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正文内容

制冷机房岗位制度管理(制冷机房规章制度)

2023-04-29 08:33:27资讯中心2
<h2>1. 制冷机房规章制度</h2><p>制冷操作的职责,制度,流程如下:</p><p>  一、工作概述:</p><p>  制冷设备的正常运转,制冷设备维护维修、节能降耗工作。</p><p>  二、工作职责</p><p>  1、根据生产车间的作业计划和冷库温度要求,做好降温的各项准备工作。</p><p>  2、根据各机械设备的操作规程,做好设备的开、停、运行的操作。</p><p>  3、根据冷库的工艺温度要求,做好制冷系统的操作调整,确保各库和用冷点温度达到</p><p>  要求。</p><p>  4、对当班制冷设备的操作及设备的维护、维修、保养。</p><p>  5、设备运行间的巡检,做好运行过程中的2小时一次的各项运行参数,以及冷库温度的记录。</p><p>  6、根据各库的生产工艺要求,做好冲霜工作。</p><p>  7、执行安全操作规范,做好安全工作。</p><p>  8、做好机房场地和设备的清洁卫生工作。</p><p>  三、考核指标</p><p>  1、操作时压缩机各仪表的参数达到正常,压缩机无杂音</p><p>  2、入库存完毕及时控瘟,库温达到标准时,及时停机、停水、停电</p><p>  3、勤观看运行参数标准制冷</p><p>  4、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保障制冷设备运行安全、正常,避免发生事。</p><p>  5、定期检查对冷冻设备进行维护、保养。</p><p>  6、负责制冷设备操作,保证库温正常。</p><h2>2. 制冷机房管理制度</h2><p>如何保养水冷空调。</p><p>1. 季前保养 在使用季节开始前,检查机组周边及进风口有无阻碍物。</p><p>2. 机组使用保养 要注意底盘清洁,每天应按下控制板上的“清洗”键进行换水清洗,防止细菌、异味发生。</p><p>3. 机组周期保养 机组运行1-2个月,如是湿帘、过滤网堵塞或地盘太脏,应适时清洗,以免导致机器故障或影响其运作效果。</p><p>4. 季节结束保养 为防止冻结损坏机体及蚊虫滋生,长时间停用时,应关闭自来水后,再按清洗按钮排除水分,并切断电源。</p><p>5. 机组内部清洁 如果机组长时间运转,为了保证制冷效果,机组内部1-2个月需要清洗一次。需要提醒的是:机组内部的清洁最好请专业人员进行清洗。</p><h2>3. 制冷机房操作规程</h2><p>供热机房</p><p> 1 制冷或供热机房宜设置在空气调节负荷的中心,并应符合下列规定:</p><p> 1 机房宜设置控制值班室、维修间以及卫生间。</p><p> 2 机房应有良好的通风设施;地下层机房应设置机械通风,必要时应设置事故通风装置。</p><p> 3 机房应预留安装洞及运输通道。</p><p> 4 机房应设电话及事故照明装置,照度不宜小于100lx,测量仪表集中处应设局部照明。</p><p> 5 机房内的地面和设备机座应采用易于清洗的面层;机房内应设置给水与排水设施,并应满足水系统冲洗、排污要求。</p><p> 6 机房内设置集中供暖时,室内温度不宜低于16℃。当制冷机房冬季不使用时,应设值班供暖。</p><p> 7 控制室或值班室等有人员停留的场所宜设空气调节。</p><p>9.11.2 机房内设备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p><p> 1 机组与墙之间的净距不应小于1m,与配电柜的距离不应小于1.5m;</p><p> 2 机组与机组或其他设备之间的净距不应小于1.2m;</p><p> 3 应留有不小于蒸发器、冷凝器或低温发生器长度的维修距离;</p><p> 4 机组与其上方管道、烟道或电缆桥架的净距不应小于1m;</p><p> 5 机房主要通道的宽度不应小于1.5m。</p><p>9.11.3 氨制冷机房应符合下列规定:</p><p> 1 应单独设置制冷机房,且与其他建筑的距离应满足防火间距要求;</p><p> 2 严禁采用明火供暖及电散热器供暖;</p><p> 3 应设置事故排风装置,换气次数不应少于12次/h,排风机应选用防爆型;</p><p> 4 氨冷水机组排氨口排气管的出口应高于周围50m范围内最高建筑物屋脊5m;</p><p> 5 应设置紧急泄氨装置,当发生事故时应将机组氨液排入应急泄氨装置。</p><p>9.11.4 直燃吸收式机房应符合下列规定:</p><p> 1 宜单独设置机房;</p><p> 2 机房不应与人员密集场所和主要疏散口贴邻设置;</p><p> 3 机房单层面积大于200m2时,应设直接对外的安全出口;</p><p> 4 机房应设置泄压口,泄压口面积不应小于机房占地面积的10%;泄压口应避开人员密集场所和主要安全出口;</p><p> 5 机房不应设置吊顶;</p><p> 6 应合理布置烟道;</p><p> 7 机房通风要求应符合本规范第9.11.1条第2款的要求,且送风系统风量宜可调节;</p><p> 8 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及《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 50028的相关规定。</p><h2>4. 制冷机房规章制度内容</h2><p>一、冷冻机房管理规定</p><p>  (一)冷冻机房日常工作中,必须严格按照设备随机操作手册操作设备,杜绝由于误操作而引起的人身或设备事故发生。</p><p>  (二)冷冻机房内须保持整洁、干燥、通风。地坪无渗水、无积水、无灰尘,墙面无积灰,墙角无蜘蛛网,保持地漏畅通。设备运行期间每班清洁一次责任区(含设备),设备停用期间每周清洁一次责任区(含设备)。离心机房责任区(含设备)周一、热泵机房责任区(含设备)周三为清洁日。</p><p>  (三)冷冻机房值守员工必须履行岗位职责,思想集中,严禁吸烟、脱岗。无证人员严禁操作高压供电设备。准时抄记冷水机组、热泵机组运行数据,记录其他设备开启运行情况。</p><p>  (四)冷冻机房内照明灯具、通风设备应完好,按需要开启。手提灭火器应放在明显之处,每月检查灭火器材一次。</p><p>  (五)非机房人员须征得工程部暖通主管或以上领导同意,并填写《外来人员出入机房登记单》,在冷冻机房值守员工陪同下方可进入。非机房人员严禁擅自触摸设备。</p><p>  (六)冷冻机房内设备、设施应挂(贴)醒目告示标识。如:“设备名称”标识,开关、阀门位置标识,内含介质标识及流向标识,停用设备应挂“停用”标识,故障设备应挂“故障”标识。所有设备要保持铭牌完整。对开启或关断可能会引起人身事故、设备事故的阀门、电气开关、按钮等应悬挂警示标志。</p><p>  (七)每次维修保养工作结束后必须清理场地清点工具,收集换下的零配件和其他废弃物品。</p><p>  (八)循环水处理的水质取样应在机房当班人员陪同下由当班人员指定取水点采样。投药与排污过程必须在当班人员的监督下进行并由当班人员签字确认。水质分析报告必须由当班人员签字,收执后交主管部门。</p><p>  (九)封闭所有多余孔洞,严防小动物进入机房,定期投放药物消灭老鼠和虫害。</p><p>  (十)空调机房内应挂有系统原理图。</p><p>  二、制冷设备维护保养规定</p><p>  (一)制冷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必须坚持“预防为主”和“维保与计划检修相结合”的.原则,定期进行维护。</p><p>  (二)制冷设备维保人员必须严格按照设备随机维保手册内容,精心维保设备。