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制冷铝排管图片(京津冀冷链物流)
<h2>1. 京津冀冷链物流</h2><p>北京市与天津市签署进一步加强京津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抓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聚焦十大重点领域发力,推动两地创新资源、空间资源和政策资源互补共享,提升合作层次和质量。</p><p>协议确定的十大合作重点分别是:</p><p>在共建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方面,尽快出台两市支持科技园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建设高端创新要素聚集、产业特色鲜明、可持续发展的国际一流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园区。构建产业互补发展和功能合理的布局。加大承接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转移和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继续发展电子信息、先进制造、节能环保等产业,建设高水平的研发转化基地。鼓励在京的科技服务资源在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投资或业务延伸。</p><p>在打造宝坻京津中关村科技城方面,支持企业落户天津市宝坻区,享受天津市、区两级相关优惠政策。加强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重点围绕人工智能与智能制造、新能源与新材料、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推进两地产业对接。在社会管理、公共服务、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人才一体化、金融服务等方面创新合作机制,积极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努力打造京津冀协同发展创新载体示范区。构建多方共赢的区域合作利益分配机制和高端人才交流合作机制。设立宝坻京津中关村科技城产业引导基金。加快推进国家级检验检测中心项目建设。</p><p>在京津合作示范区建设方面,共同推进理顺社会管理体制,鼓励北京优质教育、医疗卫生等资源开展合作,将京津合作示范区打造成为非首都功能疏解的承载地之一、京津深化全方位合作的重要平台、区域改革创新发展的试验基地。</p><p>在“通武廊”区域合作方面,在区域交通互联互通、产业对接合作和链条式发展、公共服务均等化、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等方面,创新机制、先行先试,着力打造武清京津产业新城,探索建立“通武廊”产业合作示范园区,研究解决跨行政区域城市公共交通服务供给问题。</p><p>在生态联防联治和能源供应保障方面,加快区域生态治理标准协同统一。深化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机制,完善区域空气重污染预警和应急联动长效机制。协同推进冬季清洁取暖工作,加快推进区域散煤清洁能源替代。协同保护水资源、改善水环境。持续推进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工程,继续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合作和森林防火联防联控。</p><p>在交通互联互通方面,加快实施京滨城际、京唐城际铁路项目,确保按计划建成投运。推动解决首都地区环线高速公路全线绕出北京市域问题。加快推进北京市通清路及天津市高王路的对接工作,力争同步建成通车。开展北京市靠烟路与天津市马营路道路工程项目前期研究,并做好项目对接,加快项目建设。推进交通运输管理一体化。深化京津交通应急联动合作。</p><p>在产业和科技创新合作方面,加快实施《加强京津冀产业转移承接重点平台建设的意见》,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基金设立,引导支持多领域多层次协同创新,共同推动建设一批产业技术研究院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着力打造协同创新共同体。推动北京科技型企业在天津设立分公司或生产基地,引导天津领军企业及领军培育企业在京设立研发机构,共建一批具有特色优势的联合实验室或协同创新中心,促进科技成果跨区域孵化、转移转化与推广应用。</p><p>在改善营商环境方面,推进“放管服”改革,加快建立行政许可事项审批协作机制,精简行政许可事项。建立企业投资项目统筹协调机制,依法依规精简前置审批事项。推动政策统筹衔接,建立区域统一的社会信用体系和奖惩联动机制。探索建立联合协商和联合执法机制,开展跨地域执法协作。推动区域金融、技术和信息、产权、人才、土地等市场一体化。</p><p>在旅游合作方面,建立统一的区域旅游营销联盟,联合推出跨区域的精品旅游线路。推进《京津冀运河旅游观光带规划》编制和落实,打造京津冀运河旅游“黄金走廊”。深化京东休闲旅游示范区建设。优化境外游客购物离境退税政策,推动实现京津离境退税互联互通。推出适用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的跨区域旅游线路。</p><p>在对外开放方面,发挥天津港口资源优势,为北京打造便捷出海口。深化天津港口与北京各物流基地开展物流合作。支持北京平谷国际陆港拓展业务,建设以冷链物流为重点的特色口岸。