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服务与支持 > 工业知识 > 正文内容

工业工程基础知识点归纳(工业工程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

2023-05-02 10:43:03工业知识1
<h2>一、基础护理学知识点归纳?</h2><p>1、医院感染的主要因素</p><p>病原体来源广泛,环节污染严重;易感人群增多;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不健全;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的严重性认识不足;消毒灭菌不严格和无菌技术不恰;医院布局的不合理,以及隔离措施和设施不健全。</p><p>2、自然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p><p>自然气候对健康的影响:持续的高温环境可导致中暑,并没有导致肾脏、循环系统疾病及脑卒中的危险;极冷的环境都会有增加呼吸道疾病和发生冻伤的可能。</p><p>3、社会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p><p>社会经济、社会阶层、社会关系、文化因素、生活方式和卫生服务等影响因素。</p><p>4、临床上诊断死亡的标准是脑死标准</p><p>脑死亡的标准包括:无感应性及反应性;无运动、无呼吸;无反射;脑电波平坦。以上标准24小时内无改变,并排除体温低于32°C及中枢神经抑制剂的影响,可做出判断。</p><h2>二、基因工程知识点归纳手写?</h2><p> 基因工程 1、(a)基因工程的诞生 (一)基因工程的概念 基因工程是指按照人们的愿望,进行严格的设计,通过体外dna重组和转基因技术,赋予生物以新的遗传特性,创造出更符合人们需要的新的生物类型和生物产品.</p><h2>三、中药学基础知识点归纳?</h2><p>一、中药的概念</p><p>1.“中药”:是指在中医中药基础理论指导下用以防病治病的一部分天然药及其加工品。</p><p>2.“草药”:实际也是中药的一部分。由于中药以植物药占多数,所以历来就有“诸药以草为本”的说法。</p><p>3.“本草学”:人们习惯称记载中药典籍为“本草学”。</p><h2>四、高一历史基础秦灭亡知识点归纳?</h2><p>秦的灭亡在于他的暴政,而不在于郡县制。</p><h2>五、初中语文基础知识点归纳最全?</h2><p>第一部分语文知识数字归纳记忆</p><p>两种语言类型:口语、书面语。</p><p>两种论证方式:立论、驳论。</p><p>两种说明语言:平实、生动。</p><p>两种说明文类型:事理说明文、事物说明文。</p><p>两种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气氛。社会环境描写-----交代时代背景。</p><p>两种论据形式:事实论据、道理论据。</p><p>三种感情色彩:褒义、贬义、中性。</p><p>小说三要素:人物(根据能否表现小说主题思想确定主要人物)、情节、环境。</p><p>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p><p>议论文结构三部分: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p><p>三种说明顺序:时间、空间、逻辑。</p><p>语言运用三原则:简明、连贯、得体。</p><p>四种文学体裁:散文、小说、诗歌、戏剧。</p><p>四种论证方法:举例、道理、比喻、对比。</p><p>句子的四种用途:陈述、疑问、祈使、感叹。</p><p>小说情节四部分:开头、发展、高潮、结局。</p><p>引号的四种用法:①表引用;②表讽刺或否定;③表特定称谓;④表强调或着重指出。</p><p>五种表达方式: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p><p>破折号的五种用法:表注释,表插说,表声音中断、延续,表话题转换,表意思递进。</p><p>六种逻辑顺序:①总←→分;②现象←→本质;③原因←→结果;④概括←→具体;⑤部分←→整体;⑥主要←→次要。</p><p>省略号的六种用法:①表内容省略;②表语言断续;③表因抢白话未说完;④表心情矛盾;⑤表思维跳跃;⑥表思索正在进行。</p><p>六种常用写作手法:象征、对比、衬托(铺垫)、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抑扬。</p><p>七种常见短语类型:并列、偏正、主谓、动宾、后补、“的”字短语、介宾短语。</p><p>七种主要复句类型:并列、转折、条件、递进、选择、因果、假设。</p><p>八种常用修辞方法:比喻-----使语言形象生动,增加语言色彩。</p><p>拟人-----把事物当人写,使语言形象生动。</p><p>夸张-----为突出某一事物或强调某一感受。</p><p>排比-----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p><p>对偶-----使语言简练工整。</p><p>引用-----增强语言说服力。</p><p>设问------引起读者注意、思考。</p><p>反问------起强调作用,增强肯定(否定)语气。</p><p>第二部分记叙文</p><p>一、常见叙事线索</p><p>1.人物线索:人物的见闻感受或者事迹。</p><p>2.物品线索:某一有特殊意义的物品。</p><p>3.感情线索:作者或作品中主要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p><p>4.事件线索:中心事件。</p><p>5.时间线索</p><p>6.