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发展历程? 中国近代工业1865到1910发展历程?
<h2>一、工业发展历程?</h2><p>工业1.0时代</p><p>工业1.0时代自18世纪60年代开始,最早由英国发起。工业1.0时代以蒸汽机为标志,是机械制造的时代。从这个时代开始,在蒸汽的驱动下,以机器替代人力。经济社会也由农业、手工业转型到工业。</p><p>工业2.0时代</p><p>工业2.0时代自19世纪后期开始,是电气化和自动化的时代。工业1.0时代的水力与蒸汽逐渐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工厂迫切需要新的能源动力和机器。发电机和内燃机的发明,开启了产品规模化生产的新模式,标志着工业2.0时代的到来。工业2.0时代的标志性产物有发电机、内燃机、电话和飞机。</p><p>工业3.0时代</p><p>工业3.0时代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持续至今,是信息化时代。以PLC、PC应用为标志,主要产物有生物工程、电子计算机、原子能、互联网、航天技术、人工材料等。工业3.0时代进一步提高制造过程中的自动化控制程度。</p><p>工业4.0时代</p><p>工业4.0时代是德国于2013年提出的一个概念,也就是国内提倡的两化融合,目前德国已将工业4.0列入了战略规划,预计在10-15年内实现初步的工业4.0状态。工业4.0时代是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型技术,将实体物理世界与虚拟的网络系统连接起来,实现工厂的智慧制造。工业4.0时代将赋予机器的自我学习和自我认知的能力,通过信息物理系统CPS(Cyber-Physical-System),实现产品的可追溯性和智能维护,对产品进行生命全周期的管理,并进一步满足生产的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在工业4.0时代,机器将进一步取代人工,并实现万物互联。</p><p>工业1.0时代发展到4.0时代,科技飞速发展,也带来无数机遇与挑战,如何在发展中把握机遇是企业需要思考的问题。</p><h2>二、中国近代工业1865到1910发展历程?</h2><p>1865年到1910年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受外国在华丰厚利润的刺激,一些官僚、地主、商人开始投资近代工业,这是中国近代工业产生阶段;</p><p>甲午战争战败后,清政府放松了对私人投资设厂的限制,一些中国人出于“实业救国”的思想,投资办厂,使中国近代工业有了初步发展。</p><h2>三、中国近代民族商业发展历程?</h2><p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艰难发展的历程</p><p>(一)洋务运动与官办近代工业</p><p>关于洋务运动的背景。太平天国运动席卷江南,英法联军侵入京津,统治集团内部的部分有识之士在内忧外患的刺激下,认识到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重要性。</p><p>关于洋务运动的内容。20世纪60年代,首先打出“自强”的旗号,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1861年,曾国藩创办了中国第一家官办军用企业——安庆内军械所;1865年,李鸿章在上海创办了当时国内最大的官办军用企业——江南制造总局。洋务派创办的军用企业存在生产消耗高而效率低、大小官员贪污成风、洋匠挟技居奇等弊端。20世纪70年代,洋务派提出了“寓强于富”的口号,创办了开平煤矿、汉阳铁厂等民用企业。民用企业是为了“求富”、“分洋商之利”,已带有若干资本主义性质。</p><p>关于洋务运动的影响。洋务派创办的近代工业,标志着中国工业近代化的起步,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从传统社会到资本主义的进程。</p><p>(二)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p><p>1.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p><p>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外资企业的刺激和洋务派创办工业的影响下,中国出现了第一批由私人投资的近代工业。著名企业有:上海发昌机器厂、广东继昌隆缫丝厂、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等。</p><p>随着近代民族工业的出现,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和民族资产阶级诞生了,同时也使中国无产阶级队伍逐步发展。新的经济因素和新的阶级力量,对封建生产关系和政治制度,起着越来大的瓦解作用。19世纪60年代以后,在一些知识分子中间产生了早期的资产阶级维新思想。</p><p>2.近代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p><p>从甲午战争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了第一个高潮。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加强对华资本输出,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济,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某些客观条件;清政府为了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以张謇为代表的有识之士纷纷呼吁“设厂自救”、“实业救国”;1901年起,清朝推行“新政”,设立商部,奖励工商;为了反抗帝国主义掠夺路矿利权,中国人民掀起了收回利权运动,引发了20世纪初振兴实业的又一个高潮。