推进两地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互联互通,共享共用。支持北京复制推广天津自贸试验区改革试点经验。加强开放型经济合作,发挥两市各自享有的先行先试等制度创新优势,研究推动政策延伸互享机制。共同培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展会。携手开拓境外服务外包市场。共同推进两市企业加快“走出去”参与国际市场竞争。</p><h2>2. 京津冀冷链物流分布特点</h2><p>集体经济是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加快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p><p>如何构建出最符合农村实际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方式呢?如何使最广大的人民群众获取最实实在在的收益呢?</p><p>且看这十二大发展模式及典型落地案例:</p><p>资源开发型</p><p>|模式解读</p><p>凭借土地、山水、田园等特色自然资源,开发增收项目,实现村级集体经济稳定增长。</p><p>|落地案例</p><p>》开化县霞川村大石龙水电站·水能资源项目</p><p>霞川村由原霞坞、河滩村调整新设,地处开化县西部边陲,毗邻江西省婺源县江湾镇东头村。由于位置偏远、交通不便、地寡林茂,霞川村村集体无经营性收入,全村70%以上的青壮年外出务工,是十里八乡“有名”的经济薄弱村。</p><p>为增强村级集体经济的“造血”功能,近年来,霞川村积极探索实践多元化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有效途径,将目光瞄准了村里现有资源——大石龙水电站。水能资源的综合利用开发,将带来巨大发展“钱力”。水电站建于上世纪70年代,前几年因机器老化故障、承包到期无人维护等原因关停,2017年大石龙水电站增效扩容技改项目列入省级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试点,总投资近300万元。经过规范化、专业化的设计建设,大石龙水电站发电机顺利完成改造,发电能力可达320千瓦,于2018年正式投入运行并成功并网发电。</p><p>大石龙水电站通过增效扩容技改,每年为村集体带来40万-60万元的稳定收入,使霞川村一举摘掉了集体经济薄弱村的“帽子”。同时,霞川村的水能资源得到充分有效利用,有力改善了当地生态环境和村民生产生活条件,实现了农村水电持续健康发展。</p><p>产业带动型</p><p>|模式解读</p><p>“主导产业+农户”,从发展特色农业和农产品入手,以农户庭院经济破题,逐步扩大经营规模,提高产品档次,形成区域性主导产业和拳头产品。在促进产业发展中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p><p>|落地案例</p><p>》承德隆化县七家镇西道村·草莓公社项目</p><p>这个只有1260口人的小山村,几年前是一个人均纯收入不足3000元的穷乡僻壤,资源亟待整合发展。以西道村草莓产业为依托、草莓元素为主题文化IP的全域、全产业链体系规划,破落的村庄一夜成名。助力当地的产业产能与人居生活焕然一新并不断迭代升级。村庄规划后的草莓公社,被评为国家级美丽休闲乡村。</p><p>一是“八合一”融合发展独特理念,壮大乡村产业集群队伍。规划通过整合四季草莓、森林温泉、田园风光、特色餐饮、民俗展演等优势资源,实行“公司+基地+农户”经营方式,集中发展休闲农业、创意农业、草莓香草等特色产业,实现“美丽乡村+扶贫攻坚+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农村特色文化开发+农村电商+沟域经济+城乡统筹”八合一融合发展,形成河北美丽乡村建设典范。</p><p>二是“文化IP”草莓公社品牌打造,创意设计引领村庄未来。住宿、餐饮、购物业态融入打造以“草莓采摘、温泉沐浴、民宿体验”为主题的全新农旅融合品牌——草莓公社。对农户住房改造,包括农户住房外立面改造、庭院营造、室内装修设计,提供草莓主题住宿体验;在建筑及景观小品营造过程中突出草莓文化主题元素。从廊桥、路灯、舞台到卡通雕塑、产品标识、餐饮用品,融入鲜明的草莓文化元素,打造独特的食住行游购娱全体验草莓之旅。</p><p>三是“借势”打造乡村振兴观摩样板,规划设计整合分散资源。充分利用当前乡村振兴大环境下各类政策支持以及旅发大会的助力,依托项目区优良的山水田园环境与农业资源。规划以草莓产业为主导产业,结合皇家文化、民俗文化两大文化特色,整合“南部草莓小镇、中部草莓园、北部稻田”,打造集草莓主题观光采摘、皇家娱乐休闲方式体验、田间特色游乐活动体验为一体的“草莓产业+田园旅游+小镇” 完美融合的示范样板项目。</p><p>四是美丽休闲乡村建设政策引导,撬动社会资本引来资金活水。项目总投资1.3亿元,流转土地1300余亩。目前占地面积500亩暖棚及游客中心、停车场等配套设施已建设完成,正常投入运营,二期项目正在建设中。“自2018年运营以来,已累计接待游客10.3万人次,其中2019年上半年已接待游客3.7万人次,营业收入130万元。”</p><p>通过规划团队打造的“草莓IP”系列项目,西道村草莓种植达到1100亩,全村一半以上耕地都种植草莓,彻底改变过去种大田、靠天收的传统农业结构,提高了产业层级。仅草莓种植一项,就安置当地150余人,特别是当地妇女广泛参与其中,按年均2.5万元计算,增收375万元。同时,带动9个种植大户,以房屋入股,每年每户最低收入1.5万元,增收13.5万元;加之通过土地流转,租地打工、规模种植、四季采摘,为村集体增收近500万元,日接待能力8000人。</p><p>物业经营型</p><p>|模式解读</p><p>引导、扶持村集体利用集体所有的非农建设用地或村留用地,兴建标准厂房、专业市场、仓储设施、职工生活服务设施等,通过物业租赁经营等方式,增加村集体收入。