地点变换线索</p><p>找线索:①文章的标题;②各段反复出现的事物;③文中议论抒情的语句;④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⑤某一人物的见闻感受。</p><p>作用:使文章内容井然有序地组合在一起,展现人物的思想性格,表明享情的来龙去脉。</p><p>二、记叙顺序</p><p>1.顺叙:即按照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局的顺序写(时间先后))。</p><p>作用:使文章脉络清楚,有头有尾,给人鲜明的印象。</p><p>2.倒叙:把后发生的事情写在前面,然后再按顺序进行叙述。</p><p>作用:避免平铺直叙,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引人入胜。</p><p>3.插叙:在叙述过程中,由于内容的需要,中断原来情节的叙述,插入有关的情节或事件,然后再继续原来的叙述。(比如:回忆往事)</p><p>作用:补充、衬托出文章的中心内容(人物或事件),丰富了情节,深化了主题。</p><p>三、人物描写方法</p><p>1. 外貌描写:人物容貌、衣着、神情、姿态等,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p><p>2.语言描写</p><p>3.动作猫写: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p><p>4.心理描写: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品质。</p><p>四、环境描写方法</p><p>1.自然环境(描写自然景观如天气、季节、山川、湖海等自然景物):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情感,预示人物命运,推动故事情节发展。</p><p>2.社会环境【描写社会状况或者人物活动的场景和周围(室内)的布局、陈设】: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渲染环境气氛。</p><p>五、记叙文的词语或句子的含义辨析</p><p>1.结合特定语境(即具体的句、段、篇、上下文),分析词语的含义。</p><p>2.要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褒义、贬义、中性),明了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一词多义等。</p><p>3.注意语气或语调。</p><p>4.着眼于词句之间的搭配。</p><p>5.着眼于词义范围的大小、轻重程度。</p><p>6.注意言外之意(如:挖掘比喻句中的本体或者事物的象征意义,用平实的语言表达)。</p><p>六、记叙文开头句子的作用</p><p>1.开篇点题。</p><p>2.总领全文。</p><p>3.引起下文,为下文作铺垫。</p><p>4.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或思考。</p><p>5.为下文埋下伏笔。</p><p>七、记叙文中间句子的作用</p><p>1.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p><p>2.段末起总结作用(总结上文;引出下文)。</p><p>3.为下文埋下伏笔。</p><p>4.为下文情节作铺垫。</p><p>5.推动了情节的发展。</p><p>八、记叙文结尾句子的作用</p><p>1.篇末点题。</p><p>2.总结全文,深化中心。</p><p>3.令人深思,给人启示,让人觉得回味无穷。</p><p>4.前后照应(首尾呼应)。</p><p>九、归纳记叙文的中心意思</p><p>1.找文章标题、首尾的抒情议论性句子。</p><p>2.综合概括主要段落大意(特别是抒情散文中)。</p><p>3.分析时代背景。</p><p>4.从作者对人物或事物的态度判断。</p><p>十、概括段意</p><p>1.摘句法:找出中心句作为段意(有时要进行适当的删改)。</p><p>2.概括法:例如1记叙:人+时地十做法+结果。(注意原文强调的是什么)</p><p>例如2描写:景物+特征。</p><p>例如:议论:运用什么论证方法(或论据)十从什么角度(方面)十论证了什么观点。</p><p>3.合并法:有些文段有两个以上的主要内容,就要把表达这些内容的短语组合成句。</p><p>第三部分说明文</p><p>1.怎样把握说明对象的特点</p><p>①题目,②首段,③关键词句(比如:运用了说明方法的语句、中心句)。</p><p>2.说明方法分类和作用</p><p>①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p><p>②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p><p>③打比方:形象生动地说明事物的特点。</p><p>④列数字: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p><p>⑤作比较:突出地说明事物的特点(地位、影响等)。</p><p>⑥下定义:科学准确地说明事物的特点。</p><p>⑦列图表:直观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p><p>3.这些说明方法有何标记?</p><p>①下定义:……是……,这就是……,叫……</p><p>②分类别:有几类(种),一种是……,另一种是……</p><p>③举例子:例如、又如、比如、再如、如(举例只举一部分)。</p><p>④作比较:而,比……,和……两种东西比。</p><p>4.