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企业动态 > 正文内容

现在汽车行业发展的趋势?

2023-08-16 12:21:27企业动态1
<h2>一、现在汽车行业发展的趋势?</h2><p>现在社会qiche越来越多,有车的人是越来越多了,一旦车出了问题就要拿去维修,这么看qiche维修行业前景好,现在qiche维修市场还紧缺qixiu技师,学qiche维修技术还是很不错的。</p><h2>二、汽车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h2><p>汽车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很好!</p><p>一、汽车产业初具规模,国产中低挡车是主力军   </p><p>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汽车产量实现两次突破,第一次是1992年突破百万辆大关。但是从1993年下半年开始,为控制通货膨胀进行宏观调控,GDP增长速度持续递减,汽车市场也进入稳定增长阶段,年增长率最高不过7.3%,最低仅为2.1%。到了1999年和2000年,汽车产量的增长率分别达到12.3%和13%,出现第二次突破,即2000年跨过200万辆。</p><h2>三、汽车行业未来发展趋势?</h2><p>1.新能源将会是汽车未来行业发展的主流趋势,比如氢能源,水能源,以及纯电领悟发展,这也是为了减少汽车尾气带来的环境污染必须做出的改变。</p><p>2.将会朝着智能驾驶发展,汽车的功能将更加强大和智能化。</p><p>3.未来车企将会重新洗牌,那些没有核心技术以及不顺应时代发现的车企将会被淘汰。</p><h2>四、2018年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h2><p>一、汽车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分析</p><p>(一)、我国汽车市场步入稳健增长时期</p><p>我国乘用车市场进入稳健增长期,预计未来 5 年有望维持 3%-5%增长。 2017 年全年我国乘用车销量为 2471.83 万辆,同比增长 1.4%,较 2016 年同期累计销量增速(狭义乘用车 15.3%)有较大回落。随着汽车在城镇家庭的逐渐普及,乘用车行业已基本告别2000-2010 年十年高速增长期,转而进入稳健增长时期。长期来看,我国汽车保有量提升空间仍然极为广阔。目前我国汽车普及度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仍然巨大,同期美国千人汽车保有量在 800 辆以上,日韩也已达到 350 辆以上,而我国仍然不到 150 辆水平,长期仍具备翻倍空间。</p><p>2017 年乘用车销量增长 1.4%</p><p>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p><p>相关报告:智研咨询网发布的《2019-2025年中国汽车行业市场监测及未来前景预测报告》</p><p>我国千人汽车保有量与世界发达国家差距极大(2016)</p><p>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p><p>目前我国千人保有量水平处于韩国 1993-94 年水平,处于日本 1971-72 年水平,回溯韩国与日本该阶段保有量增速水平发现二者均处于乘用车快速普及阶段,保有量增速达两位数,且未来几年仍有两位数增长,对比国际经验我国仍处于汽车消费普及中后期。从中长期角度来看,日韩国内乘用车保有量增速基本围绕 GDP 增速发展,我国 GDP增速目前来看处于 5%-7%区间,长期来看经济有望保持稳健增长。 我国也有望实现乘用车销量增速与 GDP 增速的稳健发展,预计未来 5 年年均复合增速为 3-5%。</p><p>(二)、我国竞争格局发展轨迹:行业集中度提升,盈利上行</p><p>汽车行业集中度有望持续提升,盈利能力将上行。通过日本过去长期行业整合趋势来看,行业在面临增速放缓时或以多种方式来实现整合重组,其结果是行业集中度的提升以及整合后盈利能力的持续改善。我国汽车行业集中度触底回升,未来有望持续向上。选取我国乘用车市场历年销量前 3 及前 5 车企(如上汽大众、上汽通用、一汽大众等)计算市场集中度(以下均称CR3、 CR5), CR3 与 CR5 于 2010-2013 年稳步提升,而 2014-2016 年期间出现下滑,2017 年起转而提升。 2014-2016 年间集中度下滑的原因主要在于中小品牌企业把握 SUV 消费趋势,迅速推出丰富的高性价比车型,消化大部分 SUV 新增需求,在SUV 高速增长期分流了龙头份额,造成了行业格局分散。