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工业化过程? 中国工业化程度不断加深的过程?
<h2>一、苏联工业化过程?</h2><p>苏联工业化是指苏联在20世纪初期实施的一系列工业化政策和计划,旨在将苏联从一个农业国家转变为一个工业化国家。这个过程主要发生在1920年代末期和1930年代初期,被称为“斯大林时期”。</p><p>苏联工业化的目标是通过集中计划和国家控制来加速工业化进程,以赶超西方发达国家。这个过程包括大规模的工业建设、农业集体化、劳动力调配和技术创新等方面的改革。苏联政府通过强制征收农产品和实行计划经济来融资,同时也进行了大规模的外债和技术引进。</p><p>苏联工业化的成果是显著的。在第一个五年计划(1928-1932)期间,苏联的工业生产增长了一倍以上,而农业生产也有所增长。在第二个五年计划(1933-1937)期间,苏联的工业生产再次翻了一倍,消费品生产也有了显著增长。这些成果使得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成为一个强大的工业国家。</p><p>然而,苏联工业化的过程也伴随着许多问题和挑战。农业集体化和强制征收导致了大规模的饥荒和人员流失,而计划经济也导致了资源的浪费和效率低下。此外,苏联政府在工业化过程中采取了许多残酷的手段,包括大规模的政治清洗和迫害,这些都给苏联社会带来了深刻的影响。</p><h2>二、中国工业化程度不断加深的过程?</h2><p>工业化发展规律表明,随着一国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会经历一个“由低到高、再由高到低”的量变过程,工业发展水平也有可能在这种量变中发生质变,最终实现“由弱到强”。当前,我国工业发展正处在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中。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劳动报酬的提高,我国低劳动成本比较优势减弱,服装纺织等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始逐步向海外转移。</p><h2>三、工业化过程的四阶段?</h2><p>第一阶段:“工业1.0”。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中期,通过水力和蒸汽机实现的工厂机械化可称为“工业1.0”。这次工业革命的结果是:机械生产代替了手工劳动,经济社会从以农业、手工业为基础转型到了以工业和机械制造带动经济发展的模式。</p><p>第二阶段:“工业2.0”。19世纪后半期至20世纪初,在劳动分工的基础上采用电力驱动产品的大规模生产可称为“工业2.0”。这次工业革命,通过零部件生产与产品装配的成功分离,开创了产品批量生产的新模式。</p><p>第三阶段:“工业3.0”。始于20世纪70年代并一直延续到现在,电子与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制造过程不断实现自动化,可称为“工业3.0”。自此,机器能够逐步替代人类作业,不仅接管了相当比例的体力劳动,还接管了一些脑力劳动。</p><p>第四阶段:“工业4.0”。德国学术界和产业界认为,未来10年,基于信息物理系统(Cyber Physical System,CPS)的智能化,将使人类步入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第四次工业革命。产品全生命周期和全制造流程的数字化,以及基于信息通信技术的模块集成,将形成一个高度灵活、个性化、数字化的产品与服务的生产模式。</p><h2>四、工业化的实质是?</h2><p>1953—1956年,中国开始社会主义工业化时期。</p><p>特点:实现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p><p>原因: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p><p>地位: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经济发展,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p><h2>五、什么是指工业化和城镇化过程中?</h2><p>“城市矿产”是指工业化和城镇化过程中产生和蕴藏于废旧机电设备、电线电缆、通讯工具、汽车、家电、电子产品、金属和塑料包装物以及废料中,可循环利用的钢铁、有色金属、贵金属、塑料、橡胶等资源。</p><h2>六、亚洲各国工业化的过程有几种类型?</h2><p>1、进口替代工业化,就是用国产化工业品替代进口品,是为减少对发达国家资本和技术的依赖,从发达国家的竞争攻势中保护本国幼稚产业,建立本国完整的产业体系而采取的内向型工业化战略。</p><p>2、出口导向型工业化,依据比较优势原则参与国际分工,把所生产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向国外出口,依次带动国民经济增长</p><p>3、新一轮混合型战略,在此发展战略中,信息技术革命牵动了亚洲新经济的发展。</p><h2>七、什么是真正的工业化?</h2><p>真正工业化一般指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即由生产技术落后的、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农业型经济过渡到具有先进生产技术和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的先进工业型经济的发展过程。</p><p>从领域来看,可分为狭义工业化和广义工业化。狭义工业化是指工业在国民收入和就业结构中所占比重的连续上升过程。广义工业化是指国民经济的全面工业化,包括在国民收入和就业结构中工业比重的连续上升、农业比重的连续下降、工业生产方式和观念渗透到全部经济领域的过程。我们通常所说的工业化应是广义的工业化。</p><p>因此,必须要纠正一些认识上的偏向和误区,即对工业化的认识片面化、表面化,很多同志普遍认为工业化是工业部门的事情,农业与工业化的关系就是提供原料,第三产业与工业化的关系就是为工业生产和流通提供各种服务。</p><p>实际上,工业化的本质是一个涉及社会方方面面的过程,工业化进程既是一个产业升级和发展的过程,也是一个各行各业的生产经营方式向标准化、规范化、规模化、社会化、专业化发展的过程,还是一个社会由自然经济观念向商品经济观念全面转变的过程。如果认识不到这一点,就会只重视工业项目的建设,而不重视把工业化思想运用到各行各业,将使工业化对社会进步的促进作用大打折扣。</p><p>这种认识上的偏差将会导致工业化过程中农业和第三产业效率提高的缓慢和发展的滞后,也将会极大地阻碍了工业本身的发展,降低了国民经济在工业化过程中的整体增长速度。工业化的目标确实是要提高工业生产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但这只是衡量工业化水平的重要外在指标之一,内在指标则应包括工业结构、整体技术水平、合理的企业组织结构、社会化专业化组织程度等。</p><p>除了这些指标外,看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工业化水平,还应看在农业、第三产业的生产经营中和政府的管理中多大程度上运用了工业化的组织方式,如专业化分工协作、规模化生产、科学化管理等,这些才是工业化的本质。做不到这些,工厂建得再多、再大,但都是些大而全、小而全企业,不可能有市场竞争力,也很难说实现了工业化。</p><h2>八、生产轮胎硫化过程产生的气体有毒吗(工业化学)?</h2><p>有毒 ,具体什么成分不清楚。</p><p>但是轮胎厂中,污染最严重的地方在于密炼和硫化。</p><p>密炼主要为粉尘污染,硫化就是气体污染了</p><h2>九、什么是工业化国家?</h2><p>新兴工业化国家</p><p>新兴工业化国家(英语:Newly Industrialized Country,缩写NIC、NICs)是指经济发展程度介于发达国家以及发展中国家之间,又称“新兴工业化国家”、“半工业化国家”,这一定名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期的《经济合作发展组织报告书》里提出的。总的说来所谓新兴工业化国家是指具有一定资本主义基础的发展中国家在较短的历史时期内克服了社会经济的落后性并在工业化进程中一定程度上接近于发达国家水平的国家和地区。</p><h2>十、什么是去工业化?</h2><p>非工业化(Deindustrialization)或称为: 去工业化、逆工业化。 制造业 制造业 就业比重持续下降。 </p><p>去工业化就是重新认识事物的原始价值,比如草帽提到工作的成本等等。从而使我们遵循真正有效率且可持续性的原则在人生中创造与获取价值。 </p>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