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工业 > 正文内容

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原因政治前提上是(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原因政治前提上是什么)

2023-05-06 01:10:59工业1
<h2>一、英国首先发生工业革命的根本原因?</h2><p>英国首先发生工业革命的原因:①17世纪中期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英国的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和土地贵族联盟为基础的君主立宪制度。资产阶级利用国家政权加速推行发展资本主义的政策和措施,促进了工业革命各种前提条件的迅速形成。</p><p>②资产阶级通过大规模地对外掠夺以及在国内实行的国债制度和消费税政策,积累了巨额财富,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所必须的货币资金;大规模的圈地运动,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和广阔的国内市场。</p><p>③工场手工业的蓬勃发展,培养了大批富有实践经验的熟练工人,为机器的发明和应用创造了条件;自然科学的发展及其成就,特别是牛顿的力学和数学,为机器的产生奠定了科学理论基础。</p><p>④蓬勃发展的工场手工业,积累了丰富的生产技术知识,增加了产量,但仍然无法满足不断扩大的市场需求。于是,一场生产手段的革命呼之欲出。</p><p>英国工业革命的成就和后果:</p><p>1.使生产力大大提高,市场上的商品越来越丰富,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p><p>2.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劳动,科学技术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工厂取代手工工场,彻底改变了传统生产方式,促进了美、俄、德、意的革命、改革,拉开了欧美实惠工业化及现代化进程,使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p><p>3.在工业社会中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19世纪30、40年代,工人运动兴起;</p><p>4.开始了城市化的进程;先进的生产方式和技术传播到各地,冲击着旧制度、旧思想,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观念;</p><p>5.加快了整体世界的最终形成,东方从属于西方,殖民侵略导致了民族解放运动高涨。</p><p>对世界的影响:加快了欧美国家的崛起,为他们日后的帝国主义奠定了基础。促进了人类的科技发展。</p><h2>二、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与殖民扩张有什么关系?</h2><p>应该这么说,工业革命并不能定义为蒸汽机改进的一瞬间,而是一个比较长的过程。海外殖民地的扩张和掠夺为欧洲各国提供了:</p><p>1 丰富的自然资源(考虑到欧洲的地理制约,树木等自然资源跟不上消耗);</p><p>2 廉价劳动力;</p><p>3 产品输出的庞大市场。以上的因素保证合推动了工业革命的成功,所以应该说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p><h2>三、英国工业革命的原因?</h2><p>第一,英国较早地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必要的政治前提。经过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8世纪上半期英国议会制度的确立,《权利法案》和《王位继承法案》的公布,都进一步巩固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在英国的政治统治,扫除了封建主义的障碍。</p><p>资产阶级掌权后推行了一系列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政策,促进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和工业革命的到来。</p><p>第二,英国通过殖民扩张,奴隶贸易等手段,最先具备了必要的资本、市场等经济条件。这一时期,英国不断发动对外战争,进行奴隶贸易,从殖民地掠夺财富。对内政府还发行大量国债,搜刮国内人民。这些财富集中在资产阶级的手中,并且转化为工业革命必需的资本</p><h2>四、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h2><p><p>英国首先工业革命以下几点:政治、经济、地理位置、殖民地多。