在行业增速整体放缓以及全市场完善 SUV 布局背景下,行业竞争明显加剧,龙头品牌将依靠优质车型维持销量的稳健增长,而品质较为欠缺的中小品牌将被逐步淘汰, 2017 年集中度的回升或表明行业已重回自 2010 年以来的集中度提升通道,未来行业集中度有望持续提升,龙头盈利能力将有所改善。</p><p>我国乘用车车企集中度在 2014-2016 年期间有所下降</p><p>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p><p>对比全球汽车竞争格局来看我国汽车行业仍有整合空间。 如果以全球汽车集团 CR3、CR5 水平作为我国未来发展稳态来看,全球 CR3 在 32%左右, CR5 在 50%左右,而 当前我国 CR3 为 25%, CR5 为 37%,相比全球来看仍然有较大提升空间。未来随着行业的进一步整合,集中度将持续提升。</p><p>汽车消费的高度个性化决定了汽车行业集中度不能跟家电、手机行业简单类比。 从通过与空调行业全球格局的对比来看,全球汽车 CR3 在 32%左右,而空调在 50%左右,汽车行业竞争格局不如空调行业集中。从明星产品份额角度来看,目前全球最热销车型为丰田卡罗拉, 2016 年全球销量为 131.3 万辆,对应汽车市场份额仅有 1.4%。从手机行业来看全球最热销机型为 iPhone6S,销量约为 6000 万台,占全球智能手机(14 亿 7060万台)份额约为 4%,其份额显著超过汽车最热销车型所占份额。汽车行业集中度与家电、手机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汽车消费的高度个性化。汽车是仅次于房屋的第二大消费品,消费者对包括外观、动力、性能稳定、安全系统等诸多方面的要求存在差异,因此汽车消费相比空调、手机等产品更加具备个性化的特征,因此汽车行业格局不能简单与家电、手机行业相类比。</p><p>汽车行业集中度不及空调行业</p><p>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p><p>虽然行业格局或不如家电、手机行业集中,但汽车行业龙头盈利能力有望保持稳健。 丰田经过多年发展,目前已成为全球前三大汽车集团,纵观其发展路径,丰田在不断整合过程中规模不断壮大,市场份额稳步提升,作为市场龙头的议价能力明显提升,盈利能力趋势性向上改善。随着汽车行业格局的持续优化,龙头企业将凭借强大产品优势与品牌效应取得销量与业绩的稳健增长。</p><p>二、汽车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分析</p><p>(一)、汽车行业未来展望: 智能网联新能源兴起, 行业变革大浪潮</p><p>1、新能源由政策驱动转向市场驱动,产品综合能力是核心</p><p>我国新能源乘用车消费仍以 A00 和限购市场为主。 1)2017 年我国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 55.64 万辆,同比增长 72%,表现优异。分级别看, A00 级电动车为我国新能源汽车消费的主要产品, 2017 年 A00 级电动车销量达到 30.27 万辆,同比增长 179%,占总销量比例快速提升至 54%。 2)2017 年全国新能源乘用车上牌数为 49.89 万辆。分区域看,六大限牌城市——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天津、广州 2017 年新能源乘用车上牌数排名前列,合计为 23.38 万辆,占全国比例达到 47%,表明我国新能源乘用车消费主要依靠汽车限牌城市。</p><p>2017 年 A00 级电动车销量占比达到 54%</p><p>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p><p>六大限牌城市上牌数排名前列</p><p>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p><p>2、优质车型供给有望打开市场化需求</p><p>双积分政策助力供给端加速改善。 双积分政策压力下,主流车企均在加快投放新能源车型,供给端改善有望加速。2018 年将至少有 20 款全新或换代车型上市,包括 11 款纯电动车型和 9款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分企业来看,自主品牌车企仍为投放主体, 2018 年有众多优质车型上市,如上汽荣威光之翼,比亚迪秦、唐换代车型;互联网车企也开始进入车型投放阶段,如蔚来 ES8、车和家 SEV;合资品牌车企也在逐步追赶,如蒙迪欧 Energi、索纳塔 9 插混版均会在 2018 年上市。</p><p>势不可挡,车企全面布局新能源汽车浪潮已起。 