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服务与支持 > 农业知识 > 正文内容

农药对水源的污染? 农药对大气的污染?

2023-12-09 20:06:04农业知识1

一、农药对水源的污染?

农药对水体的污染是指农药直接投入水体或施用后土壤中残留的农药随水渗入地下水体,从而对水体和地下水体造成的污染。

在地表水资源日益短缺的今天,地下水使用量逐年增大,农药对地下水体的污染越来越引起各国政府重视。

水溶性大、吸附性能弱的农药容易随水淋溶进入地下水中。施药地区的降雨与灌溉对农药在土壤中的移动有很大的影响,特别是施药后不久遇大雨或进行灌溉,就容易引起地下水污染。

农药对人类的危害

除了急性中毒外,在自然界中不能降解的农药,通过食物链的传递和浓缩,最终达到人类体内,在内脏、脂肪中累积而引起疾病,甚至癌症。据统计,农村小孩白血病中50%与农药有关,而新生儿畸形的比率比城市高一倍,也与农药有关。1997年癌症研究国际组织已证明在动物试验中有足够致癌证据的农药有26种,有一定致癌证据的农药有16种。但是遗憾的是,其中不少农药至今在生产和使用。

二、农药对大气的污染?

农药对大气有污染。

农药对大气污染的途径主要来源于农药生产企业排出的废气、农药喷洒时的扩散、残留农药的挥发等,而以农药厂排出的废气为最严重。大气中的残留农药漂浮物或被大气中的飘尘所吸附,或以气体与气溶胶的状态悬浮于空气中。空气中残留的农药,随着大气的运动而扩散,使污染范围不断扩大,一些高稳定性的农药进入到大气层后传播到很远的地方,污染区域更大,并对其他地区的农作物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三、农药残留对食品的污染?

食品农药残留

食品农药残留指给农作物直接施用农药制剂后,渗透性的农药主要黏附在蔬菜、水果等作物表面,大部分可以洗去,因此作物外表的农药浓度高于内部。

以下分类介绍

直接污染是指直接施用农药造成食品及食品原料的污染。

(1)内吸性农药可进入作物体内,使作物内部农药残留量高于作物体外。另外,作物中农药残留量大小也与施药次数、施药浓度、施药时间和施药方法以及植物的种类等有关。一般施药次数越多、间隔时间越短、施药浓度越大,作物中的药物残留量越大。最容易从土壤中吸收农药的是胡萝卜、草莓、菠菜、萝卜、马铃薯、甘薯等,番茄、茄子、辣椒、卷心菜、白菜等吸收能力较小。熏蒸剂的使用也可导致粮食、水果、蔬菜中农药残留。

(2)给动物使用杀虫农药时,可在动物体内产生药物残留。

(3)粮食、水果、蔬菜等食品贮存期间为防止病虫害、抑制成长而施用农药,也可造成食品农药残留。例如粮食用杀虫剂,香蕉和柑橘用杀菌剂,洋葱、土豆、大蒜用抑芽剂等。

间接污染

农作物施用农药时,农药可残留在土壤中,有些性质稳定的农药,在土壤中可残留数十年。农药的微粒还可随空气飘移至很远地方,污染食品和水源。这些环境中残存的农药又会被作物吸收、富集,而造成食品间接污染。在间接污染中,一般通过大气和饮水进入人体的农药仅占10%左右,通过食物进入人体的农药可达到90%左右。种茶区在禁用滴滴涕、六六六多年后,在采收后的茶叶中仍可检出较高含量的滴滴涕及其分解产物和总六六六。茶园中六六六的污染主要来自污染的空气及土壤中的残留农药。此外,水生植物体内农药的残留量往往比生长环境中的农药含量高出若干倍。

食物链和生物富集

农药残留被一些生物摄取或通过其他的方式吸人后累积于体内,造成农药的高浓度贮存,再通过食物链转移至另一生物,经过食物链的逐级富集后,若食用该类生物性食品,可使进入人体的农药残留量成千倍甚至上万倍的增加,从而严重影响人体健康。一般在肉、乳品中含有的残留农药主要是禽畜摄入被农药污染的饲料,造成体内蓄积,尤其在动物的脂肪、肝、肾等组织中残留量较高。动物体内的农药有些可随乳汁进入人体,有些则可转移至蛋中,产生富集作用。鱼虾等水生动物摄入水中污染的农药后,通过生物富集和食物链可使体内农药的残留浓集至数百至数万倍。

意外事故污染

运输及贮存中由于和农药混放,可造成食品污染。尤其是运输过程中包装不严或农药容器破损,会导致运输工具污染,这些被农药污染的运输工具,往往未经彻底清洗,又被用于装运粮食或其他食品,从而造成食品污染。另外,这些逸出的农药也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从而间接污染食品。

四、如何减少农药对蔬菜的污染?

