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工业 > 正文内容

中国航天未来发展史? 汽车工业发展史?

2023-08-13 17:44:25工业1
<h2>一、中国航天未来发展史?</h2><p>中国航天事业的起步,始于65年前中共中央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航空工业委员会,统一领导中国的航空和火箭事业。</p><p>2021年,建党百年华诞之际,5月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着陆巡视器成功着陆火星,6月神舟十二号载人航天飞船被送入预定轨道,再次见证着中国航天进入新世纪飞速发展。</p><p>航天是一个承载着人类崇高理想的行业,不仅是文明发展史的标记,也体现着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国防实力。</p><h2>二、汽车工业发展史?</h2><p>总体说来,世界汽车发展史经历了三个阶段。</p><p>第一阶段:世界汽车工业快速发展阶段</p><p>19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在这一时期,奔驰、福特、通用等20多家汽车公司相继成立,汽车生产进入标准化流水线生产,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p><p>在汽车产量大幅度提高的同时,汽车技术也有了很大进步。</p><p>变速器、四轮制动、独立悬挂技术、压减震器都是在这个时期发明的。</p><p>第二阶段:汽车全盛时期</p><p>二战结束后,欧洲各国大力发展汽车,产量从战前的80万辆增长到了800万辆,增长了近10倍。</p><p>在这个时期,日本也迅速崛起,至80年代,产量达到1100万辆,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p><p>这一时期的汽车技术主要向高速,方便,舒适方向发展,流线车身,前轮独立悬架、自动变速器、全轮驱动都是在这一时期出现的。</p><p>第三阶段:汽车企业兼并重组,汽车产量相对稳定</p><p>20世纪70年代后,世界汽车产量稳定在5000万辆左右,发达国家汽车市场趋于饱和,各个公司之间竞争激烈。</p><h2>三、云南汽车工业发展史?</h2><p><p >早在 1939年,昆明生产的“资源牌”货车就成为中国最早生产的汽车之一。云南客车厂、昆明市客车改装厂都曾在汽车产业发展历史上留下辉煌的一页。</p><p>汽车工业的发展就是昆明工业发展的一个缩影。沐浴改革春风,昆明工业走过了怎样的道路,取得了哪些辉煌,未来又将何去何从?</p><p>西南边陲开出 “五朵金花”</p><p>时间的指针拨回40年前。开放是风,改革为浪,1978年昆明工业企业率先进入改革的第一个高潮。省政府有关部门对昆钢、昆湖针织总厂、昆明纺织厂、昆明电缆厂4家大亏损户实行亏损包干,企业积极性大增,一年全部扭亏为盈。1978年全市GDP一下子提高到了15亿元,较上一年增长近50%。一时间,成本核算、全面质量管理等现代企业的管理方式在企业广泛实行,车间包干、工段包干、小组包干、计件工资也开始推开。1980年5月,省政府确定在全省范围内扩大企业自主权。可以说,昆明工业的生产承包先于农村,“包”字先进了城。</p></p><h2>四、半导体发展史及未来发展方向?</h2><p>半导体发展历史1半导体是信息化的基础,在上个世纪半导体大规模集成电路、半导体激光器、以及各种半导体器件的发明,对现代信息技术革命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引发了一场新的全球性产业革命。</p><p>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离不开半导体材料技术的发展,促进信息化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p><h2>五、1955到2019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史?</h2><p>不到70年时间 ,一个国家汽车工业完成了从“零基础”到“领航者”的角色转变,这样的“巨变”堪称工业发展史上的奇迹。这个国家便是中国。</p><p>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举,中国工业基础几乎为零。“什么时候能坐上我们自己生产的小轿车”?在这样的“时代之问”下,中国的汽车工业蹒跚起步。可以说,在这个时节,自主造车已经上升到了一个全社会关注的涉及民族自尊的政治问题。</p><p>1953年7月15日,长春孟家屯,时任中国第一汽车制造厂(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的前身,以下简称“一汽”)厂长饶斌把第一锨黑土抛向奠基石,奠基石镌刻着两行红字:第一汽车制造厂奠基纪念 毛泽东。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号角从这里吹响。从解放牌汽车的诞生,到“东风”“红旗”牌高级轿车的问世,中国汽车工业的空白得以填补。