两大因素驱动下各大车企加快布局新能源汽车:一是市场因素,特斯拉 Model 3 发布后预订量迅速突破 40 万辆,传统车企首次感受到来自电动车的压力;二是政策因素,中国的双积分政策使得各大车企面临较大的考核压力,不得不加大新能源汽车布局,同时海外国家屡屡传出的禁售燃油车新闻也迫使各大车企需要加速电气化的转型。不论是全球车企巨头还是自主品牌车企, 各大车企均已出台新能源汽车中长期规划,将投放数量众多的新能源汽车车型。</p><p>预计 2018 年我国新能源乘用车产量有望达到 74 万辆, 2020 年有望达到 165 万辆。 1)短期看,受益低速电动车消费升级和分时租赁需求, A00 级电动车持续放量,叠加限购城市新能源乘用车需求释放,以及优质车型供给有望打开市场化需求,预计 2018 年新能源乘用车产量有望达到 74 万辆,同比增长 38%。</p><p>2)中长期看, 双积分政策护航,新能源汽车长期空间无忧。 双积分政策明确 2018 年开始考核 CAFC 积分, 2019 年开始考核新能源汽车积分(NEV 积分), 2019 年和 2020 年的新能源汽车积分比例要求分别为 10%、 12%。根据测算, 2019 至 2020 年需要依靠新能源汽车正积分去抵偿的燃料消耗量负积分约为 147 万分、 242 万分。据此测算可得 2019 年和 2020 年新能源乘用车产量分别为 127 万辆、 165 万辆,保持快速增长态势。 </p><p>预计 2018 年新能源乘用车产量有望达到 74 万辆</p><p>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p><p>3、竞争格局分析</p><p>部分车企具备先发优势,但市场地位尚不稳定。 1)分车企看,比亚迪、北汽新能源、吉利汽车、上汽集团 2017 年前 10 月新能源乘用车产量市场份额均在 10%以上,属于第一梯队,先发优势明显;众泰汽车、长安汽车、奇瑞汽车、江淮汽车、江铃汽车新能源乘用车产量市场份额在 5%以上,属于第二梯队。 2)行业整体看,近年来新能源乘用车 CR5 持续下降,占比由 2015 年的 78%下降至 2017 年的 62%,表明新兴车企市场份额在逐步扩大,新能源乘用车行业竞争格局尚不稳定。</p><p>北汽新能源、 比亚迪 17 年新能源乘用车产量排名靠前</p><p>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p><p>新能源乘用车 CR5 持续下降</p><p>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p><p>双积分政策顺利落地,部分车企面临较大考核压力。 2017 年 9 月 28 日,工信部等五部委公布《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明确从 2019年开始考核新能源汽车积分(NEV 积分), 2019 年和 2020 年的新能源汽车积分比例要求分别为 10%、 12%。 2017 年 11 月 3 日,工信部等四部委发布《关于 2016 年度、2017 年度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 ,进一步明确 2016 年度、2017 年度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CAFC 积分) 需要考核。 1) NEV 积分看,假设 2017 年 NEV 积分达标值按 6%计算,受益先发优势,比亚迪、北汽、吉利、众泰、江铃 2017 年 NEV 正积分数量排名靠前;由于合资品牌传统车销量基数大,上汽、一汽、东风、广汽、长安、长城 2017 年 NEV 负积分数量排名靠前。 2) CAFC 积分看,受益于新能源汽车核算倍数放大优惠,以及德系、日系等较低的油耗水平,比亚迪、上汽、 北汽、吉利、一汽 2016 年 CAFC 正积分数量排名靠前;由于 SUV 销量占比较高的缘故,长城和长安 2016 年 CAFC 积分为负。综合 NEV 积分和 CAFC 积分来看,比亚迪、吉利、北汽等新能源汽车龙头车企达标情况较好,长安、长城等车企面临较大考核压力。</p><p>双积分政策压力下,各大车企均加大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布局。</p><p>传统车企 17 年产量</p><p>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p><p>新能源车17年产量</p><p>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p><p>主流车企 17 年 NEV 积分情况(假设 17 年 NEV 积分达标值按 6%计算)</p><p>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p><p>主流车企 2016 年 CAFC 积分情况</p><p>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p><p>中长期看,新能源汽车的竞争将回归产品力的竞争。 