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工业 > 正文内容

1956年2月谁提出发展石油工业?

2024-04-08 10:52:00工业1

一、1956年2月谁提出发展石油工业?

1956年2月26日,毛泽东同志听取石油工业部汇报,并感慨:“发展石油工业,还得革命加拼命。”

石油工业是开采石油 (包括天然石油、油页岩、天然气) 和对其进行炼制加工的工业部门。由油田地质勘探、油田开发和石油开采、输送、炼制加工等单位构成。石油是工业的“血液”,是重要的工业能源。发展石油工业需作好如下工作:(1) 搞好地质勘探,增加工业储量,确定合理的储采比例;(2)加强石油开采方面的科学技术研究,依据储量大小、油层天然压力的高低等自然条件和因素,研究和选择合理的开采技术和油井分布,以提高油田的开采率;(3) 加强油田开采的配套工程建设,在油田开发的同时选择合理的运输方式;(4) 提高石油炼制加工的生产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以保证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连续性。

二、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发展史?

长春汽车制造厂的发展历史

中国第一汽车发展历史ZT

第一汽车制造厂为标志,结束中国自己不能制造汽车的历史

中国汽车工业的起点是在1949年建国初期,中央重工业部在1949年10月成立时确定由机器工业局筹备建设汽车工业。1950年1月,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政务院总理周恩来在莫斯科同苏联政府领导人会谈,并商定苏方援助中国建设一批重点工业项目,包括建设一座现代化的载货汽车工厂。1950年2月,在全国机器工业会议上,提出了建设独立自主的机器工业,讨论了建设汽车制造厂的议题;1950年3月,成立了汽车工业筹备组,任命郭力为筹备组主任,孟少农、胡云芳为副主任,同年在北京成立汽车实验室,召开首次汽车工业会议讨论建设方针与步骤,明确先生产载货汽车,决定聘请苏联专家承担汽车工厂设计。1951年1月,政务院财经委员会主任陈云召开会议,听取重工业部和汽车工业筹备组关于汽车厂厂址等问题的汇报,会议决定在吉林省四平至长春一线选择厂址,产品为苏联吉斯150型4吨载货汽车,年产纲领3万辆;同年2月,重工业部汽车工业筹备组副主任孟少农等陪同苏联专家前往长春,选择厂址在长春市西南的孟家屯车站西北侧;同年3月,中央财经委员会批准第一汽车制造厂在长春兴建(列为国家安排"一五"计划的156项重点建设项目之一);同年年底,苏联汽车拖拉机工业部全苏汽车拖拉机工业设计院编制完成汽车厂初步设计。1952年4月,重工业部任命郭力为长春六五二厂(即第一汽车制造厂曾用厂名)厂长,中央财经委员会通知重工业部,派孟少农、李刚、陈祖涛、潘承烈组成订货代表小组赴莫斯科,在驻苏大使馆领导下,办理设计联络、设备分交、聘请专家和派遣实习生等事宜;同年12月,第一机械工业部任命原中共中央东北局财经委员会秘书长饶斌为第一汽车制造厂(一汽)厂长(其间即是传为佳话的"厂长请厂长"的动人事迹),郭力、孟少农、宋敏之为副厂长(当今健在的只有宋敏之老厂长,高寿93岁,对中国汽车工业五十年的历史仍然特别倾心关注,回忆当年如数家珍)。1953年6月,毛泽东主席批发《中共中央关于力争三年建设长春汽车厂的指示》,第一机械工业部制定三年建设第一汽车制造厂总体计划上报中央,中央批示各地和国家有关部门,动员全国力量支援一汽建设,明确一汽三年建厂目标:出汽车、出人才、出经验;同年7月15日,第一汽车制造厂隆重举行破土动工奠基典礼。中共中央东北局第一副书记、东北行政委员会第一副主席林枫、第一机械工业部部长黄敬等出席,李岚清(后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等6名青年共产党员将刻有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第一汽车制造厂奠基纪念"的汉白玉基石放置在厂区中心广场,至此实现了建设中国汽车工业的伟大创举。

1956年7月13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在全国各地、国家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援下,经过参与土建施工、设备安装和生产准备的全体员工日以继夜、齐心协力的奋战(期间选派500多名各类人员先后到苏联斯大林汽车厂实习,委托国内工厂代培了近4000名各类工种岗位的新工人,厂内举办各类业务培训班),如期完成了《中共中央关于力争三年建成长春汽车厂的指示》,交出了一份优秀答卷,国产第一辆解放牌CA10型4吨载货汽车在第一汽车制造厂胜利下线,实现了出汽车、出人才、出经验的建厂目标,标志着至此结束了中国自己不能制造汽车的历史;同年10月15日,第一汽车制造厂隆重举行竣工验收和开工生产典礼,造就了中国汽车工业的第一代领导人和开拓建设者,成为中国汽车工业的摇篮当之无愧。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www.lengcanghe.com/jjfa/gy/2619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