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重庆市政府主办的6个展会有哪些
展热,引爆展馆建设的热潮早在2003年“非典”过后,我国展馆建设就曾有过一个高潮。当时,中国展览馆协会对全国的展览馆数量和面积进行统计。统计显示,当时全国展览场馆158个。全国展览馆的室内展览总面积为322万平方米,室外展览总面积221平方米。其室内展览面积已开始超过展览王国德国,2004年商务部同样也对中国展览业市场作了一次调查。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03年底,全国各地已建成展览场馆212个,分别2001年和2002增长81.20%和20.5%总建筑面积达601万平方米,展览面积251万平方米,分别年增长了33.5%和39.6%,相比于2001年更是增长了131.8%和133%。同时,全国各地正在建设或规划在3年内建成展览场馆的展览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尽管如此,此后几年我国各地方展览馆的建设依旧豪情不减,几乎每个省会城市和其他大中城市都在新建、扩建、改造展览馆,规模很大,速度也很快。比如投资50亿元、建筑面积115万平方米的成都新国际会展中心,建筑面积在总体上扩大5倍左右的沈阳国际会展中心2期工程,投资70多亿元的武汉国际博览中心都是不小的手笔。据有关资料显示,截止到2006年年底,全国(港澳台除外)各类会展中心和展览场馆(不包括可用于展览面积在2000平方米以下的会展中心和展览场馆)已达170家,可用于展览的总面积高达537万平方米,远远超过了展览大国德国。展馆建设过热也让业界深为忧虑,2006年和2007年的场馆建设速度曾经一度出现短暂放缓,但是,2008年新一轮的展馆建设热潮又风生水起,重拾升势,不少新的展览场馆动工开建。2008年1月,为了顺应重庆的城市发展定位和目标,提升重庆在整个西南地区的影响力,重庆国际会展中心2期工程国际方案征集工作全面启动。2008年5月,总投资近20亿的宜昌三峡国际会展中心综合项目进入建设实施阶段。2008年7月,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的银川国际会展中心,通过了质检部门的初步验收,并于同年8月开门迎客。2008年9月,石家庄国际会展中心《规划与建筑设计方案》正式开标,这标志着石家庄市国际会展中心项目开始进入实质性运作阶段。2008年9月15日常州市政府对外宣布:该市建国以来单体投资最大的社会事业项目――常州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常州国际会展中心,历经2年多的时间,现已建成,近日将投入使用。2008年10月,第二届海峡两岸茶博会茶叶展馆建设竣工,并如期交付使用。2009年3月29日,新疆国际会展中心在红光山破土动工,计划于2010年乌洽会投入使用。建成后,这一寓意“明月出天山”的会展中心将成为自治区地标性建筑。2009年3月31日,东北地区最大的展览场馆――沈阳展览中心奠基,计划明年5月建成并投入使用。作为沈阳市的重点工程,沈阳展览中心总投资8亿元人民币,总建筑面积16.8万平方米。海口计划在美丽沙新建一座具有一定规模的国际会议展览中心,并将它建成海口市标志性建筑物。深圳机场附近拟建大型会展中心,该中心位于深圳机场附近,占地面积将达到100万平方米左右。 昆明投资70亿元建“世博会展城”。考虑到目前会展中心已经远远不能满足需求,昆明国际会展中心有限公司拟在昆明呈贡新城行政中心附近建“世博会展城”,预计总投资超过70亿元。 与此同时,湖南筹建新会展中心扩建工程也提上议事日程。据长沙市会展办主任杜中塔透露,湖南省正在积极筹划新建更大规模的会展场所,目前已选址在长沙大河西先导区中的梅溪湖地域,先期建设规模将至少达到20万平方米南昌国际展览中心斥资8000万元扩容;海峡国际会展中心将成福州东部新城崛起的一座福州市地标性建筑;广东兴宁会展中心落成;福建南安将建会展中心;余姚中塑国际会展中心全新亮相……新一轮展馆建设如火如荼。