短期看,目前新能源汽车消费集中在 A00 级车和限购城市,主流市场需求尚未打开,市场竞争并不充分,车企的前期准备和市场反应能力决定了目前新能源汽车的市场份额。当市场竞争逐渐充分, 新能源汽车的竞争将回归产品力的竞争。表征某家车企新能源乘用车竞争能力的因素主要包括三方面:传统汽车实力、新能源现有地位和新能源未来规划及投入,将三方面能力简单分类为“强、中、弱”,分别给予“3 分、 2 分、 1 分”,据此制作了主流车企新能源乘用车竞争能力简易评价模型。 基于目前各大车企的情况,上汽乘用车在新能源乘用车领域竞争能力强,未来有较大发展空间。</p><p>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p><p>(二)、汽车行业的未来:智能网联汽车渗透率将逐步提升</p><p>智能网联汽车的出现将带来汽车行业革命性的变化,汽车的安全性、行驶效率等将大幅提升。目前智能网联汽车已得到各国政府以及企业高度重视。根据预测,到 2030 年全自动驾驶汽车将达到 9.8%的渗透率,配备部分自动驾驶功能的汽车渗透率将达到 15%以上。受益于产业和政策共振,国内 L1 级和 L2 级渗透率将快速提升,中高级智能汽车(L3-L5)商用化即将到来。 辅助驾驶 ADAS 在未来新车准入规定升级, 同时核心部件成本大幅下降, 已经进入爆发前夜。同时《智能汽车发展规划战略》等文件将智能汽车的发展推升到国家层面的高度,并对未来 2020 年智能汽车的渗透率提出了 50%的目标。预计L1 和 L2 到 2020 年的渗透率分别达 50%和 20%,未来五年将进入快速放量期。</p><p>无人驾驶商业化并行发展,特殊场景应用将率先落地。 百度、 Google、北汽、 Uber 等企业均在研究无人驾驶的商业化应用, 完全的无人驾驶汽车可能在景区和园区等特殊场景下率先实现商业化。</p><p>智能汽车在 2030 年将超过 20%以上的占比</p><p>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p><p>智能网联的汽车是单车智能和网联智能的融合,需要大量全新技术的融合。 1) 单车智能需要传感器、电动执行端和算法决策端的融合; 2)网联智能是实现智能网联汽车、智能交通系统的核心技术。车内、车际及车云(车载移动互联网)的“三网”融合统称为车联网,包含信息平台(云)、通信网络(管)、智能终端(端)三大核心技术,能够将安全、节能及服务三维一体的功能予以实现。</p><p>软件、服务等价值将在未来占据 25%以上份额</p><p>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p><h2>五、汽车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及动向?</h2><p>汽车市场需求结构将产生新的变化。</p><p>一是随着中国富人阶层的不断崛起,豪华车市场呈现了高于市场整体增幅水平的发展势头,这一趋势在未来较长的一段时间内还将继续保持;二是自主品牌一直集中在中低端市场竞争,随着市场整体发展节奏放缓和刺激政策的退出,产能闲置、库存超标以及价格战将对自主品牌带来较大的压力;三是随着制约新能源汽车的政策因素得到解决,在基础建设不断完善的情况下,新能源汽车销量比重将逐步提升。</p><h2>六、2016年以来汽车行业发展趋势?</h2><p>2016年以来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大概有这么几个方面,第一是有了卫星导航,大大的方便了驾驶员辨别方向。</p><p>第二个是电动化的趋势,大大的降低了污染物的排放。</p><p>第三个是智能辅助驾驶系统,有效的降低了事故的发生。</p><p>第四个是汽车的质量越来越好。</p><h2>七、“我国汽车行业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h2><p>自2002年之后,中国汽车行业开始进入爆发式增长阶段,特别是随着私人消费的兴起,轿车需求量开始迅速攀升,并成为推动中国汽车发展的一股重要力量。与此同时,中国在全球汽车产业中的地位也逐渐上升。</p><p>  自2006年以来,由日本汽车工业保持的世界第一的位置,在2009年也被中国取代。