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冷冻知识 > 正文内容

肼是制冷剂吗(肼常温下是什么状态)

2023-06-20 15:22:08冷冻知识1
<h2>1. 肼常温下是什么状态</h2><p>苯肼分子式C6H8N2,常缩写为PhNHNH2,结构简式C6H5NHNH2,结构式如图所示:</p><p></p><p>苯肼也称联氨基苯,是第一个合成的肼衍生物。常温下为一种浅黄色结晶或油状液体,低温下为单斜棱柱结晶,在空气中易被氧化而呈深褐色或深红色。是肼的衍生物之一,常缩写为PhNHNH2。微溶于水和碱溶液,溶于稀酸。与乙醇、乙醚、氯仿和苯混溶。常用的制备方法是通过苯胺与亚硝酸钠在盐酸作用下生成重氮盐,再用亚硫酸钠/氢氧化钠还原制取。酸析生成苯肼盐酸盐,经过中和即得苯肼。用于制染料、药物、显影剂等,也是一种重要的鉴定羰基的试剂,用作鉴定醛类、酮类和糖类。与苯甲醛反应生成苯腙,利用苯肼或2,4-二硝基苯肼所生成的腙来鉴定醛和酮,与醛酮发生费歇尔吲哚合成得到吲哚环系化合物。</p><h2>2. 肼的状态</h2><p>辽宁科技事业已经走过的60年发展历程大体可以划分为六个发展阶段。</p><p>&nbsp; &nbsp; 一、从1950年到1965年,辽宁科技事业处于初创起步阶段,发展迅猛,呈现出繁荣昌盛的局面</p><p>&nbsp; &nbsp; 建国之初,辽宁科技人员匮乏,科研基础薄弱,现代科学技术几乎是空白。这一时期,辽宁得到了全国的支援。国家从全国各地招聘、调集了4000余名科技人员来辽宁工作。“一五”期间,国家又从全国各地动员和抽调近万名科技、管理人员来辽宁参加建设,使辽宁科技力量得到充实,群众性技术革新、技术革命和科技普及活动广泛开展。</p><p>&nbsp; &nbsp; 到1965年,全省市级以上科研机构达到124个,专业技术人员发展到18.7万余人,与1949年相比,科研机构增加14.5倍,专业技术人员增加44.6倍。全省集中力量进行重点项目攻关,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突破。</p><p>&nbsp; &nbsp; &nbsp;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辽宁依托雄厚的科技力量,创造了不胜枚举的“共和国第一”,比如第一台3000千瓦水轮发电机、第一台晶体管计算机、第一台20万千伏安变压器、第一根无缝钢管、第一架喷气式歼击机、第一台大吨位桥式起重机、第一座超音速风洞、第一台透平压缩机等等,并因此获得了“共和国长子”的美誉。</p><p>&nbsp; &nbsp; 二、从1966年至1976年,由于受到“文革”冲击,辽宁科技工作处于瘫痪状态,科技发展陷入低谷</p><p>&nbsp; &nbsp; 十年动乱使辽宁科技事业受到严重冲击,一大批科技人员被诬陷为“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反动学术权威”,成为专政对象;已经建立起来的科研机构,有的被撤销,有的被拆散;大量的图书资料、科研仪器和设备被毁坏;绝大部分专业性和群众性的学术组织和科普组织被迫停止活动。科技工作陷于瘫痪状态。</p><p>&nbsp; &nbsp; 在这种十分艰难的环境与条件下,辽宁广大科技工作者顶住压力,迎难而上,坚持科学研究与开发,取得了一批重大成果。全国第一台大型罗茨真空泵、第一台永磁筒式磁选机、第一口日产千吨的油气井、第一座现代化大型焦炉、第一台核潜艇用高温高压封闭式不锈钢主循环泵,达到国际水平的万吨级远洋巨轮、大型超精密轴承、双箭杆织布机,以及后来分别获得国家发明一等奖的“优良玉米自交系330”、“铁丰18”大豆新品种等等,都在当时的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中发挥了巨大作用。</p><p>&nbsp; &nbsp; &nbsp; &nbsp;三、从1977年到1979年,通过拨乱反正,辽宁科技事业进入恢复发展阶段,迎来了科学的春天</p><p>&nbsp; &nbsp; 为尽快恢复和启动全省科技工作,1977年,辽宁省先后四次召开以科技为主题的重要会议。