在经济危机席卷全球的特殊背景下,展会面积缩水,参展人数下降,展馆受到的打击也是显而易见的。而展馆建设却高歌猛进,成为金融危机下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让人欢喜,也让人心忧。红色预警:展馆经营将面临更大困难展馆的急剧增加,虽然有效地化解了会展业发展的瓶颈,但同业的竞争也进入了白热化。而与展览场馆面积急剧增长形成鲜明对照的是,近年来展览场馆总收入增长缓慢, 2001年以来,年降幅超过25%。中国贸促会于2009年1月15日发布的《2008中国会展经济发展报告》中称,2009年我国展馆建设步伐难以遏制,展馆的经营将面临更大困难。中国贸促会副会长王锦珍表示,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的增长点,去年我国展览业一如既往地受到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展览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然而,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国展览业的发展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好的倾向,特别是又一轮场馆建设高潮的掀起将使得展馆的经营面临更大困难。王锦珍提醒说,展馆是因为展览会的需要而兴建的,展览馆的数量只有与展览业的发展水平相适应,才可能取得良好的经营业绩。在我国展馆总量已经相对过剩的背景下,展览场馆建设的持续增多,必然会导致展馆经营面临更大困难,展馆在总体上的闲置浪费现象将难以避免。其实展览场馆利用率低在全国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对此,各展馆只不过是心照不宣而已。在展馆建设一派繁荣的背后,却是一些展馆的生计维艰。从沈阳2008年几个展馆的场馆利用率可略见一斑。2008年沈阳市3大展览场馆共举办会展活动132个,其中沈阳国际会展中心举办会展活动26个,辽宁工业展览馆举办会展活动62个,沈阳科学宫会展中心举办会展活动44个。每年10、11、12、1、2、这5个月场馆基本处于闲置状态,这种情况在展馆位置较远、展厅面积较大的沈阳国际会展中心更为突出,基本上在此期间展馆经营处于停止状态。如何提高场馆利用率,特别是在冬季做到继续接展,同时降低运营成本,是沈阳市场馆经营的一大难题。2008年10月28日,山东齐鲁晚报以《青岛部分展馆常年“休眠” 上万平展馆年使用不足30天》为题,报道了青岛各展馆的尴尬处境。报道称,除青岛国际会展中心外,青岛的大部分展馆利用率都不高。山东农产品展示交易中心主要是为举办青岛国际农产品交易会而设置,每年只举办这一次专业展会,所以利用率最低。一年一度的青岛国际农产品展示交易会结束后,这个展馆又进入空置状态。除青岛国际会展中心外,其他利用率都不高,大部分场馆年使用时间不足30天。 特别是那些“衔玉而生”的被赋予“地方标志性”建筑的展馆,大手笔的投资换来的却是展馆使用率低,展馆经营入不敷出,就连基本的维护经费都难以为继。2003年南京国际会展中心也因无法维持不得不转让展馆产权。海口会展中心更是一波三折。这个由当地政府投资建设的形象工程因生计维艰不得不拍卖。更让人匪夷所思的是,2004年的海口会展中心拍卖事件余波未平,就又传来海口将再建新的展馆和展馆扩容的消息。与海口会展中心近在咫尺的美丽沙,另一个更大的会展中心已在规划中。在目前情况下,展馆的日子就更是可想而知了。对于目前金融危机对展览馆经营方面的影响问题,广州展览行业资深人士表示:整个经济形势的恶劣,导致外向型企业经济效益的减缩,这就大大地降低了企业参展的积极性,那么对于以这种类型展会为主的展览馆的影响肯定是很大的,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展览面积出租率降低,摊位费方面的收益减少。