1)首要的是要严格遵守农药安全使用准则,科学、合理、 安全地使用农药。在防治蔬菜病、虫、草害时,要选择合适的药 剂,按照准则的要求或农药标签的说明,正确使用,不随意增加 药量和使用次数,要确保安全间隔期的执行。(2)禁止在蔬菜上使用高毒农药和限制使用的农药。要选用 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3)积极推广使用生物农药。(4)大力推广已成熟的病、虫、草害的综合防治技术,即合 理、协调使用各种防治技术措施,尽量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五、农药对土壤的污染治理实例?

农药可以用来杀灭昆虫、真菌和其他危害作物生长的生物。 最早使用的农药有滴滴涕、六六六等它们能大量消灭害虫。农药的稳定性好,能在环境中长期存在,并在动植物及人体中不断积累。由于农药的滥用,对土壤污染很严重,农药具有致畸、致癌、致突变性,对人的健康和生态系统有着巨大的危害。

受到农药污染的土地应该进行修复,防止产生危害。我国土壤修复技术起步晚,但是发展速度快,常用的农药污染土壤的治理方法有物理修复技术,包括气相抽提技术、热解吸技术;化学修复技术,包括光催化降解技术、土壤淋洗技术、化学氧化还原技术;物理化学修复技术有固化/稳定化技术;生物修复技术包括植物修复技术和生物修复技术

六、如何防止农药对土壤的污染?

 1 农药的基本情况

  农药, 是指用于预防、消灭或者控制危害农业、林业的病、虫、草和其他有害生物以及有目的地调节植物、昆虫生长的化学合成物或者来源于生物、其他天然物质的物质及其制剂。。

  我国是发展中的农业大国、人口大国, 也是农药生产和使用大国。农药这一特殊用途化学物质问世以来, 在直接参与土壤生态环境生命过程中, 它为人类治理病虫害, 促进农作物的生长, 提高农作物的抗劣性能, 改善和提高农作物的品质, 但在此过程中所产生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土壤生态环境问题, 它对社会发展所产生的不利因素值得反思和总结。

  2 农药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1)使用技术落后在农药的使用上存在着农药的品种和数量搭配不科学,使用器械落后等一些问题。农民缺乏科学知识和相应的农药使用管理措施。出现了滥用农药,随意加大用药量等现象,从而造成了包括农药对土壤污染在内的一系列污染问题。

  (2)农药质量问题较突出调查表明,农药市场上,就农药产品的活性成分而言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农药商品不合国际规定。这是造成农药对土壤污染问题的重大隐患之一。

  3 农药对土壤环境污染的原因分析

  农药对农业土壤生态环境污染, 从历史原因来看, 主要是我国以前使用的都是广谱、杀灭性强、持效期长的品种, 尚未重视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在管理方面侧重对农药质量及药效的监督, 缺少农药安全性评价, 缺少对农药毒性的监测系统。由于对农药毒性了解和监督不够,, 严重污染土壤农业生态环境。另外由于有些农民环保意识差, 农药使用不当, 在使用技术上单纯追求杀虫、杀菌、杀草效果, 擅自提高农药使用浓度, 甚至提高到规定浓度的两三倍, 大量过剩的农药导致直接接纳农药和间接接纳植物残体的耕种表面土层中农药大量蓄积, 形成一种隐形的危害。少量农药在人体内的积累引起的慢性中毒也不可忽视。

  4 农药对土壤环境的危害

  农药对土壤生态系统造成不良的影响首先表现为对土壤动物的危害。据报道, 1605 对几种步甲的影响比二嗪农、乙拌磷等大得多。对跳虫的毒性超过六六六、DDT, 甚至超过呋喃丹和涕灭威, 与甲拌磷同属毒性最高的一类。农药对蚯蚓的危害更应引起重视。其他杀虫剂如氯丹、七氯、甲拌磷、呋喃丹对蚯蚓毒性也很高。杀菌剂如威百亩、溴甲烷也是对蚯蚓毒性高的药剂。除草剂对蚯蚓的毒性一般不高, 常用剂量影响不大。但由于土壤植被减少, 间接影响蚯蚓的种群。蚯蚓对维持土壤和结构有重要作用。因此影响蚯蚓数量的任何一种农药, 最终都将影响到土壤的肥力和结构。再者, 在施用农药后, 土壤生物群的各个部分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5 土壤中农药的迁移转化规律

  控制农药环境行为的主要因素有三: 吸附、迁移和降解。

  5.1 吸附

  吸附是农药与土壤基质间相互作用的主要过程, 它是制约农药在水- 土体系中运动和最终归宿的重要因素, 也直接或间接影响降解、残留等行为。农药被土壤吸附后, 由于存在形态的改变, 其迁移转化能力、生物活性和毒性也随之改变。一旦农药的吸附条件破坏, 农药又可释放到土壤溶液中, 导致土壤受到农药的再污染。

  5.2 迁移

  农药的迁移与扩散是指农药从施药区向周围环境扩散的物理行为。通常在田间喷洒农药时, 直接粘附在农作物上的是少部分, 而大部分飘落于土壤之中, 并不断从施药区向四周扩散, 从而导致对水体、大气及生物圈的污染和危害。一些持久性农药, 如DDT, 甚至会通过扩散、移动影响全球环境。

