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工业 > 正文内容

简述发酵工业发展史? 简述东南亚工业发展方向?

2023-11-18 01:26:54工业1

一、简述发酵工业发展史?

发酵工程以其生产条件温和,原料来源丰富且价格低廉,产物专一,废弃物对环境污染小和容易处理等特点,而在医药工业、食品工业、农业、冶金工业、环境保护等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逐步形成了规模庞大的发酵工业。在一些发达国家,发酵工业的总产值占到国民生产总值的5%左右。

发展简史

20世纪20年代的酒精、甘油和丙酮等发酵工业,属于厌氧发酵。

20世纪40年代初,随着青霉素的发现,抗生素发酵工业逐渐兴起。由于青霉素产生菌是需氧型的,微生物学家就在厌氧发酵技术的基础上,成功地引进了通气搅拌和一整套无菌技术,建立了深层通气发酵技术。这使有机酸、维生素、激素等都可以用发酵法大规模生产。

1957年,日本用微生物生产谷氨酸成功,如今20种氨基酸都可以用发酵法生产。氨基酸发酵工业的发展,是建立在代谢控制发酵技术的基础上的。目前,代谢控制发酵技术已经用于核苷酸、有机酸和部分抗生素的生产中。

20世纪70年代以后,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等生物工程技术的开发,使发酵工程进入了定向育种的阶段。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学科之间的渗透和交叉,数学、动力学、化学工程原理和计算机技术开始被用于发酵过程的研究。目前,自动记录和自动控制发酵过程的全部参数已经被应用于生产。

二、简述东南亚工业发展方向?

欠发达地区首选想到的是:劳动力充足。东南亚以旅游业为主,以加工业,农业为主导。热带雨林气候,常年受赤道低气压控制,全年高温多雨。

地质灾害: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常见的有地震,火山较少。。人口集中于河流地区。石油输出与中国、日本等广大消费市场。

三、工业发展进程有几个阶段组成

工业发展进程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指的是工业领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过程。工业发展通常经历了几个阶段。下面将简要介绍工业发展的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起步阶段

工业发展的起步阶段通常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工业领域刚刚开始发展的时期。在这个阶段,工业基础设施相对薄弱,产业结构单一,通常以初级产业为主导。政府在这个阶段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通过引进外资、加大对工业的投资等方式来促进工业的发展。

工业的起步阶段往往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如技术落后、资金短缺、市场需求不足等。然而,通过政府的引导和推动,工业发展逐渐迈入了下一个阶段。

第二阶段:增长阶段

在工业发展的增长阶段,工业产值和产业规模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这个阶段通常是工业规模扩大的时期,工业结构得到了逐渐优化和调整。工业部门的投资水平明显提高,出现了大量新的工业企业。

在这个阶段,技术水平得到提升,企业之间的竞争也逐渐加剧,市场需求开始逐步扩大,工业产品开始进入国际市场。工业发展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之一。

第三阶段:成熟阶段

工业发展的成熟阶段是指工业规模达到一定程度,产业结构更加多样化,技术水平较为成熟的阶段。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创新成为工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在这个阶段,工业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得到了稳定的提升,工业企业的管理和运作也更加规范和高效。同时,工业领域的科技创新成果逐渐显现,对整个经济的拉动作用越来越大。

第四阶段:创新阶段

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工业发展进入到创新阶段,意味着工业领域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和转型。在这个阶段,技术创新成为工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取得了重大突破。

工业创新不仅体现在技术上的创新,还包括管理模式的创新、商业模式的创新等。这个阶段的工业发展通常会带来新的产业兴起和就业机会增加,对国家或地区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五阶段:升级阶段

在工业发展的升级阶段,工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和升级,传统产业开始向技术密集型和高附加值的产业转型。这个阶段通常伴随着工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和产能优化。

在这个阶段,新兴产业逐渐兴起,高新技术产业和绿色产业得到促进和发展。工业发展呈现出更加智能、创新和可持续的特点,对提高产业竞争力和经济发展质量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总之,工业发展的进程可以概括为起步阶段、增长阶段、成熟阶段、创新阶段和升级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特点和挑战,需要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来推进工业发展,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和高质量发展。

四、mofs材料发展进程?