而以工业类展会为主的展览馆,在目前的形势下,也是不容乐观的。单就广州几大展览馆展览项目数来分析,今年的形势要比去年严峻:广州国际会议展览中心(琶洲展馆)2008年共举办展览项目52个,2009预计举办项目42个;广州锦汉展览中心2008年共举办展览项目54个,2009预计举办项目25个;广州保利世界贸易中心博览馆2008年共举办展览项目4个,2009预计举办项目6个;广州国际采购中心2008年共举办展览项目5个,2009预计举办项目12个;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2009预计举办项目19个(含会议、展览、演出)。一线会展城市尚且如此,那么二三线会展城市的情况又是如何的呢?深圳会展中心2008年近80个展览项目,2009年则减少为52个,其中包括2个延期举办的展览会,而在去年的展会排期上,我们并没有见到延期的展会项目。东莞国际会展中心2008年和2009年展览项目数相差不大,但仔细比对就会发现,2008年6月的4个展览会在2009年6月这个档期消失了。由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年佛山会展业的形势十分严峻。佛山今年将举办各类会展30多场,场数比去年略有增长,但会展的总体规模将会有所减少,总收人预计比往年减少10%-15%。尽管我们不能仅仅从展览项目的数量来判断该展览馆的经营情况,但这些数据却显示了一点:展览行业大环境已经受到了影响,只不过有的展览馆显得突出点,有的还看不到太突出的反差,但有一点可以确定:展览馆的日子相对很艰难。而对于今年下半年的经营,业内人士表示并不乐观,原因在于经济形势将会怎样还不是很明朗,许多企业都在观望:参展?不参展?而这种观望将导致展览公司的展览面积缩水或展会延期,这直接对展览馆的经营造成影响。 “地标”之冕是光环还是十字架?会展热带动了展览馆建设热,动辄投资几十亿元建设上百万平方米的展馆已不鲜见。特别是很多地方政府“酷爱”将展馆建设冠以地方标志性建筑。海口会展中心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据了解,海口会展中心的诞生缘起海南冬交会。2001年冬交会前夕,海口会展中心一期工程完工投入使用。而在此前,因为海南没有大型展馆,一年一度的冬交会只能“打一枪换一地”,开幕式甚至放到了马路上,让政府觉得很丢面子。于是海南省、海口市政府共同集资兴建的大型现代化会展中心,海南国际会展中心的建成结束了海南冬交会“打游击”的日子。但是,由海南省市两级政府共同投资一个多亿兴建的海口会展中心,在给政府挣足了面子之后,很快就成了一个烫手的“山芋”。会展中心1年承办的大小展会也就10来次,其中还有一大部分是政府主导型展会。1年中大部分时间里,海口会展中心都在“独守空房”。展馆每年上百万元的维护费用,开始成为当地政府的一个沉重负担。2004年底,海口国资委决定对外拍卖海口会展中心,但是拍卖终因无人问津而流产。据海口会展中心经营管理方的负责人透露,海口会展中心当时的利用率只有8%左右,即便是这样的惨淡,也无法阻挡美丽沙规划上马更大的会展中心的冲动。此后,厦门、东莞和沈阳等都曾有过相似的经历。一边是展馆盲目攀比建设过热,一边是租用率低,运营惨淡,展馆建设过热是不争的事实。业界人士都知道,展览场馆的折旧非常高,某种程度上讲没建成就开始赔钱了。目前我国展馆的平均使用率还不到30%,但却有至少30个城市提出要建设国际的、中国的、区域的会展中心。从世界展览馆建设的情况看,不管欧洲还是美国,他们虽然建筑风格不同,但都体现了实用的原则,而不是建一个很大的建筑放在那里让人看。而我国许多地方在建设展馆时不考虑展馆的特性,而一味将其建成标志性建筑,这种建设结果往往会导致展馆投资过大却又不实用。在建设时大手笔投入,标志性建筑使建设成本加大,无形中也就加大了其经营和运转的难度,使其经营和管理等各方面都面临很大的压力。对于那些“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形象工程展馆来说,地标之冕其实就是一个沉重的十字架。