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工业 > 正文内容

简述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及历程?

2023-08-14 08:10:22工业1
<h2>一、简述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及历程?</h2><p>中国汽车工业发展进入新阶段中国汽车工业发展我认为大致可以分成三个阶段:</p><p>第一个阶段:中国汽车工业1953诞生到1978年改革开放前。初步奠定了汽车工业发展的基础。汽车产品从无到有。</p><p>第二个阶段,1978年到20世纪末。中国汽车工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形成了完整的汽车工业体系。从载重汽车到轿车,开始全面发展。</p><p>这一阶段是我国汽车工业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转型期。</p><p>这一时期的特点是:商用汽车发展迅速,商用汽车产品系列逐步完整,生产能力逐步提高。具有了一定的自主开发能力。</p><p>重型汽车、轻型汽车的不足得到改变。轿车生产奠定了基本格局和基础。</p><p>我国汽车工业生产体系进一步得到完善。</p><p>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政府经济管理体制的改革,企业自主发展、自主经营,大企业集团对汽车工业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p><p>汽车工业企业逐步摆脱了计划经济体制下存在的严重的行政管理的束缚。</p><p>政府通过产业政策对汽车工业进行宏观管理。</p><p>通过引进技术、合资经营,使中国汽车工业产品水平有了较大提高。摸索了对外合作、合资的经验。</p><p>第三个阶段,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汽车工业在中国加入WTO后,进入了一个市场规模、生产规模迅速扩大;全面融入世界汽车工业体.</p><h2>二、能否了解国际汽车业发展历程及当前基本状况,中国汽车工业与汽车市场历程现状?</h2><p>国际汽车已经发展一百多年了,德国的奔驰是汽车之父,奔驰、宝马、大众一直统治市场。</p><p>英国制造高档车,发展不景气几个品牌已经出卖。</p><p>意大利制造跑车占领市场。</p><p>法国维持。</p><p>美国不景气,汽车城底特律破产。</p><p>中国80年代才研究改型换代,90年代大规模合资,现在靠合资车,自主品牌有发展势头。大品牌“红旗”发展势头强劲,各种档次齐全。现在中国开始发展新能源车。中国加油。</p><h2>三、中国的时桥型特点及发展历程?</h2><p >1.历史悠久(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 </p><p>2.几乎到处都有(即多而且分布广) </p><p>3.大小不一,形式多样,有许多是惊人的杰作--多样杰出 石拱桥是我国传统的桥梁三大基本型式之一。</p><p>石拱桥这一体系,又是多种多样,几千年来,石拱桥遍布祖国山河大地,随着经济文化的日益发达而长足发展,它们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世界上曾为祖国赢得荣誉。迄今保存完好的大量古桥,可为历代桥工巨匠精湛技术的历史见证,显示出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一座古桥,能经得起天灾战祸的考验,历千百年而不坏,不仅是作为古迹而被保存,而且仍保持其固有的功能不变,可以称作奇迹。</p><h2>四、中国教育发展历程及特点?</h2><p>第一阶段:学科萌芽阶段。</p><p>主要特征是教育学还没有从哲学、政治学、伦理学中分化为独立的学科 第二阶段:学科初步形成阶段。</p><p>主要特征是教育学成为一门原始状态的独立学科。</p><p> 第三阶段:学科发展阶段。</p><p>教育学在整体和局部上都向着科学化方向发展。</p><p> 第四阶段:学科现代化阶段。</p><p>随着社会的进步,生产的现代化,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促使教育学向现代化方向发展</p><h2>五、海飞丝发展历程及发展口号?</h2><p><p >海飞丝是宝洁公司很早就在欧美上市的品牌,是在品牌运作成熟后才正式进入中国市场。</p><p >其实日化内行人都清楚一个事情,日化企业是技术含量并不太高而利润却可能惊人的行业,尤其是像宝洁公司份额有绝对优势的企业,他们具有垄断的地位。</p><p >与其问海飞丝是怎么发展起来的,不如问宝洁公司的洗发产品是怎么发展起来的,这是他们细分市场,整合营销的结果。</p><p >自从宝洁公司的洗发产品轰轰烈烈的进入中国市场,联合利华也不甘示弱,在短短几年,这2家跨国公司凭借雄厚的财力和营销手段,在中国的洗发水市场进行了大洗牌,迅速占有大部分的份额,挤垮了中国许多中小日化企业。