</p><p>  (三)维保人员必须认真填写维保记录,维保日期、参加人员、维护内容、调换零配件等必须详细记录在维保记录之中,并存入该设备的技术档案。</p><p>  (四)制冷设备维保工作必须做到定人(暖通主管带领)、定时(每季度一次),发现缺陷和隐患应及时消除,不能及时解决的问题,应立即向工程部经理汇报并作好记录。</p><p>  (五)工程部经理必须对制冷设备维保工作情况进行检查考核,不断改进和提高制冷设备维保质量。</p><h2>5. 制冷机房安全操作规程</h2><p>大型商业综合体消防风险检查流程如下:</p><p>一、检查消防安全管理</p><p>资料档案抽查重点:</p><p>1、消防安全责任人、管理人及其消防安全职责是否明确,综合体多产权、多使用单位或者承包、租赁、委托经营单位消防安全责任是否明确。</p><p>2、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是否健全,消防工作档案是否齐全,火灾风险隐患自知自查自改以及承诺公示制度是否建立。</p><p>3、特殊消防设计管理制度是否建立,是否按照专家意见落实针对性技术防范和加强性消防管理措施。</p><p>4、员工上岗前消防安全培训制度是否建立,员工在职期间是否至少每半年接受一次培训。</p><p>5、消防安全管理体系是否建立,是否明确各店铺、各业态场所消防安全管理要求以及奖惩管理办法。</p><p>6、综合体商管部、物业部、工程部是否建立消防安全联动管理机制;综合体商管部招商招租是否充分考虑综合体消防安全特殊要求,是否建立相应的消防安全准入机制。</p><p>7、与综合体连通的宾馆、酒店、住宅楼、办公楼、城市轨道交通等场所,相互之间是否建立消防安全联合管理、火灾联动应急疏散等工作机制。</p><p>8、综合体消防行政审批文书以及消防救援机构下达的消防监督执法文书是否齐全,整改落实记录是否齐全;综合体自身消防管理的各类检查、整改、奖惩记录是否齐全。</p><p>9、消防安全管理人是否取得注册消防工程师执业资格或者工程类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是否取得中级及以上职业资格证书;电工是否持有特种作业操作证、电工进网作业许可证、职业资格证书或建筑施工特种操作资格证等证件;电焊、气焊等操作人员是否持有相应的操作资格证。核对资格证明文件及有效期限。</p><p>10、电器产品、燃气用具的安装、使用及其线路、管路的设计、敷设、维护保养、检测是否由具备资质的机构实施;防雷防静电设施是否由具备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检测;消防设施的维护保养、检测是否由具备从业条件的机构和执业人员实施。核对资格证明文件,查看相关维保记录和检测报告。</p><p>现场实体抽查重点:</p><p>1、询问消防安全责任人、管理人是否知晓自身消防安全职责,是否掌握综合体主要火灾风险。现场抽查场所部位时核查其承诺履职情况。</p><p>2、询问商管部、物业部、工程部负责人消防安全联动管理工作开展情况,询问商管部负责人消防安全准入机制落实情况。现场抽查场所部位时核查其承诺管理情况。</p><p>3、询问相关店铺、场所负责人是否掌握综合体商管部、物业部、工程部对其消防安全管理的要求,是否受到过奖惩。</p><p>4、询问员工是否掌握本场所火灾风险、是否掌握“四个能力”等消防安全知识。</p><p>5、抽查综合体建筑总平面布局图、建筑消防设施平面布置图、建筑消防设施系统图以及店铺场所布置平面图,核对是否落实特殊消防设计要求,后续运营管理时是否擅自改变设计要求,存在违规在下沉式广场、中庭、避难走道、汽车库、步行街等区域增设商业摊位、游乐设施、展览场所、主力店等问题。</p><p>6、抽查防火巡查检查记录是否如实登记隐患问题,消防救援机构监督抽查以及综合体自查发现火灾隐患的整改记录是否“闭环”,有关责任人是否签字确认。</p><p>7、抽查综合体与宾馆、酒店、住宅楼、办公楼、城市轨道交通连通区域的防火分隔、安全疏散等是否符合要求,是否存在火灾相互蔓延、影响人员安全疏散的风险。</p><p>8、实地检查时核对相关维保记录、检测报告。</p><p>二、检查火灾危险源</p><p>(一)用火用油用气</p><p>资料档案抽查重点:</p><p>1、用火用油用气安全管理制度是否制定并组织宣贯。</p><p>2、用火用油用气消防安全操作规程是否制定并组织宣贯。</p><p>3、检查维保记录、检测报告是否上墙公示;查看燃气用具及其管路维保记录、检测报告是否合格。</p><p>4、查看燃气用具的安装、使用及其管路的设计、敷设是否符合消防技术标准和管理规定。</p><p>现场实体抽查重点:</p><p>1、用餐区、开放式加工区是否违规使用明火加工食品。</p><p>2、是否存在违规使用明火、吸烟、烧香、燃放冷烟花等行为。</p><p>3、停止营业后厨房是否落实关火、关电、关气等措施。</p><p>4、是否存在违规使用瓶装液化石油气、小型液化气炉、油气炉及其他甲、乙类液体燃料等问题。</p><p>5、燃料油储罐是否独立设置并采取防火分隔、防止油品流散等措施。</p><p>(二)用电情况</p><p>资料档案抽查重点:</p><p>1、用电安全管理制度以及电气施工管理制度是否制定并组织宣贯。</p><p>2、检查维保记录、检测报告是否上墙公示。查看电器产品及其线路、防雷防静电设施维保记录、检测报告是否符合现场实际,是否存在违规出具失实、虚假记录检测报告的问题。</p><p>3、查看电器产品的安装、使用及其线路的设计、敷设是否符合消防技术标准和管理规定。</p><p>现场实体抽查重点:</p><p>1、询问电工是否会根据相关仪器仪表显示情况分析判断电气故障;核对电气产品证书与产品是否一致,是否带病运行、超期使用。</p><p>2、使用漏电流模拟设备测试剩余电流探测器、漏电保护装置功能是否完好。</p><p>3、使用红外测温仪抽测变压器、配电柜、配电箱、电气线路、插座插排等是否存在温度异常现象。</p><p>4、弱电井、强电井内是否存在强电与弱电线路交织问题,是否存在强弱电线路共用一个配电箱问题。</p><p>5、配电箱接地措施是否完好,箱内线路敷设是否正确,线路孔洞是否进行防火封堵,周围是否堆放可燃物。</p><p>6、穿管保护的电气线路其线路总截面积(包括外护层)是否超过管内截面积的40%,电线接头是否采用接线端子等可靠连接,电气线路、插座是否直接敷设安装在可燃材料上。</p><p>7、明敷电气线路是否存在线路老化、绝缘层破损、线路受潮、水浸等问题,是否存在过热、锈蚀、烧损、熔焊、电腐蚀等痕迹。</p><p>8、电气线路选型、断路器等保护装置是否与所带用电负荷相匹配;应急电源是否运行异常或无法实现切换,蓄电池是否超期使用、容量不足等。</p><p>9、是否违规使用电加热茶壶、电磁炉、热水器、微波炉、咖啡机、电饭煲等大功率电器。</p><p>10、电动自行车是否违规在综合体内停放、充电,办公区、休息区、营业区是否存在电动自行车等蓄电池充电问题。</p><p>11、综合体外墙广告牌、商铺门头使用灯箱安装是否正确,是否存在老化开裂、漏雨渗水问题,电气线路敷设是否符合消防技术标准;外墙、室内场所霓虹灯、装饰灯及其电气线路、控制器、变压器是否直接敷设安装在可燃材料上。</p><p>(三)装修装饰材料</p><p>资料档案抽查重点:</p><p>1、查看相关证明文件、出厂合格证,核查有关装饰装修材料燃烧性能是否符合消防技术标准。</p><p>2、查看相关证明文件、出厂合格证,核查外墙外保温材料燃烧性能是否符合消防技术标准。</p><p>现场实体抽查重点:</p><p>1、顶棚、墙面、地面等是否违规采用聚氨酯、聚苯乙烯、海绵、毛毯、木板等易燃可燃材料装修装饰。