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农业 > 正文内容

农村农业生产技术都有什么变化?

2023-09-27 08:21:22农业1
<h2>一、农村农业生产技术都有什么变化?</h2><p>和以前相比,农村农业生产技术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化:</p><p>一、机械化作业。播种、收获、耕地、施肥、除草、喷洒农药等普遍使用农业机械。</p><p>二、地膜覆盖。</p><p>三、滴灌。</p><p>四、免耕。玉米收割后播种小麦,不再耕地,直接播种。、五、塑料大棚。 还有其他一些变化,请高手补充。 </p><h2>二、施工现场及变化情况怎么填?</h2><p>施工现场及变化情况填,.主题明确,照实写:</p><p>1.现场周围有什么?</p><p>居民楼、房?</p><p>有几栋?</p><p>什么小区?</p><p>多少人?</p><p>什么人?</p><p>人员构成情况,数量。还有工厂?</p><p>超市?</p><p>运动工厂?等等写清楚2.有什么道路,几条?</p><p>每天车流量、大多数是什么样的车?</p><p>3.施工手续要齐备4.施工前提前做好通知,让相关单位、公司、老百姓了解并准备好后续的工作......希望能帮到你,是这样填。</p><h2>三、农村水土流失情况及治理?</h2><p >一、农村水土流失情况</p><p>在农村各项事业发展过程中,重视开发,轻视保护,流失治理措施不当,重点区域治理落后,人力和经费投入不足,是造成农村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首先,在农村经济建设和开发过程中,存在重视开发,轻视保护的现象。很多开发和建设企业为了节约成本,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不重视对水土的保护,未采取相应的水土保护措施,随意丢弃废渣,破坏了地表植被覆盖,导致地表大面积裸露和沙化。大量采石、挖沙现象屡禁不止,造成土地大面积植被被破坏,水土严重流失。在一些山丘地区,林果业等经济林业产业缺少必要规划,保护措施不当,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p><p>其次,坡耕地和侵蚀沟治理严重滞后,成为农村水土流失的主要场地。积石山水土流失面积占总土地面积的70.13%。水土流失使沟头不断冲刷,沟底不断下切,沟岸扩张,冲淘川台,蚕食塬面,每逢下雨便产生大量泥沙,每年有大量泥沙流入黄河。严重的水土流失已成为制约该地区农业生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因素之一,治理水土流失也成为全县各族干部群众十分重要而迫切的任务。</p><p>最后,农村防治水土流失措施不合理。在进行地方植被恢复建设过程中,忽略了植被的地带性规律,治理效果不佳。在很多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种植的树种不适合当地的气候环境,林木成活率较低,保存率不高。此外,一些地区在进行措施配置过程中不能兼顾生态和经济效益,农民群众参与积极性不高,治理成果经常遭受破坏。</p><p>二、农村水土流失治理措施</p><p>1、综合系统的研究水土保持技术,提升治理水平</p><p>首先,要积极探索适合积石山的水土保持生态监测评价技术,将其和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以及管理信息系统有效结合,解决好监测网络结构、网点分布、指标体系以及动态数据采集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工作;其次,在进行植被恢复过程中,要积极培育根系发达、固土需水能力较好,抗旱抗寒能力强、生长速度快、经济效益高的乔木、灌木和地表生长的牧草,解决当前造林效率不高,林木成活率低,经济效益差,农民积极性不高的问题;最后,积极做好土地集约化利用和人口承载力研究,对于土地利用率不高,地区人口密度过大,生态环境改善缓慢等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办法和解决对策。</p><p>2、积极开展水利工程建设,提高农田质量标准</p><p>水利工程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项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水利在农业生产中扮演着更为重要的角色,在改善生态环境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积石山位于黄土高原,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十分落后,很多水利设施老旧,年久失修,防洪抗旱能力不高。