说明顺序</p><p>①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多在建筑物的结构,如上下、远近、左右、内外、东西南北中等。</p><p>②时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p><p>③逻辑顺序:说明事理,多说明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p><p>A.先总说后分说:总—分;分一总;总一分一总。</p><p>B.先主要后次要。</p><p>C.先原因后结果。</p><p>D.由现象到本质。</p><p>E.由性能到功用。</p><p>F.由一般到特殊。</p><p>G.由整体到局部。</p><p>5.说明文语言的特点</p><p>说明性语言的特点:准确、平实、简明(科学小品:生动)。</p><p>6.说明文分类</p><p>①按说明对象分:实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说明事物原理或者使用方法等)。</p><p>②按语言特点分:平实性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科学小品或知识小品)。(语言生动形象的说明文,多用描写)</p><p>第四部分议论文</p><p>议论文的三要素:鲜明的论点,确凿的论据,严密的论证。</p><p>一、论点</p><p>1.特点:①正确;②鲜明。</p><p>2.论点位置:①标题;②文章开头; ③结尾;④中间。</p><p>3.总结论点的方法:</p><p>①通过总结论据共同点来推断出论点;②总结性的词语体现中心论点的句子(例如:由此可见;我认为;总之……);</p><p>③先明确文章论题,依据论题在文中找出反复出现的论断性的语句,最后归纳。</p><p>注意:归纳论点的句子必须是完整而鲜明的肯定性的语句。</p><p>二、论据</p><p>1.事实论据:如现实事件、历史事实、统计材料、具体数字等。</p><p>理论论据:包括人们公认的原理、公式、定义、法则、规律、名言警句等。</p><p>2.归纳论据的要点:人+做法(与论点密切相关的方面)+结果。</p><p>注意:在引用中可能有些不是名言,而是具体的事实,那是事实论据。</p><p>三、论证方法及其作用</p><p>1.举例论证(摆事实):具体有力地论证论点,具有说服力。</p><p>2.道理论证(讲道理):科学准确地论证论点,具有说服力。</p><p>3.比喻论证(讲道理):形象生动地论证论点,具有说服力。</p><p>4.对比论证(讲道理):鲜明突出地论证论点,具有说服力。</p><p>四、分析议论文的表达方式</p><p>1.议论文中的记叙,往往眺周幽反弓虽,用事实证明某一观点或主张。</p><p>2.议论文中时而有生动形象的描写,更鲜明生动地证明某一观点。</p><p>3.议论中的抒情,会使议论更有感染力,更深入人心。</p><p>五、议论文的语言特点:严密、准确。</p><p>第五部分散文阅读</p><p>(一)散文阅读的相关知识</p><p>一、各类散文的特点</p><p>1. 叙事散文:所记之事一般比较平凡,讲究以小见大;叙事散文很少有单一、完整、曲折的故事情节,常以若干零碎、琐屑之事来反映一个主题.这是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在叙事中的体现;叙事散文取材于真人真事.而不是借助虚构,因而更加重视行文的技巧,其构思之精妙.结构之严谨.感情之细微,尤其耐人寻味。</p><p>2.写景散文:抓住景物特征(即此事物与彼事物的区别,既有形状、色彩等外在的方面,又有气质、神韵等内在的方面》绘形状物,大都以空间的转换为顺序,景中融注作者的思想感情。</p><p>3.咏物散文:最鲜明的特点是托物言志,借某个事物来表明某种意愿,抒发某种感情。咏物类散文蕴义含蓄,因而对文中的一字一句都要认真揣摩体会,尽可能理解其深层含义。</p><p>4.哲理散文:带有人生感悟性质.这类作品从某一点人手,人题较小.对生活的积累和感悟尤为重要,表现上点到为止,不过于直白,留有咀嚼回味的空间.水到渠成地引发出对人生对生活的慨叹。</p><p>5.写人散文:写人散文以记述作者所熟悉的人物为主.通过记叙与人物有关的事迹来表现人物,表达作者对所记人物的情感、看法、意向等。它可以记一个人的一生,一段生命历程,一个侧面,一个细节,一个生活场景;也可以记一组人物,一群人物。</p><p>二、散文的表达技巧</p><p>1. 表达方式.</p><p>(1)叙述的方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等。</p><p>(2)描写种类: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环境描写等。</p><p>(3)描写技法:以动衬静、化静为动、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正侧结合、声色结合、粗笔勾勒、白描(运用简笔勾勒事物的轮廓)、绘形绘声、绘声绘色等。</p><p>(4)抒情方式: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离情于景、托物言志),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以景衬情、以乐写哀、以哀写乐等。</p><p>2.表现手法常用术语</p><p>(1)象征:借助某一具体事物的形象,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其特征是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种类似,使被象征物的某一内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p><p>(2)衬托:用相似或相反的事物作陪衬,烘托出主体事物什么特点或者烘托出所要表达的某种感情。