</p><p>2、是否违规设置易燃可燃的仿真植物、氢气球、造型挂件,可燃材料制作的模型上是否直接悬挂、布置电气线路、高温电器设备等。</p><p>3、分隔材料的燃烧性能是否达标,是否违规搭建易燃可燃彩钢板建筑。</p><p>4、外墙外保温材料防护层是否脱落、破损、开裂,外保温系统防火分隔、防火封堵措施是否失效。</p><p>(四)施工装修作业</p><p>资料档案抽查重点:</p><p>1、施工现场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是否制定并组织宣贯。</p><p>2、施工装修、动火审批管理制度是否制定并组织宣贯。</p><p>3、施工装修、动火审批记录是否如实填报审批。</p><p>现场实体抽查重点:</p><p>1、施工现场是否按要求设置灭火器等消防器材;施工部位是否采取可靠的防火分隔措施。</p><p>2、施工装修是否破坏防火分隔、堵塞疏散通道,是否关停或遮挡消防设施;作业场所临时用电线路敷设是否符合要求。</p><p>3、现场动火作业是否办理动火审批手续,作业人员是否具有相应资格。</p><p>4、抽查施工现场焊接、切割、烘烤或加热等动火作业前,是否对周边可燃物进行清理,是否封堵作业周边孔洞、缝隙,是否明确现场监护人员、落实现场监护措施。</p><p>三、检查重点场所及部位</p><p>资料档案抽查重点可以对照消防安全管理和火灾危险源抽查内容进行现场抽查核对。现场实体抽查重点共同部分包括询问店长、员工是否清楚本场所火灾风险、是否掌握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是否掌握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分场所实体抽查重点分别如下:</p><p>(一)超市、商铺</p><p>1、抽查是否存在通过室内楼梯连通上下相邻楼层,造成设置楼层位置不符合要求、防火分区超标等问题。</p><p>2、抽查柜台、货架等部位的照明灯具是否与可燃物保持安全距离,电气线路是否违规敷设。</p><p>3、查看是否违规经营、储存易燃易爆物品。</p><p>4、核查主要疏散走道是否直通安全出口,必须通过仓库等其他场所疏散时,是否设置专用疏散走道并进行防火分隔。</p><p>5、查看商品、货架的摆放是否占用疏散通道,堵塞安全出口,影响消防设施的正常使用。</p><p>6、抽查是否违规将商业百货区改为其他使用功能,造成原有消防设施不能满足改变后场所的消防安全要求。</p><p>7、抽查临时周转仓库是否采用卤钨灯等高温灯具照明,照明灯具是否按要求安装防护罩,发热部件是否采取隔热防火措施,是否违规使用除湿器、烘干器、电加热茶壶、电暖器、电磁炉、热水器、微波炉、咖啡机、电饭煲、电熨斗等电器。</p><p>(二)餐饮场所</p><p>1、查看炉具是否定期检查、检测和保养,燃气燃油管道、法兰接头、仪表、阀门是否存在破损、泄漏和老化现象。</p><p>2、核查排油烟罩、油烟道是否定期清洗,核实清洗记录,查看油污是否严重。</p><p>3、核实厨房是否按要求设置可燃气体探测报警装置、厨房自动灭火系统、燃气紧急切断装置。</p><p>4、核查是否违规使用瓶装液化石油气及甲、乙类液体燃料,超过一定面积的地下餐饮场所是否违规使用燃气。</p><p>5、抽查使用电加热设施设备烹饪食品的,电气线路是否安装漏电保护装置。</p><p>6、查看厨房等明火部位与其他区域防火分隔是否到位。</p><p>7、查看餐厅桌椅摆放是否占用、堵塞疏散通道、安全出口。</p><p>(三)电影院</p><p>1、检查电影院保安巡查人员是否与综合体消防控制室、保安队伍建立通讯联络以及应急响应处置机制。</p><p>2、核实电气线路、放映设备是否定期进行安全检测,重点查看电影幕布周围电气线路敷设是否符合规范要求。</p><p>3、查看吸声材料、电影幕布是否为易燃可燃材料。</p><p>4、核对电影院是否保持2个以上安全出口和疏散楼梯(其中至少应按要求设置1个独立的安全出口和疏散楼梯),与其他场所共用的疏散楼梯在夜间营业时是否满足安全疏散要求。</p><p>5、查看售票厅和影厅是否在醒目位置设置疏散示意图。</p><p>6、查看放映机房与影厅是否进行防火分隔,放映机房是否有人值守巡逻。</p><p>7、测试是否能紧急播放火灾逃生提示画面或声音广播。</p><p>(四)儿童活动场所</p><p>1、查看儿童活动场所是否违规设置在地下空间或者建筑的四层及四层以上楼层。</p><p>2、核对场所安全出口、疏散走道是否规范要求,设在高层建筑时是否按要求设置独立的安全出口和疏散楼梯。</p><p>3、查看场所内的房间、走道、墙壁、座椅是否违规采用泡沫、海绵、毛毯等易燃可燃材料装修装饰,是否遮挡消防设施,电气线路是否直接敷设在易燃可燃装修装饰材料上。</p><p>4、核对相关图纸,核实教学培训隔间、儿童游乐设施是否占用疏散走道、安全出口或其他公共区域。</p><p>5、抽查儿童游戏机、骑行(乘坐)玩具等娱乐设施以及电气线路是否定期进行安全检测,蓄电池是否违规充电。</p><p>(五)KTV等歌舞娱乐场所</p><p>1、核对包房面积和疏散出口数量是否符合要求,位于袋形走道两端的房间疏散距离是否符合要求。</p><p>2、查看疏散门、疏散通道及其尽端墙面是否设置镜面反光材料,疏散通道侧墙和顶部是否设置影响疏散的凸出装饰物。</p><p>3、核查是否在场所内违规燃放冷烟花、使用蜡烛照明;是否违规储存空气清新剂、杀虫剂、消毒酒精等易燃易爆物品,与用电设备、电热器具等是否保持安全距离。</p><p>4、查看场所与其他区域是否设置防火分隔,核实共用疏散楼梯在营业时是否保证安全疏散。</p><p>5、查看厅、室疏散门是否为乙级防火门,是否在醒目位置设置自发光等疏散示意图。</p><p>6、现场测试放映场所、卡拉OK厅及其包房内是否设置开机消防提示画面,是否能紧急切换播放火灾逃生提示画面、广播。</p><p>(六)游戏游艺场所</p><p>1、核查是否违规设置密室逃生类游戏游艺场所。</p><p>2、核实电气线路敷设是否规范,是否直接敷设在可燃物上;核实游戏设备、电气线路是否定期进行安全检测,是否违规使用多个延长线插座串接游戏设备。</p><p>3、查看是否大量使用塑料、泡沫类制作的游戏道具,是否违规采用泡沫、海绵、塑料、木板等易燃可燃材料装饰装修。</p><p>4、抽查是否擅自改变安全出口数量、疏散走道宽度及疏散距离;与其他功能区域防火分隔是否符合要求。</p><p>5、抽查内部设置的道具、装饰装修、隔断等物品是否遮挡排烟口、火灾报警探测器、洒水喷头等消防设施,影响使用功能。</p><p>(七)冰雪娱乐场所</p><p>1、核查场所是否经过特殊消防设计,核对冰雪娱乐场所经常停留人数是否超过疏散人数。</p><p>2、查看保温材料是否采用易燃可燃材料,是否采用易燃可燃彩钢板搭建用房,电气线路是否直接敷设在保温材料上。</p><p>3、核查是否与其他场所设置防火分隔,安全出口数量和疏散距离是否满足规范要求,冰雪景观、冰雪娱乐设施是否遮挡出口,影响疏散。</p><p>4、核查保温材料是否遮挡原有排烟设施,场所的排烟设计是否符合规范要求。</p><p>5、核查制冷设备是否定期进行安全检测,是否违规采用液氨作为制冷剂,制冷管道外包橡塑保温材料是否为难燃材料,电气线路、管道、制冷设备穿越防火分隔是否进行封堵。</p><p>(八)展览厅</p><p>1、核实场所用电是否超负荷,电气设备与周围可燃物距离是否过近,临时铺设在通道上的电气线路是否采取防护措施。</p><p>2、检查是否违规展示销售甲、乙类火灾危险性物品。</p><p>3、核查布展、搭建的材料是否为易燃可燃材料。</p><p>4、查看展位、展品是否堵塞、占用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展品、商品、货柜、广告箱牌是否遮挡、影响消防设施正常使用。