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农业 > 正文内容

乡村建设行动主要包括乡村振兴的?

2023-09-14 22:33:24农业1
<h2>一、乡村建设行动主要包括乡村振兴的?</h2><p>、乡村产业振兴</p><p>乡村振兴的基础就是产业振兴,发展现代高效农业、绿色原生态农业,提高城镇现代化基础设施及公共设施水平,促进现代农业向规模化、机械化、集约化、标准化、组织化方向发展,给乡村振兴发展提供动力。</p><p>2、乡村人才振兴</p><p>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前提,乡村人才振兴为乡村振兴提供劳动力,是乡村工作的组织者,是建设乡村振兴和生态产品的供给者。人才振兴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可能,是乡村事业创新发展,农业升级与进步的必然联系。</p><p>3、乡村文化振兴</p><p>在我国乡村中拥有很多物质文化遗产,乡村文化振兴的发展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发扬,提高人民文化生活水平,提高全民的文化素质。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文化与政治经济相辅相成并反作用于经济和政治的发展。文化属于乡村发展的精神财富资本,为乡村振兴提供方向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p><p>4、乡村生态振兴</p><p>生态振兴及是打造宜居的生态环境发展。是贯彻实施乡村振兴的关键和内在动力。是对生态文明语境下乡村现实问题的回应.直面乡村生态振兴的现实困境,探寻其破解路径,有益于改善乡村生态环境.</p><p>5、乡村组织振兴</p><p>社会组织的培育和发展,尤其是当前蓬勃发展的乡贤理事会、村民监事会等各类协商自治组织,有助于协调利益纠纷,建立自治、法治和德治相结合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系。</p><h2>二、乡村建设行动方案全文?</h2><p>乡村建设行动方案</p><p>实施县域城乡交通一体化行动。优化路网结构,加强质量监管和公路养护,推动城乡客运服务均等化、农村物流服务便捷化。</p><p>2022年年底前基本实现全省具备条件的20户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十四五”时期完成4万公里农村公路、约4000座农村公路危桥改造任务,新增乡镇运输服务站300个以上。</p><p>2025年年底前基本建成广覆盖、深通达、高品质的农村交通网络、客货运输网络,争取行政村最多一次换乘到达县城比例达到100%。</p><p>实施农村供水保障行动。推进农村供水工程规模化、供水建管市场化、饮用水源地表化、城乡供水一体化,加强农村供水运行、水质管理,完善水价形成机制,加快供水服务标准化。</p><p>2025年年底前基本实现县域城乡供水管护一体化,力争完成60个县(市、区)水源置换工作,县域内地表水源覆盖农村人口比例达到50%以上,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3%,规模化农村供水工程覆盖人口比例达到60%。</p><h2>三、如何实施乡村建设行动?</h2><p>实施乡村建设行动,首先要求全面改善乡村硬件基础设施,增强城乡基础设施的协调性,用整体性、一体化思维合理规划城乡建设空间布局。</p><h2>四、5155乡村建设行动指的是?</h2><p>5155乡村建设行动是指《全面推行乡村振兴五年行动方案》,具体由1个总方案和5个子方案组成,明确要求相关部门设立“五大专班”,分别牵头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发展乡村产业、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加强乡村治理等“五大行动”,推动实现“一年起好步、三年有形象、五年大变样”的目标。</p><h2>五、乡村冷库建设的意义?</h2><p>反季节性销售,从而提高经济效益,创造更多的财富。</p><h2>六、乡村建设研究的意义?</h2><p>研究乡村建设可以更好的促进城乡发展,缩短城乡差距,让人们的生活更富足</p><h2>七、乡村公园建设意义?</h2><p>乡村公园建设涵盖现代化的农业生产、生态化的田园风光、园林化的乡村气息和市场化的创意文化等景观,并融合农耕文化、民俗文化和乡村产业文化等于一体的新型公园形态。</p><p>实践证明,乡村公园可以推进农业现代化,做强农业;可以塑造美丽乡村,靓美农村;可以确保农民持续增攻,富裕农民。因此,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是综合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的规划设计理念。</p><h2>八、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h2><p><p >答:为了确保乡村建设或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就需要我们事先制定建设或工作方案,为乡村建设行动所制定的具体行动实施办法细则、步骤和安排等。</p></p><h2>九、乡村建设行动措施有哪些?</h2><p >分为六个部分,分别为总体要求、科学编制乡村规划、推进县域内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推进县域内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全域美丽乡村建设、保障措施。其中,《方案》中明确,2021年全面启动乡村建设行动,建立健全工作推进机制,集中力量打造50个美丽乡村精品村,创建80个美丽乡村示范村,实施一批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项目,抓好农村灾后恢复重建,确保乡村建设行动开好局、起好步。2025年,建成100个以上美丽乡村精品村、500个以上美丽乡村示范村,城乡融合发展走在全省前列。</p><p>【分类布局】今年年底前全面完成县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p><p>《方案》指出,2021年年底前全面完成县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完成县域村庄分类和布局规划,基本完成乡镇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有序推进省级 “百镇千村规划”工程试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示范村、“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的规划编制,优先推动美丽乡村精品村、示范村实现村庄规划编制全覆盖。2025年年底前构建完成县域国土空间一体的规划体系,实现乡村地区规划全覆盖。</p><p>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合理安排城乡产业用地布局、基础设施布局,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在编制县、乡级国土空间规划时,安排不少于10%的建设用地指标,重点保障乡村产业发展用地。