在国家扩内需、调结构、促转变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的积极作用下,近年来我国汽车工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汽车产销快速增长,自主品牌市场份额提升,汽车出口逐步恢复,大企业集团产销规模整体提升,市场需求结构进一步优化,汽车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p><p>  2011年,我国汽车市场实现了平稳增长,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积极推进,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出口高速增长,汽车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年汽车产销量月月超过120万辆,平均每月产销突破150万辆,全年汽车销售超过1850万辆,再次刷新全球历史纪录。</p><p>  2012年以来,中国汽车产销市场总体保持平稳增长,汽车行业整体经济效益较好,各类车型增长幅度相差较大,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高。2012年1-8月,全国汽车产销1247.03万辆和1247.4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5.19%和4.10%。</p><p>  中国汽车产业作为世界汽车产业重要的组成部分,未来十年是中国汽车产业的黄金期,汽车产业已经完成了从小到大的过程,正在逐步实现由弱到强的巨大跨越,全球汽车工业将向中国和一些新兴经济体进一步转移,这对中国汽车工业来说,仍是非常难得的历史机遇。目前,中国汽车市场不仅发展快,而且汽车消费需求变化也快,这对于中国汽车产业来说,将迎来下一个黄金十年,自主品牌将完成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发展过程。预计到2020年,中国汽车市场的销量有望占据全球汽车总销量的一半以上,将是美国市场销量的两倍左右。中国汽车市场前景非常广阔。</p><p>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3-2017年中国汽车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共十七章,首先介绍了汽车的定义、分类、性能及汽车行业、汽车产业链等,接着分析了国内外汽车工业的现状和国内汽车工业自主品牌的发展,并对中国汽车制造行业的工业统计数据进行了详实全面的分析,然后具体介绍了轿车、客车、suv、新能源汽车和产业集群的发展状况。随后,报告对汽车行业做了进出口数据分析、汽车零部件发展分析、国内外重点企业经营状况分析、投资分析和政策法规分析,最后分析了汽车工业的未来发展趋势。</p><h2>八、汽车行业未来发展趋势是什么样?</h2><p>一、未来五到十年,将是中国汽车产业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开拓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关键时期。单纯从国内市场的激烈竞争导出对行业发展前景和利润水平的预期则显著低估了发展潜力。</p><p>二、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加入WTO和国内经济增速高位运行,汽车需求一直维持相当的热度。随着经济增长和国际竞争力提升,商用车稳健成长且市场竞争结构趋向合理;乘用车价格的大幅下降和人均收入提高的综合作用,导致需求快速增长。 </p><p>三、由于劳动力、资金、技术之间的比例关系明显改善,中国具备竞争力的产业和价值链环节不断扩大。对于汽车制造这样的技术密集、资本密集并且兼具劳动密集的高端制造业,中国已经初步具备承接产业转移并有可能实现竞争力的快速提升。希望能帮到你。</p><h2>九、2022 汽车行业趋势?</h2><p>围绕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的发展趋势,业界正在深度探讨跨产业协同衔接,统筹推进汽车与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产业深度融合。近日,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组织开展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年度评估工作研究成果—2022年度中国汽车十大技术趋势(以下简称“汽车十大技术趋势”)在上海发布。