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工业 > 正文内容

为什么冷鲜肉比较酸,还容易变质?

2022-05-21 07:38:29工业1

冷鲜肉全名“冷却排酸肉”,俗称冷却肉、排酸肉、冰鲜肉。

是指屠宰后的畜胴体迅速冷却,在24小时内降至0~4℃,并在后续加工、流通和销售过程中始终保持0~4℃范围内的生鲜肉。

为什么叫“排酸肉”?

为什么要排酸?

肉质转变

动物宰杀后,经历尸僵、后熟、自溶、腐败4个阶段。前两个阶段均属于新鲜肉。

僵直期

是刚宰杀阶段,畜肉的pH值7.0~7.3,呈弱碱性。此时肌肉纤维出现僵直,味道差。不仅柴,腥味也重,肉汤浑浊。所以刚宰杀不久的肉并不好吃。

后熟期

在生物酶的作用下:

肌肉中的糖原进行无氧酵解生成乳酸。刚屠宰的动物乳酸含量一般在0.05%,但经过24h后增至1%以上,增加20多倍;

而细胞中的核酸则分解为游离磷酸。

这两类酸的释放,可使肉的PH值降到5.5~6.5,酸度增加。这就是“排酸”的意思。

持续排酸的过程就是后熟,游离氨基酸和呈味核苷酸等物质也越来越多,提供了肉类特有的鲜香。

随着时间延长,部分乳酸逐渐转化,肉质也逐渐重新柔软。

后熟阶段,磷酸与钙、镁离子结合,可大幅度提高肉组织的持水力。因此比较湿润,摸起来柔软有弹性,加工起来易入味,口感滑腻鲜嫩。

自溶期

处于过渡阶段,已出现腥味;

腐败期

进入腐败阶段,肉完全变质,失去食用价值。

排酸是从僵直逐渐后熟的过程。了解了排酸的道理,也就容易理解为什么对宰杀动物要实行安乐死(比如电晕)。

动物在宰前过度疲劳、惊恐,会令肌肉中的糖原消耗,宰杀后也就无乳酸可排,pH高达6.8~7.0,必然肉质下降。

冷鲜好处

冷鲜肉始终处于低温环境下,酶的活性和大多数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受到抑制,避免了肉毒梭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病原菌引起的的食物中毒。

肉在冷藏中,表面形成一层干油膜,既减少内部水分蒸发,使肉质柔软多汁,还可阻止微生物侵入,确保安全卫生,延长保藏期限。在-2~5℃温度下7天,而热鲜肉只可保存1~2天。

比起冷冻肉来,冷鲜肉因其未经冻结,食用前无须解冻。

因此克服了冷冻肉因解冻细胞容易破坏而造成营养流失的缺陷。

肉类经过了预冷排酸,完成了“熟成”,在保质期内色泽鲜艳,肌红蛋白不会褐变,与热鲜肉无异。但因汁液流失少,肉质更为柔软,口感好,滋味鲜美。

另外说一下,冷鲜肉与其他肉并无营养的差别,只是为了口感和保鲜的需要。

另外肉变质主要是由于微生物污染、脂肪氧化等原因造成。微生物的繁殖会促进油脂氧化和肌红蛋白变色,而油脂氧化也会改变微生物群落。畜禽刚被屠宰时,由于自身热量没有散去,同时动物死后肌肉内部发生一系列复杂的变化,释放大量的热量,会使肉的温度进一步上升,而肉中又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这就为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如果不及时对肉进行保鲜处理的话,肉在贮藏、运输、销售中很容易被微生物污染,并加快脂肪的氧化,最终导致肉的腐败变质。肉在腐败变质后,其表面会发黏,变色,有霉斑,有较强臭味。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www.lengcanghe.com/jjfa/gy/150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