</p><p>5、观察展厅疏散指示标志设置是否清晰可见并指向最近的安全出口,核实是否采取防止超员的措施。</p><p>(九)仓库、冷库</p><p>1、查看冷库、冷藏室保温材料是否为易燃可燃材料,电气线路是否穿越或直接敷设在保温材料上,穿越冷间保温层的电气线路是否相对集中敷设并采取可靠的保温密闭处理措施。</p><p>2、检查仓库是否违规使用电炉、电烙铁、电熨斗、电加热器等电热器具;查看灯具是否为高温照明灯具,是否安装防护罩。</p><p>3、核对仓库是否超过规定储量,是否违规存放易燃易爆物品,是否符合顶距、灯距、墙距、柱距、堆距的“五距”要求。</p><p>4、查看是否在库房外单独安装电气开关箱,工作人员离开库房是否拉闸断电。</p><p>5、查看是否与其他场所进行防火分隔,是否违规搭建阁楼、分隔小间,是否违规采用易燃彩钢板搭建仓储场所和临时用房。</p><p>(十)重要设备用房</p><p>1、查看机房内是否存放易燃可燃物品,机房内是否设置严禁烟火标志。</p><p>2、查看配电柜开关触头接触及电容器、熔断器是否存在短路、过载、熔断等故障现象;配电柜内是否存在温度异常情况;变压器是否存在异响,温控器指示是否正常,超温时风机是否能正常启动,电流、电压是否超出正常额定范围。</p><p>3、核对发电机润滑油位、过滤器、燃油量、蓄电池电位、控制箱是否正常;燃油锅炉房、柴油发电机房内设置的储油间轻柴油总储存量是否超出1立方米。</p><p>4、核对燃气锅炉房内是否设置可燃气体探测报警装置,现场测试是否能够联动控制锅炉房燃烧器上的燃气速断阀、供气管道的紧急切断阀和通风换气装置;锅炉房、柴油发电机房内部是否设置防爆型灯具、事故排风装置,已安装的是否存在故障。</p><p>5、查看机房内通风、空气调节系统的风管是否在穿越房间隔墙和楼板处设置防火阀;各类管线、电缆桥架是否在穿越房间隔墙和楼板处进行防火封堵。</p><p>6、检查锅炉房、柴油发电机房、制冷机房、空调机房、油浸变压器室的防火分隔是否被破坏,内部设置的防爆型灯具、火灾报警装置、事故排风机、通风系统、自动灭火系统等是否保持完好有效。</p><p>(十一)中庭及室内步行街</p><p>1、查看有顶棚的步行街、中庭等部位及自动扶梯下方是否违规设置店铺、摊位、游乐设施,是否堆放可燃物。</p><p>2、查看步行街原设计主力店位置,非主力店商铺面积是否超过300平方米、是否违规改为主力店。</p><p>3、现场测试与中庭相连通的防火门、窗是否能在火灾时自行关闭;查看步行街两侧建筑的商铺之间的防火隔墙是否破坏。</p><p>4、步行街顶棚及端部自然排烟口有效面积是否符合要求。</p><p>5、非隔热性防火玻璃墙(包括门、窗)是否被破坏;用于保护的闭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是否保持完好有效。</p><p>6、步行街的顶棚材料是否采用不燃或难燃材料,其承重结构的耐火极限是否符合要求。</p><p>(十二)屋顶及室外</p><p>1、屋顶是否违规搭建影响消防安全的临时仓库、人员宿舍、商业场所等临时建筑,是否堆放大量可燃物。</p><p>2、查看建筑外墙外保温材料燃烧性能是否符合要求;外保温材料及装饰层内部敷设或穿越的电气线路是否穿金属管,是否在其周边采用不燃隔热材料保护。</p><p>3、抽查建筑外墙的广告LED屏、霓虹灯箱,灯具及电气线路是否出现老化现象,接头是否松动。</p><p>4、核查消防车通道、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是否符合要求,是否存在占道经营、违规停车、违规搭建等问题,是否划线、标识。</p><p>5、查看救援窗口是否按要求设置,并设置易于识别的标志;窗口、阳台等部位是否设置封闭的金属栅栏。</p><p>(十三)汽车库</p><p>1、查看电动汽车充电设施设置是否符合有关标准规定。</p><p>2、抽查汽车库内是否有电动自行车违规停放、充电。</p><p>3、检查是否擅自改变汽车库使用性质和增加停车位。</p><p>4、核查汽车出入口电动卷帘断电后是否具备手动开启功能。</p><p>5、抽查汽车库安全出口数量和消防设施是否符合要求。</p><p>四、检查消防设施</p><p>资料档案抽查重点为现场抽查核对消防设施维保记录和检测报告是否真实有效,核对是否存在违规出具失实、虚假检测报告和维保记录的问题。现场实体抽查重点分别如下:</p><p>(一)消防控制室</p><p>1、消防控制室是否落实两人值班及持证上岗制度。</p><p>2、消防控制设备是否正常运行,消防设施平面布置图、系统图、灭火救援等资料是否完整。</p><p>3、消防控制室是否与商户实现双向互联互通,建立通讯联络;设有多个消防控制室时,各消防控制室是否实现有效联系。</p><p>4、现场模拟火警,测试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是否掌握“119”报警要求,是否熟悉消防设施设备操作,是否掌握应急处置程序要求,是否熟练使用应急广播通知人员疏散。</p><p>5、抽查火灾报警控制器功能是否正常;核查火灾报警控制器主、备用电源是否切换正常。</p><p>6、抽查火灾报警控制器历史记录,根据记录火警、故障等信息,核实值班记录填写的准确性、及时性,核实单位开展消防设施设备维护保养情况。</p><p>7、查看是否擅自停用防火门监控装置、电气火灾监控设备,值班人员是否掌握相关装置设备的使用操作方法。</p><p>(二)安全疏散设施</p><p>1、抽查日常检查巡查记录,查看是否按照要求对安全疏散设施进行检查,发现的问题是否落实整改措施。</p><p>2、抽查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有无被占用、堵塞、封闭等现象,装修材料是否符合要求;抽查防火门监控系统、应急照明集中电源等消防设施、器材有无被损坏、屏蔽等现象。</p><p>3、抽查应急照明灯具、疏散指示标志时,使用照度计测量照度值是否满足要求;通过“试验”按钮,测试转换功能以及转换时间是否满足要求。</p><p>4、测试应急照明集中供电电源应急启动、持续供电功能是否满足要求,测试集中控制器自检、显示和控制功能是否满足要求。</p><p>(三)防火分隔设施</p><p>1、查阅建筑竣工图纸,比对实际情况,抽查是否存在防火分区、防火隔墙等不一致的情况。</p><p>2、询问综合体业态变更情况,电影、餐饮、娱乐、儿童游艺等业态布置情况,抽查防火分隔是否满足要求。</p><p>3、抽查测试防火分区的防火门、防火卷帘等防火分隔设施,分隔是否完整,信号反馈是否正常。</p><p>4、综合体内管道井、电缆井、玻璃幕墙和防烟、排烟、供暖、通风、空调管道是否做好横向、竖向防火封堵,变形缝、伸缩缝内部封堵是否到位。</p><p>(四)消防供水设施</p><p>1、核对消防水池和高位消防水箱液位计水位是否符合要求。</p><p>2、查看消防水泵电气控制柜是否通电并处于自动状态;末端双电源配电柜是否处于自动状态;系统供水管路上阀门是否处于正常工作状态。</p><p>3、现场手动、远程启动和机械启动消火栓泵、喷淋泵、水炮泵,查看能否正常工作、反馈信号,主备用泵自动切换功能是否正常;泵房与消防控制室之间消防电话功能是否正常。</p><p>4、测试湿式报警阀组,核查压力开关是否动作,相应喷淋泵组是否启动,水力警铃是否动作,管网压力是否满足要求。</p><p>5、抽查室内消火栓是否醒目无遮挡,器材完好有效;室外消火栓是否存在被埋压、圈占、锈蚀现象,开启扳手等配件是否齐全。</p><p>6、查看水泵接合器是否有明显标识,是否标明供水区域,相关组件是否有缺损、锈蚀、堵塞等现象,连接室内水灭火系统的供水管网上所有控制阀是否处于完全开启状态。