</p><p>天地苍茫,岁月悠悠。转眼间,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已经过去60余年。如今,中国汽车工业已经成为世界汽车产业发展极为重要的一极。2020年,中国汽车全年产销分别完成2522.5万辆和2531.1万辆,连续12年蝉联全球第一位。而面向席卷全球的“新四化”变革浪潮,中国汽车产业转型的画卷正在徐徐展开。</p><p>60年“嬗变”</p><p>造中国人自己的车——60多年前,中国第一汽车制造厂因这个梦想而诞生。</p><p>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汽车工业处于没有汽车制造能力、没有成型汽车厂的困难局面。为造出属于中国的第一辆汽车,新中国聚合全国力量,成立了第一汽车制造厂,并开始了自主制造汽车的漫漫征程。</p><p>1956年7月13日,吉林省长春市第一汽车制造厂内,崭新的总装线装配出第一辆解放牌汽车,从此中国结束了不能制造汽车的历史。14日,第一批解放牌汽车徐徐驶出装配线,这揭开了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史的第一页。</p><p>1956年7月14日,《人民日报》头版刊发《解放牌汽车试制出来》,庆祝我国第一批汽车诞生。报道写道:“汽车在人们狂热的掌声中开到了调整间。这时,工厂的设计部门和工艺部门的工程技术人员立即赶上去,抱着车头,倾听发动机的转动声。当发动机转动声渐渐停止的时候,人群中随着又引起了胜利的欢笑。”即便在60余年后,这样的喜悦仍让中国人感到热血澎湃。</p><p>随后,在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时代背景下,“东风”“红旗”牌汽车均先后问世。</p><p>据老一汽人回忆,在当时的国际封锁中,一汽的工人们硬是依靠拷贝进口样车——以克莱斯勒帝国C69高级轿车为蓝本,历时33天,用榔头手工敲打车身将新中国第一辆高级轿车造了出来。这辆高级轿车被正式命名为红旗。</p><p>中国汽车工业从艰难起步到“平视世界汽车工业”经历诸多坎坷。虽然上世纪50年代中国汽车工业实现了“起步”,但直到80年代初期,我国轿车的年产量依然很低。每年“红旗”“上海”再加上“北京212”越野车,年产量不到5000辆。</p><p>到了上世纪80年代中期,每年春天在北京的全国人大、政协会议上,愈演愈烈的进口轿车狂潮,成为了代表和委员们热议的话题。当时有人数了数停在人民大会堂前的轿车数目,556辆车中,纯国产车仅为37辆。</p><p>这个时节,发展民族轿车事业,再次被置于聚光灯下。1987年5月,“中国汽车战略研讨会”在湖北十堰举行。这是中国汽车工业史上一次重要的会议,在此次会议上,主要解决了两个问题,一是中国干不干轿车,二是怎么干。</p><p>通过激烈争辩,中国汽车发展的道路再次清晰了起来,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号角再次吹响。自此,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一大批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开始不断发展壮大,中国汽车工业迎来了大发展时期。</p><p>经过多年的磨砺和沉淀,中国汽车工业如今已经成为全球市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2020年,中国汽车市场销售超过2500万辆,连续12年蝉联全球最大汽车生产国和销售市场。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截至2021年5月底,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约580万辆,约占全球新能源汽车总量的50%。中国车企也逐渐在全球汽车产业的舞台上成为被关注的焦点。</p><p>“经过近70年的努力,我国已经建成全球规模最大、品类齐全、配套完整的汽车工业体系,成为全球汽车产销第一大国。预计未来几年汽车年产销量有可能稳定在2500万辆左右,从中长期看,中国汽车市场依然有相当大的增长空间。”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苗圩表示。</p><p>在近日举办的第11届中国汽车论坛上,一家民营传统车企高层亦对记者谈道:“从中国品牌发展历程来看,我们已经拥有了与世界主流品牌同台竞争的技术底气。目前核心技术不再受制于人了。”</p><p>瞄定“十四五”</p><p>眼下,中国汽车市场引领全球市场已成事实。但是,骄傲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中国汽车产业仍需“向上生长”。</p><p>“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市场,中国也是世界汽车大国,但还不是汽车强国。”近日,奇瑞汽车掌门人尹同跃在2021中国汽车重庆论坛上发言中指出,中国汽车最大的短板是品牌,同时流程体系和供应链与国外汽车也有差距。