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服务与支持 > 维修常识 > 正文内容

计算机维修与维护知识点归纳(计算机维修与维护知识点归纳总结)

2023-04-28 15:24:04维修常识1
<h2>一、《孙权劝学》知识点归纳?</h2><p>《孙权劝学》知识点归纳</p><p>1.出处:选自《资治通鉴》 2.作者: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字君实,世称涑水先生。 3.文学影响:司马迁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重要的编年体通史,共294卷,记述了公元前403年(战国时期)至公元959年(五代时期)共1362年的史实。</p><p>拓展资料:</p><p>《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由北宋司马光主编,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p><p>本书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记录了春秋战国至宋朝建立之前,共1362年历史发展的轨迹。在这部书里,编者总结出许多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所以定名为《资治通鉴》。</p><h2>二、归去知识点归纳总结?</h2><p>1、题解</p><p>  辞,是介于散文与诗歌之间的一种文体。起源于战国时的楚国,故称楚辞。汉代常把辞与赋合称为辞赋,辞和赋还是有区别的。一般说来,辞重言情,赋重铺陈</p><p>  2、作者</p><p>  陶渊明,东晋诗人。出身于破落官僚家庭,家境贫寒。29岁起为江州祭酒,不久自解职归。以后做过镇军、建威参军,因不堪行役之苦,转任彭泽令,仅80余天即辞归田园。晋安帝义熙末,50多岁时,被征为著作佐郎,不就。晚年穷到“窥灶不见烟”(《泳贫士》)的程度。最终在贫病交加中死去,卒年62岁。</p><p>  陶渊明的诗留存一百二十多首,其中有20余首是写田园生活和景色的田园诗。这些诗冲破当时“玄言诗”的风气,为五言诗开辟了新境界。</p><p>  陶渊明长于诗文辞赋。作品题材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描绘田园美景,抒发厌恶官场、洁身自好的情怀。如《归园田居》、《饮酒》、《移居》等;另一类为咏怀诗,如《泳荆轲》、《读山海精.精卫填微木》等,寄寓抱负,多悲愤慷慨之音。散文首推《桃花源记》,辞赋《归去来兮辞》称著文史。欧阳修说:“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p><p>  3、写作背景</p><p>  陶渊明41岁时(405年),最后一次出仕,做了85天的彭泽令。据《宋书.陶潜传》和萧统《陶渊明传》云,陶渊明归隐是出于对腐朽现实的不满。当时郡里一位督邮来彭泽巡视,官员要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他气愤地说:“我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挂冠去职,并赋《归去来兮辞》,以明心志。</p><h2>三、乐理知识点归纳大全?</h2><p>1、听辨大、小调音阶:C自然大调、a自然小调、a和声小调;</p><p>2、听辨、听写音级:C自然大调的第一级至第七级,a自然小调的第一级至第七级;</p><p>3、听辨、听写音程:C自然大调和a自然小调的大二度、小二度、大三度、小三度、纯五度、纯八度音程;</p><p>4、听辨、听写和弦:C自然大调和a自然小调的各级原位大、小三和弦;</p><p>5、听辨节拍:四分之二拍、四分之三拍;</p><p>6、听辨节奏: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附点二分音符、附点四分音符加八分音符、四分休止符。</p><h2>四、物理力学知识点归纳?</h2><p>什么叫力,力的三要素,重力,压力,支持力的概念,力的单位,浮力的概念,计算浮力的公式,什么叫压强,计算压强的公式。</p><h2>五、数学相似知识点归纳?</h2><p>  相似三角形判定</p><p>  (1)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p><p>  (2)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和另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对应成比例,并且夹角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简叙为: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个三角形相似。)</p><p>  (3)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简叙为: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个三角形相似。)</p><p>  (4)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分别对应相等(或三个角分别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p><p>  直角三角形判定定理:</p><p>  (1)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两个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p><p>  (2)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p><p>  相似三角形性质定理:</p><p>  (1)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p><p>  (2)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p><p>  (3)相似三角形的对应高线的比,对应中线的比和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p><p>  (4)相似三角形的周长比等于相似比。</p><p>  (5)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p><p>  判定定理推论</p><p>  推论一:顶角或底角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相似。</p><p>  推论二:腰和底对应成比例的两个等腰三角形相似。