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工业 > 正文内容

民族工业发展的阶段及各阶段发展速度的原因?

2023-12-14 03:12:55工业1

一、民族工业发展的阶段及各阶段发展速度的原因?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

1、洋务运动到清朝末年出现民族工业的萌芽,原因是内因是辛亥革命冲击了封建制度。

外因是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2、一战期间的民族工业“黄金时代”,原因是内因是辛亥革命冲击了封建制度。

外因是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3、一战后至新中国建立前民族工业的凋谢、萎缩。

原因是一战后,帝国主义经济卷土重来、20世纪30到40年代,日本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抗日战争结束后,国民党发动内战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导致的。

二、猫的成长阶段?

小猫的成长过程一般会分为身体和心理,2种过程。因为楼主所闻的不太明确,所以只能大概做一个介绍(按照老百姓的叫法,而并非专业上的划分) 1、新生猫,也就是俗称的奶猫阶段,指刚出生的小猫,身体很娇弱,任何日常行为都要收到照顾,生活不能自理。

2、幼猫阶段,是指出生出生后断奶阶段

三、人生的成长阶段?

人生会成长三次

人生漫长时过短暂,人生会长大三次:

第一次,意识到自己的平凡,曾经以为自己是宇宙中心,现在发现除了蚊子,谁都不会围着你团团转;

第二次,意识到自己的局限,曾经觉得自己无所不能,现在明白自己无所不能只做到了掐头去尾,无能;

第三次,是意识到自己的潜能,就算无能为力也会放手一博,努力争取,从而进入再一次的轮回,人的成长就是这么的周而复始,克服、发掘、失败、突破,做到多少,不由别人,只有你来决定!

四、新的发展阶段指什么?

在新世纪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

进入新世纪,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和逐步完善,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充满活力,日益开放。与此同时,也要求我们进一步认识和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和内在规律,以使我们制定和实施方针政策时符合客观经济规律,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扩展资料:

新世纪的特点规律:

一、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价值规律调节社会主义生产和流通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传统的计划经济最大的不同点,在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有根本的区别,前者起基础性作用,即主要调节者作用;

后者则不起作用或只起很小的作用。按照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说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价值规律是社会生产和流通的主要调节者;而在传统计划经济中,价值规律不起调节作用,调节社会生产和流通的,是国家的指令性计划。

二、国家宏观调控主要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现代市场经济并不是完全放任由市场机制调节的,而是有国家的宏观调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是这样。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要把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作为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这是对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宏观调控丰富经验的科学总结,是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世界上许多市场经济国家,都把上述四个方面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

三、科学评价市场经济活动效果,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政府主导型的市场经济,政府在市场经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科学评价市场经济活动效果,难点不在企业,而在于政府,特别是如何评价地方政府及其官员的政绩。

五、儿童美术发展的各个阶段的成长特征?

涂鸦期(一岁至3岁左右)。这个时期的孩子可能会在家里的墙上乱涂乱画,他对各种绘画的东西充满了好奇,基于对笔的兴趣,是幼儿发现自我的基础。这个时期也叫乱画期,是儿童绘画的萌芽状态。建议我们在这个时期要充分发挥儿童绘画的兴趣,多创造绘画的机会,同时也要积极参与到他们的绘画游戏中,让孩子体验绘画的乐趣,运用各种画笔,让幼儿体验不同的涂鸦方法,增强其画画的信心和兴趣。

第二,图式期(3岁至5岁)。这个时期的孩子们尝试用图形来表达大脑中感知到的特定事物,并命名所画出来的图像。由于知觉的不完善并缺乏综合概括能力,描绘的形态多半是粗略的、不完全的,常会遗漏某些部分,如把圆当作头部,头部只有两只眼睛等。在这种情况下,家长需要给孩子创造良好的绘画环境,让孩子多多接触大自然,引导孩子观察事物的细节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培养儿童的观察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第三,表现期(5岁至9岁)。这个时期是儿童思维最活跃的时期,有着天马行空的想法,适用于富有想象力的绘画,只要给其主题那么孩子们一定会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这个时期孩子们画出来的画可能会特别夸张或者是不可思议,但这是扩展想象力最佳时期,家长要尊重他们的意见和想法,让他们的大脑活跃起来,自由自在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开拓自己的思维。

第四,写实期(9岁以上)。在此期间,孩子们的心理和生理逐渐成熟,开始从天马行空转变为现实主义,关注所描绘事物的真实性,会对过去的绘画产生怀疑的态度,渴望画出客观逼真的效果。这一时期也称为转型期,我们应该通过正规技法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观察表现能力。在这个时期,我们的教师应该根据现阶段的年龄特征,对儿童安排与其能力相符合的课程,定期更换题材和方法,提高儿童的积极性。