</p><p>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司长罗俊杰近日亦谈到,当前,我国汽车产业进入自身转型升级与全球技术变革的叠加期,既面临难得历史机遇,同时也存在竞争优势不明显、产业链供应链不安全等诸多挑战。</p><p>“十四五”时期被认为是我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行业内人士均认为中国汽车产业应抓住这次机会。</p><p>“汽车市场经过多年高速增长后在‘十三五’历经了平台调整期,从常态化发展到高速发展、稳健发展。与此同时,‘十四五’汽车产业随着转型升级的不断深化,将全面进入高质量发展期。在‘十四五’这个关键窗口期,汽车产业如何开好局,起好步至关重要。”在2021年中国汽车论坛上,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总工程师、副秘书长叶盛基说道。</p><p>在接下来的汽车产业赛道上,“新四化”浪潮席卷而来,全球车企之间竞争激烈。中国汽车品牌应如何迎战,在竞逐中成为其中一抹亮色是一道考验。</p><p>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对于中国车企而言,当下正是“十四五”规划的关键时期。面对未来,中国汽车品牌已经吹响号角。</p><p>“十四五”期间,中国汽车行业“老大哥”中国一汽明确将聚焦“电动化、智能网联化、驾乘体验化和安全健康化”关键核心技术和“卡脖子”技术攻关。同时,中国一汽提出了到2025年,实现销量超过600万辆;营业收入过万亿元;到2030年,要向“世界一流企业”挺进的目标。</p><p>北汽集团则选择在新能源汽车发展上推进“纯电、混动、氢燃料”多线并举技术路线,在“十四五”时期,上汽集团更加注重结构优化,品牌结构将从合资为主向自主品牌与合资品牌鼎势发展,长安汽车也将进一步推进“香格里拉”计划,加快低碳产品、低碳制造、低碳产业发展,实际上,当前几乎所有中国车企都面向“十四五”作出了战略规划,中国车企有信心参与全球汽车产业下一个阶段的竞赛。</p><p>“汽车行业新的生产要素加入,激起了充分的兴奋;未知的不确定性又融入其中,使所有的从业者感到了双重的焦虑。但不管有怎么样的焦虑,以及过程中经历了怎样曲折或者艰难,我们判断从长周期的历史环境来看,在下一轮的产业竞争中,中国品牌必然产生世界级的新汽车品牌。”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品牌公关部副总经理陈卓在“2021中国汽车论坛”上谈道。</p><p>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柳燕亦认为,面向未来,中国汽车品牌向上发展,机会大于挑战。“十四五”期间合资股比限制将全面放开,产业进入更加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国品牌多年来的积累和沉淀有望迎来厚积薄发;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快速发展为中国品牌向上发展提供机会;而全球化发展是企业做大做强的必由之路已成为共识,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战略指引下,中国汽车品牌有望加速实现全球化发展。</p><h2>六、中国载人航天发展史及成就?</h2><p>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搭载航天员杨利伟升空;2005年10月12日,神舟六号搭载费俊龙、聂海胜两名航天员升空;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号搭载翟志刚、景海鹏、刘伯明三名航天员升空。表明中国掌握载人航天技术,成为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史上的里程碑。</p><h2>七、简述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及历程?</h2><p>中国汽车工业发展进入新阶段中国汽车工业发展我认为大致可以分成三个阶段:</p><p>第一个阶段:中国汽车工业1953诞生到1978年改革开放前。初步奠定了汽车工业发展的基础。汽车产品从无到有。</p><p>第二个阶段,1978年到20世纪末。中国汽车工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形成了完整的汽车工业体系。从载重汽车到轿车,开始全面发展。</p><p>这一阶段是我国汽车工业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转型期。</p><p>这一时期的特点是:商用汽车发展迅速,商用汽车产品系列逐步完整,生产能力逐步提高。具有了一定的自主开发能力。</p><p>重型汽车、轻型汽车的不足得到改变。轿车生产奠定了基本格局和基础。</p><p>我国汽车工业生产体系进一步得到完善。</p><p>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政府经济管理体制的改革,企业自主发展、自主经营,大企业集团对汽车工业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p><p>汽车工业企业逐步摆脱了计划经济体制下存在的严重的行政管理的束缚。