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工业 > 正文内容

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生活有哪些影响?

2024-04-06 00:30:59工业1

一、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生活有哪些影响?

  二十世纪人类取得了一系列科学技术的辉煌成就。并形成了电子信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航天航空、原子能等高技术领域和高技术产业,其中对经济和社会影响面最广、影响力最大,影响持续时间最长的是电子信息技术。四十多年中,在微电子技术和数字技术的双轮推动下,电子信息设备一方面通过极其迅速的更新换代,使性能高速提高,体积能耗不断减小,另一方面以惊人的速度降低价格,为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创造了良好的技术条件和经济可能性。随着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互联网在全世界的迅猛兴起,对经济活动和人类生活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到2000年底,互联网将世界各地100多万个网络、1亿台主机和5亿用户连接起来,形成了一个覆盖全球的开发和使用信息资源的信息大通道,进入了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对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社会等领域都产生了重大影响,从而揭开信息经济时代的序幕。  一、信息技术的主要发展趋势  信息技术推广应用的显著成效,促使世界各国致力于信息化,而信息化的巨大需求又驱使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当前信息技术发展的总趋势是以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中心,从典型的技术驱动发展模式向技术驱动与应用驱动相结合的模式转变。  微电子技术和软件技术是信息技术的核心。集成电路的集成度和运算能力、性能价格比继续按每18个月翻一番的速度呈几何级数增长,支持信息技术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现在每个芯片上包含上亿个元件,构成了“单片上的系统”(SOC),模糊了整机与元器件的界限,极大地提高了信息设备的功能,并促使整机向轻、小、薄和低功耗方向发展。软件技术已经从以计算机为中心向以网络为中心转变。软件与集成电路设计的相互渗透使得芯片变成“固化的软件”,进一步巩固了软件的核心地位。软件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功能通过软件来实现,“硬件软化”成为趋势,出现了“软件无线电”“软交换”等技术领域。嵌入式软件的发展使软件走出了传统的计算机领域,促使多种工业产品和民用产品的智能化。软件技术已成为推进信息化的核心技术。  三网融合和宽带化是网络技术发展的大方向。电话网、有线电视网和计算机网的三网融合是指它们都在数字化的基础上在网络技术上走向一致,在业务内容上相互覆盖。电话网和电视网在技术上都要向互联网技术看齐,其基本特征是采用IP协议和分组交换技术;在业务上要从现在的话音为主或单向传输发展成交互式的多媒体数据业务为主。三网融合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把三个网合成一个网,但它的确打破了原有的行业界限,将引起产业的重组与政策的调整。随着互联网上数据流量的迅猛增加,特别是多媒体信息的增加,对网络带宽的要求日益提高。增大带宽,是相当长时期内网络技术发展的主题。在广域网和城域网上,以密集波分复用技术(DWDM)为代表的全光网络技术引人注目,带动了光信息技术的发展。宽带接入网技术多种方案展开了激烈的竞争,鹿死谁手尚难见分晓。无线宽带接入技术和建立在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之上的移动互联网技术,正向信息个人化的目标前进。  互联网的应用开发也是一个持续的热点。一方面电视机、手机、个人数字助理(PDA)等家用电器和个人信息设备都向网络终端设备的方向发展,形成了网络终端设备的多样性和个性化,打破了计算机上网一统天下的局面;另一方面,电子商务、电子政务、远程教育、电子媒体、网上娱乐技术日趋成熟,不断降低对使用者的专业知识要求和经济投入要求;互联网数据中心(IDC),网门服务等技术的提出和服务体系的形成,构成了对使用互联网日益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使信息技术日益广泛地进入社会生产、生活各个领域,从而促进了网络经济的形成。  二、信息产业成为带动经济增长的引擎  随着信息化在全球的快速进展,世界对信息的需求快速增长,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对于各个国家、地区、企业、单位、家庭、个人都不可缺少。信息技术已成为支撑当今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的基石。在这种情况下,信息产业成为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竞相投资、重点发展的战略性产业部门。在过去的10年中,全世界信息设备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增长率是相应的国民生产总值(GNP)增长率的两倍,成为带动经济增长的关键产业。其中美国经济在近10年的持续快速增长中,年均GDP增长3.6%,而电子信息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为1.4个百分点。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美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得益于信息技术的支撑和信息产业的带动是不为过的。