六、工业发展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工业1.0”。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中期,通过水力和蒸汽机实现的工厂机械化可称为“工业1.0”。这次工业革命的结果是:机械生产代替了手工劳动,经济社会从以农业、手工业为基础转型到了以工业和机械制造带动经济发展的模式。

第二阶段:“工业2.0”。19世纪后半期至20世纪初,在劳动分工的基础上采用电力驱动产品的大规模生产可称为“工业2.0”。这次工业革命,通过零部件生产与产品装配的成功分离,开创了产品批量生产的新模式。

第三阶段:“工业3.0”。始于20世纪70年代并一直延续到现在,电子与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制造过程不断实现自动化,可称为“工业3.0”。自此,机器能够逐步替代人类作业,不仅接管了相当比例的体力劳动,还接管了一些脑力劳动。

第四阶段:“工业4.0”。德国学术界和产业界认为,未来10年,基于信息物理系统(Cyber Physical System,CPS)的智能化,将使人类步入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第四次工业革命。产品全生命周期和全制造流程的数字化,以及基于信息通信技术的模块集成,将形成一个高度灵活、个性化、数字化的产品与服务的生产模式。

继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信息时代三大工业革命之后,全球化分工使生产要素加速流动和配置,市场风向变化和产品个性化的需求对企业反应时间和柔性化能力提出前所未有的要求,全球进入空前的创新密集和产业变革时代。基于此,以物联网和智能制造为主导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悄然来袭。

七、道德发展阶段论的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前道德阶段(出生~3岁)。第二阶段:他律道德阶段或道德实在论阶段(3~7岁)。第三阶段:自律或合作道德阶段(7~12岁)第四阶段:公正阶段(11~12岁以后)。

皮亚杰根据儿童对规则的理解和使用,对过失和说谎的认识和对公正的认识的考察和研究,把儿童道德认知发展划分为四个有序的阶段:

第一阶段:前道德阶段(出生~3岁)。

皮亚杰认为这一年龄时期的儿童正处于前运算思维时期,他们对问题的考虑都还是自我中心的。他们不顾规则,按照自己的想象去招待规则。他们的行动易冲动,感情泛化,行为直接受行动的结果所支配,道德认知不守恒。例如,同样的行动规则,若是出自父母就愿意遵守,若是出自同伴就不遵守。他们并不真正理解规则的含义,分不清公正、义务和服从。他们的行为既不是道德的,也不是非道德的。

第二阶段:他律道德阶段或道德实在论阶段(3~7岁)。

这是比较低级的道德思维阶段,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单方面地尊重权威,有一种遵守成人标准和服从成人规则的义务感。也就是说,他律的道德感在一些情感反应和作为道德判断所特有的某些显著的结构中表现出来。其基本特征是:一是绝对遵从父母、权威者或年龄较大的人。儿童认为服从权威就是“好”,不听话就是“坏”。二是对规则本身的尊重和顺从,即把人们规定的规则,看作是固定的,不可变更的。皮亚杰将这一结构称为道德的实在论。

第二,从行为的物质后果来判断一种行为的好坏,而不是根据主观动机来判断。例如,认为打碎的杯子数量多的行为比打碎杯子数量少的行为更坏,而不考虑有意还是无意打碎杯子。  第三,看待行为有绝对化的倾向。道德实在论的儿童在评定行为是非时,总是抱极端的态度,或者完全正确,或者完全错误,还以为别人也这样看,不能把自己置于别人的地位看问题。皮亚杰与英海尔德在谈到这个时期的儿童特点时说:“道德实在主义引向客观的责任观,历而对一种行为的评定是看它符合法律的程度,而不管是出于恶意的动机违反这个原则,还是动机好却无意违反了规则。例如,儿童在理解不准撒谎的社会价值之前很外(因为缺乏充分的社会化),在对有意的欺骗与游戏或纯粹的愿望有失真实区别之前,成人就告诉他们不要撒谎。结果说真话就成了儿童主观人格之外的东西,并引起了道德实在论和客观责任观,从而使儿童认为一切诺言的严重性似乎并不是看有意欺骗的程度,而是看实际上跟真实性相差的程度。”

第四,赞成来历的惩罚,并认为受惩罚的行为本身就说明是坏的,还把道德法则与自然规律相混淆,认为不端的行为会受到自然力量的惩罚。例如,对一个7岁的孩子说,有个小男孩到商店偷了糖逃走了,过马路时被汽车撞倒,问孩子“汽车为什么会撞倒男孩子”,回答是因为他偷了糖。在道德实在论的儿童看来,惩罚就是一种报应,目的是使过失者遭遇跟他所犯的过失相一致,而不是把惩罚看作是改变儿童行为的一种手段。