20世纪90年代,美国Yaghi研究团队和日本Kitagawa研究团队成功合成了一种纳米多孔材料:“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etal Organic Frameworks,MOFs)”。

这是一种由有机配体和无机金属离子或者团簇通过配位键自组装形成的具有分子内孔隙的有机-无机杂化材料,是一类具有周期性网络结构的晶态多孔材料,它既不同于无机多孔材料,也不同于一般的有机配合物,而是同时具有无机材料的刚性和有机材料的柔性特征,这使得其作为一种新型材料迅速成为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前沿,在接下来的二十年内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各种MOFs相继被开发出来。

研究人员通过改变有机配体和金属离子的种类与配比,成功合成上万种不同形态和特征的MOFs。

此外,由于这些MOFs具有孔隙率和比表面积较大、孔尺寸可调、具有仿生催化和生物相容性等特点,随后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研究领域,催化,气体吸附,光学成像,载药诊疗等方向都有MOFs的身影,无疑确定了MOFs在材料领域的明星地位。

五、简述工业革命的历史发展脉络及特征?

第一次工业革命:机械化

时间:18世纪60年代至19时间中期(大概是1760年至1850年)

特点:瓦特改良了蒸汽机,从而开创了以机器代替人工的工业浪潮。第一次工业革命使用的机器都是以蒸汽或者水力作为动力驱动,首次用机器代替人工,具有非常重要的划时代的意义。

1765年,织工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织机”,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

1785年,瓦特制成的改良型蒸汽机投入使用,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动力,推动了机器的普及和发展。人类社会由此进入了“蒸汽时代”。

工厂出现,成为工业化生产的最主要组织形式,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制成以蒸汽为动力的汽船试航成功。

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了“蒸汽汽车”。

1825年,史蒂芬孙亲自驾驶着一列托有34节小车厢的火车试车成功。从此人类的交通运输业进入一个以蒸汽为动力的时代。

1840年,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

第二次工业革命:电气化

时间: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大概是1870年到1900年)

特点:第一次工业革命中,使用蒸汽和水力的机器满足不了人类社会高速发展的需求,新的能源动力和机器引导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生。得益于内燃机的发明和电的应用,电器得到了广泛的使用。此时的机器有着足够的动力,汽车、轮船、飞机等交通工具得到了飞速发展,机器的功能也变得更加多样化。由于电话机的发展,人类之间的通讯变得简单快捷,信息在人类之间的传播为第三次工业革命奠定了基础。

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制成了发电机,到70年代,实际可用的发电机问世。

19世纪七八十年代,进入电气时代,三轮汽车、四轮汽车、电灯、自动电报记录机、电话、电影放映机等相继出现。

内燃机的发明,推动了石油开采业的发展和石油化工工业的生产。1870年至1900年,作为新能源的石油,产量从80万吨大幅增长至2000万吨。

第三次工业革命:自动化

时间: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至今(大概是1950年到今天)

特点:第三次工业革命相对于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了更加巨大的变化。不再局限于简单机械,原子能、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人工材料、遗传工程等具有高度科技含量的产品和技术得到了日益精进的发展。以互联网为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几乎把地球上的每个人都联系了起来,工业中的生产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机器人。人类在这个时代的“野心”不再局限于放眼所及的地球,而是星辰大海,并且在航天技术的高速发展下得到了实现。

(空间技术的利用和发展)

1957年,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开创了空间技术发展的新纪元。

1958年,美国发射了人造地球卫星。

1959年,苏联发射的“月球”2号卫星成为最先把物体送上月球的卫星。

1961年,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乘坐飞船率先进入太空。

1969年,美国人尼尔·阿姆斯特朗实现了人类登月的梦想。70年代以来,空间活动由近地空间为主转向飞出太阳系。

1970年,中国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中国宇航空间技术迅速发展,现已跻身于世界宇航大国之列。

1981年,美国第一个可以连续使用的哥伦比亚航天飞机试飞成功,并于2天后安全降落。它身兼火箭、飞船、飞机等3种特性,是宇航事业的重大突破。

六、工业发展进程有几个阶段分别是

工业发展进程有几个阶段分别是

工业发展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重要体现。工业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不仅体现了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升,也反映了人类社会对物质生活的追求和需求不断变化的历史进程。

工业发展的阶段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原始工业阶段、传统工业阶段和现代工业阶段。