信息产业本身经过多年的高速增长,已成为全球最大的产业之一。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一些发达国家信息经济领域的增长超过了GNP的50%,美国则超过了75%,2000年全球信息产品制造业产值高达15000亿美元,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九五”期间,我国的信息产业以三倍于国民经济的速度发展,主要产品销量迅速增加,结构调整初见成效,部份关键技术有所突破,产业规模已居世界第四位。2000年底信息产品制造业总产值达10000亿元,销售收入5800亿元,成为国民经济第一支柱产业。信息产业的增加值占全国GDP的4%,电子产品出口额约占全国出口总额的1/5,信息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显著提高。  三、信息技术推动传统产业的技术升级  信息技术代表着当今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信息的重要生产要素和战略资源的作用得以发挥,使人们能更高效地进行资源优化配置,从而推动传统产业不断升级,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和社会运行效率。就传统的工业企业而言,信息技术在以下几个层面推动着企业升级:1、将信息技术嵌入到传统的机械、仪表产品中,促进产品”智能化”、“网络化”,是实现产品升级换代的重要方向。这项工作往往被称为“机电一体化”。2、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网络设计技术可显著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3、利用计算机辅助制造技术或工业过程控制技术实现对产品制造过程的自动控制,可明显提高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和成品率;4、利用信息系统实现企业经营管理的科学化,统一整合调配企业人力物力和资金等资源,实现整体优化。5、利用互联网开展电子商务,进行供销链和客户关系管理,促使企业经营思想和经营方式的升级,可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也是促进农业现代化和第三产业发展的有力武器。  四、劳动力结构正出现巨变  随着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人们的就业结构正从农业人口为主、工业人口为主向从事信息相关工作为主转变。以美国为例,1956年,美国的“白领”人数第一次超过“蓝领”,到1980年,美国就业比例为:农、林、渔业从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3.38%,采矿业和建筑业占7.23%,制造业占22.09%,服务业占67.2%。这种趋势进一步发展,到1997年其农、林、渔业从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2.63%,采矿业和建筑业占6.88%,制造业占16.08%,服务业扩大为73.34%。服务业中,除了极少部分传统服务业外,绝大多数是从事与信息处理、信息服务有关的职业。对于这种趋势,美国学者总结说:“从农民到工人再到职员,这就是美国的简史。”“我们现在大量生产信息,就像我们过去大量生产汽车一样。”  五、信息技术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  信息技术在全球的广泛使用,不仅深刻地影响着经济结构与经济效率,而且作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对社会文化和精神文明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信息技术已引起传统教育方式发生着深刻变化。计算机仿真技术、多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和远程教育技术以及信息载体的多样性,使学习者可以克服时空障碍,更加主动地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和速度。特别是借助于互联网的远程教育,将开辟出通达全球的知识传播通道,实现不同地区的学习者、传授者之间的互相对话和交流,不仅可望大大提高教育的效率,而且给学习者提供一个宽松的内容丰富的学习环境。远程教育的发展将在传统的教育领域引发一场革命,并促使人类知识水平的普遍提高。  互联网已经成为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不可缺少的工具。互联网拥有的600多个大型图书馆、400多个文献库和100万个信息源,成为科研人员可以随时进入并从中获取最新科技动态的信息宝库,大大节约查阅文献的时间和费用;互联网上信息传递的快捷性和交互性,使身处世界任何地方的研究者都可以成为研究伙伴,在网上进行实时讨论、协同研究,甚至使用网上的主机和软件资源,来完成自己的研究工作。  信息网络为各种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渠道,大量的信息通过网络渗入到社会各个角落,成为当今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电子出版以光盘、磁盘和网络出版等多种形式,打破了以往信息媒体纸介质一统天下的局面。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和交互式界面的采用为文化、艺术、科技的普及开辟了广阔前景。网络等新型信息介质、为各民族优秀文化的继承、传播,为各民族文化的交流、交融提供了崭新的可能性。网络改变着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方式,改变着人们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也就必然会对文化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一种新的适应网络时代和信息经济的先进文化将逐渐形成。 (资料来源:浙江省信息产业厅)