</p><p>据了解,本次发布的汽车十大技术趋势是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21年度评估工作的一项重要研究成果之一。本研究重点围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九大领域”,聚焦2022年度“实现重大突破的技术”、“实现新量产的技术”、“应用规模显著提升的技术”等三类技术趋势,面向企业CTO、专家学者、技术骨干等开展了多轮调查与研究,形成了行业共识的年度十大技术趋势报告。</p><p>具体来看,2022年度中国汽车十大技术趋势分别为:100TOPS以上车规级计算芯片即将实现量产装车;第三代半导体电机控制器将实现多车企量产应用;安全性技术提升推动300Wh/kg高比能动力电池实现装车应用;长寿命燃料电池系统将实现商用车多场景应用;基于专用平台的纯电动乘用车市场占有率将超过65%;国产高性能纯电动乘用车将更多采用800V电压平台;智能热管理技术大幅提升新能源汽车低温适应性;域控制器将实现由单域控制向跨域融合形态过渡技术突破;整车信息安全防护技术将实现从边界防御向主动纵深防御体系跃升;DHT混合动力系统装车规模将实现倍增。</p><p>据悉,除汽车十大技术趋势报告外,技术路线图年度评估工作还包括年度产业动向与技术趋势预见、面向路线图目标的标志性技术进展、汽车技术创新指南等多项专题研究,相关成果即将于10月28日-29日在中国成都召开的“中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研讨大会”进行发布。</p><h2>十、中国汽车行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是什么?</h2><p>一、汽车产业初具规模,国产中低挡车是主力军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汽车产量实现两次突破,第一次是1992年突破百万辆大关。但是从1993年下半年开始,为控制通货膨胀进行宏观调控,GDP增长速度持续递减,汽车市场也进入稳定增长阶段,年增长率最高不过7.3%,最低仅为2.1%。到了1999年和2000年,汽车产量的增长率分别达到12.3%和13%,出现第二次突破,即2000年跨过200万辆。今年1~9月,我国汽车产量185.38万辆,比去年增长12.9%。预计全年汽车产销增长率将达到14%~15%的较高水平,总产量达到235万辆左右。   当前,我国汽车工业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产品系列和生产布局,建成了第一汽车集团、东风汽车集团、上海汽车工业(集团)公司等大型企业,国产汽车市场占有率超过95%,载货汽车品种和产量基本满足国内市场需求,轿车市场供需矛盾突出的问题得到了缓解,摩托车品种和数量基本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并有部分进入国际市场。今年前三季度,摩托车产量已达717.6万辆,我国仍是世界摩托车第一生产大国。   我国现阶段居民平均收入水平较低,因而低档汽车的销售量最大,特别是在城镇,低档农用车销售量更大。汽车产品中,中档、低档汽车的销售约占全部汽车销售量的80%,各类国产高档车销售仅占20%。   二、汽车工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市场培育滞后,限制了汽车消费的增长。目前缺乏一套完善的鼓励汽车消费的政策,尤其是一些地方采取地区保护政策,限制使用非本地企业生产的汽车,人为分割市场。乱收费和繁杂的购车手续抑制了个人购车的积极性,阻碍了汽车需求的增长。生产企业的产品品种、价格、经营机制、市场开发及售后服务等方面也不能适应个人购车的要求。   2.厂商开发能力弱,制约了新产品的发展。我国汽车生产企业规模小、实力不强,汽车工业产品开发投入少,手段落后,数据积累少,人才匮乏,尚未形成高水平的汽车产品开发体系和自主开发能力。   3.零部件发展仍然落后,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少。目前,汽车零部件工业的投资力度仍然不足,占整个汽车工业总投资的比例不到30%。地方、部门、企业自成体系,投资分散重复,没有形成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骨干零部件企业,也未形成按专业化分工、分层次合理配套的产业结构,难以体现规模效益。零部件工业总体水平仍然不高,缺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 4.重复建设严重,散乱局面未得到根本改变。1999年底,全国共有汽车厂商2391家,其中整车企业118家,改装车企业546家,摩托车企业136家,发动机企业51家,零部件企业1540家。