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冷冻知识 > 正文内容

冷库制冷系统原理(冷库制冷系统工作原理图)

2023-01-18 18:00:06冷冻知识1

1. 冷库制冷系统工作原理图

工作原理: 世界上的物质有三态:气态、固态和液态,在一定条件下三态可以相互转化。液体由液态变为气态时,会吸收很多热量,简称为“液体汽化吸热”,电冰箱就是利用了液体汽化吸热来制冷的,该种冰柜由电动机提供机械能,通过压缩机对制冷系统作功,制冷系统利用低沸点的制冷剂,蒸发时,吸收汽化热的原理制成的。

冷库的喉管内,装有一种称为氟利昂:freon或环保制冷剂,俗称雪种的致冷剂。

氟利昂在气体状态时,被压缩器加压,加压后,经喉管流到冰柜背部的冷凝器,借散热片散热(物质被压缩后,温度就会升高)后,冷凝而成液体。引致冰柜内部冷却。

汽化后的氟里昂又被压缩器压回箱外的冷凝器散热,再变为液体,如此循环不息,把冰柜内的热能泵到箱外。

2. 冷库制冷设备原理图

一机两库有冷冻库和冷葳库,冷冻库的蒸发器采用过冷蒸发,蒸发温度在零下20度以下,因此库温就可以保存在零下18度左右,经过冷冻库的冷热交换后,制冷剂气态温度升高约为零下14度左右,再进入冷藏库进行第二次冷热交换,库温可达到零下5度一5度。这就是一机双温冷库的制冷原理。

3. 冷库制冷系统的工作原理

冷库制冷原理是一个系统组成,完整的蒸气压缩式制冷系统应包括制冷剂循环系统、润滑油循环系统、融霜系统、冷却水循环系统以及载冷剂循环系统等。 冷库制冷原理中蒸气压缩式制冷系统的制冷剂循环系统由制冷压缩机、冷凝器、节流阀、蒸发器四个基本部分组成。为了使组合冷库中制冷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和操作的方便,系统还包括辅助设备、仪表、控制器件、阀门和管道等。 冷库中制冷系统是通过利用外界能量使热量从温度较低的物质(或环境)转移到温度较高的物质(或环境)的系统。制冷系统的类型很多,按所使用的制冷剂种类的不同可分为氟利昂制冷系统、氨制冷系统、混合工质制冷系统及空气等工质的制冷系统;按组合冷库工作原理的不同可分为压缩式、吸收式、蒸汽喷射式、热电式、吸附式等制冷系统;其中压缩式制冷系统又称为蒸汽压缩式制冷系统,由于这种组合冷库系统性能好、效率高而成为一种组合冷库工程中常见的制冷系统。

4. 冷库制冷系统工作原理图讲解

①.制冷的核心为压缩机,在被吸入的液态制冷剂经过冷凝后,变了高温高压,全封压缩机约85度,半封闭压缩机约100度左右,进入冷凝器交换散热后约为30度左右。

②.再经过过滤器过滤后,进入节流阀(膨胀阀)节流后,制冷剂瞬间被蒸发气化,此时的制冷为气态,同时进入蒸发器后达到零下的低温低压,并被风扇送出空间后制冷。

③.蒸发器制冷的同时,也称为吸热,就是把空间的热量与冷量的交换,剩下的只有冷量,被吸热后的冷媒继续被吸入压缩机重新压缩再次被冷凝,这一过程不断的被重复,周而复时,形成了整个制冷过程。

④.冷库的制冷原理和其他的制冷设备有相似之处,只是各自的制冷蒸发温度要求不一样,不同的制冷设备对温度的要求不同,工况也不同。

5. 冷库制冷系统工作原理图解

原理是:需要进行化霜时,关闭制冷系统的出液阀后,按下化霜控制电路的按钮。使翅片盘管式蒸发器的风扇电动机与压缩机都停止运转,接通翅片盘管式蒸发器中电加热器的电源,开始进行电加热除霜。

当翅片盘管式蒸发器上的霜融化,翅片盘管式蒸发器表面温度达到13℃后,电路自动切断化霜加热器电源。同时接通翅片盘管式蒸发器的风扇电动机和压缩机电动机的电源,使风扇电动机和压缩机电动机起动运行。此时,要缓慢打开制冷系统的出液阀,并随着压缩机运转进入正常,将其开至最大,恢复制冷系统正常运行。