</p><p>(五)消防供电设施</p><p>1、检查发电机仪表、指示灯是否完好有效,启动电瓶及充电装置是否处于正常工作状态。</p><p>2、查看发电机储油箱油位计油位高度,储油量是否满足要求。</p><p>3、核对消防设备应急电源仪表、指示灯是否正常,强制应急启动装置、操作开关、按钮是否灵活,标识是否清晰、完整。</p><p>4、核对消防配电柜是否有醒目标识,配电箱上的仪表、指示灯是否正常,开关及控制按钮是否灵活可靠,双电源切换装置是否处于“自动”切换模式。</p><p>5、测试消防设备应急电源切换时,声光提示信号是否正常,是否能在规定的时间内自动切换;询问相关值班人员是否掌握火灾状态下的消防供电要求。</p><p>6、启动应急发电机组,核查是否在规定时间内启动并达到额定输出功率;使用红外测温仪测量柜体、线路等,检测是否存在温度异常现象。</p><p>(六)消防联动控制</p><p>1、核查火灾报警控制器、消防联动控制器功能是否正常,是否定期进行联动测试。</p><p>2、测试联动控制系统时,使用消火栓测压装置测试栓口的静压和出水动压;使用声级计测试铃声强级;使用感烟、感温探测器试验器,测试感烟探测器和感温探测器的反馈信号;使用风速计测量排烟口进风速度和送风口出风速度;使用微压计测量防烟楼梯间、前室的余压值。</p><p>3、测试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任一报警阀组的末端试验装置,查看报警阀组的联动启泵功能是否正常,消防控制室是否收到压力开关报警信号、喷淋泵组启动反馈信号等。</p><p>4、测试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手动以及联动控制功能,触发启动信号后,联动设备是否正常启动。</p><p>5、测试防火阀、排烟防火阀以及送风机、排烟机是否能手动、联动启动,消防控制室反馈信号及联动信号是否正常。</p><p>6、测试排烟设施的手动、自动开启装置是否完好有效,开启面积以及信号反馈是否符合消防安全技术标准。</p><p>7、查看自动跟踪定位射流灭火系统的控制装置是否处于“自动”状态,监视系统是否正常,测试回转机构的启动以及停止是否灵活,射流装置电磁阀的联动启动、关闭功能是否正常。</p><p>8、测试气体灭火系统的延时功能、联动控制功能、选择驱动功能是否正常,相关联动设备是否正常动作。</p><p>五、检查应急处置能力</p><p>(一)微型消防站或专职消防队</p><p>1、查看微型消防站或专职消防队的设置是否合理,人员、器材装备配备是否符合要求,是否建立通信联络机制,通讯工具配备是否齐全。</p><p>2、查看相关管理制度是否完善,是否张贴上墙,是否按要求落实值班值守制度。</p><p>3、查看队员是否熟悉建筑结构、功能布局、场所性质、重点部位、消防设施、疏散通道等情况,是否能熟练操作消防器材装备,是否开展日常训练和消防演练。</p><p>4、核查微型消防站或专职消防队是否纳入消防救援统一调度指挥体系。</p><p>(二)技术处置队</p><p>1、查看组织架构、人员编配、应急处置程序是否明确。</p><p>2、查看队员是否按照技术分工进行分组,掌握技术处置要求。</p><p>3、核查能否在火灾发生后,迅速出动,在消防、暖通、电气、电梯、燃气设施等方面提供技术支撑,协助灭火救援行动。</p><p>(三)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编制演练</p><p>1、查看综合体灭火和应急疏散总预案是否制定,是否明确火灾现场通信联络、灭火、疏散、救护、保卫等任务的负责人,是否明确火警处置、应急疏散组织、扑救初起火灾的程序和措施,是否至少每半年组织开展一次消防演练。</p><p>2、查看灭火和应急疏散分预案和专项预案是否制定,是否明确各防火分区或楼层区域的志愿消防员、疏散引导员,是否能够快速响应扑救初起火灾、组织人员疏散。</p><p>3、建筑面积大于10万平方米的大型商业综合体是否每年与当地消防救援机构联合开展消防演练。</p><p>(四)现场拉动测试</p><p>1、利用消防车连接水泵接合器,测试能否向相应的消火栓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管网送水加压。</p><p>2、利用消防救援车辆测试消防车通道、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是否畅通、是否满足要求,消防救援窗口是否符合消防技术标准。</p><p>3、现场测试与综合体连通的宾馆、酒店、住宅楼、办公楼、城市轨道交通等相互之间通讯联络是否畅通,是否能联动响应,快速扑救初起火灾、组织人员疏散。</p><p>4、现场模拟火情并拉动演练,测试综合体微型消防站或专职消防队、技术处置队以及各楼层区域义务消防员、疏散引导员是否能快速响应,是否建立高效的通讯联络机制,是否满足“1分钟响应启动、3分钟到场扑救、5分钟协同作战”要求,联勤联动协助开展灭火救援工作。</p><h2>6. 制冷机房岗位责任制制度</h2><p>本判定标准适用于判定冶金、有色、建材、机械、轻工、纺织、烟草、商贸等行业(以下统称工贸行业)的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以下简称重大事故隐患),危险化学品、消防(火灾)、特种设备等有关行业领域对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另有规定的,适用其规定。</p><p>工贸行业重大事故隐患分为专项类重大事故隐患和行业类重大事故隐患,专项类重大事故隐患适用于相关工贸行业,行业类重大事故隐患仅适用于对应的行业。</p><p>一、专项类重大事故隐患</p><p>(一)存在粉尘爆炸危险的行业领域(共10条)。</p><p>1.粉尘爆炸危险场所设置在非框架结构的多层建(构)筑物内,或其内部设有员工宿舍、会议室、休息室等场所。</p><p>2.不同类别的可燃性粉尘、可燃性粉尘与可燃气体等易加剧爆炸危险的介质共用一套除尘系统,不同防火分区的除尘系统互连互通。</p><p>3.干式除尘系统未规范采取泄爆、隔爆、惰化、抑爆、抗爆等控爆措施。</p><p>4.铝镁等金属粉尘除尘系统采用正压除尘方式;其他可燃性粉尘除尘系统采用正压吹送粉尘时,未规范采取火花探测消除等防范点燃源措施。</p><p>5.除尘系统采用重力沉降室除尘,或采用巷道式构筑物作为除尘风道。</p><p>6.铝镁等金属粉尘及木质粉尘的干式除尘系统未规范设置锁气泄灰装置,或未及时清卸灰仓内的积灰。</p><p>7.粉尘爆炸危险场所的立筒仓、收尘仓、除尘器内部等20区未采用符合要求的防爆型电气设备。</p><p>8.粉碎、研磨、造粒、砂光等易产生机械火花的工艺,未规范采取杂物去除或火花探测消除等防范点燃源措施。</p><p>9.未规范制定粉尘清理制度,未及时规范清理作业现场和相关设备设施积尘。</p><p>10.铝镁等金属粉尘的收集、贮存等场所未采取防水防潮、通风、氢气浓度监测等防火防爆措施。</p><p>(二)使用液氨制冷的行业领域(共2条)。</p><p>1.包装间、分割间、产品整理间等人员较多生产场所的空调系统采用氨直接蒸发制冷。</p><p>2.快速冻结装置未设置在单独的作业间内,且作业间内作业人员数量超过9人。</p><p>(三)存在有限空间作业的行业领域(共4条)。</p><p>1.未对有限空间作业进行辨识、提出防范措施,并建立有限空间管理台账。</p><p>2.未在有限空间作业场所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p><p>3.未制定有限空间作业方案或方案未经审批擅自作业。