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剂自燃(空调制冷剂可燃吗)
1. 空调制冷剂可燃吗
1 .R32是二氟甲烷的简称,R32无色、无味、轻微燃烧(A2级别),在空气中燃烧极限为14%~31%,遇明火会燃烧爆炸。
另外R32还具有较低的粘性系数和较高的导热系数。虽然R32优点多多,但是R32是易燃可爆的制冷剂;空调安装维修本来就是危险性的工作,现在再加上R32的不确定因素,安全问题不得不考虑。
注意!R32制冷剂需要抽真空,需要禁明火!
2、R290
R290(丙烷)又称冷煤,是一种新型环保制冷剂,主要用于中央空调、热泵空调、家用空调和其它小型制冷设备。R290作为一种碳氢制冷剂,ODP值为0、GWP值小于20,且与R600a、R134a&R404A相比,在制冷性能上有着突出的优势。由于其易燃易爆的特性,灌注量受到了限制,安全等级为A3级。
注意!R290要抽真空,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爆炸的危险,一定要明火!
3、R600a
R600a,异丁烷,是一种性能优异的新型碳氢制冷剂,取自天然成分,不损坏臭氧层,无温室效应,绿色环保。其特点是蒸发潜热大,冷却能力强;流动性能好,输送压力低,耗电量低,负载温度回升速度慢。与各种压缩机润滑油兼容。 在常温下为无色气体,在自身压力下为无色透明液体。R600a主要用于替换R12制冷剂,现在多用于家用冰箱设备。
R600a同样是易燃气体,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爆炸的危险。与氧化剂接触猛烈反应。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4、R717(氨)
R717(氨)制冷剂,氨是中温制冷剂,纯氨对润滑油无不良影响,但有水分时,会降低冷冻油的润滑作用,在氨制冷系统中对管道及阀件均不采用铜和铜合金。R717(氨)合成工艺成熟,制取容易,价格低廉,不破坏臭氧层,无温室效应。但氨的蒸气无色,有强烈的刺激臭味。氨对人体有较大的毒性,当氨液飞溅到皮肤上时会引起冻伤。
当空气中氨蒸气的容积达到0.5-0.6%时可引起爆炸。故机房内空气中氨的浓度不得超过0.02mg/L。氨在常温下不易燃烧,但加热至350℃时,则分解为氮和氢气,氢气于空气中的氧气混合后会发生爆炸。
早期的制冷剂,几乎多数是可燃的或有毒的,或两者兼而有之,而且有些还有很强的腐蚀和不稳定性,或有些压力过高,经常发生事故。十九世纪中叶出现了机械制冷。雅各布.帕金斯在1834年建造了首台实用机器。它用乙醚作制冷剂,是一种蒸气压缩系统。二氧化碳(CO2) 和氨(NH3)分别在1866年和1873年首次被用作制冷剂。二十世纪初,制冷系统开始作为大型建筑的空气调节手段,位于德克萨斯圣安东尼奥的梅兰大厦是第一个全空调高层办公楼。1930年代出现了-氯氟烃CFCs与含氢氯氟烃HCFCs制冷剂。20世纪30年代,一系列卤代烃制冷剂相继出现,杜邦公司将其命名为氟利昂。这些物质性能优良、无毒、不燃,能适应不同的温度区域,显著地改善了制冷机的性能。
2. 空调制冷剂自燃
650度左右
1.自燃温度650度左右,这个也就无所谓了,650度的温度一般不会有,2:回收制冷剂时间不能超过1分钟。那也就是说如果超过1分钟以上的话是有爆炸的可能性的.相信大家在修变频空调的时修也没少碰上电子膨胀阀卡死的现象吧,
3. 制冷剂可燃烧吗
制冷剂遇到火苗会燃烧爆炸。
4. 空调制冷剂会燃烧吗
会着火。
R32是一种新型节能,环保,无毒的制冷剂,比r410压力更高,制冷更快,效果更好,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R32的唯一缺点是易燃易爆,因此在操作过程中必须将其标准化,并且不能与空气混合,否则后果将不可想象。但是没有必要惊慌,R32在日常使用中不容易引起爆炸等安全问题,与煤气一样,只要正确使用,R32仍然是安全的制冷剂。
5. 空调制冷剂可燃吗知乎
不同的制冷剂不同,例如空调常用的R410a就不易燃,然而R32就较易燃。
一般是不会在正常制冷状态下发生燃烧的。除非是无良商家使用R600a制冷剂,这是一种氟利昂的替代物,制冷效果和氟利昂差不多,但是价格比较低。这种制冷剂如果达到一定浓度遇到明火可能会燃烧。
6. 空调制冷剂易燃吗
32雪种,见到空气不会爆炸。是要碰到明火才会爆炸。
现在格力美的的,新环保空调使用的雪种都是32的。这种雪种有易燃易爆的危险。已经发生过不少,因为这种雪种碰到明火爆炸的事件了。并不是说这种险种一碰到空气就会爆炸,是要远离明火。在维修焊接32雪种的空调的时候。需要远离明火,禁止吸烟。
7. 空调制冷剂可燃吗为什么
易燃。R32制冷剂虽然优点多多,但是R32属于可燃可爆的制冷剂,在空调的安装以及维修过程当中,如果稍微操作不当,特别容易发生爆炸,就当下看来,R32制冷剂仍然属于不成熟新型制冷剂,加上R32的不肯定要素,安全问题就不得不思索。在装置以及焊接R32制冷设备的时候要抽真空,而且禁明火。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