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工业 > 正文内容

两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有哪些(两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有哪些表现)

2023-04-29 05:32:04工业1
<h2>一、两次工业革命对欧洲的影响?</h2><p>1、19世纪70年代以后,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对人类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科技、和生产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p><p>  2、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生产力飞跃发展,使社会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形成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资本主义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 </p><p>  3、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使得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最终确立,世界逐渐成为一个整体。</p><p>  4、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美德两国取代英法登上世界经济的领导地位,新崛起的列强与老牌帝国主义争夺殖民地和财富资源劳动力竞争加剧,导致激烈的争夺和战争。</p><p>  5、垄断资本对外扩张,世界被瓜分完毕,帝国主义志民体系在全球建立。总之,到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实现了工业化,完成了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这是人类历史上社会转型的巨变,它促使世界资本主义体系最终形成。</p><h2>二、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是什么?</h2><p>工业革命后西方列强发动的鸦片战争,改变了古老中国的历史命运。</p><p>1.工业革命与两次鸦片战争</p><p>(1)19世纪中期,最早进行工业革命的国家英、法、美等国为了夺取更多的和,发动了对中国的两次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社会,经济上成为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p><p>(2)工业革命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受西方资本主义的诱导,中国的企业、企业在沿海地区逐渐兴起,中国的生产方式产生,中国近代化历程艰难起步。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学习科学技术。</p><p>2.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p><p>(1)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在瓜分世界的狂潮中先后发动了战争和战争。明治维新后的日本,为解决本国发展资本主义中的矛盾,积极对外扩张。这是甲午战争爆发的原因。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的西方列强为各自目的,对日本采取支持或政策,为日本的侵略提供了有利条件。清政府应邀镇压朝鲜起义,日本趁机派兵朝鲜,蓄意挑起战争。年甲午战争爆发。</p><p>(2)帝国主义掀起的瓜分狂潮引发中国民族危机,农民阶级掀起运动反对外来侵略。八国为了镇压义和团,实现它们瓜分中国的计划,联合发动了侵略战争。</p><p>(3)随着资本集中和过剩资本的出现,推动了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由以商品倾销为主转为以为主;政治上掀起瓜分狂潮,中国民族危机严重,1901年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p><p>(4)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的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有了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为救亡图存发动的资产阶级民主运动此起彼伏。民族危机推动了维新思想和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产生,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中国近代化艰难地向前发展。</p><h2>三、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双重影响?</h2><p>1、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p><p>使得英国生产力迅速发展,迫切需要打开中国的市场,将中国变成它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地,使得中国开始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局面,打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p><p>2、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p><p>世界各国进入帝国主义时期,开始了世界范围的殖民地争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殖民地化,也刺激了中国的资本主义发展。</p><p>3、第三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p><p>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浪潮使经济的进程加快。中国面临机遇与挑战并存。20世纪70年代后期中国开始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实行对外,积极引进技术,重视人才,加入各种经济合作组织,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极大推动了我国的现代化建设。</p><h2>四、两次工业革命对经济全球化的影响?</h2><p>两次工业革命都带来了生产关系的深刻变化:第一次工业革命确立了现代工厂制,第二次工业革命确立了公司制、垄断制。同时。两次次工业革命在很多方面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前者以蒸汽机的发明应用为标志,后者以电力、电动机和内燃机为标志;前者局限于轻工业领域,后者以重工业部门为主体;前者代表性的产业是纺织业,脱胎于传统的手工业行业,后者代表性的产业是以科学技术为本的新兴产业部门,如电气、电机制造、钢铁、汽车、化工等;前者局限于少数国家,持续时间长,进展缓慢,后者几乎同时在欧美诸国展开,见效快;前者开辟的是“纺织时代”和“蒸汽时代”,后者迎来的则是“电气时代”和“钢铁时代”。</p><h2>五、分析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h2><p>&nbsp; &nbsp; &nbsp; &nbsp; 1.生产力飞跃:手工生产被机器生产取代,科学与技术结合,生产力大发展。工业繁荣,商业和交通等行业地位提高;农业革命在欧美全面展开。</p><p>&nbsp; &nbsp; &nbsp; &nbsp; &nbsp;2.生产组织与管理方式变革:工厂制度建立,技术日益复杂,投资扩大,竞争激烈,科学化管理受重视。</p><p>&nbsp; &nbsp; &nbsp; &nbsp; &nbsp;3.社会阶级结构变化:工业资产阶级与工业无产阶级成为两大对立阶级,社会贫富分化加剧,工人阶级奋起抗争,推动了民主化进程和社会分配方式的变化。社会主义运动兴起,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等中间阶层开始发展。</p><p>&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4.科技教育的普及:科学技术进步,教育发展和普及,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一般民众大都接受了较为完整的基础教育,国民素质进一步提高。</p><p>&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5.