二、农业对人类有什么大影响?

我是搞种植的自从十九大会议结束以后,我们始终牢记的是国家要发展百年大计,而农业就是发展百年大计之本,只有农业发展建设得好了才能够有效促进国家经济发展,最终实现国家全面发展。招标网来跟大家详细讲述农业发展的重要性。

  40年前,从农业和农村开始的中国改革,其作用和影响之大,今天有目共睹。中国农业和农村发展的40年,是遵循自然规律的40年,是崇尚科学的40年,是可持续发展的40年。

  当时,农业和农村改革的重大举措有两步:一是1983年在全国推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中央政府把局部农民自发创造的自救措施推广到了全国的农业和农村。二是1984年彻底解散了人民公社,让农业和农村直接融入市场。这两步改革立竿见影,即刻取得显而易见的效果。人民公社解散仅仅两年后,全国不仅解决了粮食短缺问题,还第一次出现了“卖粮难”。粮食供给能力由此开始呈持续增强的状态。

  40年来,中国农业和农村之所以能稳步而快速发展,在于中央实行了“遵循规律,坚持科学和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进入工业化快速发展进程,农业和农村适时适当地顺应了工业化的发展,在自由市场的结构里,既接受自由市场自行调节规律的支配,又接受工业化技术效率规律的支配。作为工业化的随动过程,农业和农村的建设与发展,便与工业化的繁荣程度紧密地联系起来。

  事实表明,遵循自然规律和市场规律,农业和农村就能实现较好发展。农业的科学技术发展和农业与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不可能脱离整体经济环境独立实现。工业化是农业和农村发展科学化的必要前提条件,可持续发展是工业化发展对农业和农村的基本要求。

  进入工业化时代,工业生产遵循效率的规律,资本、劳动力和其他资源必定逐步集中于各个级别的城镇中。古老的农业和农村通过使用工业和城市传递而来的科学和技术,使自己强盛起来,以便适应整体经济发展的要求。农业和农村由此而做出的合理反应,便不可避免地日益接受了科学技术的武装和指导。

  在思想意识方面,农业和农村要有效地接受工业化提供的科学技术武装和指导,其实也包括了对经济体基本结构和基本运行规律的判断与认识。事实表明,通过实际统计数据,人们便可以很容易地在哲学水平上认识到改革开放前后农业和农村的发展变化。也就是说,在一般经验水平上,人们不仅可以基本察觉工业化经济中农业和农村的一般变化,而且对于其中的主要因素及其发展趋势,也可以很容易地把握到。但是,要深究这其中的内部结构和变化状态,如果缺少科学研究,很难得出准确认识。

  运用经济学的科学范式所得出的测定结果表明,中国经济发展到今天,工业化程度仍处在大规模的、继续深入的发展进程中,农业小部门化发展还没有结束。今天,在农业和农村工作中,继续坚持崇尚科学的原则,仍然是很必要的。科学的分析结果,可以为科学决策提供正确依据。而只有科学的决策,才能推动农业和农村建设在改革开放新时代实现更加深入的发展。

  当前,国家正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稳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科学的分析结果同时表明,农业和农村在保障工业化经济发展过程中仍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适时适当地加强农业调整和农村建设,不仅是经济工业化所必需的,而且超出经济增长本身的狭窄意义,具有更深远的社会意义和生态发展的意义。对此,实践所给予的证据已经很明显。

  可持续发展问题,是20世纪中期全世界经济工业化蓬勃发展之时,人们从环境恶化、基本资源短缺的现象中发现并提出的。由农业(包括林业在内)生产主体对象是生物体这一特征所决定,科学家们进一步认识到了农业和农村在环境保护和自然资源保护中的作用,进而认识到农业和农村在保障工业化可持续发展中的实际地位。由此,也科学地发现了农业和农村建设在整体经济发展中的历史性作用。显然,农业和农村并不是经济工业化可持续发展的唯一因素,但如果农业和农村本身失去了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整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会大幅度减弱。因而,可持续发展问题是人类经济进入工业化之后才出现的,而农业(包括林业在内)和农村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改变之后,其不可替代的新作用被人们重新认识了,并被更加重视了。农业和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成了经济工业化的新任务之一,甚而成了经济工业化的新标志之一。

  改革开放40年来,农业和农村发展回到了市场经济的正轨上,取得了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成绩,奠定了国民经济工业化的基础。其最主要的特征是:以遵循规律为本分,以崇尚科学为追求,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目前,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在一定范围内,农业和农村发展出现了专业整合与土地流转并举、转型与振兴共时、精准扶贫与城镇扩建交替的局面。面对这样艰巨复杂的任务,我们简单以以往的经验来应对,显然不够。然而,基本原理却是简单明确的,继续坚持40年来的基本政策,继续遵循规律、崇尚科学,中国的农业和农村建设,一定会在现代化道路上走得更加稳健扎实,为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发展农业不仅仅需要做好创新规划,在农业基础上要崇尚科学、勇于尝试新技术、遵循农业规律,做好了这些最基本的事项,在国家的指导方针下才能走的又好又稳。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www.lengcanghe.com/jjfa/gy/2610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