用相似的作陪衬叫“正衬”,用相反的作陪衬叫“反衬”。</p><p>(3)对比:用一事物与另一事物进行比较,从而鲜明形象地表现事物(道理)的什么特点,突出作者对这一事物或道理的某种感情。</p><p>(4)渲染:用各种手段对环境、场面、人物、时间等多方面的浓墨重彩的描写,以突出什么气氛、刻画人物的什么特点、表现文章的什么主题。</p><p>(5)想象:人们在原有的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活动。</p><p>(6)联想:人们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由某个事物或事理想到其他有关事物或事理的活动。</p><p>3.篇章结构技巧常用术语</p><p>(1)开门见山:文章开头就进入正题,不拐弯抹角。</p><p>(2)卒章显志:在文章末尾点明主旨。</p><p>(3)画龙点睛:用一两句精彩的话点明主旨。</p><p>(4)过渡照应:承上启下。</p><p>(5)以小见大</p><p>(6)托物言志</p><p>(7)借景抒情</p><p>(8)欲扬先抑</p><p>(9)虚实结合</p><p>(10)伏笔</p><p>(11)照应</p><p>(12)悬念</p><p>4.语言特点常用术语</p><p>(1)浓墨重彩:描写详尽、细腻。</p><p>(2)惟妙惟肖:描写逼真,多指人或动物。</p><p>(3)体物人微:描写细致人微、刻画细致生动。</p><p>(4)行云流水:语言自然流畅。</p><p>(5)言近旨远:语言浅近易懂,主旨深远。</p><p>(6)言简意丰:语言简洁,内容丰富。</p><p>(7)意在言外:言在此而意在彼,言有尽而意无穷。</p><p>(8)含蓄蕴藉:语意含而不露,耐人寻味。</p><p>(9)整散结合:既匀称整齐,又错综变化。</p><p>此外,还有清新、平淡、淡雅、华丽、明快、含蓄、蕴藉、委婉、含而不露、简笔勾勒、诗情画</p><h2>六、《孙权劝学》知识点归纳?</h2><p>《孙权劝学》知识点归纳</p><p>1.出处:选自《资治通鉴》 2.作者: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字君实,世称涑水先生。 3.文学影响:司马迁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重要的编年体通史,共294卷,记述了公元前403年(战国时期)至公元959年(五代时期)共1362年的史实。</p><p>拓展资料:</p><p>《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由北宋司马光主编,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p><p>本书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记录了春秋战国至宋朝建立之前,共1362年历史发展的轨迹。在这部书里,编者总结出许多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所以定名为《资治通鉴》。</p><h2>七、归去知识点归纳总结?</h2><p>1、题解</p><p>  辞,是介于散文与诗歌之间的一种文体。起源于战国时的楚国,故称楚辞。汉代常把辞与赋合称为辞赋,辞和赋还是有区别的。一般说来,辞重言情,赋重铺陈</p><p>  2、作者</p><p>  陶渊明,东晋诗人。出身于破落官僚家庭,家境贫寒。29岁起为江州祭酒,不久自解职归。以后做过镇军、建威参军,因不堪行役之苦,转任彭泽令,仅80余天即辞归田园。晋安帝义熙末,50多岁时,被征为著作佐郎,不就。晚年穷到“窥灶不见烟”(《泳贫士》)的程度。最终在贫病交加中死去,卒年62岁。</p><p>  陶渊明的诗留存一百二十多首,其中有20余首是写田园生活和景色的田园诗。这些诗冲破当时“玄言诗”的风气,为五言诗开辟了新境界。</p><p>  陶渊明长于诗文辞赋。作品题材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描绘田园美景,抒发厌恶官场、洁身自好的情怀。如《归园田居》、《饮酒》、《移居》等;另一类为咏怀诗,如《泳荆轲》、《读山海精.精卫填微木》等,寄寓抱负,多悲愤慷慨之音。散文首推《桃花源记》,辞赋《归去来兮辞》称著文史。欧阳修说:“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p><p>  3、写作背景</p><p>  陶渊明41岁时(405年),最后一次出仕,做了85天的彭泽令。据《宋书.陶潜传》和萧统《陶渊明传》云,陶渊明归隐是出于对腐朽现实的不满。当时郡里一位督邮来彭泽巡视,官员要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他气愤地说:“我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挂冠去职,并赋《归去来兮辞》,以明心志。</p><h2>八、乐理知识点归纳大全?</h2><p>1、听辨大、小调音阶:C自然大调、a自然小调、a和声小调;</p><p>2、听辨、听写音级:C自然大调的第一级至第七级,a自然小调的第一级至第七级;</p><p>3、听辨、听写音程:C自然大调和a自然小调的大二度、小二度、大三度、小三度、纯五度、纯八度音程;</p><p>4、听辨、听写和弦:C自然大调和a自然小调的各级原位大、小三和弦;</p><p>5、听辨节拍:四分之二拍、四分之三拍;</p><p>6、听辨节奏: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附点二分音符、附点四分音符加八分音符、四分休止符。