</p><p >当初给大家印象最深的,也是打动人心使大家产生购买的,要数宝洁公司的洗发产品的精美绝伦的广告了;在精美包装的背后,大家跃跃欲试,纷纷踊跃购买...</p><p >其实,撕开画皮,说的严格点这不过是宝洁花巨资聘用的国际广告公司包装设计的炒作概念。</p><p >比如大家开始痴迷的潘婷最早大肆渲染炒作的"维他命原B5”能使秀发如何健康,如何亮泽;</p></p><h2>六、中国汽车工业创业的历程?</h2><p>一汽,是新中国汽车工业的起点。</p><p>走在吉林省长春市东风大街上,毛泽东手书的“第一汽车制造厂奠基纪念”汉白玉基石,连同庄重大气的一汽标志性建筑巍然矗立。这里,是中外游客来到长春的重要打卡地。</p><p>1953年7月15日,第一汽车制造厂奠基典礼在此举行,开启了新中国发展汽车工业的第一步。之后,新中国第一辆汽车在这里诞生。</p><p>回望新中国汽车工业创业之初,峥嵘岁月中很多佳话让人记忆犹新。这些创业之初形成的学习、创新、抗争、自强精神,不仅推动了新中国汽车工业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历史进程,也不断激励着一汽人勇挑重担,努力肩负起“一定要把民族汽车品牌搞上去”的时代使命。</p><p>抽调干部进工厂</p><p>集中力量办大事</p><p>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发展工业成为重要任务。中国人何时能开上自己制造的汽车,成为时代之问。</p><p>在毛泽东签发的《中共中央关于力争三年建设长春汽车厂的指示》引领下,新中国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培育出一汽这个“共和国长子”。</p><p>快速建设一汽,最关键的是人才。北京、上海、天津等地一大批高技术工人奔赴长春。据不完全统计,仅上海市私企和公私合营企业支援一汽的技术工人就有近千名。同时,中组部抽调厅局级干部150余人抵达一汽。全国各地奔赴一汽的人才中,还有一批来自清华大学等高校的毕业生和归国留学生。</p><p>长春作为一汽所在地,也投入了巨大力量支持建设。长春市第一届党代会确定了“主动积极、尽先办理、只许办好、不许办坏”的支援方针,1954年市政建设费用84%用于一汽,机关干部等3万余人参加了建设一汽的义务劳动。</p><p>各地不仅支援人才,还贡献了大量物资。当时最繁忙的时候,每天有两三百个车皮满载着各种材料和设备,源源不断送到建设工地。</p><p>由于汽车工作专业性很强,在火热的建设现场,“不耻下问、不会就学”成为风气——这种学习文化如今仍在一汽延续。1954年起,为了提高领导干部的文化水平和技术知识,一汽掀起了摘掉“白帽子”学习运动,专门设立了一个领导干部业余进修班,配备了包括苏联专家在内的很多教师,先后有100多名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参加学习。</p><p>补习班见缝插针,争分夺秒。学员早上六点半乘大客车来厂,七点准时上课,九点下课赶去上班,星期日就借用市内托儿所补习或由老师解答疑难问题,或者利用星期日做实验。就这样,不论严寒酷暑,他们风雨无阻,一共坚持了三年。</p><p>通过学习,学员们不仅初步掌握了汽车制造的基础知识,还学会了操作机床、干钳工活,许多女学员都学会了驾驶汽车。通过这次学习,这批从党政军各条战线调来的处级以上干部,逐步摘掉了“白帽子”,进而提升了一汽管理者的整体素质。</p><p>寒冬施工不间断</p><p>火车头成“取暖器”</p><p>1953年的冬季,一汽的第一个冬季施工期。12月的长春,冰封雪飘,气温动辄跌破零下三十摄氏度。</p><p>建设者们住在四壁透风的建筑工棚,作业时,头顶雪天,脚踏冻土,爬上30多米高空绑扎钢筋,浇筑混凝土。有的人手被冻裂出一条条大口子,用胶布缠起来继续干。</p><p>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极寒天气里如何施工、确保工期,一汽的建设者们想了很多管用好使的办法。</p><p>塔吊车不能发动,司机就半夜爬起来,用炭火烘烤,确保上班时吊装作业不受影响;不能走结冰路面,工人们就用草甸子铺路,保障畅通无阻……</p><p>施工中,工人们刻苦学习,钻研技术,搞了很多技术创新。比如,大家摸索出用手识别砖的好坏,创造“双手砌砖法”,从每人每天砌砖六七百块提升到一两千块。</p><p>1954年下半年开始,一座座高大厂房陆续拔地而起,土建工作逐步由室外转入室内。</p><p>为了在20多万平方米的封闭厂房里开展规模更大的冬季施工,苏联专家基列夫提出用火车头取暖。</p><p>用火车头取暖?能行吗?建设者们反复研究后认为可行。</p><p>决定一出,就有回声。铁道部专门从全国各地调来了8个蒸汽机火车头供一汽建设使用。</p><p>为配合火车头“取暖”,工地重新设计了管道系统,对蒸汽机车进行了改装,滚烫的蒸汽源源不断输送到施工现场。火车头变身超大暖风机,有力地保障了冬季施工。</p><p>当着厂长找厂长</p><p>功名利禄抛脑后</p><p>1952年4月,时任中央重工业部汽车工业筹备组主任的郭力被任命为长春汽车厂(后正式命名为第一汽车制造厂)厂长,他随即带领筹备组部分成员来到长春。