当年9月,中共辽宁省委召开全省广播大会,提出“要切实加强对科技工作的领导,努力造就一支宏大的科技队伍,在全省掀起向科技现代化进军的新高潮”。11月,辽宁历史上首次全省科学大会隆重召开。会议号召“全党动员,大办科学,为实现辽宁省科学技术现代化而奋斗”。</p><p>&nbsp; &nbsp; 1978年3月,全国科学大会召开。邓小平同志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等一系列著名论断,宣告了科学春天的到来。同年召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纪元。仅1978和1979两年,辽宁科技战线就平反了1万多起冤假错案,把下乡插队的2.1万名科技人员调回科技岗位,恢复和新建了一批科研机构,恢复和健全了各级科技管理机构、科学技术协会及其所属学术团体,极大地激发了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p><p>&nbsp; &nbsp; 这3年间,辽宁的科技进步与创新势头强劲。8400米大长度超深井油矿电缆、钒钛磁铁矿高炉冶炼新工艺、SJ-55/20小型电子数字计算机、东风5号弹头姿态控制用816.814肼分解催化剂、30万千瓦转轮、50万伏高压隔离开关、1500立式涡轮分子泵等一批重大科技成果捷报频传,有的填补了国内空白、有的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p><p>&nbsp; &nbsp; 四、20世纪80年代,科技体制改革全面展开,辽宁开启了科技进入经济主战场的新探索</p><p>&nbsp; &nbsp; 1982年,中央提出“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战略方针,辽宁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这一方针,大力推进科技与经济的结合。全省普遍设立了分管科技工作的副省长、副市长和副县长,加强对科技工作的领导。这一时期,辽宁先后组织实施了“一二三工程”和“创建科技先导型企业”活动。其中“一二三工程”被时任国务委员、国家科委主任宋健赞誉为“星火计划的先驱”。从1985年起,辽宁全面展开科技体制改革,1988年又在全国较早提出了“科技兴辽”战略。这一时期,辽宁的科技对外开放如火如荼,科技合作与交流空前广泛。</p><p>&nbsp; &nbsp; 20世纪80年代,交叉分子束实验装置、甲种分离膜制造技术、颅像重合法鉴定颅骨身源新技术、小方坯连铸工艺设备、数控卧式加工中心、中空纤维膜氮氢分离器、稠油注蒸汽吞吐工艺技术等一大批出自辽宁的科技成果令全国瞩目;与此同时,歼8Ⅱ飞机、HP-01号海洋机器人、6RLB型船用低速柴油机、数控机床等新的“共和国第一”如雨后春笋一般在辽宁问世。</p><p>&nbsp; &nbsp; 五、20世纪90年代,辽宁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进一步建立并强化科技与经济相结合的体制和机制</p><p>&nbsp; &nbsp; 1995年,辽宁确定实施“科教兴省”战略,提出“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搞好资源原材料深加工”的调整改造方针;1999年强调要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这一时期,辽宁组织开展了企业技术创新示范工程、省院校合作工程、科技进山增效示范工程等一系列创新性工作,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和高新区快速发展;民营科技企业异军突起;应用型科研机构开始向企业化转制;初步形成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p><p>&nbsp; &nbsp; 20世纪90年代,无缆水下机器人、钒钛铁矿高炉强化冶炼新技术、催化裂化干气与本烃化制乙烯成套技术、69000吨化学成品油轮、年产20万吨合成氨国产化装置、万吨级PVC树脂国产化装置、海湾扇贝引种育苗养殖研究及应用、高产多抗性玉米沈单7号选育等一批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充分彰显了辽宁的整体科技实力与水平。