</p><p>1、政治上:17世纪英国发生的资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革命废除了封建制度,消除了不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各种束缚,形成了君主立宪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统治,为了工业革命创造了重要的政治前提,另外在地理上有了重大发现,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p><p>2、英国所处地理位置也是极其优越,位于大西洋中的一个岛国,条件优越,海上运输便利,为各种商品运输提供了条件。</p><p>3、18世纪中叶英国海军打败了西班牙的无畏舰队,控制了海上的制海权,控制了航道,确立了海上霸主地位,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p><p>4、政府推行重商主义,在新航路开辟以后,建立了东印度公司,进行鸦片生意荼毒世界各国人民。此外海进行了臭名昭著的黑奴贸易,对殖民地进行殖民掠夺,将财富迅速转化为资本,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p><p>5、英国不仅国内煤铁资源丰富,海外殖民地又有原料供给,资本主义手工业长期发展为大机器生产的出现准备了技术条件。成为18世纪最大的殖民国家,拥有广阔的市场,手工业不能满住市场的需求,促使工业革命产生!</p></p><h2>五、英国首先发生工业革命的条件分别是?如何获得的?</h2><p>英国之所以成为工业革命的故乡,是因为英国首先具备了工业革命所需要的政治、经济和技术前提</p><p>政治方面,英国是第一个发生具有世界影响的资产阶级革命的国家,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制度,打击和削弱了大封建主的势力,扫除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从17世纪末到18世纪初,英国建立了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君主立宪政体、两党制和内阁制,并采取了一系列促进商业、航运和工业发展的政策,大大解放了生产力。</p><p>经济方面,资产阶级革命前后,英国把圈地运动、国债和税收制度、殖民掠夺及奴隶贸易等作为原始积累的主要手段,在积累资本、形成雇佣劳动大军、开辟国内外市场和提供工业原料等方面起了巨大作用,为工业革命准备了必要的经济前提。</p><h2>六、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出现污染的原因?</h2><p >莱茵河污染事件是指1986年11月1日深夜,位于瑞士巴塞尔附近的桑多斯化学公司仓库起火事件,装有1250吨剧毒农药的钢罐爆炸,硫、磷、汞等毒物随着百余吨灭火剂进入下水道排入莱茵河,构成了70公里长的微红色污染带,以每小时4公里的速度向下游流去。污染带流经河段的鱼类死亡,沿河自来水厂全部关闭,改用汽车向居民送水。近海口的荷兰,所有与莱茵河相通的河闸统统关闭。这次事故带来的污染使莱茵河的生态受到了严重破坏。</p><p>泄入莱茵河的污染物使上莱茵河水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p><p>(1) 鱼类</p><p>在巴塞尔下游出现了各种鱼类大量死亡的现象, 莱茵河560 km 处( 污染点下游401km 的罗累莱) 河段中的鳗鱼首当其冲。污染水波经过时在科布伦茨和杜塞尔多夫进行的鱼类试验未发现有重要影响。</p><p>(2) 供鱼食用的动物</p><p>根据在有利水位条件下拍摄的录像, 可见供鱼食用的动物情况同样受到影响, 在巴塞尔至布赖萨赫地区发现了严重的污染破坏。在大约至美因兹的上莱茵河地区, 栖息的小动物( 如蜗牛、蚌、蠕虫、小虾) 数量明显减少; 直到摩泽尔河都证实有污染对小动物的伤害。在下莱茵河也发现零星伤害的现象。</p><p>对取水的影响</p><p>巴塞尔下游附近莱茵河有10 多个取水口, 这些取水口总的最大取水量为70 m3/s。由于警报延误, 没有及时关闭取水口, 因此污染侵入由莱茵河供水的运河系统( 于南格运河、哈尔特灌溉系统、科尔马运河、莱茵河—罗讷河运河) , 并影响地下水水质。公共饮用水的几个给水井也受到影响。</p><p>莱茵河流域的德国自来水厂/供水企业都尽可能在有毒水波流经之前和期间以及之后足够长的时间内( 最多达20d) 及时关闭取水口或进行适当调整, 使污染的莱茵河水不会渗入地下。尽管如此, 在德国莱茵兰—普法尔茨州近岸水井中还是发现有随消防水泄入莱茵河的污染物的踪迹。</p><p>虽然对取水有各种限制, 但通过企业内部所采取的措施可以维持符合规定的供水, 并保证了供水数量。而部分地区不得不用槽车确保几天的供水。</p><p>荷兰采取相关措施的目的在于将污染水流尽快排入北海。为此开启了下莱茵河和莱克河大坝的水闸。</p><h2>七、英国的政治机构是</h2><p>英国政治制度是英国实行的政治体制。英国是一个单一制、君主立宪的民主国家,它的政府体系(即所谓西敏制)直接影响了许多其他国家的政治体制,包括加拿大、印度、澳大利亚和牙买加等英联邦成员国。</p><p>英国是一个单一制、君主立宪的民主国家,它的政府体系(即所谓西敏制)直接影响了许多其他国家的政治体制,包括加拿大、印度、澳大利亚和牙买加等英联邦成员国。 