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农业 > 正文内容

原产美洲的农作物怎样传到中国?

2024-10-28 20:45:01农业1

1492年以后,随着欧洲殖民者向美洲探险、殖民以及宗教传播愈演愈烈,很多美洲作物随之传入欧洲。比如,早在1494年,哥伦布就派先行返回的船员带着一包搜集到的各种美洲作物的种子,献给当时的红衣主教阿斯福尔扎。因为新航路的开辟,亚洲航线的发展也非常快。1498年,葡萄牙探险船到达了印度,1511年又到达马六甲。很多美洲作物就是这样由欧洲人带到了南亚、东南亚,再进一步流向中国。当时正好是中国的明清时期,美洲作物的引入,成了中国明清时期对外交流的一个主要特色。那么,这些美洲作物都是从海路进入东南沿海的吗?并不是。我们发现,很多美洲作物进入中国都存在着两条甚至三条路线。比如,玉米进入中国的路线,除了东南一线之外,还有西南一线,就是从印度、缅甸到达云南;还有西北一线,就是我们熟知的沙漠丝绸之路。目前,玉米在中国最早的记载就是嘉靖年间甘肃的《平凉府志》。现在,经常有人把这些美洲作物的传入完全归功于欧洲人,包括葡萄牙人、西班牙人。但我觉得这种说法是片面的。因为这些外国人来中国的活动毕竟是偶然和少量的,而真正大量地、频繁地来往于国内外,应该是华侨。早在汉代,海上丝绸之路开通之后,我国东南沿海就与南洋有频繁而广泛的交流,明清时期更是达到了高峰。比如,番薯就是由陈振龙传入的。陈振龙是福建长乐的一位华侨,长期在菲律宾做生意。他在菲律宾看到了番薯,觉得番薯比较高产,于是就把番薯引入了他的家乡——福建长乐。另外,陈益把番薯从越南带入广东东莞种植,林怀兰把番薯从越南引入广东电白县。这三个人传入番薯的时期,都处于中国明代的万历年间,所以说不清楚到底谁是番薯传入中国的第一人。我们再看土豆。据清光绪年间《浑源州续志》的记载,最晚在乾隆四十七年,土豆已经从陕南引种到了山西的浑源州。当然在更早的时候,土豆被引种到陕南,但目前没有这方面的文献记载。美洲的粮食作物抗逆性非常强,耐寒、耐旱、耐瘠,可以在之前不适合种植传统作物的土地上种植,尤其是在山上种植,比荞麦、高粱、大麦产量更多。很多人都把康乾盛世归功于玉米和番薯的影响,甚至有人直接把康乾盛世叫作“番薯盛世”,说清代人口增长了30%,这要归功于番薯。但我认为,这种说法有些言过其实。事实上,美洲作物不是促进人口增长的因素,而是人口增长之后社会积极应对的结果。比如,19世纪中期是中国帝制社会的人口峰值时期,达到了4.3亿人,但是根据我的测算,玉米在当时只占全部作物播种面积的2.75%,番薯占0.67%,充其量只能养活2000多万人。玉米和番薯在当时只是一般的杂粮,与荞麦、大麦差不多,还没有高粱重要。而土豆因为只能种植在山区,其作用更是微乎其微。湖南率先形成食辣省区再来说说美洲蔬菜作物。美洲蔬菜作物对中国的一个菜系影响巨大,是什么菜系呢?当然是川菜。其实,在辣椒传入之前,中国也有食辛辣的传统,调味品主要有花椒、姜、葱、芥末、茱萸等。当然,严格来说,这些调味品称作“辛”更合适,叫“辣”可能不大合适。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茱萸,它基本上包办了辣椒传入之前中国人对辛辣的所有需求,直到辣椒传入之后,这个状况才有了极大的改变。辣椒在万历年间首先传入浙江,最早记载于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笺》。但是,辣椒传入东南沿海之后影响不大,因为当地人没有吃辛辣的传统,虽然他们发现辣椒可以对花椒、胡椒起一定的替代作用,但是并没有特别重视。