1. 原始工业阶段

原始工业阶段是指工业化进程刚刚开始,生产方式和生产工具相对简单的阶段。这个阶段主要以手工业为主,人们依靠手工制作产品,生产规模较小,生产效率低下。

原始工业阶段是人类通过劳动改变物质世界的初期阶段。人们通过简单的工具进行生产,主要依赖于手工劳动。这个阶段的特点是劳动力密集型,生产力水平低,无法满足大规模的生产需求。

原始工业阶段通常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工业化起步阶段,经济基础薄弱,产业体系简单,科技水平低下。这个阶段的主要特点是农工业并重,农业依然占据主导地位,工业只是起到一些辅助作用。

2. 传统工业阶段

传统工业阶段是指工业发展进程中生产方式和生产工具逐渐改进,部分机械化生产的阶段。这个阶段工业生产规模逐渐扩大,生产效率有所提高。

传统工业阶段的核心是机械工业的兴起和机械化生产方式的应用。人们开始使用各种机械设备来替代部分人力劳动,提高生产效率。同时,工厂生产的范围也逐渐扩大,实现了一定程度的规模经济效益。

传统工业阶段的发展依赖于科技进步和工程技术的革新,工业化进程加速,各类重工业不断涌现。这个阶段的特点是生产规模大,生产能力显著增强,经济社会发展迅速。

3. 现代工业阶段

现代工业阶段是指工业化进程达到高峰,科技水平和生产力不断提升的阶段。这个阶段以高科技工业为主导,工业生产实现高度自动化和智能化。

现代工业阶段是工业发展的最高阶段,也是全球经济竞争的主战场。在这个阶段,工业生产的核心是科技创新和高科技产业的发展,这对提升经济效益、提高竞争力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现代工业阶段的特点是生产方式先进、产品质量优良、生产效率极高。工业化进程不断推动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化进程逐渐加快。

小结

工业发展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原始工业阶段、传统工业阶段和现代工业阶段这三个阶段。原始工业阶段以手工业为主,生产方式简单,生产效率低下。传统工业阶段生产方式逐渐改进,开始使用机械设备,工业化进程加速。现代工业阶段以高科技产业为主导,实现高度自动化和智能化的生产。

工业化进程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提高了生产力水平,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条件。工业发展不仅是国家经济实力的重要体现,也是国家竞争力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

七、概率史发展进程图?

概率史:概率史是一门研究随机现象规律的数学分支。它起源于十七世纪中叶,当时在误差分析、人口统计等范筹中,有大量的随机数据资料需要整理和研究,从而孕育出一种专门研究随机现象的规律性的数学。

另一方面,由于数学家参与讨论分赌本问题导致惠根斯完成了《论赌博中的计算》一书,由此奠定了古典概率论的基础。

使概率论成为数学一个分支的另一奠基人是瑞士数学家雅各布伯努利。他的主要贡献是建立了概率论中的第一个极限定理《伯努利大数定理》。

之后,法国数学家棣莫弗在他的著作《分析杂论》中提出了著名的《棣莫弗—拉普拉斯定理》。

接着拉普拉斯在1812年出版了《概率的分析理论》,首先明确地对概率作了古典的定义。

经过高斯和泊松等数学家的努力, 概率论在数学中地位基本确立。

到了20世纪的30年代,通过俄国数学家柯尔莫哥洛夫在概率论发展史上的杰出贡献,完全使概率论成为了一门严谨的数学分支。

近代又出现了理论概率及应用概率论的分支,概率论被广泛的应用到了不同范筹和不同的学科。今天,概率论已经成为一个非常庞大的数学分支。

八、几何学发展进程?

几何学的形成和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基本阶段。

一、实验几何

几何学最早产生于对天空星体形状、排列位置的观察,产生于丈量土地、测量容积、制造器皿与绘制图形等实践活动的需要,人们在观察、实践、实验的基础上积累了丰富的几何经验,形成了一批粗略的概念,反映了某些经验事实之间的联系,形成了实验几何。我国古代、古埃及、古印度、巴比伦所研究的几何,大体上就是实验几何的内容。例如,我国古代很早就发现了勾股定理和简易测量知识,《墨经》中载有“圜(圆),一中同长也”,“平(平行),同高也”,古印度人认为“圆面积等于一个矩形的面积,而该矩形的底等于半个圆周,矩形的高等于圆的半径”等等,都属于实验几何学的范畴。