</p><p>|落地案例</p><p>》缙云县溶江乡洪坑桥村·农贸市场迁建工程</p><p>洪坑桥村位于缙云县东部,距县城16公里,是溶江乡政府所在地。按照当地习俗,每逢农历“一”“六”是溶江乡的集市,由于无固定经营场所,集市时马路沿边摆满摊位,被称为“马路市场”。至今,“马路市场”已存在30多年,交通安全、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每年需花费维护成本近10万元。</p><p>为彻底取缔以路代市、占道经营的“马路市场”,溶江乡政府、村两委积极谋划洪坑桥村农贸市场迁建工程,按照缙云县南乡最大农贸市场、茶叶交易中心的目标定位,安排建设用地8亩,新建一个停车场、摊位、公厕、水电设施等基础设施完备的农贸市场。项目总投资180万元,其中省级扶持村级集体经济试点资金128万元,地方财政资金10万元,村级自筹42万元。</p><p>经过溶江乡政府、村两委和当地村民的共同努力,2018年,历时5个月的新农贸市场顺利建成并投入使用,共有200余名摊位业主入驻新农贸市场,实现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近28万元。此外,通过收取集市临时摊位租金、茶叶交易场地租金、夜宵摊租金等方式,新农贸市场为洪坑桥村村集体经济输入了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p><p>生产服务型</p><p>|模式解读</p><p>围绕村域产业化经营,创办多种形式的村级经营性服务实体,为农户提供生产资料、农业机械、病虫害防治、技术咨询等服务,或开展联结龙头企业和农户的中介服务,或兴办农产品等专业批发市场,通过开展购销服务增加村集体收入。</p><p>|落地案例</p><p>》梧桐街道安乐村·劳务专业合作社及建造配套设施项目</p><p>桐乡市梧桐街道安乐村位于城郊结合部,区域面积5.5平方公里,现有农户808户,户籍人口3000余人,新居民约2.3万人。村内房产出租现象十分普遍,大量新居民涌入村中,环境卫生脏、乱、差问题较为突出。</p><p>为了从根本上解决环境卫生和管理问题,安乐村以省财政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工作为契机,成立劳务专业合作社,提供卫生保洁、绿化养护等服务。劳务专业合作社注册资金359万元,村合作社投资71.8万元,占股20%。</p><p>项目总投资702.8万元,由村合作社建造一幢8间四层楼的生产管理用房,占地面积约6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800平方米,同时购买相应机械设备,建造配套设施。劳务专业合作社采用企业化管理模式,实行“路长制”与“河长制”包干,明确每位保洁员的责任区域和工作要求,实现村内自我保洁、自我管理。</p><p>自2018年起,村合作社按市场价格将建好的管理用房租赁给劳务专业合作社,累计收益116.48万元;劳务专业合作社通过承接物业管理、小区道路保洁、绿化养护等服务,实现年创收200万元。如今的安乐村,村居环境干净、整洁、优美,村级集体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取得了民生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p><p>村落建设型</p><p>|模式解读</p><p>以历史文化村落、中心村建设为载体,依托村落建筑、乡土文化、民俗风情和人居环境等优势,充分利用美丽乡村建设成果,大力发展美丽经济,拓展集体经济发展空间,打造村域景区、农家乐、民宿经济等,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p><p>|落地案例</p><p>》河北承德滦平县小城子村·美丽休闲乡村项目</p><p>小城子村,坐拥京津,背靠辽蒙,属于京北黄金游线辐射带动范围。650户、2100余人口,90%以上的人口生活在中心村。</p><p>规划以小城子汉城历史文化、皇家御道文化、满族文化为特色,以“皇家驿栈”和“千年汉城”为主题,打造集田园观光、乡村休闲、乡居度假于一体的乡村旅游示范、宜居宜游新乡村。打造为环首都经济圈“精品皇家文化旅游示范点”,承德市“皇家御道文化开发示范点”,滦平县“宜居宜游美丽乡村示范点”。</p><p>空间布局以线串点,以点带面。“点”为入口广场、村民活动广场、民俗活态博物馆、乡野公园、村委会等。“线”为112国道沿线商业景观带、田园游憩带、民居体验带,“面”为在小城子汉城城址基础上建起来的整个小城子村庄以及小城子田野公园景区。功能分区为“两带四区”Y字型结构。“两带”为交通商业轴、田园游憩景观带,“四区”为入口服务区、商业休闲区、田园观光区、乡居度假区。</p><p>规划设计民俗活态博物馆,以小城子村历史、村民生产生活、满族风情为主题元素进行博物馆展览设计,以图片配文字解说、实物等多种形式展示,门票等营收。</p><p>规划设计主题民宿,利用小城子空置民居,分满族、皇家不同风格,打造高中低端民宿、客栈,发展小城子旅游接待,带动百姓就业或销售农特产品,从而实现旅游扶贫和村民致富。</p><p>美丽乡村建设不仅让村民有了更好的生活环境,还让村民在家门口就把钱挣了。通过流转土地,推进集约化经营,全村共计流转土地1500亩,主要流转给合作社、种养殖大户等。每亩土地每年可以获得1150元的流转收入。土地流转出去,闲下来的村民们还能去合作社“上班”领工资,多重收益为农民提供了实打实的保障。</p><p>村庄经营型</p><p>|模式解读</p><p>田园综合体是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为一体的乡村综合发展模式,促使村庄经营拥有三产融合的可持续性,适宜田园资源和农业特色突出的项目区,打造出区域品牌名片,申报省级、国家级田园综合体,成功后将获得相应资金补助。