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化作用?
工业化源于工业革命。200多年前,工业革命在英国发生,并在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里蔓延到全球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工业革命推动下,纺织、热力、冶金、化学、电气等领域的科学和技术不断转化成现实生产力,各部类的工业生产发展迅速,并逐渐取代农业在经济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这样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就是工业化。伴随工业化的发展进程,不仅提高了社会物质生产能力,而且人口、就业、消费、城市化、教育、政治、军事等各个方面都在发生变化,由此带动整个社会结构及人们思想观念的变迁,使人类社会面貌较农业时代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观。
信息化使先进国家的发展模式出现了重大变化,人类最前沿的发展重心正在从以工业化主导转变为以信息化为主导。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其信息化发展呈现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取代工业技术成为社会技术体系的基础技术;信息产业形成并崛起为社会第一大产业部门,深刻地改变了社会产业构成;信息技术渗透到传统产业中,使传统产业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以物质、能源、资本投入为主的工业经济,开始转变为以知识和信息投入为主的知识经济或信息经济形态;社会生活正走向高度信息化,工业主义所产生的生活方式、思想文化、社会观念等等都在逐渐发生变化。
在西方发达国家,工业化仍然是社会生产的基础,但即使工业化本身也吸收了很多的信息化要素,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工业化了。传统工业化的最突出的特点是机械化大生产,而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工业化的内涵不断发生新的变化。从80年代开始,灵活制造系统(FMS)、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相继出现,90年代又发展出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现在敏捷制造、并行制造、网络制造等新的工业生产方式更是层出不穷。无论是灵活制造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还是最新的网络制造,其实质都是在生产过程中加入了信息处理和控制能力,通过信息技术对生产设备和流程的控制来提高生产过程的准确性、灵活性、高效性。信息技术的渗透应用使传统工业生产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工业现代化的最新涵义是结合信息化的工业化。
与发达国家在高度工业化基础上自然发展出信息化不同,我国现在传统工业化还没有完全完成,又迎来了信息化浪潮,面临着工业化与信息化的双重任务。一方面,信息化源于工业化,工业化是信息化的基础,必须完成工业化才能为信息化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另一方面,包括工业现代化在内的国家现代化进程离不开信息化的带动,信息化代表了未来方向。如何处理好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关系,探索一条新的发展道路,既要尽快完成传统的工业化,又不能在信息化上落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突出课题。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