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修复原则?
文物修复是将已损坏的文物,经过修理,恢复到原来形貌的工艺过程。修复文物不同于一般物品的修理。修理一般物品的目的是为了能继续使用,所以实施的维修手段,要尽可能地做到“整旧如新”,恢复其使用价值。
我们现在视为文物的物品,古人当年制作目的也是出于实用,但只要被今人确认为文物后,对其修复的目的就不再是为了实用,而是为了恢复和长久保持文物原有的形貌,得以继续流传下去,供后人研究、鉴赏。
修复文物是有效地 保护、继承中华民族珍贵文化遗产的重要手段。所以,修复文物必须遵守下列几项原则:
1. 要忠实于原物的形貌
在修复文物的全过程中一定要忠实于原物的一切,绝不允许凭自己的主观臆造来改变文物的原貌。因为哪怕是微小的改变,都会使文物失去真实性。这是修复文物最基本的原则,即要保持文物的一切特征,又要做到“整旧如旧”。尤其是修复中的补配和仿色,必须有确凿的参照物,或遵照专家合议的方案实施。否则就是失真的修复,这必定会使文物价值受损失。
2. 使用有效的修复工艺和原材料
在忠于文物原貌的基础上,使用行之有效的修复工艺和原材料,是修复文物必须遵循的原则。在没有把握实施技术和修复材料的性能之前,不允许直接应用于文物的修复,更不允许用文物做任何无把握的试验。
修复工艺和原材料是有定规的,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会随着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创新的。但新材料、新工艺必须要经过实践的检验,在确认原材料的最终效果和熟练掌握实施工艺之后,才可用于文物修复。
文物修复后的效果,不仅仅是现在已有的形态,还要具有长期的稳定性,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3. 要做详细的修复记录
在修复实施的整个过程中(前、中、后三个阶段)都要做详细的记录(包括填写修复单、修复方案、拍照、总结等)。尤其是失败的教训,哪怕是极小的一次失误,也要将原因深刻地查出来,进而探寻出适合文物修复规律的科学的工作程序和方法。总结成功的经验,只是前进的起点;检点失败的过错,则是进步的阶梯。
4.做到“修旧如旧”
我国修复文物要求必须保持原状,不允许有破坏或改变原状的做法,也就是文物修复要遵循“修旧如旧,不改变原状”的原则;近年又融入“最小干预”、“可再处理性”等原则。不过,对于如何做才符合“修旧如旧”的修复原则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