</p><p>政府通过产业政策对汽车工业进行宏观管理。</p><p>通过引进技术、合资经营,使中国汽车工业产品水平有了较大提高。摸索了对外合作、合资的经验。</p><p>第三个阶段,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汽车工业在中国加入WTO后,进入了一个市场规模、生产规模迅速扩大;全面融入世界汽车工业体.</p><h2>八、初音未来发展史?</h2><p>初音未来是由Crypton Future Media开发、推出的虚拟偶像。以下是初音未来的发展史的一些主要事件:</p><p>- 2007年8月31日,初音未来的声源库(Vocaloid)在日本正式发布。这个声源库以Yamaha的Vocaloid 2引擎为基础,由日本音乐制作公司的松居一代进行录制。</p><p>- 2007年12月31日,Crypton Future Media发布了初音未来的首张专辑《初音ミク》。</p><p>- 2008年,初音未来开始在网络上流行起来,并迅速成为日本的次文化现象。她的粉丝们创作了大量的原创音乐作品、插图和漫画,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创作社区。</p><p>- 2009年3月9日,Crypton Future Media发布了初音未来的第二代声源库Vocaloid 2初音未来Append。这个声源库含有更多声音添加和音色选择,使得初音未来的表现更加丰富多样。</p><p>- 2010年3月9日,初音未来登陆美国的音乐游戏《太鼓达人》。</p><p>- 2011年,初音未来的人气逐渐扩展到国外,成为全球范围内的现象级虚拟偶像。</p><p>- 2012年7月7日,Crypton Future Media发布了初音未来的第三代声源库Vocaloid 3初音未来V3。这个声源库在音质和表现能力上有所提升。</p><p>- 2014年,初音未来举办了首次海外巡回演唱会“MIKU EXPO”。</p><p>- 2017年8月31日,初音未来迎来了她的10周年庆典。这一天,Crypton Future Media发布了初音未来的第四代声源库Vocaloid 4初音未来V4X。</p><p>- 2019年12月4日,初音未来的第二代声源库Vocaloid 2初音未来Append中的“Whisper(轻声)”和“Power(力量)”发布了英文版本。</p><p>初音未来至今已经产生了数以万计的原创音乐作品、角色衍生作品、演唱会以及合作项目,她的影响力和人气仍在持续扩大。</p><h2>九、中国近代发展史及现今成就?</h2><p>近代的中国可以说是一部屈辱史,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到1945年的抗日战争胜利。期间我们经历了,英法等列强的剥夺,经历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残害。</p><p>我们的民族,一次次受到空前的凌辱,我们并没有倒下去,因为我们的民族灵魂没有丢失。</p><p>为什么英法列强和日本帝国主义可以那样的羞辱我们了?</p><p>首先,由于清政府长时间的闭关锁国,导致我们错失了西方的工业革命,使的我们还处于冷兵器时代,人家都用上了洋枪洋炮。</p><p>这样双方的战斗力就不会在一个级别上,人家在很远的地方就可以开始射击。而我们用的大刀长矛,只能近距离的格斗,根本毫无优势可言。</p><p>其次,落后就要挨打,这是亘古不变的事实。别人比你强大,就会对你发动战争,以此来获取利益,因为人家胜券在握。</p><p>打败你,你就要给予割地赔款,从而更加的削弱你自己,而人家会更加的强大。一直会欺压你,削弱你,甚至时机成熟的时候还会吞并你。</p><p>只有我们自己掌握核心科技,才能立于世界不败之地。</p><p>从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强大我们的国防。我们在几乎没有外界的帮助下于1964年10月16日,自行研制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p><p>1967年6月17日,又成功地进行了首次氢弹试验,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核讹诈政策,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伟大复兴打下坚实的基础和有力保障。</p><p>再到载人航天技术,一直是西方垄断的。我们通过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终于2003年10月15日,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p><p>这是我国首次进行载人航天飞行。之前的国际空间站,我们拿着钱买门票,人家都不愿意让我们共同参与研究,现在我们也有了自己的空间站。</p><p>以前你对我爱理不理,以后我让你高攀不起,这就是中华民族。</p><p>最后再到前段时候通车的港珠澳大桥,从用钱让人家提供技术支持,人家却对我们冷嘲热讽。还要给我国工程人员唱祷歌。