</p><p>随着近代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先后进行了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p><p>3.近代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p><p>1912年~1922年特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了一个“黄金时期”、“短暂的春天”。</p><p>近代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的原因在于: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扫清了一些障碍;中华民国的成立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投资近代工业的热情;南京临时政府和北洋军阀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创造了一些有利条件;以中华民国工业建设会为代表的实业团体的涌现;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有力地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政府倡导使用国货;一战期间,欧洲各帝国主义国家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在客观上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p><p>近代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的表现。纺织业、面粉业、卷烟业等轻工业发展迅速,以化学工业为代表的重工业也有一定程度的发展。</p><h2>四、中国工业文明发展历程?</h2><p >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以来,中国工业发展和工业化取得了巨大成功。新中国在一穷二白的工业发展基础上,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有相当规模与技术水平的现代工业化体系,实现了由工业化初级阶段、中级阶段,再到工业化后期阶段的历史性跨越。工业总量快速增长,建立了门类齐全的现代化工业体系,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拥有完整工业体系的国家。</p><h2>五、濮阳工业学校发展历程?</h2><p>1950年3月平原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平原省立濮阳师范学校。</p><p>1952年11月更名河南省濮阳师范学校。1975年6月更名为安阳师范学院。</p><p>1979年7月恢复河南省师范学校。</p><p>1980年4月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河南省安阳农业机械化学校。</p><p>1984年4月更名河南省濮阳农业机械化学校。</p><p>1996年7月更名河南省濮阳工业学校。</p><p>1984年8月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河南广播电视大学濮阳广播电视大学。</p><p>1984年10月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濮阳教育学院。</p><p>2001年4月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由原濮阳教育学院、濮阳广播电视大学、濮阳师范学校、濮阳工业学校合并组建为濮阳职业技术学院。</p><p>2015年1月21日上午,濮阳市政府与河南大学合作举办河南大学濮阳工学院签约仪式在濮阳迎宾馆举行。河南大学党委书记关爱和,校长娄源功,常务副校长赵国祥,党委副书记王凌;濮阳市委书记段喜中,市长赵瑞东,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李刚,副市长孙永振,中原油田党委副书记冷潜等出席签约仪式。</p><p>2015年4月21日,河南省教育厅印发了《关于同意成立河南大学濮阳工学院的批复》,指出濮阳工学院为河南大学的二级学院,主要培养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本科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2015年5月19日举行挂牌仪式,濮阳市无本科院校成为历史。</p><p>5月19日上午,河南大学濮阳工学院揭牌仪式在濮阳职业技术学院门前广场正式举行。濮阳市人民政府市长赵瑞东等领导、濮阳职业技术学院教职工和部分学生、河南大学濮阳工学院理事会成员单位、河南大学常务副校长赵国祥、副校长刘志军和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揭牌仪式,共同见证濮阳历史上第一所本科院校的成立。仪式由濮阳市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郭岩松主持。</p><p>河南大学濮阳工学院由河南大学和濮阳市政府共同管理,省教育厅负责指导学院教育教学工作。