针对这种情况,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基本农田建设发展思路应该坚持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为中心,以粮食增产增收为目标,以兴水治旱为发展重点,以精品农田建设为基础,做好山地、水利、农田、林业、交通、沙地统一规划建设工作,采取多种措施,兴建水利工程,切实提高农田质量标准。同时,还要结合本地区农业发展实际,积极应用节水灌溉技术,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p><p>3、科学做好小流域综合治理,减少小流域水土流失</p><p>首先,要结合积石山的实际情况,做好设计工作,制定完善的实施计划,按步骤进行。在小流域上游要积极开展封山育林,缓坡垦种要逐渐转变为梯田或者直接退耕还林,要对人口集中区域和大片农田率先治理;其次,做好综合整治。在治理过程中要处理好长期效益和短期效益之间的关系、生物治理措施和工程治理措施关系以及集体治理和个体治理之间的关系,确保各个措施能够高效配合,融为一体,将水土流失治理和经济发展完全结合起来;最后,做好典型示范。小流域是江河的最小单元,是水土流失治理的源头,将小流域治理好了,防洪减沙也就解决。因此,要将小流域治理作积石山农村水土流失治理的典型,对其进行综合、连续和集中治理。</p><h2>四、农业生产结构变化的表现?</h2><p>是从单一经营向多种经营转变;</p><p>二是从传统种植向经济作物转变;</p><p>三是从粗放型农业向加工型农业转变;</p><p>四是从农户分散经营向集团公经营转变;</p><p>五是从传统产业向支柱产业转变;</p><p>六是从承包经营向合作经营转变;</p><p>七是从农村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变;</p><p>八是从小块种植向规模化种植转变.</p><h2>五、立秋农业生产有什么变化?</h2><p>立秋了,而且立秋有着公母之分的习俗,如果时间是0点到12点立秋,那就表明是公秋,其他时间立秋的话则为母秋,那么立秋会发生哪些变化?要做好哪些农事管理呢?</p><p>接下来一起了解下吧。立秋之后,庄稼就开始逐渐成熟,这个时候是高温向低温的转变,利于农作物成熟,而且水分会逐渐减少,夏季种植的一些农作物就会逐渐走向成熟,另外,立秋后太阳的位置会偏移,光合作用会减弱,在光照好的情况下农作物会快速成熟,达到采收期,而且,立秋后的光照对农作物生长发育影响非常大。如果农民朋友想要在立秋后实现农作物高产,就要做好田间管理工作,防治各种病虫害发生。</p><h2>六、2020年忻州的人口分布及变化情况?</h2><p>相比较上一次人口普查结果,2020年忻州的人口分布及变化情况还是比较大的。</p><p>一、从人口总量上看,常住人口规模减少 </p><p>2020年,全市常住人口268.97万人,比2010年减少了37.78万人,减少12.32%,年平均降低1.31%。忻州市常住人口占全省常住人口的比重为7.70%,比2010年降低0.89个百分点。普查后,忻州在山西省各地市中人口总量的排名不变,与2010年相同,排名第8。 </p><p> 分地市看,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全省11个地市中,仅太原市、晋中市常住人口有所增加,剩余9个地市的常住人口均有不同程度减少,其中,常住人口减少超过30万人的地市有4个,分别是吕梁市、临汾市、运城市、忻州市,常住人口分别减少了32.86万人、34.01万人、36.03万人、37.78万人。 </p><p> 分县(市、区)看,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全市14个县(市、区)、五台山风景区中,仅忻府区常住人口有所增加,增加3.24万人,增长5.95%;剩余13个县(市、区)、五台山风景区的常住人口均有不同程度减少,其中,常住人口减少超过3万人的县有6个,分别是神池县、代县、静乐县、偏关县、五台县和原平市,常住人口分别减少了3.07万人、3.52万人、3.75万人、3.87万人、6.41万人和7.73万人。 </p><p>出生人口减少和人口流出是忻州市人口总量减少的主要原因。 </p><p>二、从人口质量上看,人口素质稳步提高 </p><p>(一)平均受教育年限明显提高 </p><p>普查数据显示,忻州市15岁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从2010年的8.93年提高至9.78年,提高0.85年,比全国平均水平高0.02年;增长量在全省排名第8。 </p><p>分县(市、区)看,全市14个县(市、区)、五台山风景区中,除静乐县外,其余县(市、区)15岁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均超过9年,其中,15岁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超过10年的县有2个,分别是忻府区、五台山风景区,平均受教育年限分别为10.69年、10.01年。 </p><p>(二)拥有大学、高中文化程度人数大幅增加 </p><p>忻州市常住人口中,每10万人中拥有大学(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人数为13898人,比2010年增加了7328人,增长超过一倍,增长率比全国平均水平高38.34个百分点,比全省高12.50个百分点。分县(市、区)看,与2010年相比,全市14个县(市、区)、五台山风景区中,除五寨县、忻府区外,其余县(市、区)每10万人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人数的增长率均超过100%,其中,岢岚县每10万人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人数的增长率最高,达208.92%。 </p><p>全市常住人口中,每10万人中拥有高中文化程度人数为14542人,比2010年增加了1187人,增长8.89%,增幅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36个百分点,比全省平均水平高4.11个百分点。分县区看,全市14个县(市、区)、五台山风景区中,每10万人中拥有高中文化程度人数超过15000人的县有忻府区、原平市、五寨县、五台山风景区,每10万人中拥有高中文化程度人数分别为18095人、15837人、15661人、15120人。与2010年相比,全市有9个县每10万人中拥有高中文化程度人数的增长率超过全市平均增长水平。 </p><p>(三)拥有初中、小学文化程度人数显著减少 </p><p>忻州市常住人口中,每10万人中拥有初中文化程度人数为38961人,比2010年减少了4130人,减少9.58%,是全省每10万人中拥有初中文化程度人数最少的四个地市之一。分县(市、区)看,全市14个县(市、区)、五台山风景区中,有7个县每10万人中拥有初中文化程度人数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4507人),分别是繁峙县25600人、神池县31930人、偏关县32474人、保德县32568人、岢岚县32824人、河曲县33624人、静乐县33976人。与2010年相比,全市有8个县每10万人中拥有初中文化程度人数的减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p><p>全市常住人口中,每10万人中拥有小学文化程度人数为24426人,比2010年减少了2226人,减少8.35%,人数比全国平均水平少341人,降幅比全国高0.84个百分点。分县(市、区)看,全市14个县(市、区)、五台山风景区中,有5个县每10万人中拥有小学文化程度人数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与2010年相比,全市有4个县每10万人中拥有小学文化程度人数的减幅低于全国平均水平(-7.51%),分别是定襄县(-9.22%)、五台山风景区(-10.66%)、原平市(-13.08%)、忻府区(-16.64%)。 </p><p>(四)文盲人口大幅减少,文盲率平稳下降 </p><p>普查数据显示,忻州市常住人口中,文盲人口(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为64251人,比2010年减少了43626人,减少40.44%,降幅比全国平均水平高9.51个百分点。全市常住人口文盲率2.39%,比2010年下降了1.13个百分点;文盲率比全国平均水平低0.28个百分点。 </p><p>分县(市、区)看,全市14个县(市、区)、五台山风景区中,有8个县的常住人口文盲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67%),分别是忻府区(1.30%)、五台县(1.41%)、定襄县(1.54%)、五台山风景区(1.87%)、原平市(2.15%)、代县(2.18%)、繁峙县(2.20%)和五寨县(2.52%)。与2010年相比,全市有11个县的文盲人口降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p><p>忻州市常住人口受教育状况持续改善,人口质量进一步提升,人口素质稳步提高,人口质量红利逐步显现,为忻州经济实现高质量转型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人才支撑。 </p><p>三、从性别构成上看,总人口性别比持续改善 </p><p>普查数据显示,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138.45万人,女性130.51万人,男性比女性多7.94万人,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6.08,在全省排名第9,低于吕梁市的107.84和朔州市107.63。