国家批准的轿车建设规模为112万辆,已验收或建成的轿车生产能力91万辆。汽车产销量在1万辆以上的有16家企业,其中,三大汽车集团上汽、一汽和东风资产占有率为62.04%,市场占有率为71.76%,利润占有率为87.96%。   目前不顾客观条件,盲目新建汽车项目的势头仍然存在,使有限的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   三、汽车工业将是扩大内需、支持未来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汽车工业是产业关联度高、规模效益明显、资金和技术密集的重要产业。现代经济增长的历史表明,一个国家,当人均收入达到一定水平后,都会进入一个依赖轿车进入家庭拉动经济增长的阶段。同时,围绕汽车的服务业也将得到迅速发展。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汽车工业每增值1元,会给上游产业带来0.65元的增值,给下游产业带来2.63元的增值。   目前,我国加快发展汽车工业的条件已基本成熟。从需求角度看,“十五”规划要求交通运输业以更快的速度增长,会对载货汽车的发展提出巨大的需求;同时,轿车逐步进入家庭消费,市场需求更大,持续时间更长。2000年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7078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7.1%,并保持平稳增长,已达到轿车进入家庭的起步阶段。目前汽车需求正处于快速增长的初期,其中家用轿车需求增长的前景十分广阔。考虑到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且人均收入水平差距很大,轿车需求的高增长期有可能提前到来,并为汽车工业发挥主导产业作用提供重要的市场支持。   从供给角度看,我国冶金、石油、化工、机电、仪器仪表等工业的发展已经为汽车工业大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公路网建设高速发展也为汽车工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十五”期间将是汽车工业发展的重要时期。按照国家汽车工业“十五”规划,2005年,我国汽车产量为320万辆左右,其中轿车产量为110万辆左右,汽车工业增加值为1300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1%左右,汽车产品基本满足国内市场需求,汽车产品出口占销售收入的比例达到8%左右。2005年摩托车产量约为1300万辆,摩托车出口占其销售收入的比例达到15%~20%。   四、汽车工业的发展趋势   入世对改善我国汽车市场环境,调整产业结构,筹措发展资金,参与国际分工都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入世以后,关税降低和非关税壁垒逐步取消,尤其是服务贸易的开放,将使我国汽车市场国际化,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国内汽车工业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为迎接入世,1994年国家颁布实施了《汽车工业产业政策》,规范了汽车发展模式。应该看到,我国汽车工业具有后发优势和劳动力成本低廉的比较优势,入世后外资的进入和市场开放后竞争的加剧对改善市场环境、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研究开发能力以及参与国际分工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今后十年,将是汽车消费市场迅速扩张和汽车行业大规模整合的十年。根据罗兰??贝格管理咨询公司对我国10家整车制造商和90家零部件供应商的调查,预计2010年轿车市场销量将达200万辆,增速最快的将是排量1~2升的私人用车。2010年后,中国轿车市场将由3~4家全系列和1~2家针对细分市场的制造商所主导,经过大规模整合的中国零部件供应商的整体数量将减少70%。</p>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www.lengcanghe.com/zxzx/qydt/98873254.html

返回列表

上一篇:电力储能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没有最新的文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