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气制冷设备(氮气制冷机)
1. 氮气制冷机
氮气和氩气都不是制冷剂。没有制冷效果。
制冷剂是各种热机中借以完成能量转化的媒介物质。这些物质通常以可逆的相变(如气-液相变)来增大功率。如蒸汽引擎中的蒸汽、制冷机中的雪种等等。一般的蒸汽机在工作时,将蒸汽的热能释放出来,转化为机械能以产生原动力;而制冷机的雪种则用来将低温处的热量传动到高温处。
氮气和氩气都不是制冷剂。
2. 氮气制冷机制冷高低压是多少
压力等级划分
压力容器的设计压力(p)划分为低压、中压、高压和超高压四个压力等级:
1、低压(代号L),0.1MPa≤p<1.6MPa。
2、中压(代号M),1.61MPa≤p<10.0MPa。
3、高压(代号H),10.0MPa≤p<100.0。
4、超高压(代号U),p≥100.0MPa。
3. 氮气制冷机怎么制冷
.安装前的开箱检查
1)制冷设备的安装前,应对其包装箱进行检查,看包装是否完好,运输过程中的防水、防潮、防倒置措施是否完善,查看箱体外形有无损伤,核实箱号、箱数、机组型号、附件及收发单位是否无误等。
2)拆启包装箱时一定要从箱体上方开始,打开包装箱后,应先找到随机附的装箱单,逐一核对箱内附件与装箱单是否相符。
3) 检查机组型号是否与合同相符,随机文件是否齐全。
4)观察机组外观有无损伤,管路有无变形,仪表盘上仪表有无损坏,压力表是否显示压力,各阀门、附件外观有无损坏、锈蚀等。
2.制冷机组安装
1)准备工作:在机组安装前,应准备好安装时需要的工具和设备,如真空泵、氮气瓶、制冷剂钢瓶、U形水银压力计、检漏仪等。
2)检查机组的安装基础:机组安装基础由土建施工方按机组供货商提供的设备图样进行施工,安装前应按设计要求对基础进行检查,主要检查内容包括:外形尺寸、基础平面的水平度、中心线、标髙和中心距离;混凝土内的附件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及地脚螺栓的尺寸偏差是否在规定范围内。要求基础的外观不能有裂缝、蜂窝、空洞等。
3) 在检查合格后,按图样要求在基础上画出设备安装的横纵基准线。
4)用吊装设备将机组吊装到基础上。吊装的钢丝绳应设在冷凝器或蒸发器的筒体支座外侧,并注意不要让钢丝绳碰到仪表盘等易损部件,并在钢丝绳与机组接触点上垫上木板。
5)机组找正:在用吊装设备将机组就位后,要检查机组的横纵中心线与基础上的中心线是否对正,若不正则可用撬杠等设备予以修正。
6)校平:设备就位后,用水平仪放在机组压缩机的进、排气口法兰端面上,对机组进行校平,要求机组的横纵向水平度小于1/1000,不平处可用平垫铁进行垫平。
7)机组水系统的安装:机组冷却水的进出口应安装软接头,各进出水管应加设调节阀、温度计、压力表;在机组冷媒水和冷却水管路上要安装过滤器;水管系统的最高处要设放空气管。
8) 对机组电气系统的安装应注意,安装前对单体设备进行调试,使其达到调节要求。
9) 仪表与电气设备的连接导线应注明线号,并与接线端子牢固连接,整齐排列。
3.制冷系统连接
1)管道连接前要将机组内的氮气排泄干净。
2)使用制冷系统专用、经过处理的干净铜管。
3)要求系统中水平管道应顺制冷剂液体流动方向向下倾斜(0.01〜0. 025)。
4)冷藏库蒸发器安装位置高于压缩机时,高度差在5m以内,并在蒸发器回气口出口设置U形回油弯,回油弯的半径应尽量小,回气管应高于蒸发器上平面再与吸气立管连接。
5)冷藏库蒸发器安装位置低于压缩机时,应在回气立管底部设置回油弯,如果高度差大于5m时,应每隔5m设置一个回油弯,且总高度差部大于20m。
6) 冷藏库制冷管道支撑固定要牢固,避免因管道下垂,而在管道中形成润滑油陷阱。