</p><p>&nbsp; &nbsp; 六、进入21世纪,辽宁科技发展迎来重要跃升期,科技创新成为引领和支撑辽宁振兴的主战略</p><p>&nbsp; &nbsp; 进入新世纪,辽宁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十七大以及全国科技大会精神,做出了以科技创新为动力,支撑引领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重大战略决策。2006年2月召开的全省科技大会将“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辽宁”确定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战略,成立了省科技创新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发布了《辽宁省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出台了一系列鼓励科技创新的政策措施,大幅度增加了科技投入。这一阶段,辽宁初步建立了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在关系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特别是装备制造业组织科技攻关,掌握了一批重大关键技术和新产品;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区域特色产业、科技支撑新农村建设和民生科技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扩大科技对外开放,打造了东北亚高新技术博览会、海外学子创业周等品牌。科技发展乘势而上,实现了前所未有的新跨越。</p><p>&nbsp; &nbsp; “十五”以来,辽宁科技创新连年取得大丰收,特别是近几年来,相继攻克了多轴联动高档数控、大型铸锻件可视化铸造、超级钢控轧控冷、混合动力汽车电控等一批重大关键技术;在机器人、燃料电池、纳米材料制备、基因重组多肽药物技术、新农药创制等领域抢占了技术制高点;CAD、CAM等信息技术在全省制造业企业中广泛推广应用;成功开发出高档数控机床、兆瓦级风力发电机、30万吨超大型油轮、深水自升式钻井平台、30万千瓦核主泵、盾构机、大型船用曲轴、超高压输变电设备、重型燃气轮机、百万吨乙烯压缩机装置等一批重大装备和新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p><h2>3. 肼的kb</h2><p>弱电解质电离常数</p><p>条件是在室温下(25°C)。Ka表示弱酸的电离常数,Kb表示弱碱的电离常数,pKa(pKb)表示其负对数。</p><p>弱酸 名称 化学式 Ka pKa 砷酸 H3AsO4 6.2X10ˆ-3(Ka1)</p><p>1.2X10ˆ-7(Ka2)</p><p>3.1X10ˆ-12(Ka3) 2.21</p><p>6.93</p><p>11.51 亚砷酸 H3AsO3 5.1X10^-10 9.29 硼酸H3BO35.8X10^-109.24次溴酸HOBr2.3X10^-98.63氢氰酸 HCN 6.2X10^-10 9.21 氰酸HCNO3.3X10^-43.48碳酸H2CO34.45X10^-7(ka1)</p><p>4.7×10^-11(ka2) 6.352次氯酸HClO2.98X10^-87.526亚氯酸HClO21.1X10^-21.95铬酸 HCrO4- 3.2X10^-7(Ka2) 6.50 氢氟酸 HF 6.8X10^-4 3.17 次碘酸HIO2.3X10^-1110.64碘酸HIO30.490.31亚硝酸 