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国家标准包括哪些?
<h2>一、我国的国家标准包括哪些?</h2><p >国家标准</p><p>国家标准按照标准化对象,通常把标准分为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三大类。</p><p >技术标准——对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技术事项所制定的标准。包括基础标准、产品标准、工艺标准、检测试验方法标准,及安全、卫生、环保标准等。</p><p>管理标准——对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管理事项所制定的标准。</p><p>工作标准——对工作的责任、权利、范围、质量要求、程序、效果、检查方法、考核办法所制定的标准。</p><h2>二、我国的法定药品标准包括哪些?</h2><p>药品标准包括:《中药饮片炮制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药品卫生标准》、卫生部部颁药品标准。</p><p>依据《药品管理法》规定,我国的药品标准分为国家药品标准和炮制规范。国家药品标准分为《中国药典》、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的药品标准和药品注册标准。</p><p>国家标准,即《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中国药典),收载的品种为疗效确切、被广泛应用、能批量生产,质量水平较高并有合理的质量监控手段的药品;</p><p>卫生部部颁药品标准(简称部颁标准)和地方标准即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批准的药品标准,一些未列入国家药典的品种,将根据其质量情况、使用情况、地区性生产情况的不同,分别收入部颁标准与地方标准,作为各有关部门对这些药物的生产与质量管理的依据。</p><p>药品标准系根据药物来源、制药工艺等生产及贮存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所制定的、用以检测药品质量是否达到用药要求并衡量其是否稳定均一的技术规定。</p><h2>三、工业化包括哪些门类?</h2><p>工业包括:采掘工业、原材料工业、加工工业等三大门类。工业是对自然资源的开采、采集和对各种原材料进行加工的社会物质生产部门。工业是唯一生产现代化劳动手段的部门,它决定着国民经济现代化的速度、规模和水平,在当代世界各国国民经济中起着主导作用。</p><p>工业是加工制造产业,工业是社会分工发展的产物,经过手工业、机器工业几个发展阶段。工业是第二产业的组成部分,分为轻工业和重工业两类。工业还为自身和国民经济其他各个部门提供原材料、燃料和动力,为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提供工业消费品;它还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源泉,是国家经济自主、政治独立、国防现代化的根本保证。</p><h2>四、工业化思维包括什么?</h2><p>工业化思维:</p><p>一是标准化。工业化一定要标准化。比如,一个型号的螺母放在世界任何一个角落都可以使用。</p><p>二是规范化。生产过程规范化,各种要素都要规范化。</p><p>三是规模化。规模化是工业化的必须,它和标准化、规范化因果相关,互动互利。</p><p>四是可控性。工业化一定强调可控,不但机器可控,而且过程可控,所有流程都可控。</p><p>五是可测试性。工业化要讲究可测试。</p><h2>五、英国工业化建筑包括?</h2><p>英国工业建筑种类繁多,例如可分为钢铁厂建筑、机械制造厂建筑、精密仪表厂建筑、航空工厂建筑、造船厂建筑、水泥厂建筑、化工厂建筑、纺织厂建筑、火力发电厂建筑、水电站建筑和核电站建筑等。</p><p> 工业建筑的特点:1、厂房应满足生产工艺的要求。2、厂房内部有较大的面积和空间。3、厂房的结构、构造复杂,技术要求高。4、必须紧密结合生产。5、生产工艺不同的厂房具有不同的特征。 6、采光、通风、屋面排水及构造处理较复杂。</p><h2>六、我国实现工业化的时间?</h2><p >社会主义工业化是一个过程。是在社会主义性质的我国,使机器大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取得优势地位,使社会主义国家由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先进的工业国的过程。目前我国还没有实现完全的工业化,我国的工业化总体上处于中期阶段,但已出现向后期阶段过渡的明显特征,据专家预测,2020年左右基本实现工业化。</p><p>在时间节点上,从1953年开始,执行以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逐步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为内容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开展了大规模的、有计划的经济建设。1956年,基本上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性质上转变为社会主义的工业</p><h2>七、我国工业化基础是在?</h2><p>在社会主义工业化起步时</p><p>基础是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p><p>第一个五年计划,简称“一五”计划(1953—1957),是在党中央的直接领导下,由周恩来、陈云同志主持制定的,1955年7月经全国人大一届二次会议审议通过。</p><p>至1957年,“一五”计划超额完成了规定的任务,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并为我国的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制定与实施标志着系统建设社会主义的开始。</p><p>完成成就:</p><p>1、社会主义改造</p><p>生产资料公有制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使社会主义经济成分在国民经济中占了绝对的优势。在国民收入中,1957年同1952年相比,国营经济所占比重由19%提高到33%,合作社经济由1.5%提高到56%,公私合营经济由0.7%提高到8%,个体经济则由71.8%降低到3%。</p><p>2、基本建设</p><p>五年内全国完成投资总额为550亿元,其中国家对经济和文教部门的基本投资总额为493亿元,超过原来计划427.4亿元的15.3%。五年新增加固定资产460亿元,相当于1952年底全国固定资产原值的1.9倍。</p><p>3、工业发展</p><p>1957年工农业总产值达到1241亿元,比1952年增长67.8%。1957年的国民收入比1952年增长53%。1957年工业总产值超过原计划21%,比1952年增长128.5%。原定五年计划工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14.7%,实际达到18%。</p><p>1957年手工业总产值比1952年增长83%,平均每年增长12.8%。1957年的钢产量为535万吨,比1952年增长近3倍,原煤为1.31亿吨,比1952年增长98.596,发电量为193亿度,比1952年增长164.4%。</p><h2>八、我国初步实现工业化时间?</h2><p>是1960年左右。(预计在2020年基本实现工业化)在这个期间,当前,我国工业化达到了较高水平,呈现出了新特征.我国已经进入 工业化中期接近后期阶段,国内生产总值(GDP)总量居世界第二、人均GDP快速向世界平均水平迈进,工业经济迅速发展、比重提高,已形成庞大与完整的工业体系, 生产性服务业快速发展,部分重大工业技术突破并居世界领先水平,成为世界工厂、制造业基地以及第一制造业出口大国。</p><h2>九、我国工业化建设的时间?</h2><p>新中国的工业化起步是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p><p>基本任务:(一)集中主要力量进行以苏联帮助我国设计的156个建设项目为中心、由694个大中型建设项目组成的工业建设;(二)建立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发展部分集体所有制的农业生产合作社,以建立对农业和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基本上把资本主义工商业分别纳入各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以建立对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p><p>意义: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p><h2>十、新型工业化道路包括什么?</h2><p>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指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p>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