上进行,尽量减少高处作业和缩短高处作业时间。</p><p>&nbsp; &nbsp; &nbsp; &nbsp;12 高处作业应先搭建合格的脚手架或采取其他防止坠落措施。在脚手架工作面的外侧和斜道两边、斜道转弯处,应设置1.05米高的栏杆,其下部内侧加设0.18米高的防护板,以防坠物伤人。</p><p>&nbsp; &nbsp; &nbsp; &nbsp;13 搭脚手架的杆柱应采用无腐朽、无折裂、无枯节的坚韧木、竹杆或金属管。使用钢管搭建脚手架时,严禁使用弯曲、压扁、有裂纹或已严重锈蚀的钢管。扣件应有出厂合格证,凡有脆裂、变形或滑丝的严禁使用。</p><p>&nbsp; &nbsp; &nbsp; &nbsp;14 脚手架踏板厚度不能小于5厘米并满铺在脚手架上,不应有空隙和探头板,跳板中部应设有支持物,两头要绑扎。脚手架相互间连接要牢固,脚手架板跨度间应无接头。脚手架应能够承受站在上面的人员和材料等的最大重量,一般不应超过270kg∕㎡。</p><p>&nbsp; &nbsp; &nbsp; &nbsp;15 非专业工种人员不得搭拆脚手架,搭建脚手架的工作负责人应对所搭的脚手架进行检验合格并出具书面证明后方准使用。</p><p>&nbsp; &nbsp; &nbsp; &nbsp;16 检修工作负责人应每日检查所使用的脚手架和脚手板状况,如发现缺陷须立即修好。长期停用的脚手架,在恢复使用前应经检查鉴定合格后方可使用。</p><p>&nbsp; &nbsp; &nbsp; &nbsp;17 工作过程中不准随意改变脚手架结构。禁止用木桶、木箱、砖及其他建筑材料搭临时铺板来代替正规脚手架。禁止登在不坚固的石棉瓦屋结构上进行作业。</p><p>&nbsp; &nbsp; &nbsp; &nbsp;18 脚手架接近带电设备时应与带电设备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传递绳应使用干燥的麻绳或尼龙绳,禁止使用金属线,以防触电和感电下坠。</p><p>&nbsp; &nbsp; &nbsp; &nbsp;19 在高处上下层同时作业时,中间应搭设严密牢固的防护隔离设施,以防落物伤人。传递工具应使用工具袋。高处作业下方应设置围栏和遮拦,并悬挂警告牌,不准人员通行和逗留。</p><p>&nbsp; &nbsp; &nbsp; &nbsp;20 在高空作业或在高空平台行走时,要思想集中,认真观察行进路线有无障碍、孔洞等不安全因素。</p><p>&nbsp; &nbsp; &nbsp; &nbsp;21 生产场所的井、沟、坑、孔、洞,必须覆以与地面齐平的坚固盖板。施工中的预留孔和检修中需打开的孔洞,应加装可靠的临时盖板,未加盖板前必须设置临时围栏,悬挂标示牌等。临时打的孔洞,施工结束后必须恢复原状。防止工作人员误踏孔洞,发生坠落事故。</p><p>&nbsp; &nbsp; &nbsp; &nbsp;22 生产厂房内外工作场所的照明应充足。特别危险的地方、区域尤应加强照明。</p><p>&nbsp; &nbsp; &nbsp; &nbsp;23 电梯安装过程中,电梯口应用坚实的竹、木或围栏与正常的通道相隔离,并悬挂警告牌,防止误打开电梯间大门,踏空坠落。</p><p>&nbsp; &nbsp; &nbsp; &nbsp;24 生产厂房装设的电梯,使用前应经国家有关部门检验合格并取得准用证。电梯应有专责人负责维护管理。制订安全使用规定和定期检验、维护、保养制度。电梯得安去闭锁装置、自动装置、机械部分、信号照明等有缺陷时必须停止使用,并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防止高空摔跌等伤亡事故。</p><p>&nbsp; &nbsp; &nbsp; &nbsp;25 在施工中安装平台时,应同时安装好防护栏杆。在固定平台安装梯子时,必须同时安装好防护栏杆。楼梯踏板应选用花纹板。直钢梯高度超过3米时,应按《国标》规定装设护笼。</p><p>&nbsp; &nbsp; &nbsp; &nbsp;26 锅炉安装过程中,必须分层悬挂安全网,无法安装安全网处,必须拉设安全防护绳,施工人员必须系好安全带。要特别做好设置安全设施人员的安全保护措施。随着钢构架不断往上安装,必须同时完善每层梯子、平台、步道、栏杆等设施。</p><p>&nbsp; &nbsp; &nbsp; &nbsp;27 进入锅炉炉膛内检修,应首先查看上部受热面是否有可能掉焦,并采取安全措施后,方可开始工作。</p><p>&nbsp; &nbsp; &nbsp; &nbsp;28 对设备和建筑物的拆除工程,必须事先制订保证人身安全的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施工中要统一指挥,专人监护。</p><h2>五、叉车事故案例及防范措施?</h2><p>常见叉车事故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p><p>1.