HNO2 7.1X10^-4 3.15 过氧化氢H2O22.2X10^-1211.65次磷酸HPO35.9X10^-21.23磷酸 H3PO4 7.11X10^-3(Ka1)</p><p>6.23X10^-8(Ka2)</p><p>4.5X10^-13(Ka3) 2.18</p><p>7.199</p><p>12.35 焦磷酸H4P2O70.20(Ka1)</p><p>6.5X10^-3(Ka2)</p><p>1.6X10^-7(Ka3)</p><p>2.6X10^-10(Ka4) 0.70</p><p>2.19</p><p>6.80</p><p>9.59 亚磷酸H3PO33.7X10^-2(Ka1)</p><p>2.9X10^-7(Ka2) 1.43</p><p>6.54 氢硫酸H2S1.3X10^-7(Ka1)</p><p>7.1X10^-15(Ka2) 6.88</p><p>14.15 硫酸 HSO4-1.02X10^-2(Ka2)1.99亚硫酸H2SO31.23X10^-2(Ka1)</p><p>5.6X10^-8(Ka2) 1.91</p><p>7.18 硫氰酸HSCN0.130.9硫代硫酸H2S2O30.25(Ka1)</p><p>1.9X10^-2(Ka2) 0.60</p><p>1.72 偏硅酸H2SiO31.7X10^-10(Ka1)</p><p>1.6X10^-12(Ka2) 9.77</p><p>11.8 甲酸HCOOH1.80X10^-43.745草酸HOOC-COOH5.60X10^-2(Ka1)</p><p>5.42X10^-5(Ka2) 1.252</p><p>4.266 乙酸CH3COOH1.75X10^-54.757丙酸C2H5COOH1.34X10^-54.874乳酸(D-2-羟基丙酸)CH3CH(OH)COOH1.38X10^-43.860苯酚C6H5OH1.0X10^-109.98苯甲酸C6H5COOH6.28X10^-54.202水杨酸(2-羟基-苯甲酸)C7H6O31.0X10^-3(COOH)</p><p>2.2X10^-14(OH) 2.98</p><p>13.66 邻苯二甲酸C8H6O4 1.12X10^-3(Ka1)</p><p>3.91X10^-6(Ka2) 2.950</p><p>5.408 柠檬酸(2-羟基-1,2,3-丙三羧酸)C6H8O77.44X10^-4(Ka1)</p><p>1.73X10^-5(Ka2)</p><p>4.02X10^-7(Ka3) 3.128</p><p>4.761</p><p>6.396 弱碱 名称 化学式 Ka(b) pKb 氨水 NH3· H2O 1.8X10^-5 4.74 联氨(肼) N2H4 3.0X10^-6(Kb1)</p><p>7.6X10^-15(Kb2) 5.52</p><p>14.12 苯胺 C6H5NH2 4.2X10^-10 9.38 羟胺 NH2OH 9.1X10^-9 8.04 甲胺 CH3NH2 4.2X10^-4 3.38 乙胺 C2H5NH2 5.6X10^-4 3.25</p><h2>4. 肼的沸点是多少度</h2><p>(一)肼燃料:Hydrazine,剧毒,但肼的沸点为113.5℃,常温下液态,这是吸引科学家的一面。肼在在催化剂帮助下分解成氨气和氮气并放热,如果控制氨解离成氮和氢的吸热反应,最高可以得到1650K的燃气温度,通常作为小推力姿态控制发动机,在推力10N左右的微型发动机上用肼是最合适不过。航天飞机辅助动力单元的涡轮泵也采用了肼燃料燃气发生器,每台仅40公斤重,功率135马力。不过肼本身的热稳定性还比较差。</p><p>(二)偏二甲肼燃料:UDMH,同样剧毒,采用硝酸或N₂O₄等作氧化剂,有较宽的液态温度范围和较高的能量特性,有更便捷的军事用途,但比冲一般,作为巅峰质子火箭发动机RD-253,真空比冲也仅310S.由于氧化剂N₂O₄为红棕色,因此发射的时候出现橙红色是其明显特征。</p><p>(三)一甲基肼:MMH,姿态控制专用,沸点87.5℃,冰点-52℃,与氧化剂N₂O₄接触能自燃,能够多次启动。MMH+N₂O₄双组元大推力,解决了过氧化氢,或者肼催化、电热分解姿态控制发动机燃料比冲小、推力小的缺陷。航天飞机轨道机动系统(OMS)的AJ10-190发动机,安装在垂尾两侧,合计推力达到53.4千牛。