</p><p>  推论三:有一个锐角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p><p>  推论四: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都相似。</p><p>  推论五: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边和其中一边上的中线与另一个三角形的对应部分成比例,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p><p>  推论六: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边和第三边上的中线与另一个三角形的对应部分成比例,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p><p>  性质</p><p>  1.相似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p><p>  2.相似三角形的一切对应线段(对应高、对应中线、对应角平分线、外接圆半径、内切圆半径等)的&#39;比等于相似比。</p><p>  3.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p><p>  4.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p><p>  5.相似三角形内切圆、外接圆直径比和周长比都和相似比相同,内切圆、外接圆面积比是相似比的平方</p><p>  6.若a:b =b:c,即b的平方=ac,则b叫做a,c的比例中项</p><p>  7.c/d=a/b等同于ad=bc.</p><p>  8.必须是在同一平面内的三角形里</p><p>  (1)相似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p><p>  (2)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和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p><p>  (3)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p><h2>六、浮力知识点归纳总结?</h2><p>1.浮力:一切浸入液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这个力叫浮力。浮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物体在空气中也受到浮力)</p><p>2.物体沉浮条件:(开始是浸没在液体中)</p><p>方法一:(比浮力与物体重力大小)</p><p>(1)F浮 < G ,下沉;</p><p>(2)F浮 > G ,上浮</p><p>(3)F浮 = G , 悬浮或漂浮</p><p>方法二:(比物体与液体的密度大小)</p><p>(1)ρ物 < ρ液, 下沉;</p><p>(2) ρ物 > ρ液, , 上浮</p><p>(3) ρ物 = ρ液,悬浮。(不会漂浮)</p><p>3.浮力产生的原因: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的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p><h2>七、如何总结归纳知识点?</h2><p >1、总瞰全书目录,找准每章主题,从中挑选出重要词汇,进而深入总结该章其他知识点;</p><p>2、将每章整理出来的重要词汇总列在一起,理清头绪,一步一步来从乱中整理出精髓。要记住万变不离其宗,从重要词汇中往外延伸,做到一变二,二变三,三变千,从而引出其他知识点;</p><p>3、整合全部整理的知识点,由大致到细腻的检查,争取不漏取知识点,要知道沙满亦可进水这个道理,做的不漏,不错,不乱;</p><p>4、总结完后,回归课本,将知识点与课本相结合,相联系。做到由知识点想到课本。</p><h2>八、狼知识点归纳总结?</h2><p>一、读准字音</p><p>  缀(zhuì)   窘(jiǒng)  苫蔽((shànbì) 弛(chí) 眈(dān)</p><p>  黠(xiá)   瞑(míng)   暇(xiá)   隧(suì) 尻(kāo)</p><p>  寐(mèi)   少时(shǎo) 积薪(xīn) 奔倚(yǐ))</p><p> 少时(shǎo) 顷刻(qǐng) 变诈(zhà)</p><p>二、文学常识:</p><p>1、作者:蒲松龄,字留仙,号柳泉居士,清朝山东淄川人,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p><p>2、出处:节选自《聊斋志异》中的《狼三则》。第一则说的是屠户为狼所迫,把肉吊在树上,狼为食肉而被钩吊死的故事;第三则写屠户被狼困在一个席棚内,狼以爪伸入,结果为屠户割破皮肉、吹气胀死的故事;教材所选的《狼》为第二则故事。《聊斋志异》是我国著名的文学作品,是短篇小说集。聊斋:书斋名;志异:记述奇异的故事</p><p>三、试读出下列几个句子的停顿</p><p>①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p><p>②其一/犬坐于前。</p><p>③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p><p>④禽兽之变诈/几何哉?</p><p>四、字词分类整理</p><p>1、通假字:“止”通“只”,意思是 只.(止有剩骨;止露尻尾;止增笑耳)。</p><p>2、一词多义:</p><p>①之:复投之(代词,代骨头)又数刀毙之/亦毙之(代词,代狼)</p><p>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禽兽之变诈几何哉(主谓之间,不译) 久之(助词,凑足音节,不译)</p><p>②以:投以骨(把)以刀劈狼首(用)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盖以诱敌(来,用来)</p><p>③止:止有剩骨(“止”通“只”) 后狼止而前狼又至(停止)</p><p>④乃:屠乃奔倚其下(于是,就) 乃悟前狼假寐(才)</p><p>⑤前:后狼止而前狼又至(形容词,先前的) 狼不敢前 (动词,上前)</p><p>⑥意:意暇甚(神情)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想,打算)</p><p>⑦敌:恐前后受其敌(攻击) 盖以诱敌(敌方,名词)</p><p>3、古今异义:</p><p>①弛担持刀:弛,放下(古);松弛(今)。</p><p>②屠自后断其股:股,大腿(古);屁股(今)。</p><p>③一狼仍从:从,跟随(古);介词,常引出时间、地点(今)。</p><p>4、词类活用:</p><p>①恐前后受其敌:敌,名词用为动词,攻击,胁迫。</p><p>②其一犬坐于前:犬,名词作状语,像犬一样。</p><p>③一狼洞其中:洞,名词用为动词,打洞。