英国没有成文的宪法,但宪法惯例(constitutional conventions)具有宪法的作用;各种成文法和普通法共同组成了所谓的英国宪法。英国的国家元首和理论上最高权力的拥有者是英国君主。</p><p>女王只拥有象征性的地位,其权力的形式受到惯例与民意的约束。但是君主基本上还是可以行使三个重要的权利:被咨询的权利、提供意见的权利和警告的权利。一个君主在位的时间越长,经验与学识越丰富,他的意见就越会受到内阁和首相本人的重视,而这种君主与内阁之间的交流是在每周例行的秘密会议中进行的。</p><p>事实上在英国,拥有最高政治权力的人是内阁首相(现任首相鲍里斯·约翰逊,2019年7月24日上台),他必须得到下议院的支持。“君临国会”(Crown in Parliament)代表了英国的国家主权。机构设置政府英国政府正式名称为“女王陛下政府”或“英王陛下政府”(取决于在位君主性别),负责英国的行政功能。</p><h2>八、工业革命前的英国是怎么样的?</h2><p>说起十八世纪中期开始的英国工业革命,言必“羊吃人”的圈地运动,称之为农民从家园被赶往城市的血泪史,此言过于其实。</p><p>实际上,圈地运动发端于十六世纪初,早在工业革命开始之前,随着议会废除了反地法令,引发的圈地狂潮已经持续了六七十年,适合圈的土地也早已圈的七七八八,由此可以看出,不能把圈地运动的原因放在“工业革命”这个筐里。</p><p>英国开始的这场工业革命是历史偶然中的必然,但假使没有它的存在,圈地运动照样勃兴不误,因为英国工业革命的前夜,正是英国的农业革命时期,它产生的时间恰好对应着全欧洲的十七世纪经济危机。</p><h2>九、英国第二次工业革命前的历史?</h2><p><p >第一次工业革命,1765年差不多开始,因为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纺纱机,机器开始取代人,工业革命前的世界是各个国家各个地方基本都自给自足的经济,互相的贸易也不是太多,但是当英国搞出了这种可以把产能提高几十倍的东西出来后,革命就首先在棉纺业开始。生产三要素,原材料,土地,劳动力,原来英国有很多依附在土地上的贵族,他们开始趋向于把原有土地上的佃农给解散了,因为要把地腾出来养羊,羊毛再卖给工厂做纺织品,这就是羊圈人的运动,也叫圈地运动。这些被遣散的农民,正好涌入到工厂里当了工人,工厂多的地方就变成了城市,英国因此成为了世界第一个工业化的国家,后来瓦特又发明了蒸汽机,又改良了轻工业,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其实蒸汽机是古埃及人发明的,当时他们可以用蒸汽机推动皇宫大门,但是古埃及没有煤炭,只能烧柴火,所以英国的幸运就在于,他有煤矿,而且离港口又很近,很容易就进入蒸汽时代,当时的中国就不容易工业革命,中国的煤炭产区离经济发达的江南地区太远。 </p><p>英国的工业革命影响了两个最主要的国家,就是法国和美国,但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英国还是占有了绝对的优势,就是他的殖民地多,原材料的供应有保证,然后他可以随意倾销他的商品,比如纺织品,原来印度是纺织品大国,他们物美价廉,而且都是手工生产,英国为了解决这个竞争对手很简单,征服了印度,砍下了那些纺织业能工巧匠的手指,让印度人从此只种棉花,作为原材料的供应地,英国当时还碰上中国的茶叶的巨大冲击,解决办法就是到印度,斯里兰卡建立工厂,让当地人种茶叶然后大机器量产,很快就夺去了中国的市场份额,然后推销鸦片去中国,然后就鸦片战争了,所以第一次工业革命,是一次改良的轻工业革命,他提高生产力,但是也伤害了很多非西方国家的利益,从此就有了东方从属于西方的局面。</p><p >正是由于工业革命所带来的一场关乎生产力大改进的变革,才最终促使了人类社会方方面面的改变,从政治到经济,从文化到思想,无处不在。</p><p>而作为老牌资本主义帝国的英国,其命运也与工业革命牢牢绑在了一起,无论好坏都是如此。可以说,工业革命既是促使英国称霸世界的重要保障,也间接导致了英国从世界霸主地位跌落,直至今日也无法再现辉煌。</p><p >19世纪最后30年和20世纪初,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工业生产的高涨,被称为近代历史上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由“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在这一时期里,一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总产值超过了农业总产值;工业重心由轻纺工业转为重工业,出现了电气、化学、石油等新兴工业部门。由于19世纪70年代以后发电机、电动机相继发明,远距离输电技术的出现,电气工业迅速发展起来,电力在生产和生活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内燃机的出现及90年代以后的广泛应用,为汽车和飞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可能,也推动了石油工业的发展。化学工业是这一时期新出现的工业部门,从80年代起,人们开始从煤炭中提炼氨、苯、人造燃料等化学产品,塑料、绝缘物质、人造纤维、无烟火药也相继发明并投入了生产和使用。