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甲酸的作用机理(苯甲酸的作用机理是什么)
<h2>一、苯甲酸酯化反应机理?</h2><p>酯化的条件是浓硫酸,加热,可逆反应</p><p> 所有的酯化反应都是酸上面去掉羟基,醇上面去掉H,然后生成酯和水</p><p> 苯甲酸与苯甲醇的酯化反应方程式? </p><p> 生成物很复杂,但只考虑酯化反应的话,生成物是苯甲酸苯甲酯和水。</p><p> C6H5COOH C6H5CH2OH=可逆、浓硫酸,△= C6H5COOCH2C6H5 H2O</p><p> 苯甲酸和苯甲醇发生酯化反应方程式?</p><h2>二、苯甲酸的作用?</h2><p>苯甲酸为无色、无味片状晶体。熔点122.13℃,沸点249℃,相对密度1.2659(15/4℃)。在100℃时迅速升华,它的蒸气有很强的刺激性,吸入后易引起咳嗽。微溶于水,易溶于乙醇、乙醚等有机溶剂。苯甲酸是弱酸,比脂肪酸强。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都能形成盐、酯、酰卤、酰胺、酸酐等,都不易被氧化。苯甲酸的苯环上可发生亲电取代反应,主要得到间位取代产。</p><p>生活应用</p><p>苯甲酸及其钠盐可用作乳胶、牙膏、果酱或其他食品的抑菌剂,也可作染色和印色的媒染剂。也可以用作制药和染料的中间体,用于制取增塑剂和香料等,也作为钢铁设备的防锈剂。</p><p>药学应用</p><p>1、药效学:本品为消毒防腐剂,具有抗细菌作用;在酸性环境中,0.1苯甲酸%浓度即有抑菌作用。通常pH值较低效果较好,如pH3.5时,0.125%的浓度在1小时内可杀灭葡萄球菌。在碱性环境下作用减弱。外用能抗浅部真菌感染。将0.05—0.1%浓度加入药品制剂或食品作防腐剂,可阻抑细菌和真菌生长。2、药动学:口服迅速从消化道吸收,与甘氨酸在肝内结合形成马尿酸,后者在12小时内迅速从尿中排出,在最初4小时内即达用量97%。如口服剂量大,部分可以偶合的苯甲酰基葡糖醛酸从尿中排泄。</p><p>3、适应症:用于浅部真菌感染,如体癣、手癣及足癣等;也用作食物和药品制剂的防腐剂。</p><p>4、用法用量:本品常以6~12%浓度与水杨酸配制成酊剂或软膏治疗皮肤浅部真菌感染。外涂皮损,每日2次,作为药品制剂和食物的防腐剂,有效浓度为0.05—1%。</p><p>5、给药说明:应用本品不仅需注意其浓度,尚需注意其pH值,在微酸性环境下比在碱性环境中有效。</p><p>6、不良反应:口服可发生哮喘、荨麻疹和血管性水肿等变态反应。外涂可发生接触性皮炎。较大剂量口服可引起水杨酸盐类样反应。</p><p>7、相互作用:本品与铁盐和重金属盐配伍禁忌。</p><h2>三、乙酸酐和苯甲酸反应机理?</h2><p>应该就是傅克反应的原理吧!乙酸酐在催化剂作用下产生一个带正电端,然后这个带正电端去进攻羧基的间位(定位效应)。</p><h2>四、水泥作用机理?</h2><p>水泥中含有矿物成分:硅酸二钙,硅酸三钙,铝酸三钙,铁铝酸四钙。水泥加水形成强度是实际上是水泥的水化产物具有强度。</p><p>前二者都与水反应生成水化硅酸钙。硅酸三钙反应很快,反应热很多。</p><p>后二者的反应更复杂,他们的水化产物又可以再次发生化学反应。水泥的早期强度主要靠硅酸三钙,抗折强度主要靠铁铝酸四钙。</p><h2>五、甲苯被高锰酸钾氧化成苯甲酸的机理?</h2><p>苯环对甲基的作用是使甲基易被氧化成羧基,只要苯环上所挂的基团第一个碳上含有氢,不管基团多复杂,均可被氧化为羧基而使高锰酸钾褪色,木有特别的条件</p><h2>六、石菖蒲的作用机理?</h2><p>石菖蒲是属于中药,它的主要作用就是可以起到一些,开窍或痰化湿和胃的作用,针对于一些胃肠功能不好导致的胃肠胀满或者是比较健忘等疾病,都有较好的治疗作用,一般它是通过作用于脾胃,通过调理脾胃功能然后来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用药必须得遵医嘱。</p><h2>七、各种农药的作用机理?</h2><p><p >农药的内吸性,一般指药物能被作物吸收,并在体内传导,达到防治病虫害的目的。例如三环唑,有良好的内吸性,施药后很快被水稻吸收(1-2小时内就能吸收,所以能在雨隙施药),并在体内传导,进入稻叶表层,阻止稻瘟病孢子的萌发和浸入,而该药对离体稻瘟病病菌的抑杀作用很弱。</p><p>除草剂的内吸性是主要针对防治对象杂草而说的。如草甘膦、氯氟吡氧乙酸有良好的内吸性,有利于将杂草连根杀死。当然,具有内吸性的氯氟吡氧乙酸、2-甲基-4-氯苯氧乙酸等药物同样也能进入农作物体内,只是在正常使用条件下稻、麦等农作物能使进入其体内的这些药物不发挥作用或发挥的作用较小,因而对作物本身相对安全。