问展馆:你有几道“私房菜”?其实轰轰烈烈建展馆并非是出巨资买了个漂亮花瓶,然后摆放在显眼的位置就可以了。展馆的终极功能是吸引展会,通过出租场馆实现赢利,展览馆赢利的关键是增加场地的使用率以及提高单位面积的出租金额。 许多地方在建设展馆时,把展馆看作一个自有产品,不考虑地域的布局情况。在建展馆时是只见树木,而不见森林,一味要自己建展览馆,而且求大求全,却很少考虑到周边的会展资源。殊不知,一个城市会展业的发展至少要考虑到产业基础、城市区位、经济实力、资源优势、与展览相关的配套设施等7大成功要素。展览场馆的建设要站在全国的高度来看待区域经济的特征,用以确定展览馆的布局。从这个基础上再来根据区域经济的特点,根据当地展览市场的发展规律来研究展馆建设的规模和特点。特别要考虑周边的会展资源,比如长春国际会展中心就是依托长春本地丰富的会展资源。长春拥有4道展会的“私房菜”:一是汽车展,长春是全国著名的汽车生产基地。二是农业博览会,吉林是个农业大省。第三是教育展览会,长春是个大学城。第四是长春电影节。长春的展览馆建设是围绕着区域经济的特点来进行的,因此这样的展馆建成后即使没有外来展会,也不会有生计之虞,自家的4盘私房菜完全可以让自己温饱无忧。大连也如此,像大连海洋博览会、大连服装节都是能够让自己丰衣足食的“私房菜”。而有些地方就不同了,建了一座展馆只为了一两个展会,一年当中只能饱餐一两顿,常常是吃了上顿就不知明天到哪里找米下锅了。因此,在建展馆之初,首先盘点一下你自己是否也有几道“私房菜”。商务部商业改革发展司司长邸建凯认为,展馆的建设不是越多越好,不是越大越好,也不是越豪华越好,关键是要适应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他还认为,各地政府首先要加强对会展业的认识,把握会展业的基本规律,要根据当地产业与市场的需要进行展馆建设。从全国范围看,会展需求旺盛的城市主要是北京、上海、广州。这些城市的展馆供不应求。业内专家认为,现在建馆的速度超过了展览发展的速度。一个地方发展会展经济的因素比较多,如产业基础、城市区位、经济实力、资源优势、与展览相关的配套设施等,没有哪一项能决定这个地方就能发展会展业。他认为,每一个会展城市的背景都有所不同,但根本规律是一样的,一定要尊重这些规律,否则当地的会展业就发展不起来。北京联合大学会展研究所所长李智玲在谈到这个问题时也认为,不少地方城市规划不很合理,各地展馆建设的发展很不平衡。有些地区密度过大,存在局部过剩,而有些地方展览场地却明显不足,展馆面积严重短缺。展馆建设应针对市场需求。作为会展经济的载体下展馆的建设不能脱离展览市场的需求。展馆建设要接受多方面的专家论证。展馆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其设计和建设不仅要听取会展专家的意见,更要综合考虑经济、建筑、社会、环境等各领域的专家的意见,最终确定展馆的功能和特点。有关部门要建立城市会展中心规划和建设的管理机制,避免重复建设,促进会展业健康发展。再则各地政府要充分考虑当地的财政能力,量力而行。否则很容易引发政府的“形象危机”。在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的背景下,国内展馆建设的“特立独行”着实让人欢喜。由于展馆建设周期相对较长,那些已经开工的项目将继续投资;另一方面,为刺激内需而掀起的新一轮政府投资中,不少地方政府有可能选择将资金投向展馆建设。因此展馆建设无惧危机,但是展馆因何而建,是否建得其所,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但是从目前看,因为金融危机,一些展会面积缩水,展商人数下降,展馆所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在建展馆时,全国各地是“你有,我有,全都有”,展馆建设缺乏理性回归,真正谈及展馆经营却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