7)制冷的回气管道应采取隔热措施,以减少冷量损失,避免过大的有害过热现象。
8)在完成机组与管道的连接后,应用压力检漏方法,对包括制冷机组、冷凝器、蒸发器、各种阀件和管道在内的整个系统进行检漏和保压试漏,以确认整个制冷系统无泄减。
4.机组检漏操作要求
小型冷藏库制冷系统安装完毕后,必须进行压力试验和真空试验。制冷系统的压力试验分高、低压两步进行。其步骤如下:
1)在高、低压部分接压力表,拆去原系统中不宜承受过高压力的部件和阀件(如蒸发压力调节阀、压力控制器、热力膨胀阀等),并用其他阀门或管道代替,开启管路上的其他所有阀门。
2)自高压系统任何一处向全系统充注氮气,并使压力达到低压试验表压力(R12约为l.OMPa, R22约为1.4MPa)即停止充注氮气。
3) 观察系统压力下降情况。若压降明显,则应用肥皂液进行找漏。
4)低压试验完毕,即进行高压系统的压力试验。此时,关闭压缩机排出阀和膨胀阀前供液截止阀,继续向高压系统充氮气,使压力提高到高压试验表压力(R12约力1.6 MPa,R22约为2.0MPa)后停止充注氮气,观察高压系统压力下降情况并再次找漏。
5)制冷系统保压24〜48h。前4h压降表压力不超过0.03MPa,而后持续稳定(试验过程中,因气温改变压力升降一般不超过表压力0.01〜0.03MPa),即试验合格。
6)制冷系统的真空试验,必须使用真空泵。用真空泵抽真空,首先开启系统上所有连接的阀门,关闭与大气相通的阀门,然后用耐压橡胶管将真空泵的吸入口与制冷系统制冷剂充注阀相连,起动真空泵,系统内空气由真空泵排气口排出,当真空度超过 0.093 MPa时,关闭制冷剂充注阀,停泵,检查系统是否泄漏。
7)制冷系统的充注制冷剂试漏。制冷系统经过吹污、压力试验和真空试验全部达到要求后,可利用系统真空度直接向系统充注制冷剂,方法是:将加氟管的一端与氟利昂钢瓶的瓶阀接好,另一端与制冷系统制冷剂充注阀虚接,开启氟利昂钢瓶瓶阀,看到制冷系统制冷剂充注阀口冒出白色烟雾状的制冷剂气雾时,迅速拧紧接口,向制冷系统内注入气态制冷剂。当系统内压力升至0.3MPa时,关闭瓶阀,停止向系统充制冷剂蒸气,然后用酚酞化学试纸或卤素检漏灯进行检漏。
在检漏过程中如发现压力有下降,但在系统中又一时无法找到渗漏处,这时应注意以下几种可能性:
1)冷凝器中制冷剂一侧向水一侧有泄漏,应打开水一侧两端封盖进行检查。
2)如果是对使用多年的系统进行检修,则应注意低压管路包在绝热材料里面的连接处有否泄漏。
3) 各种自动调节设备和元件上也有可能产生泄漏,如压力控制器的波纹管等。
5.机组抽真空操作要求
1)对于新安装的机组,必须使用真空泵对整个制冷系统进行抽真空。不准使用本机组的压缩机对系统抽真空,否则可能造成对压缩机不可修复的损坏。
2)抽真空时应将整个制冷系统的所有阀门开启,从制冷系统高低压两侧同时进行抽真空,在技术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使用真空压力表来检测抽真空的程度。要求真空度指标准应达到30Pa以下。
6.机组加注制冷剂操作要求
1)向机组制冷系统加注制冷剂的工作程序,应在制冷系统抽真空结束后立即进行制冷剂加注操作,以防止因系统内部真空,而造成空气的渗入。
2)在向机组制冷系统加注制冷剂之前,应接通系统中电磁阀的电路,使其处于开启状态。首次加注制冷剂应从机组高压阀段的加液口,加注液态制冷剂。在机组与氟利昂钢瓶之间的加液管上应安装一只干燥过滤器,以防止制冷剂中裹挟的水分和杂质进入系统。
3) 制冷剂首次加注量可按制冷系统需求额定值的80%进行加注,首次加注量不宜过多。