</p><p>在市郊,郭力指着一片辽阔的庄稼地,兴奋地对前来报到的年轻人说:“我们就要在这里建设我国的第一座汽车制造厂!”</p><p>新中国的第一个现代汽车制造基地从原野上起步。创业初期,这里“一无人力、二无阵地、三无经验”,郭力求贤若渴,大量“招兵买马”。</p><p>正当大家在郭力的带领下热火朝天地筹建汽车厂时,他却有了“让贤”的想法。</p><p>这是为何?郭力曾告诉老战友文格,他想请一位熟悉东北情况的人当厂长,自己当副手。“中央决定汽车厂要三年建成投产,如能有一位熟悉东北情况,资格老一点、能力更强、位置更高的同志来当厂长,会更有利于调动各地力量支持一汽建设”。</p><p>为了把厂长“让出去”,郭力多次赴北京、沈阳,向党中央、东北局请调厂长。1953年初,郭力终于盼来了接替他的饶斌,自己“降职”为第一副厂长兼总工程师。</p><p>饶斌抓基本建设,郭力抓生产准备;饶斌大刀阔斧、雷厉风行,郭力踏踏实实、认真细致,两人配合默契,圆满完成三年建成投产的任务。“当着厂长找厂长”的故事,也成了新中国汽车工业创业史一段广为流传的佳话。</p><p>饶斌和郭力,一个主外,一个主内,相互信任,各展所长,成为很好的榜样。</p><p>榜样的作用也影响了一批来自五湖四海的干部。有的干部在原地方吃小灶、配专车,来到一汽后,一律到大食堂排队。</p><p>在党员干部和全体工人的努力下,在全国各地的支援下,创业者们战天斗地。短短三年,一座现代化大型汽车厂拔地而起。</p><p>1956年7月13日,第一辆解放牌国产汽车驶下装配线,结束了新中国不能制造汽车的历史。</p><p>“揭榜挂帅”展红旗</p><p>改革创新争一流</p><p>解放牌汽车问世后,迅速成为中国城乡交通和公路运输的主力军,它给几代人留下了深刻的记忆。随后,一汽又于1958年先后研制出新中国第一辆东风牌小轿车和第一辆红旗牌高级轿车。</p><p>东风牌轿车试制出来以后,为了让“红旗”轿车尽快问世,一汽采用了“揭榜挂帅”。时间短,任务重,一汽打破常规,张榜招贤。“红旗”轿车对标样车克莱斯勒2000多个零合件,不到几小时,就被大家悉数“揭”走。</p><p>第一汽车制造厂原总设计师刘经传回忆,当时不用一汽总厂下令,各个车间领导都抢着赶到设计处领任务,想做哪个,就把样车的零部件抱走。虽然现在看来不规范,但那个时候,大家都是被时代精神鼓舞着,埋头苦干。</p><p>刘经传当时负责的是汽车底盘上配的液压自动变速箱,拆开一看傻了眼,里面要比机械变速箱复杂得多。他只知道有油管通进去,却不清楚这些零部件如何工作。</p><p>“必须弄懂,否则就是白费劲。”他说。巧的是,刘经传找到一本俄文书正好有相关章节讲这个问题。经过反复学习试制,他终于完成了任务。“做第一辆‘红旗’时,巧合事情太多了。”刘经传说。</p><p>废寝忘食,埋头苦战,一汽的工人们攻克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1958年8月1日,一汽试制出第一辆红旗牌高级轿车,外形美观典雅,内外装饰富有民族风格。这辆车最大功率200匹马力,最高时速185公里。</p><p>然而,红旗品牌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近年来,“产品少,质量还不好”“红旗车何时驶入寻常百姓家”……中国一汽红旗等自主品牌发展问题常被质疑,改革的迫切性再次摆到了一汽面前。</p><p>创业时期形成的学习、创新、抗争、自强精神再一次激励着全体一汽人。</p><p>2017年以来,一汽推进内部改革,大幅度机构重组,大范围人事调整,全方位品牌重塑……改革后,一汽设立了研发总院等部门,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研发机制,员工工资直接跟其产品市场表现挂钩。一汽研发总院党委副书记王冬梅说:“技术好不好,市场说了算,一汽已形成研产销一条龙的体系。”</p><p>统计数据显示,一汽实行全员竞聘后,高级经理竞争上岗,平均年龄下降3岁,年轻干部占比提升13.3%。这些年,“与时间赛跑”已融入一汽人的血液。每当夜幕来临,一汽总部大楼经常灯火通明。很多“80后”“90后”被委以重任,在红旗研产销体系中挑起了大梁,年轻人更懂年轻人需求,红旗车受欢迎也得益于此。</p><p>改革激发了竞争意识,一汽员工更有干劲了。一些改革之后成为高级经理的员工说,通过多轮竞聘和引入外部优秀人才,打破了大家对国企“大锅饭”和“铁饭碗”的认识,让竞争上岗成为普遍共识,危机感也增强了。</p><p>几十年砥砺前行,“新中国汽车工业的摇篮”中国一汽已构建了从东北到华北、华东,再到西南、华南的产业布局,红旗、解放和一汽-大众、一汽丰田等品牌享誉海内外,发展势头强劲,红旗品牌今年将向40万辆销量目标发起冲击。</p><p>从空白中走来,在努力中前行。根据《中国一汽2025战略愿景规划》,到2025年,企业将基本完成世界一流移动出行服务公司建设的主体工程,实现“再创一个中国一汽”的目标。</p><p>中国一汽董事长、党委书记徐留平表示,当前全球汽车产业正处在变革时代,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正在重塑汽车产业,唯有不断创新和汇集各方面优势资源,实现合作共赢,才能赢得未来汽车产业发展主动权。</p><h2>七、中国cosplay的发展历程?