原有的工业部门如冶金、造船、机器制造以及交通运输、电讯等部门的技术革新加速进行。</p><p>发电机、电动机的发明和进步</p><p>第二次工业革命从19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基本完成。它以电力的广泛运用为显著特点。在电力的使用中,发电机和电动机是相互关联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发电机是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电动机则相反,是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发电机原理的基础是1819年丹麦人奥斯特发现的电流的磁效应以及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的电磁感应现象。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制成了自激式的直流发电机。但这种发电机还不够完善,经过许多人的努力,发电机逐步得到改进,到70年代,终于可以投入实际运行。1882年,法国学者德普勒发现了远距离送电的方法;同年,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在纽约建立了美国第一个火力发电站,把输电线联接成网络。</p><p>另一方面,随着对电能需求的显著增加和用电区域的扩大,直流电机显示出成本昂贵、常出事故等问题,所以从19世纪80年代起,人们又投入了对交流电的研究,交流电具有通过变压器任意变化电压的长处。1885年意大利科学家法拉里提出的旋转磁场原理,对交流电机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80年代末90年代初,人们创制出三相异步电动机,这种型式的电动机,至今仍在使用。1891年以后,较为经济、可靠的三相制交流电得以推广,电力工业的发展进入新阶段。</p><p>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p><p>内燃机的发明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应用技术的又一项重大成果。1876年,德国人奥托制造出第一台以煤气为燃料的四冲程内燃机,成为颇受欢迎的小型动力机。1883年,德国工程师戴姆勒又制成以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具有马力大、重量轻、体积小、效率高等特点,可作为交通工具的发动机。1885年,德国机械工程师卡尔·本茨制成第一台汽车,本茨因此被称为“汽车之父”。这种起动方便的汽车有三个轮子,每分钟的转速约二百五十次,时速约十五千米,带有一个用水冷却的单缸发动机,功率为3/4马力,用电点燃。这部汽车使本茨第一个获得汽车专利。接着,德国工程师狄塞尔又于1897年发明了一种结构更加简单、燃料更加便宜的内燃机──柴油机,这种柴油机虽比使用汽油的内燃机笨重,但却非常适用于重型运输工具。它不仅用于船舶发动机,而且用于火车机车和载重汽车。</p><p>以内燃机为动力的汽车作为一种新的运输工具,发展也很迅速。19世纪90年代,世界各国生产的汽车每年只有几千辆,但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世界的汽车年产量已猛增到50万辆以上。</p><p>内燃机的发明和使用还推动了石油开采业的发展,加速了石油化工工业的产生。美国在内战前夕的1859年,已在宾夕法尼亚州发现石油,钻出第一口油井,但石油最初只用于照明。随着内燃机的广泛应用,对燃料油的需求猛增,人们开始大量地开采和提炼石油,石油的产量迅速增长。</p><p>新通讯工具的发明</p><p>第二次工业革命前,有线电报就已经问世。美国人莫尔斯1837年制成一台电磁式的电报机。后来,他在华盛顿与巴尔的摩之间架设了一条61千米长的实验性电报线,1844年5月24日正式完成了电报传讯的重大实验。特别是莫尔斯利用长短脉冲的不同组合,编出了至今仍在使用的英文字母电码,这被称为莫尔斯电码。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通讯工具的发展又有了长足的进步。在1876年美国费城世界博览会上,从苏格兰移居美国的贝尔展示了当时被称为“远听器”的电话,引起轰动。电话技术得到改进和推广,迅速发展起来。1880年,贝尔电报公司成立,它就是今天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T&T)的前身。19世纪80年代,德国物理学家赫兹证明了电磁波的存在,并测量出电磁波的波长和速度。意大利人马可尼利用赫兹的发现,制成无线电报通讯设备。1894年,他使用极为简陋的装置,开始了短距离的无线电报实验;1899年,他在英法之间发报成功;两年后,横跨大西洋发报成功。</p><p>第二次工业革命前和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钢铁工业的发展</p><p>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前,老工业部门之一的钢铁工业取得了较快的技术进步。