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农业 > 正文内容

蒸汽制冷压缩机(蒸汽压缩机制冷系统的工作原理)

2023-02-16 23:11:05农业1

1. 蒸汽压缩机制冷系统的工作原理

按操作程序启动汽车空调系统之后,压缩机在发动机带动下开始工作,驱使制冷剂(R134a,一种环保型制冷剂,不会破坏臭氧层、无毒性、无刺激、不燃烧、无腐蚀性)在密封的空调系统中循环流动,压缩机将气态制冷剂压缩成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气体后排出压缩机。

2 高温高压制冷剂气体经管路流入冷凝器后,在冷凝器内散热、降温,冷凝成高温高压的液态制冷剂流出。

3 高温高压液态制冷剂经管路进入干燥储液器内,经过干燥、过滤后流进膨胀阀。

4高温高压液态制冷剂经膨胀阀节流,状态发生急剧变化,变成低温低压的液态制冷剂

2. 蒸汽压缩式制冷机组工作原理

工作原理:制冷工质(即制冷剂)在蒸发器内吸收被冷却物的热量并汽化成蒸汽,压缩机不断地将产生的蒸汽从蒸发器中抽出,并进行压缩,经压缩后的高温、压蒸汽被送到冷凝器。

3. 蒸汽压缩式制冷机工作过程

蒸汽压缩式制冷系统是由压缩机、冷凝器、节流装置、蒸发器等四个主要部分组成,工质循环其中,用管道一次连接,形成一个完全封闭的系统,制冷剂在这个封闭的制冷系统中以流体状态循环,通过相变,连续不断地从蒸发器中吸取热量,并在冷凝器中放出热量,从而实现制冷的目的

4. 蒸汽压缩机工作的4个过程

正常开机流程

(1)开启所有循环⽔阀门

(2)开启电源总阀,观察电压是否在380V,正常后,将电柜中对应的所有开关打开;

(3)进⼊控制界⾯,载⼊界⾯,根据界⾯默认参数为进料泵、冷凝⽔泵、强制循环泵、出料泵和压缩机为关闭状态,分离器液位、冷凝⽔液位、排空阀为⾃动状态、旁通阀为⾃动状态。

开机操作

1、根据废⽔处理需要,切换进料阀门,需要对进料管道进⾏排⽓和灌⽔准备,打开进料阀,打开泵,打开⾃来⽔阀,打开排⽓阀,待排⽓管流出的⾃来⽔为你的难过,关闭排⽓阀,打开泵回流阀,待有回流液出现,关闭⾃来⽔阀,即排⽓灌⽔完成。

2、回流阀开度维持50%,开启进料泵,等待进料泵达到正常进⾏,观察回流稳定,再打开进料总阀。

3、分离器进料泵根据设定液位⾃⾏关闭。

4、把旁通阀设置为⼿动,然后全度打开,把排空阀设置为⾃动,打开压缩机喷淋。

5、压缩机满负荷正常运⾏后,将旁通阀开度调低⾄90%,之后每运⾏5分钟,开度掉地5%,直⾄旁通开阀开度65%。

6、正常蒸发后,将旁通阀调为⾃动控制,进料泵会根据分离器液位⾃⾏启停,使冷凝⽔排出系统,流量通过⾦属转⼦流量计测量,冷凝⽔维持在预设值。

MVR蒸发器操作注意事项

1、MVR蒸发器正常运⾏时,如压缩机出现喘振现象,⼿动加⼤平衡阀开度,待喘振现象消失后,平衡阀投⼊⾃动状态慢慢关闭。

2、为保证系统稳定蒸发,须严格控制好⼯艺参数,特别是蒸汽压缩机,强制循环泵电流,⼯作频率,系统温度,压⼒和液位的控制。

3、蒸发量⼤时,分离器液位明显下降,加⼤进料量,蒸发量⼩时,减⼩进料量,系统升温或提⾼压缩机频率可解决。

4、正常蒸发时,控制好出料量。

5、MVR蒸发器正常运⾏时,如各变频器出现显⽰故障,导致电机停机,可以断开电源5分钟后,再合上点击电源,启动电机观察是否正常⼯作。

5. 蒸汽式压缩机制冷循环图

两级蒸气压缩式制冷系统的启动步骤是:先启动低压压缩机,然后再启动高压压缩机。

6. 蒸汽压缩机制冷系统图

化工制冷压缩机工作时,在蒸汽压缩式制冷系统中,把制冷剂从低压提升为高压,并使制冷剂不断循环流动,从而使系统不断将内部热量排放到高于系统温度的环境中。

制冷压缩机是制冷系统的心脏,制冷系统通过压缩机输入电能,从而将热量从低温环境排放到高温环境。

制冷压缩机的能效比决定整个制冷系统的能效比。

由于环境温度是经常变化的,故压缩机大部分时间是处于部分负荷状态,因此压缩机要具有能量调节。

7. 蒸汽压缩机原理图讲解

空调和冰箱的工作原理基本上是一样的,都是由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和节流装置组成。工作原理是制冷系统内制冷剂的低压蒸汽被压缩机吸入并压缩为高压蒸汽后排至冷凝器。

同时轴流风扇吸入的室外空气流经冷凝器,带走制冷剂放出的热量,使高压制冷剂蒸汽凝结为高压液体。

高压液体经过过滤器、节流机构后喷入蒸发器,并在相应的低压下蒸发,吸取周围的热量。

同时贯流风扇使空气不断进入蒸发器的肋片间进行热交换,并将放热后变冷的空气送向室内。

如此室内空气不断循环流动,达到降低温度的目的。 而冰箱没有风扇靠自然对流来进行热量交换。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www.lengcanghe.com/jfa/ny/987543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