</h2><p >第一批粉丝是因为卡西欧买了阿童木版权,赠予中国播放,同时中国播放卡西欧的商品广告。之后,随着中日关系开始友好发展。中央电视台及地方电视台引进日本动画的趋势不断加强。但当时还是偶尔引进,还引进了不少欧美动画。后来不断引进,日本的文化也就渐渐的感染了第一批喜欢ACG文化的人。于是中国的ACG爱好者开始如日本那样,cos自己喜欢的动漫角色。直至今日cos越来越火。</p><h2>八、中国天眼的发展历程?</h2><p>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ive-hundred-meter Aperture Spherical Telescope),简称FAST,位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县克度镇大窝凼的喀斯特洼坑中,工程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p><p>(1)1994年7月,FAST工程概念提出;</p><p>(2)1995年11月,组建“大射电望远镜”中国推进委员会,由南仁东研究员任主任;</p><p>(3)2001年,FAST预研究作为中科院首批“创新工程重大项目”立项,并得到中国科学院及科技部的支持;</p><p>(4)2001年10月,知识创新工程首批重大项目“FAST预研究”总体验收;</p><p>(5)2007年7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复,FAST工程进入可行性研究阶段;</p><p>(6)2008年10月,国家发改委批复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FAST工程进入初步设计阶段;</p><p>(7)2009年2月,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初步概算获得贵州省发改委批复;</p><p>(8)2011年3月,FAST工程开工报告获得批复;</p><p>(9)2011年3月工程正式开工建设;</p><p>(10)2015年2月4日上午,FAST的支撑框架建设完成,进入了反射面面板拼装阶段;</p><p>(11)2015年国庆前夕,FAST项目综合布线工程完成,具备供电条件,FAST工程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p><p>(12)2015年11月21日,FAST进行相应的功能性测试;</p><p>(13)2016年7月3日,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的最后一块反射面单元成功吊装,这标志着FAST主体工程顺利完工;</p><p>(14)2016年9月25日,在贵州省平塘县的喀斯特洼坑中落成启用,开始接收来自宇宙深处的电磁波,“天眼”方圆5公里将成为“静默区”;</p><h2>九、中国媒体的发展历程?</h2><p>中国传媒产业发展历程中国报业的多元化经营走到今天,前后累计花了二十多年时间,真正进入发展时期,就在近十来年,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后。</p><p>而2003、2004年则是大见成效之年,从多种经营到集团化,再到跨媒体经营,构成传媒产业近期发展脉络。而此后,跨媒体、跨地域、跨行业的传媒经营势必更成为趋势。</p><h2>十、中国天眼发展的历程?</h2><p>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ive-hundred-meter Aperture Spherical Telescope),简称FAST,位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县克度镇大窝凼的喀斯特洼坑中,工程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p><p>(1)1994年7月,FAST工程概念提出;</p><p>(2)1995年11月,组建“大射电望远镜”中国推进委员会,由南仁东研究员任主任;</p><p>(3)2001年,FAST预研究作为中科院首批“创新工程重大项目”立项,并得到中国科学院及科技部的支持;</p><p>(4)2001年10月,知识创新工程首批重大项目“FAST预研究”总体验收;</p><p>(5)2007年7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复,FAST工程进入可行性研究阶段;</p><p>(6)2008年10月,国家发改委批复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FAST工程进入初步设计阶段;</p>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www.lengcanghe.com/jjfa/gy/988725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