</p><p>4.未根据有限空间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为作业人员提供符合要求的检测报警仪器、呼吸防护用品、全身式安全带等劳动防护用品。</p><p>(四)采用深井铸造工艺的铝加工行业领域(共7条)。</p><p>1.固定式熔炼炉铝水出口未设置机械或自动锁紧装置。固定式、倾动式熔炼炉的铝水出口与流槽、流槽与铸造模盘两处接口位置,未配置液位监测和联锁报警装置。</p><p>2.配置的液位传感器未与铝水流槽上的快速切断阀和紧急排放阀联锁。倾动式熔炼炉在紧急状态下不能自动复位。</p><p>3.放置入炉原材料的地面潮湿,熔炼炉、保温炉及铸造等作业场所存在非生产性积水或放置易燃易爆物品。</p><p>4.深井铸造结晶器的冷却水系统未配置进出水温度、进水压力、进水流量监测报警装置;监测报警装置未与流槽上的快速切断阀和紧急排放阀联锁,未与倾动式熔炼炉控制系统联锁。冷却水系统未设置应急水源;应急水源管道未并联安装2个控制阀,或缺少常闭电磁阀(自动控制阀)。</p><p>5.铝水铸造流程未规范设置紧急排放或应急储存设施。</p><p>6.钢丝卷扬系统未设置不间断应急电源;引锭盘托架钢丝绳未定期检查和更换。</p><p>7.铸造车间现场未严格控制人数,未控制非生产人员进入。</p><p>二、行业类重大事故隐患</p><p>(一)冶金行业(共16条)。</p><p>1.会议室、操作室、活动室、休息室、更衣室、交接班室和钢(铁)水罐冷热修工位等场所设置在铁水、钢水和液渣吊运影响范围内。</p><p>2.炼钢厂在吊运铁水、钢水或液渣时,未使用固定式龙门钩的铸造起重机;炼铁厂铸铁车间吊运铁水、液渣起重机不符合吊运熔融金属起重机的相关要求。吊运熔融金属起重机龙门钩横梁焊缝和销轴未按要求定期进行探伤检测;吊钩、板钩、钢丝绳及其端头固定零件未定期进行检查,发现问题未及时整改。</p><p>3.盛装铁水、钢水和液渣的罐(包、盆)等容器耳轴未按要求定期进行探伤检测,耳轴磨损严重仍在使用。</p><p>4.冶炼、熔炼、精炼生产区域的安全坑内及熔融金属泄漏、喷溅影响范围内存在积水,或放置易燃易爆物品。连铸、模铸流程未设置事故钢水罐、溢流槽、漏钢回转溜槽、中间罐漏钢坑等熔融金属紧急排放和应急储存设施,或紧急排放和应急储存设施未处于良好的备用状态。</p><p>5.炉、窑、槽、罐类设备本体及附属设施未定期检查,出现严重焊缝开裂、腐蚀、破损、衬砖损坏、壳体发红、煤气泄漏及明显弯曲变形等未报修或报废,仍继续使用或采用外部喷淋冷却方式维持使用。</p><p>6.高炉炉顶工作压力超设计最大值,正常生产期间炉顶放散阀未处于自动联锁状态;未设置炉缸水系统热负荷检测系统和炉缸侵蚀模型,炉底炉缸连续测温点的有效性无法确保侵蚀模型准确、正常运行。</p><p>7.炼钢炉氧枪等设备的水冷元件未规范设置出水温度、进出水流量差监测报警装置,未与炉体倾动、氧气开闭等联锁。</p><p>8.煤气柜建设在居民稠密区,未远离大型建筑、仓库、通信和交通枢纽等重要设施;煤气爆炸危险环境1区未采用符合要求的防爆型电气设备。</p><p>9.煤气区域有人值守的控制室、操作室和休息室等人员较集中的场所,以及可能发生煤气泄漏、聚集的场所,未设置固定式一氧化碳浓度监测报警装置。</p><p>10.高炉、转炉、加热炉、煤气柜、除尘器等设施的煤气管道未设置吹扫、放散和可靠隔断装置;煤气设施的吹扫介质管道,在使用后未断开或未堵盲板。</p><p>11.煤气分配主管上支管引接处,未设置可靠隔断装置;进入车间前的煤气管道,未设置隔断装置。</p><p>12.使用煤气(天然气)的燃烧装置,未设置防止回火的紧急自动切断装置;煤气(天然气)点火作业程序不符合标准要求。</p><p>13.煤气U/V型水封和湿式冷凝水排水器水封的有效高度不符合标准要求;煤气排水器违规共用。</p><p>14.生产、储存、使用煤气的企业,未建立煤气防护站(组),未配备必要的煤气防护人员及防护设备。</p><p>15.空分装置在液氧中碳氢化合物总含量超标的情况下运行;空分装置冷箱内严重泄漏。</p><p>16.烧结矿运输皮带输送矿料温度超过120℃。</p><p>(二)有色行业(共12条)。</p><p>1.吊运熔融有色金属及液渣的起重机不符合吊运熔融金属起重机的相关要求;横梁焊缝和销轴未按要求定期进行探伤检测;吊钩、板钩、钢丝绳及其端头固定零件未定期进行检查,发现问题未及时整改。</p><p>2.会议室、操作室、活动室、休息室、更衣室、交接班室等场所设置在熔融有色金属及液渣吊运影响范围内。</p><p>3.盛装熔融有色金属及液渣的罐(包、盆)等容器耳轴未按要求定期进行探伤检测。</p><p>4.熔融有色金属冶炼、精炼、铸造生产区域的安全坑内及泄漏、喷溅影响范围内存在积水,或放置易燃易爆物品。</p><p>5.熔融有色金属铸造、浇铸流程未设置紧急排放和应急储存设施,或紧急排放和应急储存设施未处于良好的备用状态。</p><p>6.采用水冷方式冷却的熔融有色金属冶炼炉窑、铸造机、加热炉及水冷元件,未设置应急水源。</p><p>7.冶炼炉窑的闭路循环水冷元件未设置出水温度、进出水流量差监测报警装置;开路水冷元件未设置进水流量、压力监测报警装置,未实施出水温度定期人工检测。存在冷却水进入炉内风险的闭路循环元件,未设置进出水流量差监测报警装置,未设置防止冷却水大量进入炉内的安全设施(如快速切断阀等)。</p><p>8.炉、窑、槽、罐类设备本体及附属设施未定期检查,出现严重焊缝开裂、腐蚀、破损、衬砖损坏、壳体发红及明显弯曲变形等未报修或报废,仍继续使用。</p><p>9.可能出现一氧化碳泄漏、聚集的场所,未设置固定式监测报警装置;可能存在砷化氢气体的场所,未使用符合国家标准最高容许浓度精度要求的检测监测设备,或采取同等效果的检测措施。</p><p>10.使用煤气(天然气)的燃烧装置,未设置防止回火的紧急自动切断装置;煤气(天然气)点火作业程序不符合标准要求。</p><p>11.煤气U/V型水封和湿式冷凝水排水器水封的有效高度不符合标准要求;煤气排水器违规共用。</p><p>12.生产、储存、使用煤气的企业,未配备专职的煤气防护人员及防护设备。</p><p>(三)建材行业(共7条)。</p><p>1.水泥工厂煤磨袋式收尘器(或煤粉仓)未设置温度和一氧化碳浓度监测报警装置,或未设置气体灭火装置。</p><p>2.水泥工厂筒型储存库人工清库作业外包给不具备专业资质的承包方,作业前未根据风险分析制定适宜的清库方案,未严格按照清库方案实施。</p><p>3.水泥工厂电石渣原料库未设置可燃气体浓度监测报警装置,未设置与报警装置联锁的事故通风装置,报警、通风装置未有效运行。</p><p>4.进入筒型储库、预热器旋风筒、分解炉、磨机、破碎机、篦冷机、各种焙烧窑等有限空间作业前,未对可能意外启动的设备以及涌入的物料、高温气体、有毒有害气体等采取有效隔离措施。</p><p>5.燃气窑炉在燃气管道上未设置低压、超压报警和紧急自动切断阀,制氢站、制氧站、保护气体配气间等易燃易爆气体聚集场所未设置可燃气体浓度监测报警装置及防爆泄压设备。</p><p>6.纤维制品三相电弧炉、电熔制品电炉、玻璃窑炉、玻璃锡槽等设备的水冷、风冷保护系统漏水、漏气,或玻璃窑炉、玻璃锡槽未设置冷却保护系统监测报警装置。</p><p>7.空分装置在液氧中碳氢化合物总含量超标的情况下运行;空分装置冷箱内严重泄漏。</p><p>(四)机械行业(共10条)。</p><p>1.会议室、活动室、休息室、更衣室等场所设置在铸造用熔炼(精炼)炉、熔融金属吊运和浇注作业影响范围内。</p><p>2.吊运铁水等熔融金属的起重机不符合吊运熔融金属起重机的相关要求。吊运浇注包的横梁焊缝和销轴未按要求定期进行探伤检测;吊钩等零件未定期进行检查,或出现裂纹、严重磨损、严重形变等缺陷。</p><p>3.