X37B也采用了这种燃料用于变轨。</p><p>(四)混肼50:别名航空肼Aerozine50,是肼和偏二甲肼(UDMH)的50/50重量份混合物,上世纪50年代末由美国通用航空喷气公司研制,高能,广泛用作火箭燃料,混肼比肼更稳定,比单纯UDMH具有更高的密度和沸点,提高了安全性,并允许用作发动机中的循环冷却,采用四氧化二氮作为氧化剂。在大力神火箭LR87均采用。</p><h2>5. 肼在常温下的状态</h2><p>氨气的沸点:-33.5℃,,肼的沸点113.55℃,所以肼的沸点比氨气高。</p><p>氨,或称“氨气”,氮和氢的化合物,分子式为NH₃,是一种无色气体,有强烈的刺激气味。极易溶于水,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可溶解700倍体积氨,水溶液又称氨水。</p><p>肼(N2H4),又称联氨,为无色油状液体,有类似于氨的刺鼻气味,是一种强极性化合物。能很好地混溶于水、醇等极性溶剂中,与卤素、过氧化氢等强氧化剂作用能自燃,长期暴露在空气中或短时间受高温作用会爆炸分解,具有强烈的吸水性。</p><h2>6. 肼在常温下是气态还是液态</h2><p>偏二甲肼在常温下能与极性和非极性液体(如水、乙醇、肼、二乙三胺、汽油及大多数石油产品)完全互溶。当偏二甲肼含水量很少时,它与煤油的互溶温度在﹣40℃以下。</p><p>偏二甲肼是一种弱有机碱,它与水作用生成共轭酸和碱,与许多有机酸反应生成盐,与二氧化碳作用生成白色的碳酸盐沉淀,因此偏二甲肼暴露于空气中,有时会出现白色沉淀。</p><p>偏二甲肼的热稳定性很好,即使在临界温度(248.2℃)下也是稳定的。当它催化分解和光分解时,分解产物有氢、氮、甲烷、乙烷等。气态偏二甲肼的热分解产物主要有甲烷、乙烷、丙烷、二甲胺等。</p><h2>7. 肼在常温下是什么状态</h2><p>肼分子是偏极性分子。1. 肼分子由三个氮原子和七个氢原子组成,在空间结构上呈现出一个环形和一个端点。由于不同原子间的电负性差异,肼分子的各个方向电荷分布不均匀,形成了一个偏极性分子。2. 相对于非极性分子而言,偏极性分子在溶剂中更容易被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影响,如静电作用力,而且电子云的位移会导致分子的非对称,使其更容易与其他分子发生反应。因此,肼分子的偏极性特性在化学反应和熔点等方面都会表现出来。</p><h2>8. 肼易挥发吗</h2><p>因为丙酮是一种很好的有机溶剂,既具有脂溶性,也具有水溶性。</p><p>脂溶性会洗掉杂质,水版溶性会权使水溶性的杂质洗去。而且有机溶剂中丙酮的沸点比较低,容易挥发掉。一般清洗金属表面都是用丙酮或者无水乙醇,清洗橡胶的话只能用乙醇,丙酮会腐蚀橡胶表面。</p><p>丙酮为最简单的饱和酮,是一种无色透明液体,有特殊的辛辣气味。易溶于水和甲醇、乙醇、乙醚、氯仿、吡啶等有机溶剂,易燃、易挥发,化学性质较活泼。</p><p>扩展资料:</p><p>在酸或碱存在下,与醛或酮发生缩合反应,生成酮醇、不饱和酮及树脂状物质。与苯酚在酸性条件下,缩合成双酚-A。丙酮的α-氢原子容易被卤素取代,生成α-卤代丙酮。</p><p>与次卤酸钠或卤素的碱溶液作用生成卤仿。丙酮与Grignard试剂发生加成作用,加成产物水解得到叔醇。丙酮与氨及其衍生物如羟氨、肼、苯肼等也能发生缩合反应。</p><p>此外,丙酮在500~1000℃时发生裂解,生成乙烯酮。</p><h2>9. 肼稳定吗</h2><p>能与苯肼反应的物质有:</p><p>1.</p><p>与醛酮发生费歇尔吲哚合成。</p><p>2.</p><p>与醛进行加成反应。</p><p>3.</p><p>与酮进行加成反应。</p><p>4.</p><p>与糖的醛,酮基反应,生成稳定的糖脎。利用糖脎的晶形和熔点来鉴别不同的还原糖。</p>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www.lengcanghe.com/zxzx/ldzs/988545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