社会生活变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商品价廉物美,人们生活改善;休闲娱乐和群众性体育运动兴起;报纸书籍发行量大增,人们的文化素质提高;女性获得更多受教育机会;人口增加明显。</p><p>&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6.社会问题:贫富分化加剧、城市居住条件恶劣、环境污染严重、疾病和犯罪等一系列问题出现,欧美各国通过社会立法解决社会问题。</p><p>&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7.国际格局的变化:亚洲迅速衰落,非洲日益贫困,拉丁美洲发展停滞,东方从属于西方的局面逐渐形成。欧洲内部,较早进行工业革命的英国、法国、德国迅速崛起,俄国、奥匈帝国和西班牙则逐渐衰落。</p><h2>六、两次工业革命带来的影响?</h2><p>第一次工业革命</p><p>18世纪60年代中期,从英国发起的技术革命是技术发展史上的一次巨大变革,它开创了以机器代替手工工具的时代。这不仅是一次技术改革,更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p><p>这场革命是以发明、改进和使用机器开始的,以蒸汽机作为动力机被广泛使用为标志的。这一次技术革命和与之相关的社会关系的变革,被称为第一次工业革命或者产业革命。</p><p>从生产技术方面来说,工业革命使工厂制代替了手工工场,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劳动;从社会关系来说,工业革命使依附于落后生产方式的自耕农阶级消失了,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形成和壮大起来。</p><p>第二次工业革命</p><p>19世纪最后30年和20世纪初,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工业生产的高涨,被称为近代历史上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由“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在这一时期里,一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总产值超过了农业总产值。</p><p>工业重心由轻纺工业转为重工业,出现了电气、化学、石油等新兴工业部门。由于19世纪70年代以后发电机、电动机相继发明,远距离输电技术的出现,电气工业迅速发展起来,电力在生产和生活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内燃机的出现及90年代以后的广泛应用,为汽车和飞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可能,也推动了石油工业的发展。</p><p>化学工业是这一时期新出现的工业部门,从80年代起,人们开始从煤炭中提炼氨、苯、人造燃料等化学产品,塑料、绝缘物质、人造纤维、无烟火药也相继发明并投入了生产和使用。原有的工业部门如冶金、造船、机器制造以及交通运输、电讯等部门的技术革新加速进行。</p><h2>七、两次工业革命的共同影响?</h2><p>第一次工业革命促进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大发展,同时促进了科学技术、自然科学的前进,以及资本主义思想的深化,这些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不可或缺的因素,因此第一次工业革命是第二次的前提基础,为第二次工业革命奠定了条件</p><p>它们都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又都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它们都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变化,第一次工业革命促进了自由资本主义的发展,导致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阶级的出现;第二次工业革命促使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p><h2>八、工业革命有哪些影响?</h2><p>第一次工业革命促使世界市场初步形成(19世纪中后期)</p><p>第二次工业革命促使世界市场最终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p><p>⑴工业革命推动了工业生产的空前发展,更多的产品销往世界各地,使得世界贸易的范围和规模迅速扩大,世界市场得到进一步发展</p><p>⑵国际分工日益明显,国际间的人口、资金的流动和贸易更加扩大</p><p>⑶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资本主义国家需要更多的原料、市场,资本主义列强凭借日益强大的实力,对外侵略扩张。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基本上已被瓜分完毕,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起来。</p><p>⑷工业革命中发展起来的新型交通工具和通信手段,为世界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先进的物质条件</p><h2>九、两次工业革命对世界格局各产生怎样的影响?</h2><p>17世纪中期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英国的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和土地贵族联盟为基础的君主立宪制度,从而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确立资产阶级政治统治的国家。资产阶级利用国家政权加速推行发展资本主义的政策和措施,促进了工业革命</p><p>各</p><p>种前提条件的迅速形成。 </p><p>资产阶级通过大规模地对外掠夺以及在国内实行的国债制度和消费税政策,积累了巨额财富,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所必须的货币资金;大规模的圈地运动,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和广阔的国内市场。 </p><p>工场手工业的蓬勃发展,培养了大批富有实践经验的熟练工人,为机器的发明和应用创造了条件;自然科学的发展及其成就,特别是牛顿的力学和数学,为机器的产生奠定了科学理论基础。 </p><p>蓬勃发展的工场手工业,积累了丰富的生产技术知识,增加了产量,但仍然无法满足不断扩大的市场需求。于是,一场生产手段的革命呼之欲出。 </p><p>工业革命首先出现于工场手工业最为发达的棉纺织业。1733年,机械师凯伊发明了飞梭,大大提高了织布速度,棉纱顿时供不应求。1765年,织工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纺纱机”,大幅度增加了棉纱产量。“珍妮纺纱机”的出现首先在棉纺织业中引发了发明机器、进行技术革新的连锁反应,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此后,在棉纺织业中出现了骡机、水利织布机等机器。不久,在采煤、冶金等许多工业部门,也都陆续有了机器生产。 </p><p>随着机器生产的增多,原有的动力如畜力、水力和风力等已经无法满足需要。1785年,瓦特制成的改良型蒸汽机投入使用,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动力,得到迅速推广,大大推动了机器的普及和发展。人类社会由此进入“蒸汽时代”。 </p><p>随着工业生产中机器生产逐渐取代手工操作,一种新型的生产组织形式——工厂出现了。 </p><p>1840年前后,英国的大机器生产已基本取代了工厂手,工业革命基本完成。英国成为世界第一个工业国家。 </p><p>工业革命的影响 </p><p>经济领域:生产力极大的提高。 </p><p>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p><p>工业结构发生了变化。 </p><p>政治领域:是东方开始从属于西方。 </p><h2>十、鸦片对中国的影响有哪些?</h2><p>使中国的白银大量外流,造成清朝财政危机。造成“银贵钱贱”,加重了人民的负担。</p><p>清代国家财政对鸦片税收产生严重依赖性,朝政更加腐败不堪。影响其他贸易的正常开展,并使经济状况恶化。严重摧残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严重削弱清政府军队的战斗力。 </p>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www.lengcanghe.com/jjfa/gy/98832331.html

标签: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