1856年英国人贝塞默发明了“吹气精炼”操作法,这种方法是把空气吹进转炉来炼铁,这样能使铁中的含碳量达到最低的程度,可以把铁炼成钢。结果使钢的价格下降到原来的约1/7。从60年代起许多国家都修建了使用这一方法的贝氏转炉。1864年平炉炼钢法问世。平炉不仅可以熔化生铁和熟铁,还可以熔化废钢,使它变成优质钢。到19世纪末,平炉炼钢法得到更广泛的采用。为了冶炼含磷矿石,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1878年英国冶金技师托马斯发明了碱性转炉,使用含磷量高的低质铁也能炼出优质钢。这一改进的后果是惊人的,不仅含磷的英国铁可以用于生产,而且洛林、比利时和美国的巨大矿藏都变得十分有价值。冶炼技术的不断改进,使钢的质量明显提高,产量持续增长。1880~1914年,英国的钢产量由200万吨增加到700万吨,德国从100万吨增加到1 500万吨,美国从160万吨增加到2 800万吨。钢逐渐取代铁,成为基本的工业原料和重要的建筑材料。</p><p>第一次工业革命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比较</p><p>经过18世纪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人类社会焕发出极大的生产力,产品一下子丰富起来。欧洲的每个角落都鸣响着蒸汽机的吼声,整个社会的生产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人的需求是无止境的。生产的发展一方面创造出日益丰富的产品,另一方面也创造出新的社会需求。这就要求新的产品、新的机器、新的工业部门、新的生产技术。如果说第一次工业革命是从棉纺织业开始,以蒸汽机的使用为标志,以资本主义工厂制度的确立为完成的话,那只是完成工业进步的第一步飞跃。接着而来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是从重工业的变革开始,以电力的应用为标志,以产业结构的巨大变化告终的。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不仅传统的钢铁工业、机械加工业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而且兴起了电气、化工、汽车、石油等一系列工业部门。这又是一次真正的巨大变化,使人类的物质生活得到了巨大的改善,超过了第一次变革的成果。这是工业化过程中的第二次飞跃。</p><p>第一次工业革命使英国最先从农业社会中脱颖而出,凭借着廉价的纺织品横行天下,称霸世界,英国被誉为“世界工厂”。第二次工业革命在美国和德国最先开始,使它们一跃而起,以新兴的钢铁、石油、电气、化工、航空等工业震撼了世界。后来者居上,美德两国的工业经过了这次变革之后,远远地走在了英法的前面。</p><p>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创了大机器工业,使工场手工业成为了遥远的过去。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进程中,资本主义取得了统治地位。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却是在大机器工业内部进行的。这种大工业内部的兴衰对社会结构的冲击,表现为渐进的,它没有使生产方式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但这个渐进的冲击也足以使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阶段过渡到垄断阶段。</p><p>第一次工业革命打断了农业社会的进程,建立了传统的工厂制度。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兴起的许多工业部门都植根于第一次工业革命,但它们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不过是刚刚破土而出的萌芽。如钢铁、煤炭、机械加工等行业还没有完全摆脱原始的生产状态,与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的大工业生产不可同日而语。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这些老行业的新发展又导致石油、电气、化工、汽车、航空等新兴工业部门的出现,从而使整个工业的面貌焕然一新。</p><p>二、垄断组织的形成</p><p>垄断的产生</p><p>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工业生产迅速发展,不仅使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大,而且使资本与生产越来越集中到少数大资本家手中。在资本主义社会里,一方面整个社会的生产资料被许许多多的资本家分别占有着,他们互相竞争和排斥;另一方面,生产的发展和扩大,又促使着资本相互吸引,使它们趋于集中和联合。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大的资本吞食小的资本,既取决于资本贪婪的本质,也是生产发展的一种内在要求。