</p></p><h2>八、植物激素的作用机理?</h2><p><p>植物激素是植物细胞接受特定环境信号诱导产生的微量有机化合物,低浓度时就能调节植物的生理反应和细胞内的生化过程。</p><p>植物激素在植物生长发育的几乎所有过程都起了重要的调控作用,体现在细胞分裂与伸长、组织与器官分化、影响植物发芽与生根、向性(tropism)、性别决定、开花与结实、成熟与衰老、休眠与萌发、叶片和果实脱落、气孔开闭以及离体组织培养等方面。</p><p>目前的植物激素包括生长素(auxin)、细胞分裂素(cytokinins)、赤霉素(gibber ellis)、脱落酸(abscisic acid)、乙烯(ethylene)、茉莉酸(Jasmonates)和油菜素内酯(brassinosteroids)等。此外,其他如多胺类( polyamines)、水杨酸( salicylic acid)、开花素( florigen)、光和一氧化氮(NO)等都和植物生长调节有关,但是尚未证实为植物激素。</p><p>相对于动物激素,植物激素多为简单的小分子物质,而动物激素多为小的多肽和小分子物质;植物激素不受到中枢调控,而动物激素受中枢调节;植物激素不经由循环系统运输,而动物激素由特殊腺体制造后由血液循环系统运输至特定细胞作用。</p><p>植物的生长发育受到外在和内在因素调节,这些因素包括外界环境的变化以及内源的遗传因子和植物激素( plant hormones),而遗传因子的调控多经由植物激素的作用得以实现。植物激素的作用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是复合的,也就是某些激素通过互作(cross talk)或和其他信号途径的相互作用,对植物的生长发育与分化起到调控作用。</p><p><p>生长素的作用</p></p><p>植物激素对于植物生长发育的作用往往不是单一的,也通过与其他激素的共同作用调控植物生长,这在生长素的作用中尤其得到体现。简单归纳生长素的作用为:</p><p>①细胞增大——促进细胞伸长造成茎的延伸。</p><p>②细胞分裂——促进形成层(cambium)细胞分裂,以及和细胞分裂素(cytokinins)共同作用在组织培养中促进细胞分裂。</p><p>③维管组织分化——促进韧皮部(phloem)和木质部(xylem)的分化。</p><p>④诱导根的形成——促进扦插苗生根,并在组织培养中促进根的分化。</p><p>⑤向性反应——生长素介导枝条和根部对于重力和光所产生的向性反应,在这里必须强调的是内源生长素和外施生长素有着不同的向性反应特征。</p><p>⑥顶端优势——由顶端供应的生长素抑制侧芽的生长。</p><p>⑦叶片和果实脱落——生长素可以抑制或和乙烯共同作用促进果实脱落。</p><p>⑧叶片老化——生长素延缓叶片老化。</p><p>⑨果实结实和生长——某些植物的果实可以经由生长素的诱导而结实生长。</p><p>⑩果实成熟——延缓果实成熟。</p><p>⑪开花——促进凤梨属植物开花。</p><p>⑫促进花器官生长</p><p>⑬和乙烯共同作用促进雌雄异花植物(dioecious)的雌花分化。</p><p>⑭同化物运送(assimilate partitioning)——经由韧皮部运送,将同化物质送至生长素含量较高的部位。</p><p><p>细胞分裂素的作用</p></p><p>依据细胞种类及植物种类不同,细胞分裂素存在着一些不同的作用,可以归纳为:</p><p>①促进细胞分化——外源施加的细胞分裂素在有生长素存在的条件下能够促进组织培养的细胞分裂,植物冠瘤(crown gall)的内源细胞分裂素也能够促进细胞分裂。</p><p>②组织培养中促进形态分(morphogenesis),包括促使组织培养和冠瘤形成芽和枝条;对于藓苔(moss),细胞分裂素促使芽的形成。</p><p>③促进侧芽形成——打破顶端优势。</p><p>④增进细胞增大而达到叶片扩展的效果。</p><p>⑤对于某些物种能够促进气孔张开。</p><p>⑥刺激叶绿素合成而促进白色体(etiplast)发育为叶绿体。</p><p>⑦延迟老化。</p><p><p>赤霉素的作用</p></p><p>赤霉素对于植物的作用依植物物种不同而有差异,大致可以归纳为:</p><p>①促进细胞分裂及延伸从而使植物茎延伸。</p><p>②长日照下促进开花抽墓(bolting)。</p><p>③对于某些需要经过层积处理(stratification)或是光照才能够发芽的植物种子有打破种子休眠的作</p><p>用。