在制定市级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时,落实好省定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安排至少5%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保障乡村重点产业和项目用地,安排至少5%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保障村民住宅用地。</p><p>【交通供水】2025年年底前基本实现县域城乡供水管护一体化</p><p>实施县域城乡交通一体化行动。优化路网结构,加强质量监管和公路养护,推动城乡客运服务均等化、农村物流服务便捷化。2021年年底前保持全市20户以上具备条件的自然村通硬化路率100%,保持建制村通客车率100%,推动全域公交县镇、镇村两级建设,开展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建设。</p><p>2021年年底前,在新郑和巩义2个县(市)试点的基础上,启动新密、登封、中牟和荥阳4个县(市)水源地表化工作。2022年年底前,新郑和巩义2个县(市)完成城乡饮用水源地表化任务。2025年年底前基本实现县域城乡供水管护一体化,力争完成域内区县(市)水源置换工作,县域内地表水源覆盖农村人口比例达到50%以上,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9.5%,规模化农村供水工程覆盖人口比例达到80%。</p><p>【教育医疗】每乡镇至少有1所初中</p><p>加快补齐乡村教育短板。《方案》明确,全面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保障乡村适龄儿童就学。2021年,完工或交付使用农村教师周转宿舍643套。推动每个区县(市)至少建好办好1至2所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的达标中等职业学校,每乡镇至少有1所初中,确保每个乡镇办好1—2所公办中心园。</p><p>在医疗方面,《方案》提出,2021年年底前县级医共体建设成效监测指标优良率达到40%左右,乡镇卫生院标准化达标率达到80%以上,公有产权村卫生室比例达到70%以上。2025年年底前全市15%以上的乡镇卫生院达到或接近二级医院水平,公有产权村卫生室比例达到90%以上,具有执业 (助理)医师资格的乡村医生比例达到45%以上并普遍实行 “乡聘村用”,50种以上常见病实现基层首诊、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0%以上。</p><p>【污水垃圾】2025年年底前农村黑臭水体保持动态清零</p><p>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2022年底前集中力量建设50个精品村、300个示范村,对1000多个规划保留村进行整治提升,完成沿黄区域美丽乡村示范带建设,基本形成3—5个美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促进美丽乡村组团发展。2025年年底前建成100个以上美丽乡村精品村,500个以上美丽乡村示范村。</p><p>分类推进农村卫生厕所,2021年年底前新改造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3万户;2025年年底前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 95%,厕所粪污基本得到处理。</p><p>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深入开展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实施农村水系综合整治 。2021年年底前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60 % ; 2025年年底前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70%以上,农村黑臭水体保持动态清零,保障饮用水源和地下水环境安全。</p><p>2021年年底前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全覆盖; 2025年年底前基本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资源化利用全覆盖。</p><p>突出乡土特色和地域特点,积极开展 “四美乡村”“美丽小镇”“五美庭院 (美丽庭院 )” 建设,2025年年底前35 %以上的行政村达到 “四美乡村”建设标准、60%以上的乡镇政府所在地达到“美丽小镇”建设标准、60%以上的农户庭院达到“五美庭院 (美丽庭院)”建设标准。</p><h2>十、乡村建设五项行动?</h2><p>实施法治乡村建设体系完善行动</p><p>构建党委统一领导,司法行政牵头实施,组织、宣传、民政、农业农村等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体系,建立定期会商、任务分解、督查落实的工作机制,同时推动政府行政管理与农民群众自治的有机衔接,确保法治乡村建设有序推进、落地见效。</p><p>实施法治乡村建设基础强化行动</p><p>县级司法局和乡镇司法所要重心下移、关口前置,加快“一所五站点”转型发展,深化拓展“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治理机制,多方汇聚律师、公证、仲裁、调解、法援等法律服务力量,有效整合区域内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新乡贤工作室、学法中心户等服务管理资源,为农民群众提供“面对面”的法律帮扶。</p><p>实施法治乡村建设惠民服务行动</p><p>健全村居法律顾问制度,编制法律服务目录,强化多元纠纷解决机制,建好农村法律服务大数据,探索建立村民法律服务个性化档案,精准推送全生命周期法律服务产品,不断增强法律服务、人民调解和普法宣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p><p>实施法治乡村建设载体优化行动</p><p>强化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动态管理,充分发挥“五民主三公开”“四议两公开”“村民说事平台”等功能效用,持续开展“法护人生、法进家庭、法润村居”专项行动,注重培育不同类型、不同主题的村居法治文化品牌项目、特色节目和学法阵地,让农民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感受法治、接受法治。</p><p>实施法治乡村建设精准扶贫行动</p><p>建立健全防止返贫长效机制,把法律扶贫工作内涵内容融入乡村普法依法治理的全过程,及时主动对接乡村企业、特色农业、乡村旅游等新建扶贫项目,做好五类特殊人群困难家庭的教育帮扶、就业培训和创业指导,确保实现真脱贫、不返贫。</p>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www.lengcanghe.com/jfa/ny/988815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