学院为河南大学的二级学院,主要培养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本科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2015年学院全日制普通本科生在校生规模暂定为600人,年度招生计划由河南大学统筹安排。河南大学负责学院的招生、学籍管理和毕业证书发放工作,学院的人才培养方案由河南大学会同濮阳市政府、合作企业共同制定。</p><p>未来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将更名河南大学濮阳工学院,依靠河大的优势资源,逐渐发展本科教育,并逐步独立。</p><p>2015年开始招收化学工程与工艺、土木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等二本专业。</p><h2>六、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历程是什么?</h2><p>1840年--1842年爆发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与英中签订《南京条约》,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p><p>1856年--1860年爆发第二次鸦片战争,签订《北京条约》、《天津条约》。</p><p>1883年--1885年中法战争,签订《中法条约》。</p><p>1894---1895,中日甲午战争,签订《马关条约》,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p><p>1900--1901,八国联军进北京,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p><p>中国近代史是从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年到1949年南京国民党政权覆亡为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历经清王朝晚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时期、北洋军阀时期和国民政府时期,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到瓦解的历史。</p><p>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充满灾难、落后挨打的屈辱史,是一部中国人民探索救国之路,实现自由、民主的探索史,是一部中华民族抵抗侵略,打倒帝国主义以实现民族解放、打倒封建主义以实现人民富强的斗争史。</p><p>中国近代史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是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第二个阶段是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p><h2>七、工业机器的特点发展历程?</h2><p><p >产生和初步发展阶段:1958年-1970年。工业机器人领域的第一件专利由乔治·德沃尔在1958年申请,名为可编程的操作装置。约瑟夫·恩格尔伯格对此专利很感兴趣,联合德沃尔在1959年共同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台工业机器人,称之为Robot,其含义是“人手把着机械手,把应当完成的任务做一遍,机器人再按照事先教给它们的程序进行重复工作”,并主要用于工业生产的铸造、锻造、冲压、焊接等生产领域,特称为工业机器人。</p><p>技术快速进步与商业化规模运用阶段:1970年—1984年。这一时期的技术相较于此前有很大进步,工业机器人开始具有一定的感知功能和自适应能力的离线编程,可以根据作业对象的状况改变作业内容。伴随着技术的快速进步发展,这一时期的工业机器人还突出表现为商业化运用迅猛发展的特点,工业机器人的“四大家族”——库卡、ABB、安川、FANUC公司分别在1974年、1976年、1978年和1979年开始了全球专利的布局。</p><p>智能机器人阶段:1985年至今。智能机器人带有多种传感器,可以将传感器得到的信息进行融合,有效地适应变化的环境,因而具有很强的自适应能力、学习能力和自治功能。在2000年以后,美国、日本等国都开始了智能军用机器人研究,并在2002年由美国波士顿公司和日本公司共同申请了第一件“机械狗”(Boston Dynamics Big Dog)智能军用机器人专利,2004年在美国政府DARPA/SPAWAR计划支持下申请了智能军用机器人专利。</p></p><h2>八、日本工业革命的发展历程?</h2><p>日本工业化有自己的特点。</p><p>第一,日本的工业化是在政府的推动和对外军事侵略过程中发展起来的。</p><p>欧美国家在工业化的过程中,政府也会起到很大作用,但是政府推动工业化在日本表现得更加明显。</p><p>日本的工业化从开始到基本完成,起主导作用的都是明治政府。</p><p>明治政府通过发行“金禄公债”,设立“创业基金”和“劝业基金”,增加财政信贷以及“处理”国营企业等一系列措施,支持、扶植和保护私人资本,尤其是那些与政府关系非常密切的官商,从而形成了日本工业化中的私人资本和国家权力之间的特殊关系。</p><p>在日本,财阀对政府是有依赖性的。</p><p>明治政府在工业化中提供了大量的公共产品,兴建了有利于军事工业的社会基础设施。</p><p>通过公共产品的提供,进一步确立了政府在工业化中的地位。</p><p>第二,因为日本工业化有自己独特的历史情势,所以其工业化道路和欧美国家有很多不同。</p><p>英法等国家的工业化,一般都是从消费资料生产部门,尤其是纺织业的生产过程的机械化开始,在这些行业的机械化达到一定的水平之后,在扩展到生产资料的生产部门。