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加工设备有哪些?
机械加工包括:灯丝电源绕组、激光切割、重型加工、金属粘结、金属拉拔、等离子切割、精密焊接、辊轧成型、金属板材弯曲成型、模锻、水喷射切割、精密焊接。
设备管理知识
设备管理的全过程,就是设备的日常管理。它是从设备的计划开始,对研究、设计、制造、检验、购置、安装、使用、维修、改造、更新、直至报废的全过程管理,是一项兼有技术、经济、业务三方面的技术管理工作。设备管理的全过程涉及到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等许多部门和单位,所以从宏观范围来看,设备的日常管理是社会管理。而对使用设备的企业来说,企业的设备日常管理是一个企业范围内的微观管理。
过去设备使用部门大都只管设备的后半生(设备使用期),因为设备由基建或技措部门选型、购置进厂后,才由设备使用部门验收,开始管理到报废为止。而目前设备的日常管理,分设备的构成期与设备的使用期两个阶段。自制设备从计划开始到设备装配试车完毕是设备的构成期;其后一阶段直至设备的报废为使用期。
设备管理的范围
一般所指的设备就是有形固定资产总称。是设备的广义定义,它包括一切列入固定资产的劳动资料。在企业管理工作中所指的设备,必须符合以下两个条件。
1.是用以直接开采自然财富或把自然财富加工成为社会必需品的劳动资料。例如化工企业的塔设备、换热设备、反应设备等。
2.符合固定资产应具备的条件。所谓固定资产,根据中国财政部规定,一般应同时具备以下两个条件的劳动资料才能列为固定资产,即其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一定限额以上。在限额以下的劳动资料,如工具、器具等,由于品种复杂,消耗较快只能作为低值易耗品,不能算作固定资产。这里所讨论的设备是指符合固定资产条件的,能够将直接投入的劳动对象加以处理加工,使之转化为预期产品的设备,以及维持这些设备正常运转的附属装置。
在研究设备管理时,所讨论的设备不仅是属于固定资产的设备,也包括非固定资产设备。例如一台压缩机,当它处于制造、装配和试验阶段是压缩机制造厂的劳动对象,而入库后待销售的压缩机是产品,直到使用单位将压缩机安装移交生产后才能算作固定资产。但无论哪一种状态都在设备管理的范围之内。
大型综合性企业,拥有成千上万种设备,设备管理工作范围也很广。主要是生产、运输、化验、科研等系统用的设备。包括工艺生产设备,如塔(精馏塔、合成塔)、炉(加热炉、裂解炉)、釜(反应釜、聚合釜)、机(压缩机、分离机)、泵(离心泵、真空泵)等;机修设备,如机床(车床、铣床、磨床……);采暖通风设备;动力设备,如锅炉、给排水装置、变压器等;运输设备,如机车、汽车、桥式起重机、电梯等;传导设备,如管网、电缆等;以及化验、科研用的设备。此外还有生活用设备,如生活用建筑物、炊事机械、医疗器具等。
设备管理的内容
设备管理的内容,主要有设备物质运动形态和设备价值运动形态的管理。企业设备物质运动形态的管理是指设备的选型、购置、安装、调试、验收、使用、维护、修理、更新、改造、直到报废;对企业的自制设备还包括设备的调研、设计、制造等全过程的管理。不管是自制还是外购设备,企业有责任把设备后半生管理的信息反馈给设计制造部门。同时,制造部门也应及时向使用部门提供各种改进资料,做到对设备实现从无到有到应用于生产的一生的管理。
企业设备价值运动形态的管理是指从设备的投资决策、自制费、维护费、修理费、折旧费、占用税、更新改造资金的筹措到支出,实行企业设备的经济管理,使其设备一生总费用最经济。前者一般叫做设备的技术管理,由设备主管部门承担;后者叫做设备的经济管理,由财务部门承担。将这两种形态的管理结合起来,贯穿设备管理的全过程,即设备综合管理。设备综合管理有如下几方面内容。
1.设备的合理购置
设备的购置主要依据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生产上可行的原则。一般应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考虑,合理购置。
①设备的效率。如功效、行程、速度等。
②从精度、性能的保持性、零件的耐用性、安全可靠性。
③可维修性。
④耐用性。
⑤节能性。
⑥环保性。
⑦成套性。
⑧灵活性。
2.设备的正确使用与维护
若将安装调试好的机器设备,投入到生产使用中,机器设备若能被合理使用,可大大减少设备的磨损和故障,保持良好的工作性能和应有的精度。严格执行有关规章制度,防止超负荷、拼设备现象发生,使全员参加设备管理工作。
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会有松动、干摩擦、异常响声、疲劳等,应及时检查处理,防止设备过早磨损,确保在使用时设备台台完好,处在良好的技术状态之中。
3.设备的检查与修理
设备的检查是对机器设备的运行情况、工作精度、磨损程度进行检查和校验。通过修理和更换磨损、腐蚀的零部件,使设备的效能得到恢复。只有通过检查,才能确定采用什么样的维修方式,并能及时消除隐患。
4.设备的更新改造
应做到有计划、有重点地对现有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和更新。包括设备更新规划与方案的编制、筹措更新改造资金、选购和评价新设备、合理处理老设备等。
5.设备的安全经济运行
要使设备安全经济运行,就必须严格执行运行规程、加强巡回检查、防止并杜绝设备的跑、冒、滴、漏,做好节能工作。对于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与防爆设备,应严格按照国家颁发的有关规定进行使用,定期检测与维修。水、气、电、蒸汽的生产与使用,应制定各类消耗定额,严格进行经济核算。
6.生产组织方面
合理组织生产,按设备的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禁止违规操作,以防设备的损坏和安全事故的发生。
设备管理的主要目的及意义
1.设备管理的主要目的
设备管理的主要目的是用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的装备,采取有效措施,保证设备高效率、长周期、安全、经济地运行,来保证企业获得最好的经济效益。
设备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部分。在企业中,设备管理搞好了,才能使企业的生产秩序正常,做到优质、高产、低消耗、低成本,预防各类事故,提高劳动生产率,保证安全生产。
加强设备管理,有利于企业取得良好的经济效果。如年产30万吨合成氨厂,一台压缩机出故障,会导致全系统中断生产,其生产损失很大。
加强设备管理,还可对老、旧设备不断进行技术革新和技术改造,合理地做好设备更新工作,加速实现工业现代化。
总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企业规模日趋大型化、现代化,机器设备的结构、技术更加复杂,设备管理工作也就愈重要。许多发达国家对此十分重视。前西德1976年“工业通报”载,一般情况下,用于设备维修的年财政支出额,大约相当于设备固定资产原值的6%~10%或企业产值的10%。如将配件等其他资金考虑在内,估计维修支出要占企业总开支的1/4。据1978年资料介绍,前苏联每年用于设备维修的资金超过100亿卢布。从而不难看出,要想做好设备管理,就得不断地开动脑筋,寻找更好的对策,促进设备管理科学的发展。
2.设备管理的意义
设备管理是保证企业进行生产和再生产的物质基础,也是现代化生产的基础。它标志着国家现代化程度和科学技术水平。它对保证企业增加生产、确保产品质量、发展品种、产品更新换代和降低成本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设备是工人为国家创造物质财富的重要劳动手段,是国家的宝贵财富,是进行现代化建设的物质技术基础。由此可见,搞好设备管理工作非常重要。搞好设备管理对一个企业来说,不仅是保证简单再生产必不可少的一个条件,而且对提高企业生产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降低消耗、保护环境、保证安全生产、提高经济效益、推动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