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冷冻知识 > 正文内容

制冷跨临界循环举例(跨临界制冷循环应用前景)

2023-04-19 08:22:05冷冻知识1
<h2>1. 跨临界制冷循环应用前景</h2><p>CO2作为低温制冷循环工质有很多优势,如设备和管路尺寸较小、换热效率高和没有腐蚀等,即使处在低温下,CO2度也非常小,用于低温制冷循环系统有着很好的发展前景。</p><p>由于CO2的临界温度(31. 1℃)低于通常空调和热泵系统中的排气温度,目前空调、热泵热水器等设备若采用CO2作为制冷剂,基本上都采用跨临界制冷循环方式。循环的放热过程发生在临界压力以上,而吸热过程在临界压力以下。因此跨临界循环最显著的特点是:冷凝过程在气体冷却器的冷却中,取代常规亚临界循环的冷凝器,避免由于热源温度过高导致系统性能下降</p><h2>2. 跨临界制冷循环应用前景怎么样</h2><p>包括国家速滑馆在内的几个北京冬奥会场馆,将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接制冷方式制冰。</p><h2>3. 跨临界直接制冷方式</h2><p>北京冬奥我们来了【北京冬奥有哪些标志性建筑?】国家速滑馆因为由22条晶莹的“丝带”状曲面玻璃幕墙环绕,这座场馆又被形象地称为“冰丝带”。</p><p>目前,“冰丝带”与雄浑的钢结构“鸟巢”、灵动的膜结构“水立方”相得益彰,共同组成北京这座世界首个“双奥之城”的标志性建筑群。截至目前,北京2022年冬奥会标志性建筑国家速滑馆(“冰丝带”)已正式完工,国家体育馆、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也完成改造。</p><p>主场馆建筑面积约8万平方米的国家速滑馆,采用了全冰面设计。冰面为目前亚洲最大,它还是全世界最大的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冷系统的冰面。场馆平时可接待超过2000名市民同时开展冰球、速度滑冰、花样滑冰、冰壶等所有冰上运动,赛后即可实现可持续利用。</p><p>国家游泳中心将作为冰壶、轮椅冰壶比赛场馆,于2020年12月21日顺利完成第二次“水冰转换”;还利用南广场地下空间建立了两块冰面,届时将作为奥林匹克中心区冰壶项目体验基地,为大众提供开放的平台。</p><p>国家体育馆专为冬奥会增加了制冰功能和除湿系统,配置两块符合奥运赛事标准的冰球冰面,冬奥会时一块用于正式比赛,一块用于赛前训练热身。</p><h2>4. 跨临界制冷循环应用前景如何</h2><p>国家速滑馆拥有亚洲最大的全冰面设计,面积达1.2万平方米,据国家速滑馆制冰工程专项设计负责人马进介绍:“‘冰丝带’采用全冰面设计,冰面采用分模块控制单元,可以将冰面划分为若干区域,根据不同项目分区域、分标准进行制冰。平时可接待超过2000名市民同时开展冰球、速度滑冰、花样滑冰、冰壶等冰上运动。”</p><p>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国家速滑馆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系统,是全球首个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接蒸发制冷的冬奥速滑场馆。</p><h2>5. 采用什么跨临界直接制冷方式治病</h2><p>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这是目前世界上最环保的制冰技术,碳排放趋近于零;同时也是最先进的制冰技术,冰面温差可控制在0.5度以内。</p><h2>6. 跨临界制冷方式制冰</h2><p>国家速滑馆采用的是二氧化碳跨临界直接制冷方式制冰。该技术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环保的制冰技术,碳排放值趋近于零,制冰能效大幅提升。赛后冰面可进行分区制冷,对每块冰单独控温,实现场馆“同时运行、不同使用”。国家速滑馆,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北京主赛区标志性场馆、唯一新建的冰上竞赛场馆。冰面面积达1.2万平方米。平时可接待超过2000人同时开展冰球、速度滑冰、花样滑冰、冰壶等所有冰上运动。</p>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www.lengcanghe.com/zxzx/ldzs/988180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