</p><p>日本的工业化过程则要相对复杂。</p><p>消费资料生产部门和生产资料生产部门现代化是相互交错进行的。</p><p>对于私人资本而言,工业化是从以纺织业为代表的轻工业开始的,然后扩展到造船、机械机器等重工业部门。</p><p>对于国家资本来讲,因为已有幕藩体制下的军工企业基础,所以一开始就从军事重工业开始着手工业化。</p><p>第三,日本的工业化是通过移植西方近代产业和外国的技术装备实现的。</p><p>当日本进行工业化的时候,西方的欧美国家工业化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p><p>这样一个情势,使得日本可以引进当时最先进的技术设备和工业化的经营管理思想、组织形式和各种制度安排。</p><p>引进大量的技术设备为工业化提供了一个好的平台,但是由于国内的工业基础比较薄弱,特别是重工业占据主导地位的是军事工业,所以使得日本的机器制造业较为落后。</p><p>基础的薄弱和产业结构的畸形使得日本对外国技术装备的依赖加深,从而导致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日本都把重工业作为工业化的目标选择。</p><p>第四,日本的工业化是非西方的工业化,其中蕴含了日本的民族精神。</p><h2>九、中国工业现代化发展历程?</h2><p >(一)起步阶段(1840~1895年),主要是地主阶级领导的洋务运动。</p><p>1840年发生鸦片战争以后,传统受到了现实的严峻挑战,中国人对近代化的探索开始了。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的惨败,表明以洋务运动为代表的清政府的近代化探索失败。</p><p>1、阶段性的成果:</p><p>(1)经济上:①地主阶级改革派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②地主阶级洋务派领导了洋务运动;③民族资产阶级开始创办近代工业。</p><p>(2)政治上:洋务派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并未将政治体制的近代化提上议事日程。总理衙门的设立,标志中国外交走向近代化。</p><p>(3)思想文化上:开始了“西学东渐”,创办新式学堂,培养科技人才。</p><p>2、阶段特征:</p><p>这一时期,本阶段担负近代化任务的主角是地主阶级洋务派;领域主要在经济领域,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政治体制近代化尚未提上议事日程,以军事工业为主体的工业化有所进展,并经历了由重工业到轻工业、由军需到民用、由国营到民营的发展过程。投资形式也由官办、官督商办到商办,经历了从一元到多元的转变。同时,由于洋务运动的需要,近代化开始由经济领域逐渐向科技文化和人才教育领域渗透。</p><p>(二)整体发展阶段(1895~1927年),也是最重要的阶段。</p><p>1、阶段性的成果:</p><p>(1)政治上(民主化):政治体制的近代化有了重大突破,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其上层维新派发动了戊戌变法,其下层革命派则成立了资产阶级政党,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有力地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p><p>(2)经济上(工业化):在“实业救国”的浪潮下,民族工业有较大发展,以工业化为主体的经济近代化有了长足发展,它分为两个时期;</p><p>(3)思想文化上(理性化):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开始由传统文化向近代化转型,向西方学习已从生产技术领域深入到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p><p>2、阶段特征:</p><p>本阶段担负近代化任务的中坚力量是资产阶级;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文化与变革社会制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中国近代化向前迈进了一大步。“整体发展”体现在近代化在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的全面展开,近代化内涵的全面体现和资产阶级在近代化过程中的主角地位的充分体现。最突出的领域是在政治领域;</p><p>(1)中国政治体制的近代化呈现出波浪式推进的特点:</p><p>①从清政府来看,经历了从镇压维新变法到推行“新政” 和“预备立宪”的失败;②从资产阶级内部来看,发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发生了保皇派、立宪派与革命派的斗争;③从北洋军阀的统治来看,对内专制独裁,对外投靠帝国主义,中国的近代化进程遇到了逆流;④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来看,制定民主革命纲领,领导工农运动,进行国共合作,开创了中国政治、经济、思想和文化近代化的新纪元。</p><p>(2)思想的近代化有了长足发展,开始由传统文化向近代化转型。主要表现在:西方文化大量涌入,“西学东渐”达到高潮,向西方学习,已从生产技术深入到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①资产阶级维新派:以进化论为理论基础,主张变法维新实行君主立宪;②资产阶级革命派:则把从西方学到的国家学说发展为三民主义,并把理论学习和革命宣传变为实际行动,发动了辛亥革命;③资产阶级激进派:则大力提倡民主和科学,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思想④初步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开始成为新思潮的主流,为中国社会的变革提供了科学理论。