</p><p>④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隧,名词用作状语,从隧道,从柴草堆中打洞。</p><p>⑤“狼不敢前”——上前(名作动)</p><p>5、特殊句式  投以骨   倒装句兼省略句,应为“以骨投之”,意思是“把骨头扔给狼”</p><p>五、重点语句翻译</p><p>1、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p><p>译文: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就都被砍死,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不过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p><p>2、其一犬坐于前:译:另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p><p>3、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p><p>译文: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中打洞,想要钻过去从背后对屠户进行攻击。</p><p>4、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p><p> 译文: 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方的。</p><p>六、内容理解:</p><p>1、这篇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或给人怎样的启示?</p><p>点拨:说明面对像狼那样的邪恶、凶残势力,一味地妥协、退让是没有出路的,只有敢于面对,敢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p><p>作品启示:害人害已,自取灭亡;邪不胜正,正义必胜;除恶务尽,不留后患;对邪恶势力,勿抱幻想;要善于识破假象,善于斗争,勇于斗争。</p><p>2、写出几个关于狼的成语、谚语、俗语。</p><p>点拨:成语:狼子野心,狼心狗肺,狼狈为奸,鬼哭狼嚎,狼吞虎咽</p><p> 歇后语:狼吃狼——冷不防</p><p> 俗语:披着羊皮的狼;前怕狼,后怕虎。</p><p> 故事:《东郭先生与狼》、《狼和小羊》</p><p>3、《狼》一文的写作思路是什么?</p><p>  屠户遇狼——屠户惧狼——屠户御狼——屠户杀狼。</p><p>四个情节:故事的发生——屠夫遇狼。发展——惧狼、御狼。高潮和结局——杀狼 。 </p><p>4、整体结构:可分两大部分:</p><p>第一部分为叙述:叙述了屠夫与狼相斗的经过。</p><p>第二部分为议论,点明故事主旨:像狼一样的恶人、恶势力,无论多么狡诈,终究会失败的。 </p><p>7、主旨:像狼一样的恶人或恶势力,无论怎样狡诈,在勇敢机智的人的面前终究是要失败的。</p><p>8、结尾一段的表达方式及作用:——议论。(内容)点明主旨:像狼一样的恶人、恶势力,无论多么狡诈,终究会失败的。(结构)总结全文。</p><p>9、告诫人们(从屠户角度的启示):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或恶势力,不能有任何幻想、妥协让步,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p><p>10、形象分析:</p><p>(1)狼:</p><p>“缀行甚远”“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贪婪、凶狠。(动作描写)</p><p>“狼不敢前,眈眈相向。”——狡诈、凶狠。(神态)</p><p>“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目似瞑,意暇甚。”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前狼假寐”——狡诈。(动作、神态)</p><p>(2)屠户:</p><p>“屠惧,投以骨。”“复投之”——害怕、妥协、怀有侥幸的心理。(动作)</p><p>“顾野有麦场,……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准备抵抗的决心和行动,机智、果敢。</p><p>“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转视积薪后”“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勇敢、机智、警觉(动作)。</p><p>屠户的机智体现在:善于利用有利地势、地形。善于抓住有利时机。考虑周全,心思缜密。</p><p>11、恰当表现狼贪得无厌(贪婪)的语句是:(1)缀行甚远(2)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p><p> 3)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4)而两狼之并驱如故</p><p>12、表现狼狡诈阴险的句子是:(1)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2)目似瞑,意睱甚。(3)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表现屠户的警觉性高的句子是:方欲行,转视积薪后;描写狼的心理活动的句子是: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p><p>13、前狼假寐的目的是:盖以诱敌;一狼洞其中的目的是: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p><p>14、课文开篇向我们交代了几大要素?分别是什么?</p><p>四要素——时间:晚;地点:途中;人物:一屠,二狼;事件:一屠晚归,两狼缀行。</p><h2>九、英语冠词知识点归纳?</h2><p>英冠词总共三个a an the,a和an表示一个,不指定某一人或者事物,the表示这个那个这些那些,特指某一个人或者事物</p><h2>十、excel知识点归纳总结?</h2><p>我们在整理数据时,有时会想将多列内容合并到一列中,如A列为单位,B列为科室,目的是将A、B列合并到一列中去,这时一个连字符“&”就能完成(假定C、D列为空):</p><p> 1.在C1单元格中输入公式“=A1&B1”</p><p>; 2.将公式复制到整个C列; 3.将C列数据复制到D列,粘贴时执行“选择性粘贴”命令,打开“选择性粘贴”对话框,选中其中的“数值”选项;</p>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www.lengcanghe.com/fwyzc/wxcs/98831314.html

标签: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