</p><p>|落地案例</p><p>》河北省迁西花乡果巷</p><p>规划区总面积7.35万亩,涵盖12个行政村。总投资17.2亿元,获财政资金2.1亿元,撬动社会资本10亿元。</p><p>项目以“山水田园,花乡果巷,诗画乡居”为定位,以特色水杂果产业为基础,以油用牡丹、猕猴桃、小杂粮为特色产业,以生态为依托、旅游为引擎、文化为支撑、富民为根本、创新为理念、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聚合效应。规划“一镇”即花乡果巷特色小镇,“四区”即百果山林休闲体验区、浅山伴水健康养生区、记忆乡居村社服务区、生态环境涵养区,“十园”即梨花坡富贵牡丹产业园、五海猕猴桃庄园、黄岩百果庄园、松山峪森林公园、莲花院颐养园、神农杂粮基地、CSA乡村公社、游客集散中心、玉泉农庄、乡村社区旅游廊道。</p><p>妥善处理政府、企业和农民三者之间的关系,成立了专门领导机构,并创新探索“三三六”利益分配机制。第一个“三”是指企业以农业生产经营、产品加工销售、旅游从业服务三项为主要收入来源。第二个“三”是指村集体以集体土地、集体资产、集体争取各级财政资金三项按照出资额度转化为股份并参与企业分红。“六”是指村民通过六项途径获得收益:一是原有水杂果的种植收入;二是林下土地流转收入;三是流转土地经营管理收入;四是劳务输出收入;五是旅游从业收入;六是村集体股权分红收入。</p><p>目前获得农业综合开发田园综合体项目中央资金5000万元、省级配套专项资金1600万元、地方配套资金400万元,民营资本、社会资本、整合资金陆续投入,各界积极性高昂。除了“一镇四区十园”外,配套产业体系中还有三区两中心:智能体验区、冷链物流区、生产加工区、电子商务中心和科技研发中心也在有序推进。</p><p>资产盘活型</p><p>|模式解读</p><p>对村集体闲置的会堂、厂房、祠堂和废弃学校等设施,通过公开拍卖、租赁、承包经营、股份合作等多种方式进行盘活,增加村集体收入。</p><p>|落地案例</p><p>》东阳市六石街道张麻车小区·文化创客项目</p><p>六石街道张麻车小区现有村民165户、586人,多次获得“东阳市五好(示范)农村党支部”“六石街道招商引资先进村”等荣誉称号。</p><p>六石街道张麻车小区文化创客项目总投资425万元,其中财政补助200万元,村级自筹225万元。项目利用小区及周边闲置房屋、厂房、老电影院等资源,委托公司统一管理、统一设计、统一施工,以美化提升村居环境为基础,着力打造独具特色的休闲文化旅游街区。</p><p>小区按照“修旧如旧”理念对原有建筑进行修整加固,并在此基础上融入虚实互动3D视觉墙绘,将泥墙、赤膊墙和水泥墙装扮成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显著提升道路两侧及周边的村居环境和商业品位,提高街区房屋总体租金水平。同时,小区引进专业文创公司,策划打造青年创客社区,发展集娱乐、休闲、办公于一体的轻奢众创社区,助力青年创业创新,实现居民小区和创客社区辐射互动。</p><p>项目建成后,张麻车小区从一个老旧街区蜕变成为集文化、休闲、创业于一体的优选之地。通过游客观光、餐饮、商铺出租、承接影视剧拍摄等方式,实现年营业收入30多万元,有力带动第三产业发展,帮助村民就业、增收。</p><p>旅游拉动型</p><p>|模式解读</p><p>依托当地优质自然资源与传承保护乡村文化、转化发展,开发出旅游品质较高的“小而精”产品,引爆和和撬动当地旅游经济发展,轻资产运营,带动当地创业就业、经济社会发展等效益明显。</p><p>|落地案例</p><p>》淄博博山区网红打卡点·红叶柿岩项目</p><p>山东省淄博博山区域涵盖的和尚房村、石坞村、岭西村、姚家裕村四个村庄,有连片原生红叶,电视剧拍摄地品牌推广,拥有一定发展旅游基础。但是现状建设分散,时间空间跨度大,如何化零为整并通过项目主题再造,提升土地价值与增加农民受益,成为面临的首要问题。</p><p>一是创意网红场景 丰富营销矩阵。设计首个第一(全长2020米五层回旋角度最大)漂流水滑梯成为网红IP,有自身的特色和主题,获得高速传播、流量爆发和大量游客的关注,提升IP的变现率和价值转化率。依崖壁顺势而建,最高处距地面70余米的七彩玻璃栈道;“气势磅礴、惊险刺激”等字眼便迅速抓住人们眼球,以微信(微博)为入口整合传播,以短视频撬动移动营销,截止10月底热度便突破1100万,成为淄博在抖音平台上关注度最高的地方性话题。内容创意加上网红场景,线下景区导流,线上短视频平台助推,二者共同作用,形成良性闭环,使各个网红场景得以走红全国。</p><p>二是特色业态引入 丰富项目落地。秉承“千载柿岩、万彩生活”的文化定位,打造“齐长城脚下的琉璃生活村”。通过“山色、水意、火韵、土味”四大生活主题,植入了包含中国国家地理营地、绿乐园自然教室、琉璃溪水谷、院校实践中心、琉璃会馆、精品商店、大学生众创营地、理想空间乡村工作站、国际青年营地、创客学院、大师工坊、节日盒子文创店、非遗AR活化馆、精品民宿、陶琉花园、花神书咖、博山荟餐厅等首期体验店。并将地道的博山美食、绚烂的琉璃艺术、多彩的乡野度假、时尚的返乡创业。</p><p>三是品牌口碑传播 集群规模效益。通过品牌集群重塑传统资源,推动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依托红叶观光、琉璃体验、山水度假和影视传播,不断增值理想村的品牌名片和度假影响力,实现山水资源、村落建筑、业态品牌及人才团队的价值增值,创收高价值的品牌。富的业态产品实现对消费人群的全覆盖,突出文化体验感、产品创意感、消费价值感,保证理想村提供的产品类型丰富、价值认同感强,通过逐年运营扩大用户群体,最终形成口碑化传播和规模化营收。</p><p>规划挖掘整合旅游资源,按照“分步实施、面上发动、以点带面、打造样板”的思路,紧扣经济社会发展,主抓乡村旅游和民宿项目建设,加快推进产业布局、项目创新和文旅融合。并通过以点带面,以柿岩理想村带动博山城西郊野度假生活,包括恶石坞村、淋漓湖、岭西村、姚家峪村等乡创振兴示范区,乃至整个淄博市乡村文旅发展和品牌传播,实现城乡共赢、区域共赢的目标。