辣椒到哪里才被重视起来了呢?西南。这与西南地区的地理环境有很大的关系。第一,西南一带湿气比较重,瘴气较大,当地人深信吃这种辛辣的东西可以祛湿。第二,东部地区的人主要吃的是海盐,而内陆地区吃的主要是井盐,井盐较贵,产量也较低,所以他们就创造性地用辣椒来代替盐。我推测,辣椒先从浙江传到湖南,湖南率先形成了食辣省区。在康熙年间的《宝庆府志》《邵阳县志》中已经记载了海椒,乾嘉年间的记载就更多了,所以湖南人在嘉庆年间可能已经食辣成性。仅次于湖南的就是贵州。康熙年间贵州的《余庆县志》记载:“海椒,俗名辣火,土苗用以代盐。”道光年间,《遵义府志》中记载,“居人顿顿之食,每物必蕃椒”,说明最迟在道光年间,贵州基本上已经全省吃辣椒了。四川大概是在同治年间形成了全省吃辣椒的习俗。川菜中最重要的调味品郫县豆瓣,也是出现在19世纪中期。最晚的是云南,在清末光绪年间,徐珂的《清稗类钞》中记载,“滇黔湘蜀人嗜辛辣品”。还有一个美洲蔬菜作物是番茄。相比辣椒来说,番茄的进展速度就更慢了,它虽然在万历年间王象晋的《群芳谱》中已经有了记载,但是长期以来都被作为一种观赏作物。直到1949年以后,番茄才开始风靡中国。像家常菜番茄炒蛋,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才上了普通人家的餐桌。此外,随着美洲作物南瓜、菜豆的传入,最终在清末形成了瓜茄菜豆的蔬菜作物格局,到今天也不曾改变。花生油迅速抢占中国市场中国人吃食用油的传统源远流长。在汉代之前,我们的食用植物油主要来自两种作物:荏子和大麻。到了汉代,芝麻传入了。芝麻的产量比较高,出油率也比较高,基本上很快一统天下。这种状况到元代发生了改变。油菜虽然是中国原产,但是大家长期以来没有发现油菜的榨油功能,直到元代,我们才发现油菜可以榨油。再加上当时越冬型油菜被培育出来,它可以与水稻进行轮种,所以当时在南方普遍用油菜榨油。明代之后,基本上形成了北方吃芝麻油、南方吃油菜油的传统。直到花生的传入,这种格局又发生了改变。前面我提到,美洲作物传入中国往往有多条路线,即使是同一个地区,一个作物要想扎根落脚,也要经过多次传播,其间经常会出现栽培中断或品种被替换的事情,花生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花生最早的记载见于明代方以智的《物理小识》。它也是在万历年间首先传入浙江的,但是它进展速度非常慢,直到19世纪才到达中国的北方。因为当时种植的花生品种是龙生型的小花生,这种花生产量低,出油率不高,所以没有引起重视。

直到1862年,当时的美国长老会传教士梅里士从上海前往山东登州传教,带来了一个新的花生品种,叫作弗吉尼亚大花生。这种大花生产量非常高,而且出油率比较可观,很快就受到了青睐。更为重要的是,19世纪末期,从西方传入了电动榨油机,一下子把花生的出油率提高了很多。花生油在当时一本万利,于是迅速抢占了中国市场。

同样是油料作物,向日葵的命运就惨多了。向日葵最早的记载见于浙江嘉靖年间的《临山卫志》,传入时间非常早,但它也是长期作为观赏作物,是用来观花的。

向日葵传入之后,国人很快发现了向日葵的另一个功能,就是它可以用来做瓜子。但一直到民国时期,市面上流行的黑白二瓜子,都是指南瓜子、西瓜子。向日葵瓜子的流行,则是新中国成立之后的事了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www.lengcanghe.com/jfa/ny/362581.html

返回列表

上一篇:什么是农作物新品种的选育?

没有最新的文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