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服务与支持 > 维修常识 > 正文内容

空调定频外机接线方法?

2023-03-20 22:55:28维修常识1
<h2>空调定频外机接线方法?</h2> <p>一、35及以下定频分体机(室内机供电)</p> <p>1、主流定频冷暖机型如U系列、睡系列、节能王子、玉堂春、绿满园、绿嘉园、凉之夏、玉雅春、悦风、吉祥如意、美满如意、小金、清巧等室内机无接线板。</p> <p>2、其他定频冷暖机型使用全接线板连接,采用蓝(零线)、黑(压缩机线)、黄/绿(地线)、紫(四通阀)、橙(外风机)</p> <p>3、主流定频单冷机型如U系列、睡系列、节能王子、玉堂春、绿满园、绿嘉园、凉之夏、玉雅春、悦风、美满如意、小金、清巧等,室内机无接线板。</p> <p>5、采用快速连接端子的冷暖机,除以上的电源连接外,其信号连接采用连接器ELP-02V,</p> <p>定频空调外机主要有5条线,有一条线是接电,其它4条两根电源线、两根控制线,接电线只要插上即可,另外4根线按照颜色对接,接线上都会有标注,一一对应即可,如果没标注,那按相同颜色连接即可。&nbsp;</p> <p>白线接1号线(压缩机信号), 黑线接2号线(公共端、零线、1号线控制压缩机电源专用线), 红线接3号线(四通阀信号线), 棕色线接4号线(室外风机电机信号线,2号线控制室外风机电机电源)。</p> <h2>汽车空调加注制冷剂的步骤和方法</h2> <p>大家都会尝试过车内没有制冷剂空的情况。除非你经常维护空系统,有一天你会发现汽车空系统的散热效果在下降,但是汽车空系统没有信正问题。然后,你应该考虑添加制冷剂的问题。接下来,边肖将带您了解更多关于汽车加注滑雹悔制冷剂的步骤和方法空。</p> <p> 汽车制冷剂加注方法视频空:</p> <p> 正常情况下,汽车空制冷剂不会失效。只有一种可能,就是会泄露。每辆车都会有轻微的制冷剂泄漏,没有规律性,所以边肖建议每两年检查一次。</p> <p> 如何判断空制冷剂是否不足或过少?</p> <p> 比较简单的方法是用空调节干燥瓶或管道上的观察孔来判断。起动发动机后,打开空调节冷却,并将鼓风机开到最大。如果从观察孔可以看到气泡,说明制冷剂不足。如果看不到任何东西,并且出风口没有空调,那么制冷剂已经严重泄漏。另外,熄火后,如果观察孔内没有气泡,可能是制冷剂过量。</p> <p> 从高压侧和低压侧加注制冷剂的方式有两种,由于加注制冷剂的状态不同,这两种方式有很大的不同。高压端加注液态制冷剂,适合检漏抽真空后加注空。注意这种方法一定不要打开压缩机,发动机停止,制冷剂罐要倒置;另一种是在低压端填充,充满气体。其特点是加注速度慢,通常适合补充制冷剂时使用。</p> <p> 高压端加注制冷剂的方法步骤:</p> <p> 1.系统泵入空后,关闭歧管压力表上的高压和低压手动阀。</p> <p> 2.将中间软管的一端连接到制冷剂罐喷射阀的连接器上。打开制冷剂罐开启阀,然后拧下歧管压力表软管一端的螺母,让气体溢出几分钟,然后拧紧螺母。</p> <p> 3.将高压侧的手动阀旋至全开位置,并将制冷剂罐倒置。</p> <p> 4.从高压侧注入规定量的液态制冷剂。关闭制冷剂箱喷射阀和歧管压力表上的高压手动阀,然后拆下压力表。当从高压侧系统加注制冷剂时,发动机不启动(压缩机停止运行)。不要拧下歧管压力表上的低压手动阀,以防止液压冲击。</p> <p> 低压端加注制冷剂方法:</p> <p> 1.首先,将歧管压力表与压缩机和制冷罐连接。</p> <p> 2.打开制冷剂罐,松开歧管压力表上中间注入软管的螺母,直到听到制肆腔冷剂蒸汽流动的声音,然后拧紧螺母,排出注入软管的空气体。</p> <p> 3.打开低压手动阀,让制冷剂进入制冷系统。当系统压力达到0.4兆帕时,关闭低压手动阀。</p> <p> 4.起动发动机,打开空开关,将鼓风机开关和温度控制开关转到最大。</p> <p> 5.打开歧管压力表上的手动阀,让制冷剂继续进入制冷系统,直到加注量达到规定值。</p> <p> 6.向系统中注入规定量的制冷剂后,从液体镜观察,如果没有气泡和过多的制冷剂,则将发动机转速调节至2000转/分,并将鼓风机风量调节至最高水平。如果系统中的低压侧压力应为低压侧0.147 ~ 0.192兆帕,高压侧1.37 ~ 1.67兆帕。</p> <p> 最后但同样重要的是,充氟后,关闭歧管压力表上的低压手动阀,关闭安装在制冷剂罐上的喷射阀,停止发动机,从压缩机上拆下歧管压力表。拆卸时,动作应迅速,以避免制冷剂过度泄漏。</p>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www.lengcanghe.com/fwyzc/wxcs/987826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