生产的规模越大,机器的效率越高,要求的资本也越多越大。因此,社会化的大生产,必定要求集中化的大资本。所以,生产越扩大,竞争越激烈,资本的集中也越迅速。伴随着生产发展而来的必然是资本日益集中到少数大企业和大资本家手中。</p><p>第二次工业革命在加速生产发展的同时,也就加速了生产的集中。19世纪末20世纪初,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和资本的集中都达到了很高的程度。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为少数大资本家垄断市场、抬高价格、攫取高额利润创造了条件。大企业为了避免因竞争带来的损失和破坏,互相妥协,通过联合,保证相互的既得利益,并防止新的竞争对手跻身其中。当少数大企业联合起来,通过订立各种协议来规定价格、划分市场、分配产量的时候,垄断就形成了。垄断指的就是这种少数大企业对某一经济部门的控制和垄断。垄断的形成,既约束了大企业之间的竞争,也限制了其他企业同垄断企业之间的竞争。资本主义的自由竞争就这样逐步地为垄断所代替,资本主义也就跨入了一个新阶段──垄断资本主义阶段。</p><p>垄断组织的四种形式</p><p>垄断组织的产生,并迅速发展成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领域中的统治形式,不是偶然的,它是这一时期资本主义生产迅速发展的产物。垄断组织的形成,对于调节生产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垄断组织是在股份公司的基础上形成的。而股份公司产生的原因,是为了解决个人资本积累不能在短时期内创办规模巨大的企业这个矛盾。进入19世纪70年代以后,大工业迅速增加,新兴工业部门大量出现,这些规模巨大的企业的建立,仅依靠个人资本的积累,更不可能在短时期内完成。在这种情况下,垄断组织也就应运而生了。但是应该指出的是,垄断不能消除竞争,更不能解决资本主义的根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而且垄断价格的产生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妨碍技术的改进和生产力的发展。</p><p>1879年美孚石油托拉斯在美国首先成立,此后,托拉斯在美国蜂涌而出。托拉斯是把下属的企业合并为一个统一的企业。1879~1901年,美国工业部门的托拉斯发展到三百多个,一共兼并了五千多家企业。而在德国,盛行的是另一种垄断组织的形式──卡特尔,它是由参加卡特尔的各个独立的企业签订实行垄断的协定。德国的卡特尔1879年已经有14个,但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才有较大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德国已有各种卡特尔近六百个。当时德国最重要的垄断组织和企业有电气总公司、西门子公司、克虏伯公司等。</p><p>除了卡特尔和托拉斯之外,重要的垄断组织形式还有辛迪加和康采恩。辛迪加和卡特尔一样,也是同一生产部门资本主义企业之间建立的垄断联盟。它与卡特尔不同的是,参加辛迪加的企业签有共同销售产品和采购原料的协定。因此,参加辛迪加的企业虽然在生产上和法律上仍然是独立的,但在商业上却已失去了独立性。它们的产品销售和原料采购都按事先协定规定的份额,由辛迪加建立统一的机构来办理。当时,辛迪加在法国最为流行。康采恩是更为复杂的一种垄断形式。它是以一两个实力雄厚的垄断企业为核心,把许多不同部门的企业联合成一个企业集团。核心企业通过收买股票、人事参与和业务控制等办法,把参加康采恩的其他企业置于自己的统治之下。</p></p><h2>十、英国是工业革命发生最早的国家的经济原因?</h2><p><p >17世纪中期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英国的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和土地贵族联盟为基础的君主立宪制度.资产阶级利用国家政权加速推行发展资本主义的政策和措施,促进了工业革命各种前提条件的迅速形成.②资产阶级通过大规模地对外掠夺以及在国内实行的国债制度和消费税政策,积累了巨额财富,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所必须的货币资金;大规模的圈地运动,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和广阔的国内市场.③工场手工业的蓬勃发展,培养了大批富有实践经验的熟练工人,为机器的发明和应用创造了条件;自然科学的发展及其成就,特别是牛顿的力学和数学,为机器的产生奠定了科学理论基础.④蓬勃发展的工场手工业,积累了丰富的生产技术知识,增加了产量,但仍然无法满足不断扩大的市场需求.于是,一场生产手段的革命呼之欲出.</p>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www.lengcanghe.com/jjfa/gy/98839748.html

标签: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