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工业 > 正文内容

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对经济发展的意义?

2024-01-01 03:59:00工业1

一、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对经济发展的意义?

众所周知,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国淡水、耕地、森林等资源人均占有量还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1/3;煤、石油等重要矿产则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一半。

因此,在我国大力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综合利用在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可持续发展、科技进步和环保、乡镇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实现工农结合和城乡结合、企业组织合理化和改善工业布局,以及解放思想和培养“多面手”人才等方面,都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它有利于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有利于“九五”计划和2010年宏伟目标的实现。

(一)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客观要求和迫切需要。实现“九五”计划和2010年的宏伟目标,关键是实现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这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就是要从生产力方面根本扭转那种高投入、低产出、低效益的局面。而资源综合利用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对于我们这样的人均资源低于世界人均水平的国家来讲,资源综合利用的战略地位就尤为突出。

实践证明,我国资源综合利用在降低投入、增加产出、提高效益方面存在着巨大的潜力,也取得了可喜的成效。据有关方面的分析,目前我国资源综合利用率还很低,矿产资源总回收率只有30%,比世界平均水平低20个百分点。共生、伴生矿综合开发只占1/3,综合回采率不足20%,我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仅相当于世界先进水平的30%。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也只有43%,近70%的废旧物资还未能得到有效回收利用,严重破坏了生态平衡和人民生产、生活环境。“八五”期间5年累计全国“三废”综合利用产值为700亿元,利润180亿元。

预计到本世纪末,全国“三废”年综合利用产值和再生资源回收总值将分别提高到290亿元和400亿元以上;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和共、伴生矿资源综合利用率均可达到50%。

(二)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和迫切需要。资源综合利用对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有重要意义,而且贯穿于实现现代化的全过程之中。资源综合利用乃是功在当代、泽及子孙的大事。这对于我们这样正处在迅速推进工业化的发展阶段以及人均耕地、水、森林和不少矿产资源都低于世界人均水平的国家来讲,这种战略意义就尤为突出。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对资源的供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用有限的甚至是相对短缺的资源去满足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需要,就必须采取广泛地开展资源综合利用的战略举措。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

因为资源综合利用能够更好地发挥各地方、各部门和各企业以及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扩大原材料来源,进一步挖掘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潜力。

资源综合利用有利于对劳动力的合理安排,节约和有效地使用劳动力,使广大群众有更多的发挥自己特长和才干的机会。因为资源综合利用的工作是多样化的,不仅需要能从事各种比较复杂劳动的人,而且还需要许多从事比较简单劳动的人,即使是年老体弱的劳动者和广大职工家属,也能安排适当的工作。这无疑有利于多就业,做到人尽其才资源综合利用能使许多原料、材料和燃料变一用为多用,变小用为大用,使各种废气、废物、废水变成有用之物,甚至那些有害之物通过综合利用,也能变成宝物。这有利于做到物尽其用。

资源综合利用有利于充分发挥设备和资金的潜力,便于把那些分散、零星或多余的设备能力和资金集中起来统一使用,使许多设备变一能为多能,消除某些设备闲置的现象,提高设备利用率,便于用最少的钱办更多的事。

(三)为科技进步和环保提出了新要求,创造了条件。经济发展依靠科技进步,科技进步要促进经济发展,为经济发展服务。资源综合利用对科技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和新的要求,要搞好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就得进行各种科技试验,从而也就促进了科技的进步。资源综合利用所创造出来的物质财富和效益,又为科技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物质条件。

当前,我国的环境保护任务还很重,以首都北京为例,环保虽有成绩,但差距还很大。北京的能耗高、水耗高、污染严重的工业比重过大,重工业还在不断扩大;城区大气污染严重,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世界上空气污染最为严重的10个城市之一。

首都的这种环境状况与首都这个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的地位很不适应。要治理就得大力开展资源综合利用,综合利用所提出的许多新课题,都要通过科技进步来解决。

(四)促进乡镇工业和农业的发展,有利于实现工农结合和城乡结合。城市企业是城市经济的基本力量,职工家属是城市居民的主要组成部分。城市中的国有企业应该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一个重要的方面是帮助和带动乡镇工业和农业的发展。

企业开展综合利用能够为乡镇工业发展创造条件,为广大职工家属和农民兄弟开辟更广阔的劳动场所。有条件的乡镇和农村,也可以开展一些资源综合利用,国有大中型企业可以通过卫星厂的组织形式把这些乡镇工业纳入国有经济的统一体之中。随着综合利用的发展,对各种废物、副产品的利用范围日益扩大,这就为乡镇工业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原料。城市国有企业在综合利用方面的许多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对于乡镇工业的发展,在不少方面也是适用的。可见,开展资源综合利用,既有利于城市国有企业发展,又能促进乡镇工业和农业的发展,体现了“全民带集体、集体帮全民”的原则。