</p><p>工作人员持证上岗,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作业,作业前系好安全带.严禁超载、偏载、超速行驶.</p><p>2.</p><p>叉车作业升降、倾斜操作要平稳.</p><p>3.</p><p>起步前,观察四周,确认无妨碍;载物起步时应确认所载货物平稳可靠.行驶前将物件摆放整齐,对易滚动易滑物件捆绑牢靠.</p><p>4.</p><p>行驶时不要急转弯、转向.</p><p>5.</p><p>叉车上不能乘坐除驾驶员以外的人.</p><p>6.</p><p>叉车在起重升降或行驶时,禁止任何人员站在货叉上把持物件或起平衡作用,叉车叉物升降时,货叉范围半径1m内禁止有人.</p><p>7.</p><p>货叉下严禁站人,货叉不得直接乘人起升.</p><h2>六、铲车事故案例分析和防范措施?</h2><p>铲车事故可以通过加强员工培训、更严格的工作流程管理和引进更先进的工业机器人等防范措施来避免。加强员工培训可以教授员工正确安全操作方式以及事故处置方法;更严格的工作流程管理可以通过规范员工操作流程、对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等方式来保证设备的安全性;引进更先进的工业机器人可以优化作业流程,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和安全隐患的发生。铲车事故的发生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伤害和财产损失,因此,我们应该重视防范措施的实施,保证工作场所的安全。</p><h2>七、高处坠落安全防范措施?</h2><p>高处坠落是一种非常危险的事故。以下是一些高处坠落安全防范措施:</p><p>1. 佩戴安全带:在一个需要攀爬的场所,人们应该佩戴适当的安全带去避免高处坠落事故发生。</p><p>2. 定期检查工具: 高处的安全是由使用的工具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决定的。因此,工具应该经常进行检查和维护,及时更换损坏或故障的设备。</p><p>3. 良好的工作环境:确定工作区域是安全的,并确保没有任何危险的障碍物,以避免工作人员在操作中摔倒。</p><p>4. 轻拿轻放物品:从高处把东西扔或丢下来是很危险的,因为它们可能会落在别人的身上或者砸到其它物品。应该使用绳索等安全装备将物品缓缓降落或通过专门设备升降。</p><p>5. 培训:员工应该在高处工作之前接受严格的培训,并且了解安全措施,了解如何在高度环境下操作,以确保高处作业的安全性。</p><p>6. 悬挂安全网:若是从高处作业无法避免,应该在高处作业地点悬挂安全网,避免发生高处坠落事故。</p><h2>八、2020高处坠落事故率多少?</h2><p>1 2020年高处坠落事故率相对较高。2 高处坠落事故率较高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首先,高处作业的风险性较高,未经过充分培训或装备不全的工人更容易发生意外事故;其次,高空作业所在的环境复杂多变,工人需要在高空中面对各种不确定性因素,持续保持警觉状态十分困难;另外,监管不足和个别企业的安全意识淡漠也是高处坠落事故率较高的因素之一。3 为了降低高处坠落事故率,首先需要完善监管体系,加大对高处作业的安全检查力度,并严格惩处违规企业;其次,需要加强对工人的安全培训和教育,提高其安全防范意识和技能;还需要加强安全装备与设施的研发和更新,提高高空作业的安全性和效率。</p><h2>九、简短的事故案例分析及措施?</h2><p>起吊孔无护栏 不慎坠落死亡</p><p>某厂更换皮带打开起吊孔,仅用尼龙绳设置起不到任何防护作用的简易围栏,一清理积煤人员从起吊孔坠落死亡。</p><p>简要经过</p><p>某厂检修人员为更换输煤皮带打开吊砣间的起吊孔(标高25米),仅用一条尼龙绳作为简易围栏。某年1月17日上午,工作负责人于某带领岳某等人到达吊砣间,进行疏通落煤筒工作,虽发现起吊孔未设围栏,未采取防护措施,便开始作业。一工作人员用大锤砸落煤筒,岳某为躲避大锤后退时,从起吊孔坠落至地面(落差25米),抢救无效死亡。</p><p>原因及暴露问题</p><p>1.检修人员打开起吊孔,未设安全可靠的刚性临时围栏;</p><h2>十、厨房安全事故分析及防范措施?</h2><p>厨房主要是燃气泄露,容易引起火灾的问题。平时检查有没有燃气管道泄露,使用完燃气一定把阀门关好。</p>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www.lengcanghe.com/cpzt/hg/2008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