</p><p>我们自行研究,突破一个个技术难关,再次让世界看到了我们中华民族那种自强不息的精神。</p><p>我们是一个伟大的民族,不管什么时候,我们都要有创新的精神,从无到有,一次次的突破自己,让世界为我们感到震撼。</p><p>我们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现在的不断强大。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上,迈着矫健的步伐,迎着朝阳不断向前。</p><p>中华民族再也不会任人宰割,只有我们强大了,才不会受到欺负,我们的人民才能更好的安居乐业。</p><p>只有我们通过不断的创新,把最核心的技术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里,我们才能站在世界的高处,俯视着下面,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才能更好的复兴我们中华民族,使之成为世界的翘楚。</p><p>毛泽东说过,“枪杆子出政权”。只有你的枪杆硬了,才能起到威慑他人,保护自己的作用。虽然我们不提倡武力,但对于来犯之敌,我们也会给予其沉痛的打击。</p><p>让他明白,“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p><h2>十、中国集成电路发展史及重要人物?</h2><p>我国集成电路产业诞生于六十年代,共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p><p>第一阶段是1965年到1978年,以计算机和军工配套为目标,以开发逻辑电路为主要产品,初步建立集成电路工业基础及相关设备、仪器、材料的配套条件;</p><p>第二阶段是1978年到1990年,主要引进美国二手设备,改善集成电路装备水平,在“治散治乱”的同时,以消费类整机作为配套重点,较好地解决了彩电集成电路的国产化;</p><p>第三阶段是1990年到2000年,以908工程、909工程为重点,以CAD为突破口,抓好科技攻关和北方科研开发基地的建设,为信息产业服务,集成电路行业取得了新的发展;</p><p>第四阶段是2000年到现在,智能手机和消费电子的快速发展带动了集成电路的发展,以上海、北京、深圳作为第一梯队,中国集成电路产业整体快速发展的同时,中国集成电路企业实力也得到了显著提升。</p><p>中国集成电路史上最具代表性的六位科学家</p><p>一、黄敞:中国航天微电子与微计算机技术的奠基人</p><p>1934年9月入南京五台山小学学习,后随父母搬迁,先后就读于湖南长沙下马岭小学、香港中华中学附小。1953年获得美国哈佛大学博士学位后,1953年至1958年期间,黄敞先生受聘于雪尔凡尼亚半导体厂,相继担任高级工程师、专家工程师和工程经理,从事半导体前沿科学研究工作。</p><p>20世纪50年代初中期,当时国际的半导体、晶体管理论与工艺技术处于研究开发阶段。这一时期,身在美国的黄敞先生把研究重心放在了晶体管理论及制作工艺等半导体前沿科学上,通过在美国多家著名企业和院校进行晶体管理论与技术的探索研究,系统论述了晶体管理论和应用,发表论文20余篇,获得美国专利10项。</p><p>1965年,为发展航天微电子与微计算机事业,黄敞先生调至同年组建的中国科学院156工程处,即771所前身,开始从事航天微电子与微计算机事业。黄敞成功研制出固体火箭用CMOS集成电路计算机,使我国卫星运载技术跨上了新台阶,也为后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1975年,主持研制的大规模集成电路、大规模集成的I2L微计算机,获得了1978年全国第一次科学技术大会质量金奖。</p><p>二、邓中翰:中国芯片之父</p><p>1968年9月5日出生于江苏南京,微电子学、大规模集成电路及系统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星光中国芯工程总指挥,中星微集团创建人,1987年9月,邓中翰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系 ,在大学期间,邓中翰就在黄培华教授的指导下,进行科学研究。1992年6月,本科毕业,获得学士学位后赴美留学,进入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学习,先后获得物理学硕士、经济学硕士、电子工程与计算机科学博士,成为该校成立130年来横跨理、工、商三科学位的第一人。</p><p>2005年,邓中翰领导开发设计出的“星光”系列数字多媒体芯片,实现了八大核心技术突破,申请了该领域2000多项中国国内外技术专利,取得了核心技术突破和大规模产业化的一系列重要成果,这是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集成电路芯片第一次在一个重要应用领域达到全球市场领先地位,彻底结束了中国了“无芯”的历史 。</p><p>邓中翰是中国大规模集成电路及系统技术主要开拓者之一,邓中翰在“星光中国芯工程”中做出了突出成就,被业界称为“中国芯之父” 。