</p><p>通过品牌集群助推乡村振兴,联动周边片区,总投资约2亿元,带动返乡500人就业,年100万人旅游休闲和度假。同时也涌现出了以中郝峪、上瓦泉、聂家峪、泉子村等为代表的乡村旅游典型村和一批敢想敢干、勇于创新的乡村旅游带头人,推动全区乡村旅游整体水平提升。</p><p>资本运营型</p><p>|模式解读</p><p>将村集体历年积累的资金、土地补偿费等货币资产,通过参股经营等方式转为经营资本,获取股金、利息和资产增值等资本运营收入。</p><p>|落地案例</p><p>》金华市婺城区集体经济·小微企业创业园项目</p><p>婺城区西南山区是省内典型的饮用水源涵养功能区,有5座中型水库,是百万市民的“大水缸”。为更好保护饮用水源,关停了周边的民宿、农家乐、乡村旅游等经营项目,导致部分村集体“返薄”。</p><p>饮用水源涵养功能区行政村以“飞地”形式参与婺城区村级集体经济产业园项目,推进饮用水源涵养功能区村级集体抱团致富。项目总投资1.28亿元,其中,国有资本6000万元,村级入股6800万元,涉及参股村85个。为降低经济薄弱村参与项目的融资成本,村级入股的资金中包含省级试点资金1350万元和区财政配套补助1350万元。</p><p>同时,婺城区政府与当地农商银行联合推出金融消薄产品——“乡村振兴·富村贷”,经济薄弱村可按3.625‰的月息享受基准贷款利率,额度最高可达50万元;此外,对参与集体经济发展项目的经济薄弱村,给予70%的贷款贴息。产业园重点发展汽摩配产业,委托第三方运营团队开展厂房出租、小微企业入驻、基础设施维护、消防安全等日常经营管理。</p><p>“飞地抱团”项目形式,打破了地域、资源限制,让更多行政村得以参与。园区建成后,可供10个左右汽摩配小微企业入驻,每年可产生租赁收入约1000万元,减除税费、运营成本等必要开支后,85个参股村平均每村每年可获得经营性收入5万元以上。</p><p>基金运作型</p><p>|模式解读</p><p>利用各级财政扶持资金和村级自筹资金组建发展集体经济基金池,由政府国资公司负责运作,营利收入返还给纳入扶持范围的经济薄弱村。</p><p>|落地案例</p><p>》三门县基金式扶持·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项目</p><p>三门县的经济薄弱村数量多、资源匮乏,主要通过异地建造或购置物业来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为加快经济薄弱村脱困转化,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三门县探索推行基金式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模式,确保村集体获得稳定收益。</p><p>通过省以上财政补助资金1500万元、县级配套资金200万元、村集体自筹资金设立基金,由三门县农村综合改革领导小组管理,用于扶持经相关部门确认的经济薄弱村。</p><p>基金运作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对于目前无自主发展项目的经济薄弱村,经有关部门确定列入三门县村级经济发展有限公司股东的,基金暂存该公司,公司再将资金委贷给县国投公司,国投公司给付的利息收入每年以股东红利方式拨付给股东,作为经济薄弱村的经营收入;二是对于列入基金式扶持的经济薄弱村,有较为成熟的发展村集体经济项目的,经有关部门审核同意,可退回其投资款,专项用于项目建设。</p><p>基金设立6年以来,共取得利息收入近1100万元,支付扶持村分红1025万元,消除了38个无区位优势、无资源优势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薄弱村,村集体每年至少有5万元的稳定收入。</p><p>能人企业带动型</p><p>|模式解读</p><p>"能人"以出众的经营能力形成示范带动效应,以突出的企业家才能和雄厚的资本实力主导合作社发展。合作社作为农户联结主体通过提供社会化服务推动农户生产经营创新,农产品提质增效以及产业区域性集聚。</p><p>|落地案例</p><p>》廊坊市固安现林城村·京雄温泉谷项目</p><p>京雄温泉谷位于固安林城,城南25公里。在村庄向城镇化迈进、乡村振兴规划如火如荼的开展之时,企业家村干部张海桥早已带领林城的人转变观念,前往各地乃至走出国门,考察优质的乡村建设落地项目后,带领村民建设起”京雄温泉谷”,走向共同致富之路。</p><p>旧村拆迁、置换补偿、户籍管理、物业管理并举推进,工委班子带头、党员干部带头、林城企业家带头,开启破旧立新活动。边拆迁、边建设、边安置。坚持集约土地,着眼休闲宜居,建筑风中西结合,俨然乡村中的都市。</p><p>为吸引京津游客,规划独一无二的京雄温泉谷。以“有故事的林城,有味道的旅程”为定位,依托温泉、乡村资源发展服务于北京、雄安高端人群的乡村度假产业。</p><p>空间结构为“一心、两带、三组团、十分区”,“一心”即核心服务中心,“两带”为林城记忆文化带、滨河艺术廊道景观带,三组团为温泉水镇康养组团、田园农事体验组团、艺术花园观光组团。丰富“旅游+”产品体系,形成“旅游+农业”、“旅游+文化”、“旅游+运动”、“旅游+康养”、“旅游+亲子”、“旅游+夜经济”等新业态。</p><p>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林城村又集中建设占地1000亩的油菜花园、占地3000亩的苗木基地、占地100亩的花海彩带景区,年吸引游客数万人,推动全村由传统产业向温泉旅游转型升级。林城村先后被评为“全国生态文化村”和“全国文明村”,村人均收入超3万元,村街绿化率达85%。</p><p>土地股份合作社</p><p>|模式解读</p><p>通过村集体领办土地股份合作社,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着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实现土地经营收益最大化。