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木虱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一、梨木虱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梨木虱在每年发生3~5代,但以3代为多。以成虫在树上裂缝、剪锯口、杂草、落叶及土壤中越冬。越冬成虫在3月上旬开始出蛰活动,3月中旬为出蛰盛期,3月下旬是出蛰末期,出蛰期长达一个月左右。越冬成虫对温度敏感,当气温平均达1℃以上时,特别是晴朗天的中午,成虫便出来活动,在一年生枝上取食危害并交尾产卵。梨木虱第l代若虫主要潜入芽的鳞片内或群集于花簇基部和未展开的嫩叶内危害。第2、3代若虫,主要在新梢枝轴、叶柄的叶腋处,或隐没于分泌物中,或潜入蚜虫为害的卷叶内危害,第3代若虫是梨木虱种群的增殖高峰,数量较大。
5月中旬出现第1代成虫,5月下旬为羽化高峰,以后各虫态同时发生,世代重叠。成虫主要在新梢、叶柄、叶片中脉及叶绿锯齿上产卵,叶背极少。成虫生殖力强,平均每雌虫产卵295粒左右。第2代成虫大致出现在6月中旬,第3代成虫出现在7月中旬、第4代成虫出现在8月下旬,且多为越冬型,少部分发生早的仍可产卵,在9月下旬出鹏五代成虫,该代全部为越冬型。
梨木虱的发生与温度和降雨有密切关系,在高温干旱的季节或年份发生较重。反之,雨水多、气温低,则发生轻。
梨木虱的天敌很多,据观察主要有花镜、中华草岭、瓢虫、蓟马、寄生蜂和肉食性螨等。其中以瓢虫的抑制作用最大。
3、综合防治技术措施
防治梨木虱应重点放在前期,抓关键期,并树立全年性综合防治的观念。采用农业、物理、生物和化学等防治措施相结合的办法进行有效的控制,使其危害程度降到最低。
3.1农业防治
早春或秋末清理果园,刮树皮结合施基肥,将落叶、杂草清理集中,同肥料一起深埋;秋末灌冻水等措施,可有效地消灭越冬成虫,同时对越冬的梨小食心虫、黄粉蚜等害虫也起到杀灭作用。
二、小麦青枯病发生的主要原因及防治技术?
小麦青枯病是指小麦植株未能正常落黄就枯萎死亡的现象。青枯病发生速度快,持续时间短,减产幅度大,一旦发生便无法挽救。 一、发生原因: 1、气候原因。小麦进入灌浆期后,气温升高很快,气温大于30度的天数明显增多。气温升高的同时,往往出现降雨过程,受降雨影响,容易出现大幅度突然降温现象,雨后骤晴,气温又猛然回升,小麦植株适应不了气温的这种骤然的变化,体内新陈代谢发生紊乱,出现青枯现象。 2、播期原因。播期越晚,越容易受青枯病危害。晚播小麦冬季苗体小,春季生长速度快,两极分化晚,体内含氮化合物比例大,抗逆能力差,极易发生青枯死亡。 3、施肥原因。青枯与肥料配比、肥料使用量及使用时期有很大关系。施氮肥过多,不施或很少施磷钾肥、农家肥的麦田,小麦植株体内含氮化合物就会增多,极易发生青枯病。拔节期施氮肥过多,也是发生青枯的主要原因。 二、预防措施: 1、控制小麦中后期氮肥的使用量。2、叶面喷施生长调节剂、磷酸二氢钾、微肥等。具体方法是,小麦抽穗后,配合病虫害的防治,每亩选用磷钾动力 100克 +海绿素15毫升,间隔7-10天,连续喷施2-3次。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