综合利用还能有利于轻工业发展。比如,制糖工业开展综合利用,就可以用甘蔗渣制成纸浆,提取纤维素等,为造纸等工业提供原料。

综合利用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通过厂乡挂钩的形式,给农村制造一些农业机械,帮助农村建立农具修配网,加速实现农业机械化。

一些农产品加工工厂,可以充分利用农业资源,满足农村的日常需要。总之,所有这些都有利于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五)有利于实现企业组织合理化和改善工业布局。企业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就能自给部分原材料和设备,以及部分生活资料,还可以使生产过程中各有关环节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使有关原材料的生产同加工制造、生产同基本建设、生产资料生产同消费资料生产、生产同消费等各方面,在一个企业内部直接结合起来。这不仅使企业能集中精力组织大批量生产,实现大生产的优越性,而且还可以大大地简化各部门、各地方和各企业之间的协作关系,能更有效地保证社会化大生产的连续性和计划性,实现企业组织的合理化。

一个地区内的许多企业都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就能更有效地更充分地利用当地的各种自然资源,使生产更加接近原材料产地,消除不合理的远距离运输,进一步改善原有的工业布局;同时,在综合利用的基础上,可以逐步建立起新的生产部门,进一步完善地方工业体系。

(六)有利于进一步解放思想和培养“多面手”人才。开展资源综合利用,不仅可以为国家创造大批物质财富,而且还可以进一步解放广大职工群众和各级领导者的思想,进一步发扬勇于开拓的精神。开展资源综合利用涉及面较广,无论是在生产、资源、技术力量诸方面,都要求互相支援,密切协作。这就要求我们具有全局观点。

开展资源综合利用还要求广大职工群众和管理干部去学习自己本来不熟悉的专业技术和专业管理知识。大家都在实际工作中结合工作需要,边干边学,干啥学啥。事实也正是这样,许多人都已成为一专多能的“多面手”人才了。

综上所述,开展资源综合利用,确实有利于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有利于“九五”计划和2010年的宏伟目标的实现。

二、人对振动的反映,主要取决于振动的?

人对振动的反映,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一个是物体振动的频率。只有物体振动的频率介于20赫兹到20000赫兹之间,才能引起人的听觉。而低于20赫兹的次声波和高于20000赫兹的超声波是不能引起人的听觉的。

另一方面物体振动的强度,(物体振动的振幅)也会直接影响到人对声波的感觉。

只有物体振动的振幅足够大,声波在其它介质中传播时能量(振幅)损失足够小,使传到人耳的声波能引起鼓膜的振动,人才能感觉到声音的存在。

三、什么是间接调整经济发展对环境与自然资源的压力?

经济发展就避免不了破坏环境和吸取自然资源,经济发展越快破坏力越大。为了降低破坏力就提倡保护环境,建立生态发展体系,比如现在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四、早期殖民扩张的主要方式,殖民扩张对西欧经济发展的影响?

早期就是对资源和劳动力的掠夺。

早期殖民扩张为欧洲带来了大量劳动力和资源,极大提高了生产力发展,从而带动了经济的发展;后期的殖民主要表现为商品输出。工业革命以后机械化生产,产出来那么多东西怎么办得卖阿,就去各个殖民地进行带有掠夺性质的贸易。

再后来在当地开办工厂、抢夺铁路修建权、控制政府、殖民教育等等就愈演愈烈了。

总的来说是个是一个从商品到资本掠夺的过程

五、中国高新科技产业对经济发展的主要促进原因?

比如现在发展的太空计划 投入很大但除它带来的众多直接利益外(太空实验.新材料的研制生物技术等等)它还可以带动其它行业的进步.这是经济方面的还有政治方面的,从古到今凡是强大的必科学技术也强大,比如,秦朝的强大.唐朝的强大,日本的发展,欧洲的强大都是随科技发展而来.中国要强大,人民要过上好日子也必须走科技强国之路.

六、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反作用的大小主要取决于?

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到一定程度时,便能检验出现存的生产关系已不再适应生产力发展,变成了束缚生产力的桎梏。这时社会矛盾就会激化,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

社会意识虽然为社会存在所决定,但又有其自身特有的发展规律,具有相对独立性。最突出的表现即在于它对社会存在产生重大的反作用。

先进的、革命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推动和促进作用;落后的、反动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延缓和阻碍的作用。但是,其反作用不是决定性的,而且其作用的大小,归根到底取决于它是否反映了经济发展的要求。

七、”1.日本岛国的自然环境,对工业和农业的有什么影响?2.日本经济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矿产资源不足,依赖于此的基础工业发展比较弱,较同纬度更温暖湿润的环境有利于农业。

以高新技术产业,文化产业和服务业为主

八、利率作为调节经济的杠杆,其杠杆作用发挥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利率对储蓄的收入效应。( )?