6. 制冷机制冷系统工作原理图

在原理上,半导体的制冷片只能算是一个热传递的工具,虽然制冷片会主动为芯片散热,但依然要将热端的高于芯片的发热量散发掉。在制冷片工作期间,只要冷热端出现温差,热量便不断地通过晶格的传递,将热量移动到热端并通过散热设备散发出去。因此,制冷片对于芯片来说是主动制冷的装置,而对于整个系统来说,只能算是主动的导热装置,因此,采用半导体制冷装置的ZENO96智冷版,依然要采取主动散热的方式对制冷片的热端进行降温。 风扇以及散热片的作用主要是为制冷片的热端散热,通常热端的温度在没有散热装置的时候会达到100度左右,极易超过制冷片的承受极限,而且半导体制冷效率的关键就是要尽快降低热端温度以增大两端温差,提高制冷效果,因此在热端采用大型的散热片以及主动的散热风扇将有助于散热系统的优良工作。在正常使用情况下,冷热端的温差将保持在40~65度之间。 当一块N型半导体材料和一块P型半导体材料联结成电偶对时,在这个电路中接通直流电流后,就能产生能量的转移,电流由N型元件流向P型元件的接头吸收热量,成为冷端由P型元件流向N型元件的接头释放热量,成为热端。吸热和放热的大小是通过电流的大小以及半导体材料N、P的元件对数来决定,以下三点是热电制冷的温差电效应。1、塞贝克效应 (SEEBECKEFFECT) 一八二二年德国人塞贝克发现当两种不同的导体相连接时,如两个连接点保持不同的温差,则在导体中产生一个温差电动势:ES=S.△T 式中:ES为温差电动势 S为温差电动势率(塞贝克系数) △T为接点之间的温差2、珀尔帖效应 (PELTIEREFFECT) 一八三四年法国人珀尔帖发现了与塞贝克效应的效应,即当电流流经两个不同导体形成的接点时,接点处会产生放热和吸热现象,放热或吸热大小由电流的大小来决定。 Qл=л

.I

л=aTc 式中:Qπ为放热或吸热功率 π为比例系数,称为珀尔帖系数 I为工作电流 a为温差电动势率 Tc为冷接点温度3、汤姆逊效应 (THOMSONEFFECT) 当电流流经存在温度梯度的导体时,除了由导体电阻产生的焦耳热之外,导体还要放出或吸收热量,在温差为△T的导体两点之间,其放热量或吸热量为: Qτ=τ.I.△T Qτ为放热或吸热功率 τ为汤姆逊系数 I为工作电流 △T为温度梯度 以上的理论直到本世纪五十年代,苏联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约飞院士对半导体进行了大量研究,于一九五四年发表了研究成果,表明碲化铋化合物固溶体有良好的制冷效果,这是最早的也是最重要的热电半导体材料,至今还是温差制冷中半导体材料的一种主要成份。 约飞的理论得到实践应用后,有众多的学者进行研究到六十年代半导体制冷材料的优值系数,才达到相当水平,得到大规模的应用,也就是我们现在的半导体制冷片件。 中国在半导体制冷技术开始于50年代末60年代初,当时在国际上也是比较早的研究单位之一,60年代中期,半导体材料的性能达到了国际水平,6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是我国半导体制冷片技术发展的一个台阶。在此期间,一方面半导体制冷材料的优值系数提高,另一方面拓宽其应用领域。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获得了半导体制冷片,因而才有了现在的半导体制冷片的生产及其两次产品的开发和应用。 以上内容来自

7. 冻库制冷系统工作原理图

拿单机的说,就是最简答的的那种,就是用温控器的常开点控制压机的启停,风机,冷凝风扇,电磁阀,压机可以同时启动,也可以先启动风机,在启动电磁阀、压机等。

如果做负压起车的话,温度到了先启动,风机和电磁阀,再利用压力控制器启动压缩机。其他的所用保护可以串一起,接到温控器的报警端子上。如果你用PLC什么的也可以把保护都分开接。一般的制冷设备说明书上都有电路图,想知道更多的,还上先了解下制冷系统和他的工作原理吧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www.lengcanghe.com/zxzx/ldzs/987277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