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农业 > 正文内容

地理必修二目录? 地理必修二和必修三怎么学?

2023-12-24 06:32:09农业1

一、地理必修二目录?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第三节人口的合理容量,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有几个方面,一农业的区位选择,择农业地域类型,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一节工业的区位选择和工业地域的形成,第五章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的协调发展

二、地理必修二和必修三怎么学?

必修一呢,他主要是考察你的理解能力。必修二和必修三属于人文地理。最难的就是考虑不周全,对于条件分析不够全面。想要学好人文地理,最主要的方法就是:

1.多背课本,还有复习资料上的知识点和延伸。

2.上课的时候做一些笔记,不比全部把老师的抄下来。

3.多做题,在实战中提升,这样会让你知识要点考虑的更加全面

三、地理必修一和必修二哪个重要?

我认为高中地理必修二比必修一更重要,必修一侧重于自然地理,必修二侧重于人文地理,主要是现在高考的出题也侧重必修二的人文地理,因为必修一的地理比较抽象,所以它在高考中的占比也不是很大,因此,我认为你应该有所侧重点,但必修一的地理也有很多重要的内容,比如洋流之类的知识,总体来说,必修二在高考分数占比比较大,所以我认为必修二更重要一点。

四、地理必修二为什么难?

经济地理,人文地理,就是人口,人口的迁移,还有就是工业区的形成,农业区的利用等等,这对于文科生来说,应该不是难事吧。这些内容,跟政治的经济生活,和历史等都有学科的迁移关系,所以,要在理解上记忆,还有就是要学会梳理。

五、高中地理必修二目录?

以人教版为例:第一章 人口

第一节 人口分布

第二节 人口迁移

第三节 人口容量

问题研究 如何看待农民工现象

第二章 乡村和城镇

第一节 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

第二节 城镇化

第三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第三章 产业区位因素

第四章 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

第五章 环境与发展

六、高一必修二数学难吗?

还好吧,你只用掌握一下必要的只是,高考才是你最终目标,你到高三你会发现你只记得最重要的

七、高一必修二数学频率公式?

高中数学求频率公式是频率=频数/总数组距,频率是单位时间内完成周期性变化的次数,是描述周期运动频繁程度的量,常用符号f或ν表示,单位为秒分之一,符号为s-1。为了纪念德国物理学家赫兹的贡献,人们把频率的单位命名为赫兹,简称“赫”,符号为Hz。每个物体都有由它本身性质决定的与振幅无关的频率,叫做固有频率。

八、高一历史必修二预习笔记?

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

1、起源

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农业起源最早可追溯到距今一万年左右。距今七八千年时,中国原始农业已相当发达。

2、表现

河姆渡氏族公社遗址发现稻谷

神农氏被尊奉为中国农业的始祖

3、地位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4、概况

(1)原始农业

主要生产工具:石刀 石斧 石犁 耒耜

主要耕作方法:刀耕火种

作物种类:水稻和粟

生活方式:为了寻找肥沃的土地,人们不得不经常迁徙。

(2)商周农业

主要生产工具:出现了青铜农具,但在农业生产中很少使用。木制的耒耜和石锄、石犁,仍是人们进行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

耕作技术:开沟排水,除草培土,沤制肥料,治虫灭害

作物种类:农作物种类更加丰富,有粟、稻、黍、稷、麦、桑、麻等,后世的主要农作物多已具备。

生活方式:人们的生活从频繁迁徙开始走向定居。

5、农业发展特点

独立发展,自成体系,奠定了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基础。

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1、铁犁牛耕的发展

(1)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并将其逐渐推广。

(2)汉朝:西汉赵过推广的耦犁,要用两头牛牵引,三个人驾驭。后来又出现犁壁,使铁犁可以朝着同一个方向翻土。使用耦犁的牛耕方法,到东汉时已推广到珠江流域。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3)隋唐: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这种犁安装了犁评,可以调节犁耕的深浅,既简便.又轻巧,能适应各种土壤和不同田块的耕作要求。

2、耕作技术的不断进步

(1)耕作方法:

①垄作法(春秋战国)

②代田法(西汉)

(2)耕作技术:

①西汉发明播种用的耧车

②魏晋南北朝采用耕耙耱技术(北方旱地)和耕耙技术(南方水田)

(3)耕作制度:

①两汉的耕作制度是以一年一熟为主。

②宋朝以后,江南逐渐形成了稳定的稻麦轮作的一年两熟制,有些地方形成一年三熟制。

(3)水利灌溉的发展:

①水利工程:都江堰(战国时期);漕渠、白渠、龙首渠(汉朝)

②灌溉工具:翻车(曹魏时期)、筒车(唐朝)、水力高转筒车(宋朝)、风力水车(明清)

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1、商周时期的土地国有制和集体劳动:分封制与井田制

2、小农经济的形成条件

(1)生产力: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逐渐推广,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2)生产关系:随着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如鲁国的初税亩、商鞅变法等

2、小农经济的主要特点

(1)生产方式: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男耕女织(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2)生产目的:主要满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3、小农经济下的农民

(1)拥有一定的土地、农具或耕畜等生产资料,具有生产积极性。

(2)农民在自己有限的土地上,努力提高耕作技术,为我国农业的精耕细作作出了重要贡献。

(3)小农经济十分脆弱,承担沉重的徭役,每遇灾荒瘟疫,多数农民家庭就会陷于贫困,失去土地或破产流亡。

第2课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一、素称发达的官营手工业

1、历程

(1)夏、商、西周时期以青铜铸造为代表的手工业,由官府垄断。

(2)春秋战国时期,官营手工业继续发展。

(3)西汉武帝以后,煮盐、冶铁、铸钱等最有利可图的行业,都收归官办。

2、特点

官营手工业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它凭借国家权力,征调优秀工匠,使用上等原料,生产不计成本,产品大多精美。

3、地位

中国的官营手工业素称发达,在冶金、制瓷、丝织等诸多行业中,一直在世界上保持领先地位。

4、表现

(1)冶金业

①冶铜技术:原始社会晚期,中国人已掌握了冶铜技术;商周时代,青铜铸造进入繁荣时期。

②冶炼钢铁技术:西周晚期,中国已有铁器;战国时期,铁农具推广;这一领域众多的发明创造,如两汉的高炉炼铁和炒钢技术,东汉杜诗发明的水力鼓风冶铁工具,南北朝的灌钢法等,使中国钢铁冶炼技术和产量,在16世纪以前一直领先世界。

(2)制瓷业

①商朝时已烧制出原始瓷器

②东汉烧出成熟的青瓷

③北朝烧出成熟的白瓷

④唐朝,已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

⑤宋朝中国制瓷技术大放异彩,瓷窑遍布全国各地,并出现了五大名窑

⑥明清时期瓷器种类丰富,青花瓷、彩瓷、珐琅彩争奇斗艳(江西景德镇是著名的瓷都)

(3)丝织业

①距今四五千年,我国已养蚕并有了丝织品。

②商朝时已有了织机,能织出多种丝织品。

③西周时能生产斜纹提花织物。

④西汉政府设在长安的东西织室有数千工人。

⑤唐朝丝织技术高,以轻盈精湛著称,还吸收了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

⑥宋朝丝织品品种繁多,织锦吸收了花鸟画中的写实风格,图案生动活泼。

⑦明清中央或地方官府设在苏杭等地的织造局生产的丝织品超过前代,特别是细密精致的缎,成为清朝丝织品的代表。

九、高一数学必修二是什么意思,必修二,必修三呢?

必修就是文理科都要学的现在数学的书按学段来,每个学段一本书,每学期两个学段,也就是说高一要学完四本书一般各学校都是先上必修1(这本是函数,包含着许多基础知识),然后根据实际情况来上其他必修,但高一学完四本书不变。例如北京都按必修1、4、5、2的顺序来,高二上必修3。2、3、4、5的依赖程度不是很大,顺序由各省市自己掌握,不一定按1、2、3、4、5的顺序

十、高一地理必修一答题技巧?

答题的时候看准题目,然后的话一定要结合自己所学的地理知识,来回答千万不可盲目作答。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www.lengcanghe.com/jfa/ny/2246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