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研发 > 正文内容

空调能耗分析(空调系统能耗分析)

2023-03-07 12:22:10技术研发1
<h2>1. 空调系统能耗分析</h2><p>空调能效比的计算方法</p><p>空调能效比的计算公式为,空调的能效比=制冷量pide;制冷功率,制冷量是指空调调节室温的能力,制冷功率是空调制冷的耗电量,例如一款制冷量 5000瓦的2匹空调,制冷功率2000瓦,能效比:5000pide;2000=2.50;另一款制冷量同样为5000瓦的2匹空调,制冷功率1500瓦,能效比:5000pide;1500=3.33。能效比数值的大小,反映出空调每消耗1000W电功率时制冷量的大小,该数值的大小反映出不同空调产品的节能情况。能效比数值越大,表明该产品使用时所需要消耗的电功率就越小,则在单位时间内,该空调产品的耗电量也就相对越少。</p><h2>2. 空调系统能效</h2><p>是普通定频空调的话就是3级。变频机的话是5级。可以对照下面的看下。每种电器的能效比级数都不一定相同的。“电器一般都有个几级,”这样太笼统。下面是空调的能效等级。值得注意的是定频机的是能效比EER,而变频机的是季节能效比SEER。两者测试标准并不一样。</p><p>变频空调的季节能效比(SEER)分成5个等级:</p><p>5级/3.0,</p><p>4级/3.4,</p><p>3级/3.9,</p><p>2级/4.5,</p><p>1级/5.2。</p><p>定速空调的新标准则为1-3级:(旧的为5级,3级以下已经不生产了)</p><p>3级/3.2,</p><p>2级/3.4,</p><p>1级/3.6</p><h2>3. 空调系统能耗分析表</h2><p>目前国内销售的空调都有“中国能效标识”(CHINA ENERGY LABEL)字样的彩色标签,为蓝白背景的彩色标识,分为1、2、3、4、5共5个等级:</p><p>  等级1表示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最节电,即耗能最低。</p><p>  等级2表示比较节电;等级3表示产品的能源效率为我国市场的平均水平。</p><p>  等级4表示产品能源效率低于市场平均水平。</p><p>  等级5是市场准入指标,低于该等级要求的产品不允许生产和销售。</p><h2>4. 空调系统能耗分析计算</h2><p>空调耗电量主要看压缩机的功率,压缩机功率=制冷量/能耗比,一般空调能耗比大于3。</p><p>因此,1匹的电功率一般数据为735W,1.5匹的耗电功率就是735*1.5约为1100W,也就是1小时1.1度电左右,除了压缩机,还有风扇或其他电机需要耗电,总共1小时也就1.2度电左右。最简单的方法,看看能效标识上的输入功率是多少千瓦,就是1小时的耗电量。</p><p>变频空调由于压缩机频率是改变的,所以其耗电量是以制冷(热)季节耗电量/制冷(热)季节时间来计算的。如,格力空调KFR-72LW/(72586)FNAa-A1,它的制冷季节耗电量是1004kW·h(能效标识上可查看),一年中的制冷季节按1136个小时(国家标准规定)计算,即制冷耗电每小时是1004/1136约为0.88度电。</p><p>除此之外,空调的耗电量,还要看温度设定的高低,房间的保温性等环境因素。</p><h2>5. 空调能耗数据统计表</h2><p>什么是空调能效等级和空调新能效标准?</p><p> 新标准按空空调能效等级分为五级,一级为最高标准,能效指标3.4;五级为最低标准,能效指标2.6;中间每个等级的差距均为0.2,即二级、三级、四级的标准依次为3.2、3.0、2.8。 四五级在去年已经淘汰了。空调新能效标准将从原来的5个层次调整为三个层次:入门级3.2,2级3.4,1级3.6,能效值达3.4的空调才能称节能。用制冷量/压缩机功率=能耗比 例如:一台制冷量为2500W的空调,压缩机额定功率为800W 能耗比为: 2500/800=3.125 国标5级能耗比应达到2.85以上,该空调已经达到3.125,所以该空调能耗比级数为4级, 能耗比在2.90以下的都是高耗能空调,在同等的匹数以不同的能效比下;大家都是在消耗一度电时:1级能效比的空调制冷量高达起点3400瓦-4200瓦以上的,而3级能效值的空调制冷量只是局限于3000瓦-3190瓦之间,消耗一度电时多生产400瓦的冷量了,当然就节能了,现在购买空调应该选用1或2组能效等级的。</p><h2>6. 空调能耗系数</h2><p>一台五级能效的1.5匹空调用电量是同样功率一级能效空调的3到4倍,以一度电5毛钱计算,一晚上(12小时)的电费就能差到5块钱,一个夏天下来,就是一笔不少的费用。</p><p>一级能源效率比5级能源效率使用更少的电力,一级能源效率确实能够起到节电的作用,但是节电的效果是相似的价格与产品的相似度,建议选择一个级别的,能效之间相差的价格估计有1000元以上。当然,如果想要真正省电的话,还必须从日常生活的习惯做起,而不是因为节能效用的缘故。</p>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www.lengcanghe.com/jsyf/987707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