</p><h2>九、物理力学知识点归纳?</h2><p>什么叫力,力的三要素,重力,压力,支持力的概念,力的单位,浮力的概念,计算浮力的公式,什么叫压强,计算压强的公式。</p><h2>十、数学相似知识点归纳?</h2><p>  相似三角形判定</p><p>  (1)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p><p>  (2)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和另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对应成比例,并且夹角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简叙为: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个三角形相似。)</p><p>  (3)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简叙为: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个三角形相似。)</p><p>  (4)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分别对应相等(或三个角分别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p><p>  直角三角形判定定理:</p><p>  (1)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两个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p><p>  (2)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p><p>  相似三角形性质定理:</p><p>  (1)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p><p>  (2)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p><p>  (3)相似三角形的对应高线的比,对应中线的比和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p><p>  (4)相似三角形的周长比等于相似比。</p><p>  (5)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p><p>  判定定理推论</p><p>  推论一:顶角或底角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相似。</p><p>  推论二:腰和底对应成比例的两个等腰三角形相似。</p><p>  推论三:有一个锐角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p><p>  推论四: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都相似。</p><p>  推论五: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边和其中一边上的中线与另一个三角形的对应部分成比例,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p><p>  推论六: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边和第三边上的中线与另一个三角形的对应部分成比例,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p><p>  性质</p><p>  1.相似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p><p>  2.相似三角形的一切对应线段(对应高、对应中线、对应角平分线、外接圆半径、内切圆半径等)的&#39;比等于相似比。</p><p>  3.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p><p>  4.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p><p>  5.相似三角形内切圆、外接圆直径比和周长比都和相似比相同,内切圆、外接圆面积比是相似比的平方</p><p>  6.若a:b =b:c,即b的平方=ac,则b叫做a,c的比例中项</p><p>  7.c/d=a/b等同于ad=bc.</p><p>  8.必须是在同一平面内的三角形里</p><p>  (1)相似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p><p>  (2)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和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p><p>  (3)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p>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www.lengcanghe.com/fwyzc/gyzs/98836070.html

标签: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