第三阶段:自律或合作道德阶段(7~12岁)

皮亚杰认为儿童大约在7~12岁期间进入道德主观论阶段,这个阶段的道德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儿童已认识到规则是由人们根据相互之间的协作而创造的,因而它是可以依照人们的愿望加以改变的。规则不再被当作存在于自身之外的强加的东西。

第二,判断行为时,不只是考虑行为的后果,还考虑行为的动机。研究表明,12岁的儿童都认为,那些由积极和动机支配但损失较大的儿童,比起怀有不良动机而只造成小损失的儿童要好些。由于考虑到行为的动机,因而在惩罚时能注意照顾弱者或年幼者。

第三,与权威和同伴处于相互尊重的关系,儿童能较高地评价自己的观点和能力,并能较现实地判断他人。

第四,能把自己置于别人的地位,判断不再绝对化,看到可能存在的几种观点。

第五,提出的惩罚较温和,更为直接地针对所犯的错误,带有补偿性,而且把错误看作是对过失者的一种教训。

达到自律性道德阶段的儿童,在游戏时不再受年长者的约束,能与同年龄儿童平等地参加游戏,彼此明白自己的立场与对方的立场,共同制定规则,遵守规则,独立举行游戏比赛。  皮亚杰认为儿童道德发展的这些阶段的顺序是固定不变的,儿童的道德认识是从他律道德向自律道德转化的过程。他律道德阶段的儿童是根据外在的道德法则进行判断,他们只注意行动的外部结果,不考虑行为的动机,他们的是非标准取决于是否服从面人的命令或规定。这是一种受自身之外的价值标准所支配的道德判断。后期儿童的道德判断已能从客观动机出发,用平等或不平等、公道或不公道等新的标准来判断是非,这是一种为儿童自身已具有的主观的价值所支配的道德判断,属于自律水平的道德。皮亚杰认为只有达到了这个水平,儿童才算有了真正的道德。

第四阶段:公正阶段(11~12岁以后)。

这个阶段,儿童的道德观念开始倾向于公正。皮亚杰认为,当可逆的道德观念从利他主义角度去考虑时,就产生了关于公正的观念。公正观念不是一种判断是或非的单纯的规则关系,而是一种出于关心与同情的真正的道德关系。也就是说,儿童不再刻板地按固定的规则去判断,在依据规则判断时隐含考虑到同伴的一些具体情况,从关心和同情出发去判断。皮亚杰认为公正观念是一种高级的平等关系,这种道德观念已经能够从内部对儿童的道德判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八、工业发展的三个阶段地理?

1)工业布局由沿海转向内地

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到改革开放前,是我国工业布局由沿海向内地推进的阶段。

(2)沿海地区率先发展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当时我国区域发展战略要优先解决的问题是,如何通过扩大开放,加快发展。

(3)“四大板块”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出台

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针对地区差距带来的突出矛盾,中央适时对我国的区域发展战略进行了不断完善。1994年国家颁布实施了“八七”扶贫攻坚计划,1999年中央做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决策,2003年中央决定实施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战略,2006年4月中央发布了《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至此,国家关于区域发展的战略体系初步形成。

九、中国工业发展的四个阶段?

新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大致分为4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在苏联模式影响下的中国工业化基础建设,包含一五计划、二五计划,时间跨度大约10年左右,奠定了国家工业化的基础。

第二阶段是:以备战为指导思想、以经济建设为目标的三线工业化建设时期,时间跨度大约20年。

第三阶段是:改革开放时期中国特色工业化道路建设,时间跨度大约20余年,完成了国家初步的工业化道路建设。

第四阶段是:进入新世纪,2002年十六大提出的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十、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工业发展的阶段特征?

(1)在科学和技术的关系上,工业革命初期的许多技术发明主要还是工匠们的经验结果,科学只是起了辅助作用。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许多科学家逐渐对科学的应用产生了兴趣,加速了科学和工业的结合,使得许多技术上的发明成了科学在工业上的应用。

(2)由工作机、传动机、动力机所组成的机器系统的出现,是这一技术系统的另一个特征。以工作机的发明为起点,解放了双手;动力机以蒸汽机为动力源,通过复杂的传动机构将动力传给工作机。

(3)机器时代的重要特征是用机器生产机器,它是在各种技术的体系化过程中出现的。在这种情况下,仅凭工匠个人的技能已经不能够了。在生产劳动过程中,技能的地位相对降低了,机械设备及劳动手段的作用提高了。在工业革命的进程中,机器劳动使得进一步分工成为必须,产生了工匠和工程师的分工。同时,也使得工人把技术看作是异己的力量。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lengcanghe.com/jjfa/gy/2220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