</p><p>④禾谷类种子发芽时促进糊粉层a-淀粉酶(a-amylase)的生成以转化胚乳养分供给萌发幼苗使用。</p><p>⑤诱导雌雄异株植物的雄花形成。</p><p>⑥促进单性果实(parthenocar pic fruit)的形成。</p><p>⑦延缓叶片以及芸香科果实的老化。</p><p><p>脱落酸的作用</p></p><p>根据植物对脱落酸的生理反应,脱落酸的作用为:</p><p>①刺激气孔关闭(缺水逆境等促进ABA合成)。</p><p>②抑制枝条生长但不对根生长产生抑制,甚至能够促进根生长。</p><p>③诱导种子合成贮存蛋白。</p><p>④抵消由赤霉素诱导的a-淀粉酶生成。</p><p>⑤诱导及维持种子和芽的休眠。</p><p>⑥受伤反应时诱导更多的蛋白酶抑制物的基因表达。</p><p>⑦促进光合产物向发育中的种子运送。</p><p><p>乙烯的作用</p></p><p>乙烯对植物的作用可以分为:</p><p>①促进休眠的打破。</p><p>②促进枝条和根的分化。</p><p>③促进侧生根的分化。</p><p>④增进叶片和果实离层形成。</p><p>⑤促进凤梨科植物开花。</p><p>⑥诱导雌雄异花植物的雌花形成。</p><p>⑦促进开花。</p><p>⑧促成叶片和花的老化。</p><p>⑨增进果实成熟。</p><p>参考文献</p><p>陈晓亚,汤章城. 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p><p>Hua J, Meyerowitz E M. 1998. Ethylene responses are negatively regulated by a receptor gene family in Arabidopsis thaliana. Cell, 94: 261-27</p><p>Bishop g J, Koncz C. 2002. Brassinosteroids and Plant Steroid Hormone Signaling. Plant cell: S97-S110</p><p>Weijers D, Jurgens G. 2004. Funneling auxin action: specificity in signal transduction. Curr Opin Plant Biol, 7: 687-693</p><p>Wang ZY, He jX. 2004. Brassinosteroid signal transduction-choices of signals and receptors. Trends Plant Sciense, 9: 91-96</p><p>Leyser O. 2005. Auxin Distribution and Plant Pattern Formation: How Many Angels Can Dance on the point of Pin. Cell, 121: 819-822</p><p>Jones AM, Im K H, Savka M A, et al. 1998. Auxin-Dependent Cell Expansion Mediated by Overexpressed Auxin-Binding Protein 1. Science, 282:1114-1117</p></p><h2>九、偶联剂作用的作用机理?</h2><p>B . Arkles 根据偶联剂的偶联过程提出了4步反应模型,即:</p><p>①与硅原子相连的 SiX 基水解,生成 SiOH ;</p><p>② Si — OH 之间脱水缩合,生成含 Si — OH 的低聚硅氧烷;</p><p>③ 低聚硅氧烷中的 SiOH 与基材表面的 OH 形成氢 键;</p><p>④加热固化过程中,伴随脱水反应而与基材形成共价键连接。一般认为,界面上硅烷偶联剂水解生成的 3 个硅羟基中只有 1 个与基材表面键合;剩下的 2 个 Si — OH ,或与其他硅烷中的 Si — OH 缩合,或呈游离状态。</p><p>因此,通过硅烷偶联剂可使 2 种性能差异很大的材料界面偶联起来,从而提高复合材料的性能和增加黏结强度,并获得性能优异、可靠的新型复合材料。硅烷偶联剂广泛用于橡胶、塑料、胶黏剂、密封剂、涂料、玻璃、陶瓷、金属防腐等领域。现在,硅烷偶联剂已成为材料工业中必不可少的助剂之一。</p><h2>十、羟基苯甲酸酯的作用?</h2><p>作用:对各种霉菌、酵母菌、细菌有效,杀菌力低,通常与尼泊金乙酯混合使用,具有良好的加成性和协同性。</p>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