二、理论几何

随着古埃及、希腊之间贸易与文化的交流,埃及的几何知识逐渐传入古希腊。古希腊许多数学家,如泰勒斯( Thales )、毕达哥拉斯( Pythagoras )、柏拉图( Plato )、欧几里德( Euclid )等人都对几何学的研究作出了重大贡献。特别是柏拉图把逻辑学的思想方法引入几何学,确立缜密的定义和明晰的公理作为几何学的基础,而后欧几里德在前人已有几何知识的基础上,按照严密的逻辑系统编写的《几何原本》十三卷,奠定了理论几何(又称推理几何、演绎几何、公理几何、欧氏几何等)的基础,成为历史上久负盛名的巨著。《几何原本》尽管存在公理的不完整,论证有时求助于直观等缺陷,但它集古代数学之大成,论证严密,影响深远,所运用的公理化方法对以后数学的发展指出了方向,以至成为整个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全人类文化遗产中的瑰宝。

三、解析几何

勒内·笛卡尔(1596.3.31-1650.2.11)是世界著名的法国哲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因将几何坐标体系公式化而被认为是解析几何之父。他还是西方现代哲学思想的奠基人,是近代唯物论的开拓者且提出了“普遍怀疑”的主张。黑格尔称他为“现代哲学之父”。他的哲学思想深深影响了之后的几代欧洲人,开拓了所谓“欧陆理性主义”哲学。堪称17世纪的欧洲哲学界和科学界最有影响的巨匠之一,被誉为“近代科学的始祖”。

公元 3 世纪,《几何原本》的出现,为理论几何奠定了基础。与此同时,人们对圆锥曲线也作了一定研究,发现了圆锥曲线的许多性质。但在后来较长时间里,封建社会中的神学占有统治地位,科学得不到应有的重视。直到15、16 世纪欧洲资本主义开始发展起来,随着生产实际的需要,自然科学才得到迅速发展。法国笛卡尔在研究中发现,欧氏几何过分依赖于图形,而传统的代数又完全受公式、法则所约束,他们认为传统的研究圆锥曲线的方法,只重视几何方面,而忽略代数方面,竭力主张将几何、代数结合起来取长补短,认为这是促进数学发展的一个新的途径。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笛卡尔提出了平面坐标系的概念,实现了点与数对的对应,将圆锥曲线用含有两面三刀个求知数的方程来表示,并且形成了一系列全新的理论与方法,解析几何就这样产生了。解析几何学的出现,大大拓广了几何学的研究内容,并且促进了几何学的进一步发展。18 、 19 世纪,由于工程、力学和大地测量等方面的需要,又进一步产生了画法几何、射影几何、仿射几何和微分几何等几何学的分支。

四、现代几何

尼古拉斯·伊万诺维奇·罗巴切夫斯基(1792.12.1—1856.2.24),俄罗斯数学家,非欧几何的早期发现人之一。

在初等几何与解析几何的发展过程中,人们不断发现《几何原本》在逻辑上不够严密之处,并不断地充实一些公理,特别是在尝试用其他公理、公设证明第五公设“一条直线与另外两条直线相交,同侧的内角和小于两直角时,这两条直线就在这一侧相交”的失败,促使人们重新考察几何学的逻辑基础,并取得了两方面的突出研究成果。一方面,从改变几何的公理系统出发,即用和欧氏几何第五公设相矛盾的命题来代替第五公设,从而导致几何学研究对象的根本突破。俄罗斯数学家罗巴切夫斯基用“在同一平面内,过直线外一点可作两条直线平行于已知直线”代替第五公设,由此导出了一系列新结论,如“三角形内角和小于两直角”、“不存在相似而不全等的三角形”等等,后人称为罗氏几何学(又称双曲几何学)。

九、我国历史发展进程?