</p><p>(3)文化领域现代化:①教育:新式学堂兴办、科举制废除和教育部的设立;②文学:文学革命等;③史学:史学革命。</p><p>(三)曲折前进阶段(1927~1949年):——国民政府统治时期</p><p>1、概况:</p><p>(1)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是中国近代化事业有所发展的十年。</p><p>这一时期国民政府的一系列政策推动了工业、商业及整个经济领域近代化的进程。但官僚资本的形成和垄断又在一定程度上排挤了民营工业的发展。同时,国民政府对日本侵略的退让,对共产党和工农群众的血腥屠杀等都影响了民主制度的正常发展。</p><p>(2)抗战期间:中国近代化的进程被打断,原有的工业在日本军国主义的大举侵略下遭到严酷摧残。</p><p>(3)抗战胜利后:美国垄断资本与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相结合,又把中国近代化事业推入绝境。</p><p>(4)新民主主义经济产生并发展:</p><p>首先,体现在无产阶级成为近代化重要角色。其次,近代化的政治内容由实现资产阶级民主共和转变为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再次,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开始成为新思潮的主流,为政治民主化的新发展提供科学理论。</p><p>2、阶段特征:</p><p>在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极为尖锐复杂的历史环境下,近代化艰难地进行。由于国民政府的内外政策,官僚资本、日本的侵华、美国的侵略等因素,使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历经曲折,几乎陷入绝境。同时,增加了新的内涵:中国无产阶级开始担负起中国近代化的任务,中国近代化进入全新发展阶段。</p><p>(四)腾飞阶段(新中国成立后)</p><p>1、表现</p><p>(1)社会形态: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迈进;</p><p>(2)政治上: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建立,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民主协商的政治制度建立;</p><p>(3)经济上:从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p><p>2、新中国成立后的现代化进程</p><p>(1)走苏联的路:</p><p>从论十大关系开始毛泽东就探索建设中国现代化的道路,但是由于没有坚持八大的正确方针,连续在政治和经济领域出现左倾错误,偏离了经济建设为中心,没有摆脱苏联的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模式,使得现代化遭遇重重挫折</p><p>(2)走自己的路:</p><p>中共在理论和实践上找到了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p><p>理论上: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十一届三中全会、十二大、十三大、十三届四中全会、十四大、十五大等的主要理论</p><p>实践上: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三大步:1978年农村经济体制改革、1985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992年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提出);对外开放(1978年—1999年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本世纪初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实施西部大开发是中国新一轮的对外开放)</p><p>(3)经验教训:</p><p>①要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坚持从实际出发,从国情出发。②要把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理与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实践相结合,不能照搬他国的模式。③要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正确认识中国的主要矛盾。④要勇于创新。</p><p>3、特征:中国现代化突飞猛进</p><h2>十、中国古代工业发展历程?</h2><p>我国手工业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母系氏族公社的繁盛时期。</p><p>母系氏族公社的繁盛时期这段时期,磨制钻孔技术得到了普遍运用和推广,因此人们当时多用磨光石器作为主要使用工具。</p><p>此外,伴随着农业的出现和人类定居生活的需求,出现了陶器。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仰韶文化中出现的彩陶制品 它就反映出了新石器时代的特色手工业发展状况。</p>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