与2010年的106.45相比,小幅下降,速度在全省排名第8,高于太原市、吕梁市、晋城市。 </p><p>分县(市、区)看,全市14个县(市、区)、五台山风景区中,有4个县的总人口性别比例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05.07),分别是忻府区97.41、定襄县101.28、五台山风景区104.58和原平市104.90。与2010年相比,全市有6个县的总人口性别比降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p><p>忻州市男性人口超出女性人口的数量逐步减少,对男女婚配影响较小,全市男女性别比例逐年下降,呈现健康发展态势,全市男女性别比例处于国际衡量标准正常范围,正在逐步向好发展。 </p><p>四、从年龄构成上看,老龄化程度加深 </p><p>(一)忻州处于中度老龄化阶段 </p><p>普查数据显示,全市60岁及以上人口为61.11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22.72%,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达到15.93%。按照国际上对于老龄化社会的衡量标准,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超过10%,即进入老龄化社会,10%-20%之间属于轻度老龄化,20%-30%为中度老龄化,30%以上为重度老龄化。目前,忻州市属于中度老龄化。全省11个地市中,除忻州外,有3个地市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超过了20%,分别是阳泉市20.84%、大同市20.64%、晋城市20.30%,属于中度老龄化;其余地市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均处于10%-20%之间,属于轻度老龄化。 </p><p>分县(市、区)看,全市14个县(市、区)、五台山风景区中,有2个县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不足20%,分别是宁武县19.76%、保德县16.63%,属于轻度老龄化;剩余13个县(市、区)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均处于20%-30%之间,属于中度老龄化。 </p><p>(二)老年人口比重持续上升 </p><p>自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以来,忻州市60岁及以上人口由41.34万人增长到61.11万人,10年间增加了19.77万人;全市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由13.48%上升到22.72%,10年间比重上升了9.24个百分点。2010年以来,忻州市65岁及以上人口由27.76万人增长到42.85万人,10年间增加15.09万人;全市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由9.05%上升到15.93%,10年间比重上升了6.88个百分点。全市老年人口数量持续增长。 </p><p>分县(市、区)看,与2010年相比,全市14个县(市、区)、五台山风景区中,60岁及以上人口增加超过万人的县有6个,分别是忻府区增加47429人、原平市增加29900人、定襄县增加18200人、繁峙县增加17759人、五台县增加16255人、代县增加12975人。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超过10个百分点的县有6个,分别是偏关县、神池县、五台县、定襄县、代县和原平市。 </p><p>人口老龄化是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卫生医疗条件改善的结果,是今后一段时期中国的基本国情。从发展趋势上看,今后忻州市老龄化程度将进一步加深。 </p><p>五、从人口城乡结构上看,城镇化水平不断提升 </p><p>普查数据显示,全市常住人口中,城镇人口为144.64万人,乡村人口124.32万人,城镇化率53.78%。与2010年相比,城镇人口增加了28.51万人,乡村人口减少了66.29万人,城镇化率提高了15.92个百分点,增幅快于前一个10年10.87个百分点。10年来,忻州市城镇化率平均加快15.92个百分点,快于全国平均增长水平(14.21%)1.71个百分点,快于全省(14.48%)1.44个百分点。 </p><p>分县(市、区)看,全市14个县(市、区)、五台山风景区中,城镇化率超过60%的县有1个,为忻府区的66.61%,其余县(市、区)中有9个县的城镇化率超过了50%,仅有代县、静乐县、神池县、定襄县和五台县的城镇化率不足50%。