中国的历史发展过程

中国 是人类重要的发源地之一,经过漫长的进化,产生了不同时期的原始人、氏族部落,如元谋人、蓝田人、北京人、山顶洞人及半坡人等等,同时经历了原始人群、母系社会和父系社会几个阶段。

中国又是一个有着辉煌文明的古老国度。从步入文明的门槛之日起,中国先后经历了夏朝、商朝、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西汉、东汉、三国、西晋、东晋十六国、南北朝、隋朝、唐朝、五代十国、宋辽夏金、元朝、明朝和清朝等历史时期。

历代统治者,以其各自的政绩在历史舞台上演出了内容不同的剧目,或名垂青史,或遗臭万年。其中在夏、商、西周和春秋时代,经历了奴隶社会发展的全部过程。从战国开始,封建社会孕育形成,秦朝则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封建帝国。

此后,两汉王朝是封建社会迅速成长的阶段,唐、宋时期经历了封建社会最辉煌的时代,至明、清两代,封建社会盛极而衰,并最终开始步入了多灾多难的近代社会。

在数千年的古代历史上,中华民族以不屈不挠的顽强意志和勇于探索的聪明才智,谱写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创造了同期世界历史上极其灿烂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

万里长城、大运河、明清故宫以及多姿多彩的各种出土文物,无不反映出大胆、高超的生产技术;同时在思想文化、科学技术领域产生了无数杰出的人物,创造出无比博大、深厚的业绩;而包括指南针、造纸术、火药和印刷术这四大发明在内的无数科技成就,更使全人类受益匪浅。

历史王朝简记: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两晋前后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王朝就此完。

十、辽宁的历史发展进程?

辽宁科技事业已经走过的60年发展历程大体可以划分为六个发展阶段。

    一、从1950年到1965年,辽宁科技事业处于初创起步阶段,发展迅猛,呈现出繁荣昌盛的局面

    建国之初,辽宁科技人员匮乏,科研基础薄弱,现代科学技术几乎是空白。这一时期,辽宁得到了全国的支援。国家从全国各地招聘、调集了4000余名科技人员来辽宁工作。“一五”期间,国家又从全国各地动员和抽调近万名科技、管理人员来辽宁参加建设,使辽宁科技力量得到充实,群众性技术革新、技术革命和科技普及活动广泛开展。

    到1965年,全省市级以上科研机构达到124个,专业技术人员发展到18.7万余人,与1949年相比,科研机构增加14.5倍,专业技术人员增加44.6倍。全省集中力量进行重点项目攻关,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突破。

     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辽宁依托雄厚的科技力量,创造了不胜枚举的“共和国第一”,比如第一台3000千瓦水轮发电机、第一台晶体管计算机、第一台20万千伏安变压器、第一根无缝钢管、第一架喷气式歼击机、第一台大吨位桥式起重机、第一座超音速风洞、第一台透平压缩机等等,并因此获得了“共和国长子”的美誉。

    二、从1966年至1976年,由于受到“文革”冲击,辽宁科技工作处于瘫痪状态,科技发展陷入低谷

    十年动乱使辽宁科技事业受到严重冲击,一大批科技人员被诬陷为“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反动学术权威”,成为专政对象;已经建立起来的科研机构,有的被撤销,有的被拆散;大量的图书资料、科研仪器和设备被毁坏;绝大部分专业性和群众性的学术组织和科普组织被迫停止活动。科技工作陷于瘫痪状态。

    在这种十分艰难的环境与条件下,辽宁广大科技工作者顶住压力,迎难而上,坚持科学研究与开发,取得了一批重大成果。全国第一台大型罗茨真空泵、第一台永磁筒式磁选机、第一口日产千吨的油气井、第一座现代化大型焦炉、第一台核潜艇用高温高压封闭式不锈钢主循环泵,达到国际水平的万吨级远洋巨轮、大型超精密轴承、双箭杆织布机,以及后来分别获得国家发明一等奖的“优良玉米自交系330”、“铁丰18”大豆新品种等等,都在当时的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三、从1977年到1979年,通过拨乱反正,辽宁科技事业进入恢复发展阶段,迎来了科学的春天

    为尽快恢复和启动全省科技工作,1977年,辽宁省先后四次召开以科技为主题的重要会议。当年9月,中共辽宁省委召开全省广播大会,提出“要切实加强对科技工作的领导,努力造就一支宏大的科技队伍,在全省掀起向科技现代化进军的新高潮”。11月,辽宁历史上首次全省科学大会隆重召开。会议号召“全党动员,大办科学,为实现辽宁省科学技术现代化而奋斗”。