熔融金属铸造、浇铸流程未规范设置紧急排放和应急储存设施。</p><p>4.铸造用熔炼(精炼)炉炉底、炉坑及浇注坑等作业坑存在积水,或放置易燃易爆物品、设置工业管道等设施。</p><p>5.铸造用熔炼(精炼)炉冷却水系统未规范设置温度、流量监测报警装置,或未采取防止冷却水进入炉内的安全措施。</p><p>6.天然气(煤气)加热炉燃烧器操作部位未规范设置可燃气体浓度监测报警装置,或燃烧系统未采取防突然熄火或点火失败的安全措施。</p><p>7.使用易燃易爆化学品(如天拿水)清洗设备设施、工位器具和地面时,未采取有效措施及时清除集聚在地沟、地坑等空间内的可燃气体,或在影响范围内存在明火。</p><p>8.涂装调漆间和喷漆室未规范设置可燃气体浓度监测报警装置,电气设备设施不符合防爆要求,通风设施失效。</p><p>9.混有切削液或水的镁合金废屑未设立单独房间(库房)存放,或未采取防水防潮、通风、氢气浓度监测等防火防爆措施。</p><p>10.锂离子电池存储仓库未规范设置火灾探测报警装置、自动灭火系统和灭火器材,或未规范设置故障电池隔离装置和通风排烟设施。</p><p>(五)轻工行业(共7条)。</p><p>1.食品制造企业涉及烘制、油炸等高温的设施设备和岗位,未采取防过热自动切断报警装置和隔热防护措施。</p><p>2.食品制造企业燃气油炸锅未规范设置可燃气体浓度监测报警装置。</p><p>3.白酒储存、勾兑、灌装场所未规范设置乙醇蒸气浓度监测报警装置,或监测报警装置未与机械通风设施或事故排风设施联动。</p><p>4.纸浆制造、造纸企业使用蒸气或明火直接加热钢瓶汽化液氯。</p><p>5.日用玻璃、陶瓷制造企业燃气窑炉在燃气管道上未设置低压、超压报警和紧急自动切断阀,或退火炉、热收缩包装机等可能发生燃气泄漏、聚集的区域未设置燃气浓度监测报警装置。</p><p>6.日用玻璃制造企业炉、窑类设备本体出现裂缝或窑炉附属设施故障间接伤害窑炉本体导致玻璃液泄漏。</p><p>7.喷涂车间、调漆间未规范设置通风装置和防爆型电气设备。</p><p>(六)纺织行业(共2条)。</p><p>1.纱、线、织物加工的烧毛、开幅、烘干等热定型工艺设备的汽化室、燃气贮罐、储油罐、热媒炉等未与生产加工、人员密集场所明确分开或单独设置。</p><p>2.保险粉、双氧水、亚氯酸钠、雕白粉(吊白块)等危险品与禁忌物料混合贮存;保险粉露天堆放,或储存场所未采取防水防潮等措施。</p><p>(七)烟草行业(共2条)。</p><p>1.熏蒸杀虫作业前未确认无关人员全部撤离仓库,作业场所未配置防毒面具。</p><p>2.使用液态二氧化碳制造膨胀烟丝的生产线和场所,未设置二氧化碳浓度、燃气浓度监测报警装置,或紧急联动排风装置。</p><p>危化品单位重大隐患判定标准</p><p>依据有关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国家准,以下情形应当判定为重大事故隐患:</p><p>(一)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未依法经考核合格。</p><p>(二)特种作业人员未持证上岗。</p><p>(三)涉及“两重点一重大”的生产装置、储存设施外部安全防护距离不符合国家标准要求。</p><p>(四)涉及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的装置未实现自动化控制,系统未实现紧急停车功能,装备的自动化控制系统、紧急停车系统未投入使用。</p><p>(五)构成一级、二级重大危险源的危险化学品罐区未实现紧急切断功能;涉及毒性气体、液化气体、剧毒液体的一级、二级重大危险源的危险化学品罐区未配备独立的安全仪表系统。</p><p>(六)全压力式液化烃储罐未按国家标准设置注水措施。</p><p>(七)液化烃、液氨、液氯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液化气体的充装未使用万向管道充装系统。</p><p>(八)光气、氯气等剧毒气体及硫化氢气体管道穿越除厂区(包括化工园区、工业园区)外的公共区域。</p><p>(九)地区架空电力线路穿越生产区且不符合国家标准要求。</p><p>(十)在役化工装置未经正规设计且未进行安全设计诊断。</p><p>(十一)使用淘汰落后安全技术工艺、设备目录列出的工艺、设备。</p><p>(十二)涉及可燃和有毒有害气体泄漏的场所未按国家标准设置检测报警装置,爆炸危险场所未按国家标准安装使用防爆电气设备。</p><p>(十三)控制室或机柜间面向具有火灾、爆炸危险性装置一侧不满足国家标准关于防火防爆的要求。</p><p>(十四)化工生产装置未按国家标准要求设置双重电源供电,自动化控制系统未设置不间断电源。</p><p>(十五)安全阀、爆破片等安全附件未正常投用。</p><p>(十六)未建立与岗位相匹配的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或者未制定实施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p><p>(十七)未制定操作规程和工艺控制指标。</p><p>(十八)未按照国家标准制定动火、进入受限空间等特殊作业管理制度,或者制度未有效执行。</p><p>(十九)新开发的危险化学品生产工艺未经小试、中试、工业化试验直接进行工业化生产;国内首次使用的化工工艺未经过省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组织的安全可靠性论证;新建装置未制定试生产方案投料开车;精细化工企业未按规范性文件要求开展反应安全风险评估。</p><p>(二十)未按国家标准分区分类储存危险化学品,超量、超品种储存危险化学品,相互禁配物质混放混存。</p><p>金属非金属矿山重大隐患</p><p>(一)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p><p>1.安全出口不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设计要求。</p><p>2.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设备、材料和工艺。</p><p>3.相邻矿山的井巷相互贯通。</p><p>4.没有及时填绘图,现状图与实际严重不符。</p><p>5.露天转地下开采,地表与井下形成贯通,未按照设计要求采取相应措施。</p><p>6.地表水系穿过矿区,未按照设计要求采取防治水措施。</p><p>7.排水系统与设计要求不符,导致排水能力降低。</p><p>8.井口标高在当地历史最高洪水位1米以下,未采取相应防护措施。</p><p>9.水文地质类型为中等及复杂的矿井没有设立专门防治水机构、配备探放水作业队伍或配齐专用探放水设备。</p><p>10.水文地质类型复杂的矿山关键巷道防水门设置与设计要求不符。</p><p>11.有自燃发火危险的矿山,未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设计采取防火措施。</p><p>12.在突水威胁区域或可疑区域进行采掘作业,未进行探放水。</p><p>13.受地表水倒灌威胁的矿井在强降雨天气或其来水上游发生洪水期间,不实施停产撤人。</p><p>14.相邻矿山开采错动线重叠,未按照设计要求采取相应措施。</p><p>15.开采错动线以内存在居民村庄,或存在重要设备设施时未按照设计要求采取相应措施。</p><p>16.擅自开采各种保安矿柱或其形式及参数劣于设计值。</p><p>17.未按照设计要求对生产形成的采空区进行处理。</p><p>18.具有严重地压条件,未采取预防地压灾害措施。