4)加注完毕后,静止30min左右,待机组制冷系统内部压力稳定后,可起动压缩机运行,(对于水冷式机组,应先开启冷却水系统)观察制冷剂的运行状态,一般可从系统视液镜中观察制冷剂的流动状态来判断制冷剂加注量是否合适,若制冷剂不足,可从低压检测口适量加注气态制冷剂,直到视液镜中气泡消失,蒸发器结满均匀的霜,压缩机回气管挂满露水,即可判定制冷系统加注制冷剂合适。
觉得有用点个赞吧
4. 氮气制冷机原理
氮气真空包装机的原理就是是除氧,有利于延长食品的保质期,防止产品发霉变质,造成产品变质主要是微生物活动造成,而氮气真空包装机就是运用这个原理,把包装袋内和食品细胞内的氧气抽掉,使微生物失去"生存的环境",充氮气真空包装机为全不锈钢设计,进口控制电器。
1.还具有抗压、阻气、保鲜等作用。
2.食品经真空包装后,塑料袋内充气压强大于包装袋外大气压强,能有效防止食品受压破碎变形,并不影响包装袋的外观及印刷。
3.采用不锈钢制作,和适合包装含水量大的产品,具有抽真空、封口、印字、冷却一次完成之功能,机体面板上设有抽真空时间、热封时间、冷却时间及温度高低等按键,根据实际包装物品设置,以达到包装效果
5. 氮气 制冷
物体的形态转换过程中本身就需要持续吸热或者放热。。这不是一个一瞬间的过程,在这个转换过程中就完成了吸热或者放热。液氮的沸点低-195.8摄氏度 液氮制冷原理是液氮的汽化现象 汽化吸收热量 达到制冷效果 是物理变化。
液氮:液态的氮气。是惰性的,无色,无臭,无腐蚀性,不可燃,温度极低。氮构成了大气的大部分(体积比78.03%,重量比75.5%)。氮是不活泼的,不支持燃烧。汽化时大量吸热接触造成冻伤。
在常压下,液氮温度为-196℃;1立方米的液氮可以膨胀至696立方米 21°c的纯气态氮。液氮是无色、无味,在高压下低温的液体和气体。
液氮(常写为ln2),是氮气在低温下形成的液体形态。氮的沸点为-196°c,在正常大气压下温度如果在这以下就会形成液氮;如果加压,可以在更高的温度下得到液氮。
6. 氮气制冷机组
能。
氮气是能够制冷的,氮在气化的过程中形成氮气,则能够大量的吸收热量,在这种状态之下是非常冷的,也就达成了制冷效果。
液化的氮气气化时吸收大量热,从而制冷,又因为氮气沸点很低,所以会使周围温度降到很低,而制冰。
单从制冰的速度来看,确实高。但不乏牛刀杀鸡的感觉。控制氮元素呈现液化的过程就比较耗资源,不经济。
7. 液氮冷气机
是液氮,液氮是一种无色,无臭,无腐蚀性的液态和气体,在常压下温度为—196。在国外食品加工业利用液氮式速冻机速冻食品已经被广泛使用。一个热气腾腾的包子经过这种速冻柜从进到出只需要短短7分钟就可以完成冻结,而中心温度则可以达到—18。包子的品质经过这样的液氮式速冻机冻结之后口味跟刚出炉时一模一样。这种液氮式速冻机就是极速制冷系列产品中的一个,它不仅冻结效果好,时间短,而且占地面积也很小。而极速制冷更是我国颇具规模的液氮速冻专业制造商。
8. 氮气制冷压缩机
1:氨气方中信爱压缩机里面后,可以压缩成高压气体,沸点为-195.8摄氏度,稍溶于水和乙醇,化学性质不活跃,在一个大气压下的冷却和冷冻整个过程中吸收的总能量为382kJ/kg,所以它可以构成制冷系统的关键成分。2:氮气(N2)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惰性气体,密度为1.2506kg/m3,熔点为-209.86℃。
9. 氮气冷却机
一、冷水机组高压故障分析及处理方法
1、冷却水温偏高,冷凝效果不良。冷水机组要求的冷却水额定工况在30~35℃,水温高,散热不良,必然导致冷凝压力高,这种现象往往发生在高温季节。
解决方法:造成水温高的原因可能是:冷却塔故障,如风机未开甚至反转,布水器不转,表现为冷却水温度很高,而且快速升高;外界气温高,水路短,可循环的水量少,这种情况冷却水温度一般维持在较高的水平,可以采取增加储水池的办法予以解决。