与2010年相比,全市有9个县的城镇化率增长量超过了全国、全省平均增长水平,有5个县的城镇化率增长量超过了全市平均水平,其中,保德县城镇化率增长最多,提高了21.04个百分点。 </p><p>近年来,忻州高度关注经济建设,开拓思路、创新发展,忻州经济获得平稳较快发展,随着忻州市委、市政府大力推进城市化建设,以及“大干城建年”的虹吸效应,加之精准扶贫、移民整村搬迁政策的落地见效,忻州市城镇化水平得到提升,发展速度快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 </p><p>六、从人口迁移流动上看,人口流动更加活跃 </p><p>普查数据显示,忻州市“居住地”与“户籍所在地”不一致的现象比较普遍。常住人口中,全市人户分离人口占37.79%,高于全国34.90%和全省36.92%的平均水平。忻州市流动人口占常住人口33.01%,高于全国26.62%和全省27.71%的平均水平。 </p><p>人口流动多的原因,一是全国一、二线经济发达城市以及省会城市的就业、医疗教育等民生保障水平对我市人口流向具有综合吸引力;二是人民思想逐步开放,经济活动更加活跃,人口敢于流动、能够流动、乐于流动;三是人口流动便于广大农民工外出充分就业,学习外界的高端知识、先进理念,从而增加个人劳动收入,改善家庭生活水平,人口流动是广大低收入人群创收、脱贫的主要途径。 </p><p>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全面查清了2020年忻州市人口数量、结构、分布等方面情况,客观反映了10年来全市经济社会和人口发展的历史进程。下一步,忻州将按照省委“四为四高两同步”、市委“336”产业布局及区域规划总体思路和要求,进一步做好全市经济、社会、人口发展工作。</p><h2>七、夏天到了,动植物生长情况及天气变化?</h2><p>夏天虽然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但因为这种温度非常适合动植物们的生存,动植物们已经开始了旺盛的生命活动。夏天也是观察动植物的好时机。 夏季最美当属荷花。远观荷塘一片翠色,波光粼粼,绿的叶,红的花,一派生机。</p><p> 近看荷花叶大,呈盾状圆形,多条叶脉辐射状伸展。叶面深绿色、粗糙、满布短小钝刺。刺间有一层蜡质白粉,故能使雨水凝成滚动的水珠。</p><p>微风轻摇荷叶,水珠随意滚动,煞是生动。</p><p>叶背淡绿,光洁无毛,脉隆起,中央有圆柱状叶柄挺举荷叶出水。柄上倒生较密刚刺,叶柄与地下茎相连处呈白色,水中及水上部分则为绿色。</p><p> 更有小荷露出了尖角,恰有一只蜻蜓飞来,美丽的荷角,正好为这只飞累了的蜻蜓提供了小憩的场所。这是多么美妙的景色啊!</p><h2>八、农业生产方式的变化主题?</h2><p>变化主题是:科技种田、现代农机等装备农业,助力农业生产。</p><h2>九、季风变化对农业生产不利影响?</h2><p><p >1.季风气候带来的降水差异大,是对我国农业生产的主要打击。我国各地降水量季节分配很不均匀,全国大多数地方降水量集中在五月到十月。这个时期的降水量一般要占全年的80%。就南北不同地区来看,南方雨季开始早而结束晚,北方雨季开始晚而结束早。</p><p >2.成因:我国降水量的这种时间变化特征,是与季风因锋面移动产生的雨带推移现象分不开的。五月份,北上的暖湿气流与南下的冷空气在南岭一带相遇,雨带在此徘徊,华南雨季开始;六月份,雨带随锋面推移到长江流域,并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大约摆动一个月左,阴雨连绵,此时正值梅子黄熟时节,称为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季节;七、八月份,雨带随锋面推进到华北、东北等地,我国北方降水量显著增加;九月份,北方冷空气势力增大,雨带随锋面迅速撤回到长江以南,加上有台风雨配合,此时华南雨水仍较多。</p><p >3.由于每年夏季风的势力强弱变化大,所以常常出现“北旱南涝”或相反的灾害。还极易产生水早害;寒潮、霜冻和台风引起的灾害性天气,危害农作物的收成。</p></p><h2>十、农村变化儿歌?</h2><p>过去吃肉是过年,如今天天过年吃大肉,</p><p>过去穿衣打补丁,如今天天穿新衣,</p><p>过去住的土坯房,如今盖起高层楼,</p><p>室内装修像皇宫,室外平整又清洁。</p><p>如今的农村比城市好,房子比城市多二套。</p><p>原先吃的河里水,现在家家自来水。</p><p>条条新公路,家家有轿车。</p><p>农村变化大,赶超城市化!</p>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www.lengcanghe.com/jfa/ny/98884224.html

返回列表

上一篇:农业生产发展资金设立依据?

没有最新的文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