</p><p>19.巷道或者采场顶板未按照设计要求采取支护措施。</p><p>20.矿井未按照设计要求建立机械通风系统,或风速、风量、风质不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要求。</p><p>21.未配齐具有矿用产品安全标志的便携式气体检测报警仪和自救器。</p><p>22.提升系统的防坠器、阻车器等安全保护装置或信号闭锁措施失效;未定期试验或检测检验。</p><p>23.一级负荷没有采用双回路或双电源供电,或单一电源不能满足全部一级负荷需要。</p><p>24.地面向井下供电的变压器或井下使用的普通变压器采用中性接地。</p><p>(二)金属非金属露天矿山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p><p>1.地下转露天开采,未探明采空区或未对采空区实施专项安全技术措施。</p><p>2.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设备、材料和工艺。</p><p>3.未采用自上而下、分台阶或分层的方式进行开采。</p><p>4.工作帮坡角大于设计工作帮坡角,或台阶(分层)高度超过设计高度。</p><p>5.擅自开采或破坏设计规定保留的矿柱、岩柱和挂帮矿体。</p><p>6.未按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对采场边坡、排土场稳定性进行评估。</p><p>7.高度200米及以上的边坡或排土场未进行在线监测。</p><p>8.边坡存在滑移现象。</p><p>9.上山道路坡度大于设计坡度10%以上。</p><p>10.封闭圈深度30米及以上的凹陷露天矿山,未按照设计要求建设防洪、排洪设施。</p><p>11.雷雨天气实施爆破作业。</p><p>12.危险级排土场。</p><p>(三)尾矿库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p><p>1.库区和尾矿坝上存在未按批准的设计方案进行开采、挖掘、爆破等活动。</p><p>2.坝体出现贯穿性横向裂缝,且出现较大范围管涌、流土变形,坝体出现深层滑动迹象。</p><p>3.坝外坡坡比陡于设计坡比。</p><p>4.坝体超过设计坝高,或超设计库容储存尾矿。</p><p>5.尾矿堆积坝上升速率大于设计堆积上升速率。</p><p>6.未按法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对坝体稳定性进行评估。</p><p>7.浸润线埋深小于控制浸润线埋深。</p><p>8.安全超高和干滩长度小于设计规定。</p><p>9.排洪系统构筑物严重堵塞或坍塌,导致排水能力急剧下降。</p><p>10.设计以外的尾矿、废料或者废水进库。</p><p>11.多种矿石性质不同的尾砂混合排放时,未按设计要求进行排放。</p><p>12.冬季未按照设计要求采用冰下放矿作业。</p><p>烟花爆竹生产单位重大隐患</p><p>依据有关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国家标准,以下情形应当判定为重大事故隐患:</p><p>(一)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未依法经考核合格。</p><p>(二)特种作业人员未持证上岗,作业人员带药检维修设备设施。</p><p>(三)职工自行携带工器具、机器设备进厂进行涉药作业。</p><p>(四)工(库)房实际作业人员数量超过核定人数。</p><p>(五)工(库)房实际滞留、存储药量超过核定药量。</p><p>(六)工(库)房内、外部安全距离不足,防护屏障缺失或者不符合要求。</p><p>(七)防静电、防火、防雷设备设施缺失或者失效。</p><p>(八)擅自改变工(库)房用途或者违规私搭乱建。</p><p>(九)工厂围墙缺失或者分区设置不符合国家标准。</p><p>(十)将氧化剂、还原剂同库储存、违规预混或者在同一工房内粉碎、称量。</p><p>(十一)在用涉药机械设备未经安全性论证或者擅自更改、改变用途。</p><p>(十二)中转库、药物总库和成品总库的存储能力与设计产能不匹配。</p><p>(十三)未建立与岗位相匹配的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或者未制定实施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p><p>(十四)出租、出借、转让、买卖、冒用或者伪造许可证。</p><p>(十五)生产经营的产品种类、危险等级超许可范围或者生产使用违禁药物。</p><p>(十六)分包转包生产线、工房、库房组织生产经营。</p><p>(十七)一证多厂或者多股东各自独立组织生产经营。</p><p>(十八)许可证过期、整顿改造、恶劣天气等停产停业期间组织生产经营。</p><p>(十九)烟花爆竹仓库存放其它爆炸物等危险物品或者生产经营违禁超标产品。</p><p>(二十)零售点与居民居住场所设置在同一建筑物内或者在零售场所使用明火。</p><h2>7. 制冷机房规章制度有哪些</h2><p>氨制冷企业的安全规范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氨是一种具有毒性和易燃性的气体。首先,企业应该严格遵守国家和地方政府的相关法律法规,及时更新安全标准和操作规程,保证操作人员的安全知识和技能达到要求。其次,企业应该对氨制冷系统进行定期检修和维护,及时处理设备故障和漏氨情况。还有,为了避免因操作失误,企业应该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如员工岗位培训、应急预案和演练等。最后,企业可以引进先进的氨制冷技术和设备,如自动控制系统和漏氨监测系统,提高运行效率和安全性。总之,只有企业严格按照安全规范来操作和管理,才能确保氨制冷企业的安全运行。</p><h2>8. 制冷机房规范</h2><p>一、冷库工作人员必须遵守各种规章制度,遵守工作时间,服从工作安排,保证安全生产。</p><p>  二、制冷工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根据库温要求按时开机关机,要经常检查维修保养机械设备,发现异常要及时维修并向领导报告。</p><p>  三、制冷工要及时检查库房内的温度,否则,如造成经济损失要对其进行经济处罚。</p><p>  四、制冷工工作时间内不准脱岗喝酒、睡觉或从事与本职工作无关的活动。</p><p>  五、冷库机房不准私留非工作人员住宿,闲来人员不准进入机房内。</p><p>  六、冷库内的各种货物,要按位存放,堆放整齐。出库要填写出库单据以便待查。</p><p>  七、未经主任同意,不得为外单位或个人在冷库内存放物品,否则追究保管员和管理员责任,视情节轻重给予50-200元或扣发当月奖金的处罚。</p><p>  八、库内物品做到账物相符,保管员必须对工作认真负责,不得粗心大意,弄虚作假,以权谋私,否则出现问题追究保管员责任。</p><p>  九、保管员、制冷工下班前要认真检查库房、机房情况,没有问题后方可离岗。</p><p>  十、冷库值班人员要经常注意冷库周围情况,发现异常要及时报警,确保冷库安全。</p>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www.lengcanghe.com/zxzx/988323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