</p><p>|落地案例</p><p>》衢州市衢江区莲花镇·扶持村级集体经济试点项目</p><p>莲花镇为省级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强镇,是衢江区的主要粮食生产区之一,下辖23个行政村,全镇农作物播种面积6.8万亩,土地流转率达50%以上。莲花镇扶持村级集体经济试点项目惠及下辖的10个行政村、1.92万人。</p><p>为实现土地经营收益最大化,村集体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负责土地流转、承包合同签订、股金分配等事宜,农户或村民小组以1亩地/股入股合作社,保底价为500斤稻谷/股/年。合作社获得的土地实际面积超出承包面积部分和整理后溢出面积租金收入、竞标发包的溢价收入除预留40%作为保底基金外,其余60%作为年底股份分红。目前,莲花镇7个村已流转土地3500亩以上,村集体根据本村产业发展规划把连片流转的土地承包给本地家庭农场主打造家庭农场集聚村,或承包给外来客商发展现代农业。</p><p>项目实施后,带动了农业产业发展,有效促进农民增收、集体增收。比如,莲东村将300余亩土地外包给玉环市的客商种植白枇杷,村集体年增收8万余元,带动4户农户种植白枇杷80余亩,帮助80余名村民在家门口拿“薪金”。</p><h2>3. 京津冀冷链物流协同的定义</h2><p>一是产业科技创新项目。主要包括:创新平台、先进制造业(信创产业、集成电路、车联网、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汽车和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等)、数字经济(5G、人工智能、互联网+、智慧应用等)、现代服务业(海河国际商业中心、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会展经济、总部经济、冷链物流、科技服务业等)、智能制造等项目。</p><p>二是基础设施项目。主要包括:新型基础设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机场、铁路、高速公路及省道干线公路)、港口水运、轨道交通、城市路网、公共空间提升(城市更新、充电桩、老旧小区改造、枢纽及停车设施等)、能源保障、供水排水供热等。</p><p>三是农林生态项目。主要包括:乡村振兴、环境治理、生态修复、节能环保、水利水务、园林绿化、城乡市容等。</p><p>四是社会民生项目。主要包括:教育托幼、医疗卫生、养老服务、文化体育、旅游休闲、社区服务等。</p><p>五是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涉及的项目。</p><h2>4. 京津冀冷链物流公司</h2><p> 冷链运输服务包括五个层次:</p><p>一是打造“321”冷链物流运行体系,“三级节点、两大系统、一体化网络”融合联动。</p><p>二是构建冷链物流骨干通道。结合我国冷链产品流通和进出口主方向,串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长江中游等城市群与西北、西南、东南沿海、中部、华东、华北、东北等农产品主产区,建设北部、鲁陕藏、长江、南部等“四横”冷链物流大通道,以及西部、二广、京鄂闽、东部沿海等“四纵”冷链物流大通道,形成内外联通的“四横四纵”国家冷链物流骨干通道网络。</p><p>三是健全冷链物流服务体系,聚焦“6+1”重点品类,即:肉类、水果、蔬菜、水产品、乳品、速冻食品等主要生鲜食品以及疫苗等医药产品,分类优化冷链服务流程与规范。</p><p>四是完善冷链物流监管体系,加快建设全国性冷链物流追溯监管平台。</p><p>五是强化冷链物流支撑体系,推动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专业化发展、规模化经营和数字化转型,着力培育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p><h2>5. 京津冀冷链物流项目</h2><p>一是产业科技创新项目。主要包括:创新平台、先进制造业(信创产业、集成电路、车联网、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汽车和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等)、数字经济(5G、人工智能、互联网+、智慧应用等)、现代服务业(海河国际商业中心、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会展经济、总部经济、冷链物流、科技服务业等)、智能制造等项目。</p><p>二是基础设施项目。主要包括:新型基础设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机场、铁路、高速公路及省道干线公路)、港口水运、轨道交通、城市路网、公共空间提升(城市更新、充电桩、老旧小区改造、枢纽及停车设施等)、能源保障、供水排水供热等。</p><p>三是农林生态项目。主要包括:乡村振兴、环境治理、生态修复、节能环保、水利水务、园林绿化、城乡市容等。</p><p>四是社会民生项目。主要包括:教育托幼、医疗卫生、养老服务、文化体育、旅游休闲、社区服务等。</p><p>五是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涉及的项目。</p><h2>6. 