  5.3 降解

  农药的降解又可分为生物降解和非生物降解2 种方式。在光、热及化学因子作用下发生的降解现象为非生物降解; 而在动植物体内或微生物体内外的降解作用属生物降解。生物降解在农药降解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影响降解的主要因素如下: ①环境因子。农药进入环境后, 会受到一些环境因子的作用, 如: 温度、湿度、有机质含量等。②农药本身的因素。农药的分子结构、农药的使用浓度及农药的用药历史等也影响农药的降解性能。农药因其在分子结构及理化性质方面不同, 对生物降解的敏感性差别很大。③微生物的影响。由于农药降解的主要方式是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进行, 因此微生物对于农药的降解具有重大的影响。微生物的种类多样、数量繁多, 有利于农药的降解。

七、什么农药对水污染最大?

目前来说基本上所有的农药都会污染水质。只是污染程度不同而已。高毒、剧毒农药对水体污染肯定很严重。目前来说科技的发展,农药生产技术的进步,很多比较安全的农药被生产出来,比如生物农药对环境、水质的污染基本上很小。所以农药都有污染,现在提倡使用有机肥,尽量不使用农药。

八、农药对水体的污染来源是什么呢?

农药对环境的污染主要表现在对土壤、水源、空气等污染,不科学合理使用则会加剧污染,有以下几个方面:

(1)农药对土壤的污染农药进入土壤的途径有三种情况:①是农药直接进入土壤,包括施用的一些除草剂、防治地下害虫的杀虫剂和拌种剂,这些农药基本上全部进入土壤;②是防治病虫害喷撒到农田的各类农药。它们的直接目标是病、虫、草,目的是保护作物,但有相当部分农药落于土壤表面或落于稻田水面而间接进入土壤;③是随着大气沉降、灌溉水和植物残体。由于农药本身不易被阳光和微生物分解,对酸和热稳定,不易挥发且难溶于水,故残留时间很长。这些累积的农药还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发挥作用。目前大豆田长期使用高残效除草剂的地块,导致玉米等经济作物无法调茬,大豆也表现根系发育受阻、生长缓慢,个别地块出现大量死苗现象,导致减产、减收甚至失收。

(2)农药对大气的污染农药微粒和蒸汽散发空中,随风飘移,污染全球。农药对大气污染的程度还与农药品种、农药剂型和气象条件等因素有关。易挥发性农药、气雾剂和粉剂污染相当严重,长残留农药在大气中的持续时间长。在其他条件相同时,风速起着重大作用,高风速增加农药扩散带的距离和进入其中的农药量。

(3)农药对水体的污染水体中农药的来源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向水体直接施用农药;含农药的雨水落入水体;植物或土壤粘附的农药,经水冲刷或溶解进入水体;生产农药的工业废水或含有农药的生活污水等都时刻为害着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水质。有时为防治蚊子幼虫施敌敌畏、敌百虫和其他杀虫剂于水面;为防除渠道、河流中的杂草而使用水生型除草剂等造成水中的农药浓度过高,大量的鱼和虾类的水生动物死亡。还有一些农药药液配制点有不少药瓶和其他包装物,降雨后会产生径流污染,施药工具的随意清洗也造成水质污染。

九、农药污染对人和动物会造成什么危害?

农药污染会危害人和动物的身体健康,造成人和动物恶性肿瘤、流产、死胎等,有的导致农药中毒甚至死亡。当前已知造成农药污染的主要是有机氯农药、含铅、砷、汞、铬等金属制剂和除草剂等。农药污染已引起国家高度重视,一些高残留农药如DDT、含氯制剂等被禁止使用,大力推广低毒高效农药和生物防治技术,加强食品检测,农药污染现象正得到有效遏制。

十、农药对作物的污染程度与什么的性质有关?

我国目前使用的农药也有近两百种原药和近千种制剂。原药年产量近40万吨,在世界上排第二位。农药按化学结构可分为有机氯类、有机磷类、有机氮类、氨基酸酯、有机硫、拟除虫菊酯、有机砷、有机汞等多种类型。如按用途可分为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杀线虫剂、杀螨剂、杀鼠剂、落叶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等类型。使用较多的是杀虫剂、杀菌剂和除草剂三大类。

农药使用不当,对环境和食品会造成污染。施用农药后,在食品表面及食品内残存的农药机器代谢产物、降解物或衍生物,统称为农药残留。食用含有农药残留的食品,大剂量可能引起急性中毒,低剂量长期摄入可能有致畸,致癌和致突变作用。

(1)农药污染途径

1)直接污染:因喷洒农药可造成农作物表面沾附污染,被吸收后转运至各个部分而造成农药残留。污染的程度与农药的性质、剂型、施用方法及浓度和时间有关。

2)间接污染:由于大量施用农药以及工业“三废”的污染,大量农药进入空气、水体和土壤,成为环境污染物。农作物长期从污染的环境中吸收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www.lengcanghe.com/fwyzc/nyzs/2209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