    1978年3月,全国科学大会召开。邓小平同志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等一系列著名论断,宣告了科学春天的到来。同年召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纪元。仅1978和1979两年,辽宁科技战线就平反了1万多起冤假错案,把下乡插队的2.1万名科技人员调回科技岗位,恢复和新建了一批科研机构,恢复和健全了各级科技管理机构、科学技术协会及其所属学术团体,极大地激发了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这3年间,辽宁的科技进步与创新势头强劲。8400米大长度超深井油矿电缆、钒钛磁铁矿高炉冶炼新工艺、SJ-55/20小型电子数字计算机、东风5号弹头姿态控制用816.814肼分解催化剂、30万千瓦转轮、50万伏高压隔离开关、1500立式涡轮分子泵等一批重大科技成果捷报频传,有的填补了国内空白、有的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四、20世纪80年代,科技体制改革全面展开,辽宁开启了科技进入经济主战场的新探索

    1982年,中央提出“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战略方针,辽宁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这一方针,大力推进科技与经济的结合。全省普遍设立了分管科技工作的副省长、副市长和副县长,加强对科技工作的领导。这一时期,辽宁先后组织实施了“一二三工程”和“创建科技先导型企业”活动。其中“一二三工程”被时任国务委员、国家科委主任宋健赞誉为“星火计划的先驱”。从1985年起,辽宁全面展开科技体制改革,1988年又在全国较早提出了“科技兴辽”战略。这一时期,辽宁的科技对外开放如火如荼,科技合作与交流空前广泛。

    20世纪80年代,交叉分子束实验装置、甲种分离膜制造技术、颅像重合法鉴定颅骨身源新技术、小方坯连铸工艺设备、数控卧式加工中心、中空纤维膜氮氢分离器、稠油注蒸汽吞吐工艺技术等一大批出自辽宁的科技成果令全国瞩目;与此同时,歼8Ⅱ飞机、HP-01号海洋机器人、6RLB型船用低速柴油机、数控机床等新的“共和国第一”如雨后春笋一般在辽宁问世。

    五、20世纪90年代,辽宁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进一步建立并强化科技与经济相结合的体制和机制

    1995年,辽宁确定实施“科教兴省”战略,提出“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搞好资源原材料深加工”的调整改造方针;1999年强调要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这一时期,辽宁组织开展了企业技术创新示范工程、省院校合作工程、科技进山增效示范工程等一系列创新性工作,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和高新区快速发展;民营科技企业异军突起;应用型科研机构开始向企业化转制;初步形成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

    20世纪90年代,无缆水下机器人、钒钛铁矿高炉强化冶炼新技术、催化裂化干气与本烃化制乙烯成套技术、69000吨化学成品油轮、年产20万吨合成氨国产化装置、万吨级PVC树脂国产化装置、海湾扇贝引种育苗养殖研究及应用、高产多抗性玉米沈单7号选育等一批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充分彰显了辽宁的整体科技实力与水平。

    六、进入21世纪,辽宁科技发展迎来重要跃升期,科技创新成为引领和支撑辽宁振兴的主战略

    进入新世纪,辽宁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十七大以及全国科技大会精神,做出了以科技创新为动力,支撑引领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重大战略决策。2006年2月召开的全省科技大会将“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辽宁”确定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战略,成立了省科技创新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发布了《辽宁省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出台了一系列鼓励科技创新的政策措施,大幅度增加了科技投入。这一阶段,辽宁初步建立了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在关系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特别是装备制造业组织科技攻关,掌握了一批重大关键技术和新产品;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区域特色产业、科技支撑新农村建设和民生科技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扩大科技对外开放,打造了东北亚高新技术博览会、海外学子创业周等品牌。科技发展乘势而上,实现了前所未有的新跨越。

    “十五”以来,辽宁科技创新连年取得大丰收,特别是近几年来,相继攻克了多轴联动高档数控、大型铸锻件可视化铸造、超级钢控轧控冷、混合动力汽车电控等一批重大关键技术;在机器人、燃料电池、纳米材料制备、基因重组多肽药物技术、新农药创制等领域抢占了技术制高点;CAD、CAM等信息技术在全省制造业企业中广泛推广应用;成功开发出高档数控机床、兆瓦级风力发电机、30万吨超大型油轮、深水自升式钻井平台、30万千瓦核主泵、盾构机、大型船用曲轴、超高压输变电设备、重型燃气轮机、百万吨乙烯压缩机装置等一批重大装备和新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www.lengcanghe.com/jjfa/gy/2149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