京津冀冷链物流发展现状</h2><p>近年来,随着消费者需求的提高和物流业的发展,冷链行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未来,冷链行业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以下几点:</p><p>冷链物流网络化和智能化:随着物流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冷链企业将更加注重物流网络化和智能化,提高物流效率和准确性,降低物流成本和风险。</p><p>食品安全监管加强: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政府对食品安全监管的要求也日益严格,因此冷链企业需要更加注重食品安全管理,加强食品安全监管。</p><p>新兴市场需求增长:随着新兴市场的快速崛起,冷链企业将面临更多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未来,冷链企业需要更加注重市场营销和品牌建设,提高产品竞争力,满足不同市场的需求。</p><p>环保节能:环保和节能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未来冷链企业需要更加注重环保和节能,推广新型环保节能技术和设备,降低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p><h2>7. 京津冀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及对策</h2><p>可以直接在他们公司的app首衡生鲜进行购买,然后下单。</p><p>首衡生鲜是北方最大的冻品交易中心,主要业务是北京全境冻品运输,共有21条物流线,全覆盖北京各个二批市场和冷库中心。首衡智慧冷链物流园分两期项目,计划建设50万吨冷库容量,打造京津冀地区的“城市大冰箱”。</p><h2>8. 京津冀冷链物流标准</h2><p>腾辉冷链有限公司靠谱。北京腾辉冷链有限公司坐落在北京市怀柔区雁栖经济开发区雁栖大道31号。他的供应链管理服务包括通用仓储,普通仓库,仓储服务,软件开发,基础软件服务,应用软件服务,计算机系统服务,物联网技术服务,汽车租赁,社会经济咨询等。目前该公司在正常的运行。</p><h2>9. 京津冀冷链物流企业分布特点</h2><p>1960-1980年:初步的机械化食品工业生产</p><p>近20年间,我国食品加工产业从开始起步到不断发展,除了食品加工厂仍处在半机械半手工状态之外,全国各地已经陆陆续续地建起了一大批面粉、大米、食用油加工厂,实现了初步的机械化工业生产;与此同时,食品机械工业也实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初步形成了一个独立的机械工业门类。</p><p>在此基础上,国产食品机械大量补充,基本满足了国内食品工业发展的需求,也为此阶段实现食品供应链平台工业化生产作出了重大贡献。但是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食品标准、食品安全等很少被提起。 </p><p>1980-2000开始迈向机械化、自动化时代</p><p>由于改革开放的开启,外资不断涌入,外商独资、合资等形式的食品加工企业数量攀升。这些企业将先进的食品生产工艺技术和大量先进的食品机械引进国内。</p><p>在此推动下,全国开始第一轮大规模的技术改造工程,食品工业开始迈向机械化和自动化时代,这为后来迅速增加食品种类,扩大食品生产规模奠定了关键基础。但是,我国食品工业受经济结构调整影响和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曾出现短暂停滞。 </p><p>2000-至今不断对接国际食品业界</p><p>2000年至今,我国的食品工业继续阔步向前。在消费理念上,由于三聚氰胺奶粉等事件影响,特别是在国家全面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的外部因素推动下,食品安全意识普遍增强;在技术上,不仅食品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支撑能力显著提高,硬件设施、工艺流程、产品质控的整体水平也迅速提高,与发达国家食品工业的差距显著缩小。截至2020年底,全国规模以上食品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已突破15万亿元,形成了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知名品牌、跨国公司和产业集群。</p><p>二、食品产业链概况</p><p>现代食品加工产业链通常是指由农业的种(养)业、捕捞业、饲养业、食品加工、制造业、餐饮业等所组成的农业生产-食品工业-流通体系。</p><p>三、我国食品加工产业现状</p><p>1.概况</p><p>2020年下半年经济总体出现低位反弹。2020年末,全国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数量、就业人口同比继续下降,但是降幅有所减小;营业收入较上年略有增长,总体利润依然增长明显,主营业营业利润也呈现较好的增长。截至2021年Q1,中国食品制造业企业数量反弹至8274家,同比上升4%。</p><p>2.行业市场份额</p><p>食品加工行业市场主要平台交易额中,产品型公司市场份额为31%,原材料公司市场份额为25.4%,服务型公司市场份额为23.5%。 </p><p>3.重点上市公司</p><p>据数说商业统计,海天味业、金龙鱼、伊利股份等百强食品上市企业2020年市值总额为32633.85亿元,同比增长106.61%。平均市值由2019年同期的181.55亿元增加至326.34亿元。百强门槛从上年同期的2.43亿元提升至19.49亿元。</p><p>从市值增幅来看,2020年度有87家上市企业市值实现正增长,其中77家上市企业增幅在两位数以上,良品铺子、熊猫乳品、金龙鱼等在内的24家上市企业均实现倍数增长。