</p><p>三、沈绪榜:研制16位嵌入式微计算机促进NMOS技术的发展</p><p>1933年生于临澧县烽火乡兰田村,1953年沈绪榜考入武汉大学数学系,中国计算机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5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中国航天时代电子公司第七七一研究所研究员,大学兼职教授,一直从事嵌入式计算机及其芯片的设计工作。</p><p>沈绪榜一直从事航天计算机及其国产芯片的设计研制工作,并作出了重大贡献。1965年,他设计研制了我国第一台国产双极小规模集成电路航天制导计算机,并首次研制出了我国第一台国产PMOS中规模集成电路航天制导计算机,促进了中国PMOS集成电路技术的迅速发展。</p><p>1977年完成了我国第一台国产NMOS大规模集成电路航天专用16位微计算机的研制,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他研制的专用大规模集成电路运算逻辑部件ALU于1988年获国防专用国家级科技进步三等奖。</p><p>四、许居衍:创建中国第一个集成电路专业研究所</p><p>1934年7月9日 出生于福建省闽侯县,1953-1956年 厦门大学物理系学习,1956-1957年 北京大学物理系学习。1970年,他参与了中国第一个集成电路专业研究所——第二十四研究所的创建,组织中国第一块硅平面单片集成电路的研制定型、参与计算机辅助制版系统及离子注入技术的基础研究,在集成电路工程技术的研究方面作出了创新性贡献。</p><p>1978年起,他开始担任所级技术领导工作,对24所在确定科技方向、预先研究、繁荣学术活动和加速人才培养、组织科技攻关等方面,均做出了明显成绩。在他担任总工程师期间,24 所完成了4K、16K、64K DRAM、八位微机、超高速ECL、八位数模转换器等重大科技开发工作,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0多项。</p><p>许居衍同志是中国微电子工业初创奠基的参与者和当今最重点企业的技术创建与开拓者,为中国微电子工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p><p>五、林为干:中国微波之父</p><p>1919年10月20日生于广东台山县.中国科学院院士、微波理论学家、电子科技大学教授。193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51年获美国加州大学博士学位,1951年回国后,在岭南大学、华南工学院任教。</p><p>林为干对中国电磁科学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50年来在此领域耕耘至今,其主要科技成就为闭合场理论,开放场理论和镜像理论。在闭合场理论方面,他发表了“一腔多模拟微波滤波器”的观点,奠定了一腔多模的作用,林为干开展了毫米波技术和宽带光纤技术等方面的系统研究,完成了一大批国家科研任务,取得了一系列成果。</p><p>正是由于他在国内微波理论方面作出的开拓性贡献,香港中文大学在1993年邀请林为干做学术报告时,尊他为“中国微波之父”。</p><p>六、吴德馨:国内首次成功研制硅平面型高速开关晶体管</p><p>1936出生于河北乐亭,半导体器件和集成电路专家,196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无线电电子工程系,主要从事化合物半导体异质结晶体管和电路的研究,包括0.1微米砷化镓/铝镓砷异质结高迁移率场效应晶体管、砷化镓/铟镓磷HBT晶体管,氮化镓/铝镓氮异质结场效应功率晶体管和研制成功砷化镓/铟镓磷HBT光发射驱动电路。</p><p>60年代初,吴德馨在国内首先研究成功硅平面型高速开关晶体管,所提出的提高开关速度的方案被广泛采用,并向全国推广,60年代末期研究成功介质隔离数字集成电路和高阻抗运算放大器模拟电路,70年代末研究成功MOS4K位动态随机存储器。在国内首先将正性胶光刻和干法刻蚀等技术用于大规模集成电路的研制,并进行了提高成品率的研究。</p><p>吴德馨在国内率先提出了利用MEMS结构实现激光器和光纤的无源耦合,并研究成功工作速率达10Gbps的光发射模块。其中“先进的深亚微米工艺技术及新型器件”获2003年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独立自主开发成功全套0.8微米CMOS工艺技术,获1998年中科院科技进步一等奖和1999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p><p>俗话说:喝水不忘挖井人,我们在享受技术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不要忘了那些为开拓技术献身的人,他(她)们是国家和集成电路产业的骄傲,笔者列出这些科学家的目的一方面是表示对这些科学家的敬意,另一方面是鼓励更多的企业或个人为中国集成电路做出更大的贡献,助力“中国芯”的发展。</p>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www.lengcanghe.com/jjfa/gy/988723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