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制冷废气分析(氨制冷车间)
<h2>1. 氨制冷车间</h2><p>制氨属于哪个产业范围”属于化学工业中的一项:煤化工,按行业管理分工叫:氮肥制造业。</p><p>化学工业包括石油化工、煤化工、盐化工、精细化工等。按行业管理分工包括下列范围:</p><p>(1)化学矿采选业①硫矿采选业;②磷矿采选业;③天然钾盐采选业;④硼矿采选业;⑤其他化学矿采选业。</p><p>(2)基本化学原料制造业①无机酸制造业;②烧碱制造业;③纯碱制造业;④无机盐制造业;⑤其他基本化学原料制造业(包括氧化物单质、工业气体等的生产)。</p><p>(3)化学肥料制造业①氮肥制造业;②磷肥制造业;③钾肥制造业;④复合肥料制造业;⑤微量元素制造业;⑥其他化学肥料制造业(包括腐殖酸肥、磷矿粉肥及混合肥料的生产)。</p><p>(4)化学农药制造业(包括防治农作物病虫害的杀虫剂和清洁卫生用的杀虫剂、杀菌剂及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微生物农药、杀鼠剂等的生产)①化学原药制造业;②农药制剂加工业。</p><p>(5)有机化学产品制造业①有机化工原料制造业;②涂料制造业;③颜料制造业;④染料制造业;⑤其他有机化学产品制造业。</p><p>(6)合成材料制造业①热固性树脂及塑料制造业;②工程塑料制造业;③功能高分子制造业;④有机硅氟材料制造业;⑤合成写橡胶制造业;⑥合成纤维单(聚合)体制造业;⑦其他合成材料制造业。</p><p>(7)专用化学产品制造业①化学试剂、助剂制造业(包括试剂、催化剂、塑料助剂、印染助剂、炭黑及其他化学助剂的生产);②专项化学用品制造业(黏合剂、水处理化学品、造纸化学品、皮革化学晶、油田化学晶、生物工程化工、表面活性剂、碳纤维、化学陶瓷纤维等特种纤维及高功能化工产品生产);③信息化学品制造业(包括感光材料、磁记录材料、电子材料、光纤维通讯用辅助材料等,如感光胶片、磁带、磁盘、荧光粉、液晶材料等的生产);④添加剂(包括食品添加剂,饲料添加剂的生产)制造业。</p><p>(8)橡胶制品业①轮胎制造业;②力胎制造业;③橡胶板、管、带制造业;④橡胶零件制造业;⑤再生橡胶制造业;⑥橡胶靴鞋制造业;⑦日用橡胶制品业;⑧橡胶制品翻修业;⑨其他橡胶制品业(如胶乳制品、橡胶密封制品、医用和食品用橡胶制品等)。</p><p>(9)专用设备制造业①化学工业专用设备制造业;②橡胶工业专用设备制造业;③塑料工业专用设备制造业</p><h2>2. 氨制冷车间安全标准化</h2><p>回答,液氨储存区在建设时期,须经气象局的防雷电检测部门检查验收方可开业。液氨储罐、管道和装卸区均要有可靠接地。管道和法兰要进行跨接。避雷针和储罐区的检测每六个月一次,各检测位置的电阻不应超过五欧姆。</p><h2>3. 氨制冷车间室内温湿度</h2><p>比热:1.5533 J/g·℃(0.371Cal/g·℃)(0—55℃) </p><p>分子式:NH4C1 分子量:53.49 </p><p>3.1物理化学性质 </p><p>氯化铵为五色立方结晶,味咸,比重1.53,比热1.5533 J/g·℃(0.371Cal/g·℃)(0—55℃),含氮量26.2%,熔点400℃(在密闭容器中)。 </p><p>氯化铵易溶于水,不易溶于酒精,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显著增大。其饱和水溶液的沸点为115.6℃。氯化铵在水中溶解后溶液的体积大于溶质和溶剂体积之和。 </p><p>湿氯化铵加热到100℃时开始升华,加热到337.8℃时分解成氨和氯化氢,分解的氨和氯化氢在气相中又迅速重新化合成氯化铵,形成白色烟雾。 </p><p>粉状氯化铵极易吸潮,湿铵尤甚,吸湿点一般在76%左右,当空气中相对湿度大于吸湿点时,氯化铵即产生吸潮现象,容易结块。 </p><p>氯化铵在水溶液中发生离解作用: </p><p>它的水溶液呈弱酸性,PH值一般在5.6左右,加热时酸性增强,对大多数金属有强烈的腐蚀作用. </p><h2>4. 氨制冷车间安全标识</h2><p>1、液氨存储与装卸装置的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必须符合以下要求:</p><p>--使用单位应当设专(兼)职人员管理,建立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p><p>--按照TSGR0004、GB/T 20801.5等对压力容器和压力管道定期进行检测检验,未经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不准使用;</p><p>--液氨储罐、输送管道应至少每月进行一次自行检查,并作出记录。对日常维护保养时发现异常情况的,应当及时处理。</p><p>2、液氨储罐应满足下列要求:</p><p>--液氨储罐应设置液位计、压力表和安全阀等安全附件,超过100m3的液氨储罐应设双安全阀,要定期校验,保证完好灵敏。</p><p>--安全阀应为全启式,安全阀出口管,应接至火炬系统。确有困难时,可就地放空,但其排气管口应高出8m范围内的平台或建筑物顶3m以上;</p><p>--根据工艺条件,液氨储罐应设置上、下限液位报警装置;</p><p>--日常储罐充装系数不应大于0.85;</p><p>--存储量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应在设置温度、压力、液位等检测设施的基础上完善视频监控和联锁报警等装置。装置中液氨总量超过500吨的,应配备温度、压力、液位等信息的不间断监测、显示和报警装置,并具备信息远传和连续记录等功能,电子记录数据的保存时间不少于60天。