</p><p>表1:食品上市企业2020年市值百强(节选)</p><p>4.食品加工产业的机会分析</p><p>①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面对食品行业普遍存在的“小”“散”“乱”格局,为了能够促进食品工业的健康发展,以及食品工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国家在近年来陆陆续续出台了国家食品新标准:《食品标签通用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中国食品广告法》等多项制度,这标志着我国农副食品加工行业已开始逐步全面实施标准化管理。</p><p>②电商物流的发展促进食品加工市场流通。受到食品保质期、法规等方面的限制,食品加工在工艺上受到挑战。随着物流,特别是冷链物流的发展,冷藏车作为冷链运输环节最重要的交通工具,其产销量逐年增加,预计2022年中国冷藏车产量将突破10万辆。随着我国冷链物流的持续建设,食品加工行业必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p><p>四、未来发展趋势</p><p>1.大规模,发展最稳定</p><p>由于国家扩大内需政策的推进、食品需求刚性以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红利的逐步释放,未来食品工业仍将保持平稳增长,产业规模稳步扩大,继续在全国工业体系中保持“底盘最大,发展最稳”的基本态势。据估测,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预期年增长7%左右,到2020年,主营业务收入有可能突破15万亿元,在全国工业体系中保持最高占比。</p><p>2.大龙头:扛起领军旗</p><p>企业跨区域、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步伐不断加快,将涌现出更多起点高、规模大、品牌亮、效益好、带动广、市场竞争力强的大型企业集团,并扛起行业领军大旗,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现代食品工业园区发展壮大,大中小微企业集聚发展,实现土地集约使用、产品质量集中监管、绿色制造共同推进,形成大中小微各类企业合理分工、合作共赢的格局,大企业做强、中型企业做大、小微企业做精,“小、弱、散”格局将得到全面扭转。</p><p>3.大安全,监管更紧密</p><p>国家大力度推进食品安全战略,以“严密监管+社会共治”确保“四个最严”落到实处,食品工业将呈现“大安全”发展趋势,食品安全标准将全面与国际接轨。</p><p>4.大集群:布局更优化</p><p>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长江经济带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持续推进,新一轮振兴东北战略即将出台,未来区域发展更加协调有序。从资源禀赋、区位优势、消费习惯及现有产业基础等方面来看,食品各行业空间布局将更加优化,呈现大集群发展倾向。食品企业将持续向主要原料产区、重点销区和重要交通物流节点集中。</p><p>5.大科技:转换新动能</p><p>在科技创新驱动下,科技与食品工业将在原料生产、加工制造和消费的全产业链上实现无缝对接,科技创新成为行业发展新动能。“产、学、研、政、金”合作日益加深,行业整体研发能力不断提升,研发和成果转化更加高效,充分适应生产运营中智能、节能、高效、连续、低碳、环保、绿色、数字化的新挑战,从而开辟新的价值创造空间。</p><p>五、总结</p><p>食品产业要着力强化创新发展,明确产业创新的战略目标,切实加强技术创新,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推动第一、第二、第三产业融合发展等。一方面,要有科技创新的有效支撑和引领,建立健全创新体系,提升创新能力,为改进改善食品营养、健康与安全提供坚实保障;另一方面,要不断完善食品创新布局,按照营养与健康的基本需求,加快发展与食品产业密切相关的加工制造技术,加快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在食品产业的布局和应用,通过技术创新为产业发展提供动力,增强持续竞争力。</p><h2>10. 京津冀冷链物流协同标准</h2><p>一、项目名称:朔城区智慧冷链产业园项目</p><p>二、项目单位:朔城区人民政府</p><p>三、项目基本情况:该项目总投资30亿元,拟占地280亩。总建筑面积约25万平方米。主要建设保鲜库、冷链库、包装车间、办公区、综合服务区。项目建成后,项目所得税后全部投资回收期10年(含建设期),所得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为15%,高于行业基准收益率10%,税后投资回收期低于行业基准投资回收期,运行期效益明显,且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p><p>四、项目配套要素</p><p>项目七通一平等配套设施基本情况:项目所在地交通便利,通讯、水、电等基础设施齐备。</p><p>五、招商目标及招商方式</p><p>需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大湾区、一带一路等经济技术发达地区。招商方式为独资合作。</p><p>六、招商单位联系方式</p><p>姓 名:李 敏</p><p>单 位:朔城区商务局</p><p>联系电话:0349-2223522</p>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