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改善民营企业的经营环境?
怎样改善民营经济环境,这个问题可以说是老生常谈了。说了多少年,也改了多少年。但兜兜转,问题总会回到原点:民营经济一如既往地还是面临经营环境不利的问题。难道是政策不好吗?或是政府支持不给力?众所周知,上至国务院,下至各级政府,加上各个职能部门,关于支持民营经济的政策、措施、手段,出了一套又一套,来回多少轮了,该用的都用上了,能给的都给了,为什么民营经济仍然觉得经营环境不好?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1、民营经济环境根源:企业经营的死循环
根据我们对数十家陷入融资困境的民营企业情况的深入研究,他们之中,有过去年纳税达2亿元以上的规模企业,也有刚刚进入发展期的高科技企业;有国家鼓励发展的环保再生资源企业,也有关乎国际民生的农业企业。我们发现“高负债、低收益、企业帐面资产负债结构恶化”是这些企业共同特征,而“高负债、低收益、企业帐面资产负债结构恶化”又是一个连环套。
要揭开这个连环套的结,我们需要从“两本帐”说起。
“两本帐”这是我国民营企业的生存常态,公开的秘密。“两本帐”,一本给税务,一本给银行。给税务的报表通常的结果是企业基本不盈利或少盈利,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规避所得税。从这一报表所了解到的企业信息,通常是年年亏损,以致帐面净资产少得可怜,有的干脆为负,企业完全是高负债经营。而给银行的报表则肯定需要表现为合理的债务结构与盈利水平,如何做到这一点,银行与企业共同来编,称之为“调帐”。很显然两本帐都是不真实的。
在此,我们不评判“两本帐”的对错,而是看“两本帐”带来的后果:企业要将帐面做亏或做少盈利,主要的方式就是增加费用。要么是增加不必要的开支,要么是以各种途径将利润以费用方式取走。其后果是经营多年的公司由于资本积累缺乏,企业的帐面资产负债结构呈现出极度不合理的状况,严重者注册资本全部被吃光抹净。这样的公司运营方式形成了一种“不具备自我积累能力下扩大再生产全靠外部融资”的企业发展模式。
而更为悲剧的是这种发展模式下的外部融资存在路径依赖。
外部融资有债务融资与股权融资两类方式。无论是股权还是债权,融资都需要企业资产价值为基础。对于一个帐面净资产所剩无几的企业,如果想通过股权融资,就直面股权定价问题。这时用净资产定价显然不合适,唯有用未来盈利水平作为定价依据。但在过去持续不盈利的情况下想要说好未来这个故事,必定是个不容易的事情,不仅需要投资人独具慧眼,更重要的是需要投资人敢冒风险,一般情形下是很难从资本市场获得融资的。由此可见,融资对于民营企业来说,自古华山一条路就是靠借贷。
在经济形势好的情况下,对于那些生产正常、现金流正常、利润测算也不错的公司,银行评估后确认为好企业,因而接受企业提交的与税务部门不同的财务报表,有时还帮助企业做好这个报表,并向其提供贷款。对于那些银行评估后确认为不能够提供贷款的企业,就只有走向民间借贷。
综上可见,民营企业面临的是一个死循环:辛辛苦苦一年下来,缴完增值税税,缴利息,留给自己的蝇头小利还要缴所得税。为了保住最后一点果实,不得不用“两本帐”方法,帐面资本越来越少,负债经营就成为民营企业的常态。随着债务提升利息支出增加,账面亏损越来越大,需要更多的举债,融资更难更贵。依此循环,直到把资本金全部亏掉,过不了几年,企业必须推倒重来。
2、改善民营经济环境出路:所得税改革
民营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关键在于要让民营企业拥有正常的资本积累完成路径,要让企业获得自我发展能力。
第一,要调整企业盈利的分配比例以提高企业的所得水平,让企业发展有自有资本积累支撑。企业所得长期低于纳税水平是趋使企业做“两本帐”的动机,而“两本帐”是民营企业“账面资产负债结构恶化”的主要原因。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就是要提高盈利分配中企业所得的水平,那么,减税就是硬道理!
第二,对于企业未分配利润中全部用于正常经营之中以及增加投资的部分全部免征所得税,只对分配部分的利润征收所得税,以此促进企业提高利润的资本化率。同样,减税才是硬道理!
@头条号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