</p><p>3、液氨存储装卸区域应加强安全用电管理,并满足以下要求:</p><p>--电气、仪表设备以及照明灯具和控制开关应符合防爆等级要求;</p><p>--电力电缆不应和液氨管道、热力管道敷设在同一管沟内;</p><p>--应急照明灯具和灯光疏散指示标志的备用电源的连续供电时间不应少于30min;</p><p>--设备、设施的电器开关宜设置在远离防火堤处,严禁将电器开关设在防火堤内。</p><p>4、防雷接地应符合以下要求:</p><p>--液氨罐体应作防雷接地,接地点不应少于两处,间距不应大于18m,并应沿罐体周边均匀布置;</p><p>--防雷装置和设施,每季度至少检查1次,每年至少检测一次。</p><p>5、静电连接、接地应满足以下要求:</p><p>--液氨汽车罐车、铁路罐车和装卸栈台,应设专用静电接地装置;</p><p>--泵房的门外、储罐的上罐扶梯入口处、操作平台的扶梯入口处等部位应设人体静电释放装置;</p><p>--生产岗位人员对防静电设施每天至少检查一次,车间每月至少检查一次,企业每年至少抽查两次。</p><p>6、液氨存储与装卸场所应设置有毒有害气体检测报警仪,其安装维护应符合以下要求:</p><p>--设备、管道的法兰处和阀门组处应设置检测点,其有效距离不宜大于2m;</p><p>--有毒气体的检(探)测器安装高度应高出释放源0.5m~2m;</p><p>--检测系统应采用两级报警,且二级报警优先于一级报警;</p><p>--报警信号应发送至现场报警器和有人值守的控制室或现场操作室的指示报警设备,并且进行声光报警;</p><p>--定期校验,加强维护,保证灵敏好用。</p><p>7、安全警示标志、标识</p><p>7.1现场应在醒目位置高处设置风向标。</p><p>7.2应规范设置职业危害告知牌和防火、防爆、防中毒等安全警示标识,并设置警示线。</p><p>7.3消火栓、阀门、消防水泵接合器等设置地点应设置相应的永久性固定标识。</p><p>8、制度、规程</p><p>8.1液氨存储与装卸单位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p><p>--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p><p>--消防防火管理制度;</p><p>--开具提货单前的资质查验、装卸前的车辆安全状况查验制度;</p><p>--装卸过程中的操作制度;</p><p>--车辆出厂前的安全核准制度;</p><p>--装卸登记制度;</p><p>--存储、装卸作业操作规程等。</p><p>8.2液氨存储与装卸岗位人员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或作业指导书要求,车间和科室要定期检查执行情况,并及时修订完善。</p><p>8.3液氨储存区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必须执行以下规定:</p><p>--应建立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完善厂、车间、班组三级管理体系;</p><p>--必须定期进行风险辨识、重大危险源登记和安全评估,随时掌握存储数量、安全状况;</p><p>--每季度不少于一次专项检查,及时排查治理隐患,完善监控运行措施;</p><p>--编制专项应急救援预案,至少每半年演练一次。</p><p>9安全培训</p><p>9.1岗位人员应严格岗前安全培训,必须考核合格取得上岗证,特种作业人员除取得本单位安全作业证外,还需取得政府主管部门的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后,方可上岗作业。</p><p>9.2安全培训应包括以下内容:</p><p>--岗位安全责任制、安全管理制度、操作规程;</p><p>--工作环境、危险因素及可能遭受的职业伤害和伤亡事故;</p><p>--预防事故和职业危害的措施及应注意的安全事项;</p><p>--自救互救、急救方法,疏散和现场紧急情况的处理;</p><p>--安全设备设施、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和维护;</p><p>--氨《安全技术说明书》、《安全标签》;</p><p>--应急救援预案的内容及对外救援联系方式;</p><p>--有关事故案例;</p><p>--其他需要培训的内容。</p><p>9.3外来人员在进入现场前,应由装置所在单位进行作业前的安全教育。</p><p>9.4安全防护</p><p>根据氨的理化特性及相关规定,液氨存储、装卸岗位应配备相应安全防护用品。</p><p>--过滤式防毒面具、防冻手套、防护眼镜应满足每人一副;</p><p>--空气呼吸器、隔离式防化服每个岗位至少应分别配备两套;</p><p>--现场应设置洗眼喷淋设施;</p><p>--岗位应配备便携式氨有毒气体检测报警仪、应急通讯器材、应急药品等。</p><p>9.4.1防护用品、应急救援器材和消防器材等应定点存放,专人管理,定期检查校验,及时更新。</p><p>9.4.2操作人员应按规定穿戴劳动防护用品,正确使用、维护和保养消防、应急救援器材。</p><h2>5. 氨制冷车间应配备的防护用品和防护器材包含哪些</h2><p>冷库使用氨制冷系统的,在拆除的时候需要做足防护措施,最大可能的去防止氨对人和环境造成的伤害;冷库使用氟制冷系统的,只需要把制冷系统内的氟利昂大部分回收到罐体中,然后拆除就可以了。</p>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