2、制冷剂充注过多。这种情况一般发生在维修之后,表现为吸排气压力、平衡压力都偏高,压缩机运行电流也偏高。
解决方法:应在额定工况下根据吸排气压力和平衡压力以及运行电流放气,直至正常。
3、冷凝器结垢或堵塞。冷凝水一般用自来水,在30℃以上时很容易结垢,而且由于冷却塔是开式的,直接暴露在空气中,灰尘异物很容易进入冷却水系统,造成冷凝器脏堵,换热面积小,效率低,而且也影响水流量。其表现是机组进出水压力差、温差变大,用手摸冷凝器上下温度都很高,冷凝器出液铜管烫手。
解决方法:应定期对机组进行反冲洗,必要时进行化学清洗除垢。
4、冷却水流量不足,达不到额定水流量。主要表现是机组进出水压力差变小(与系统投入运行之初的压力差相比),温差变大。
解决方法:造成水流量不足的原因是系统缺水或存有空气,解决办法是在管道高处安装排气阀进行排气;管道过滤器堵塞或选用过细,透水能力受限,应选用合适的过滤器并定期清理过滤网;水泵选用较小,与系统不配套。
5、制冷剂内混有空气、氮气等不凝结气体。
解决方法:这种情况一般发生在维修后,抽真空不彻底。只能排掉,重新抽真空,重新充注制冷剂。
6、电气故障引起的误报。由于高压保护继电器受潮、接触不良或损坏,单元电子板受潮或损坏,通信故障引起误报。
解决方法:这种假故障,往往电子板上的HP故障指示灯不亮或微亮,高压保护继电器手动复位无效,电脑显示“HP RESET”,或自动消失,测压缩机运行电流正常,吸排气压力也正常。
扩展资料:
冷却塔是用水作为循环冷却剂,从一系统中吸收热量排放至大气中,以降低水温的装置;其冷是利用水与空气流动接触后进行冷热交换产生蒸汽,蒸汽挥发带走热量达到蒸发散热、对流传热和辐射传热等原理来散去工业上或制冷空调中产生的余热来降低水温的蒸发散热装置,以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装置一般为桶状,故名为冷却塔。
冷却塔是集空气动力学、热力学、流体学、化学、生物化学、材料学、静、动态结构力学,加工技术等多种学科为一体的综合产物。水质为多变量的函数,冷却更是多因素,多变量与多效应综合的过程。
注意事项:
运转时
(1)减速机应经常检查油标油位,润滑油推荐用22~28号双曲线齿轮油或90~120号工业齿轮油,夏季用粘度大的油。第一次运转500小时后将油排空,换新油。
(2)风机、电机、减速机运转前须按相应产品说明书检查,特别是电机接线,应按电机厂提供的接线图接线,有时各方表示不一致,易造成接线错误。符合要求后再启动,启动顺序,由低速到高速。叶片角按样本规定数值安装后,如高速运转电流超过额定值,应停机速与我厂联系。
调整风机叶片角度符合要求的标准是:
A、在各风机叶片距风筒150mm处的上下缘划线得到上点和下点的高差Δh值,每个叶片的Δh值最大与最小之差不得大于2mm;
B、距风筒150mm处叶片上缘的标高值,每个叶片标高值最大与最小之差值不得大于0.002R(R为风机半径);C、电机的电流在高速运转时等于额定值的0.9~0.95。
(3)如循环水、补充水水质差时应采取水质稳定措施,设旁滤器,必要时尚须采取杀菌灭藻措施。
(4)玻璃钢属燃烧体,因此冷却塔维修时不得动用明火,如动用明火则必须采取相应安全措施,并且必须经过消防、安全部门批准,有专职消防人员、消防设施在场。如需要阻燃型玻璃钢,订货时提出,需增加相应费用。
(5)热力性能、噪声及振动等技术指标,由机械工业部第四设计研究院对设计负责,冷却塔生产厂对产品质量负责。如需机械部四院协助监督质量时,可由用户、冷却塔生产厂与机械部四院三方共同签订技术协议。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