利率对储蓄的收入效应:具体来说就是当你在购买一种商品时,如果该种商品的价格下降了,对于你来说,你的名义货币收入是固定不变的,但是价格下降后,你的实际购买力增强了,你就可以买得更多得该种商品.这种实际货币收入的提高,会改变消费者对商品的购买量,从而达到更高的效用水平,这就是收入效应。

利率变化是通过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对储蓄产生影响,并且最终的结果取决于两者的对比关系:

1、利率变化产生的替代效应:

当利率上升时,相对于年轻时消费而言,年老时消费的成本低了,因此替代效应使得人们年老时消费得更多,而年轻时消费更少了。也就是替代效应使得人们储蓄更多。

2、利率变化产生的收入效应:

当利率上升时,移动到更高的无差异曲线,现在的状况比以前变好了。只要两个时期的消费品都是正常物品,人们一般就会倾向于利用这种福利的增加在两个时期享受更多的消费。也就是收入效应使人们储蓄减少。

3、利率对储蓄的最终影响既取决于收入效应又取决于替代效应:

如果高利率的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储蓄增加;如果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储蓄减少。

因此利率提高既可能鼓励储蓄,也可能抑制储蓄。

九、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世界发展的主要影响是什么?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1.科学技术成就循序运用到生产中,推动了世界经济的迅速增长,进一步改变了人民的生活方式。

2.垄断资产阶级逐渐控制国家的政治和经济的生活,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

3.加强了世界联系,带来了环境污染。

4.洋务运动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十、日本的东京湾区主要以制造业,轻工业为主的对吗?

随着日本国内经济社会环境的变化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东京湾区已演变为材料、零部件、装备等上游制造业、创新活动、高端服务业的聚集湾区。

由于东京湾区具有东京港、横滨港、川崎港等优良港口及铁路、公路网络及填海造地的历史等,适合原材料进口/制成品出口为基础的工业生产及供应国内外市场,从而吸引了大量的工业在东京湾的聚集,并吸收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向东京湾区集中。钢铁、机械、化学、等重工业、造船、汽车等组装业、造纸、食品、服装等轻工业同时得到了发展。随着工厂及人口的集中带来了土地、工资等要素价格等上涨、工业用水不足、交通拥堵及环境污染等各种过度聚集的问题。在政策和市场的推动下,产业逐渐向周边及地方转移。京滨、中京、阪神三大工业地带的工业生产比例从1960年的24.7%、10.8%、20.9%变为1980年的17.5%、11.7%、14.1%。80年代以后,随着全球化快速发展及日元大幅升值,大量制造业向海外转移,三大工业地带的工业生产进一步变化为2000年的13.3%、14.1%、10.7%及2006年的10.3%、16.5%、10.1%。其中,京滨工业地带的工业生产下降最为明显。

在上述产业经济发展演变过程中,东京湾区的产业逐渐向高附加值工业、服务业及新经济发展。同时,东京湾区的空间概念也从京滨工业地带向包括东京、神奈川、千叶、埼玉等都县有机结合的大都市圈-东京圈演变。人口、资金、信息等各种资源也持续向东京圈集中,同时东京湾区成为与国际经济社会联系的主要窗口,实际上东京湾区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有增无减。据DEMOGRAPHIA 2017年4月公布的“World Urbanareas”报告推算,2014年东京湾区大都市圈的人口为3,784万(全球第一),面积达8547平方公里。人口大大高于纽约湾区及旧金山湾区,低于粤港澳湾区而与杭州大湾区接近。另据美国布鲁金斯学会于2015年1月发布的全球大都市圈2014年购买力评价区域生产总值(GRP)来看,东京湾区达1.6万亿美元(全球第一),高于纽约湾区1.4万亿美元。据推算2025年东京湾区的GRP将达2.2万亿美元,也高于纽约湾区的1.9亿美元。另据日本政府统计推算(2012年),东京湾区(行政区域东京圈)的GDP约占日本的34%、总人口的28%、就业人数的29%、制造业销售的17.4%。从三次产业构成来看,第三产业已扩大到约75%、而第二产业也维持在22%左右。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东京湾区具有的教育资源、创新资源等的优势导致通讯产业、软件产业、设计、生物医疗等知识型/技术密集型行业聚集的明显增加。目前日本总共有大学780所,而东京湾区达225所,占比为29%。而学术研究机构占全国的40%左右,研究人员数更是超过60%,这两个比例都超过全产业的企业数及从业人员数的占比30%。东京湾区的这种人才及创新资源的聚集结果也体现在创新产出上。如2013年东京湾区的发明专利授权数占全国的61%。再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调查,按区域创新集群的世界专利申请(PCT)排名,东京湾区获得第一,紧随其后的是深圳香港地区及旧金山湾区。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www.lengcanghe.com/jjfa/gy/2267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